标签: “artstudy”
谈美 [图书] 豆瓣
8.9 (56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樱桃的滋味 [图书] 豆瓣
Lessons with Kiarostami
9.3 (41 个评分)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 [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译者: btr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9
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巨匠的一致推崇。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何处是我朋友家》《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等作品均获国际大奖。
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 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最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Novels Like a Professor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福斯特 译者: 梁笑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4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发条橙》)
“达洛维夫人说她会自己买花。”(《达洛维夫人》)
“这是我听过的最悲伤的故事。”(《好兵》)
“有一条真理举世公认:拥有大笔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个妻子。”(《傲慢与偏见》)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
一部小说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它们愿意被怎样阅读,在暗示我们可以寻觅到什么。我们也是从这里开始,决定是否读下去、怎样去读。
梦之囚徒:降维 [图书] 豆瓣
Julius Corentin Acquefacques, La 2,333e Dimension
8.7 (26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蒯佳 后浪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当梦境辐射进现实,降为二维的世界要如何恢复原本的维度?
红蓝3D眼镜带你走 进马修的立体漫画宇宙
▼编辑推荐
“一切都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梦之囚徒:降维》是《梦之囚徒》系列的第五册。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马修在《梦之囚徒》系列中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读者手上拿的这本漫画,从封面到某些内页都重复出现在本书的画格中,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不仅叙事手法如此,马修还采用了“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梦之囚徒:降维》中,主人公在寻找消失点的过程中发现了无数的平行宇宙,继而一头栽进了作者丢弃的草稿中,由此引发了对于世界真实性的思考,并提出了著名的疑问:上帝掷骰子吗?。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态,用六个创意,一次次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在《梦之囚徒:降维》中,作者为长达9页的内容设计了3D效果,并随书配有3D眼镜,带上眼镜直视图画5秒后即可进入马修的立体漫画宇宙。3D效果通过红蓝双色的错位排布达成,暗合多普勒效应中的红移和蓝移。书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利用透视法和量子物理概念对客观世界进行另类审视。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在《梦之囚徒》系列中,故事以及关于漫画这个载体的思考占主导地位,而绘画是次要的。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内容简介
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天,他在自己的梦中又做了一个梦,在那里他弄丢了透视系统中的一个消失点。而真实世界的规则是:梦×梦=现实,所以在梦中梦里丢失了一个消失点相当于真实世界中也丢了一个消失点。根据透视法,这导致真实世界从三维降到了二维,所有人和物都变成扁片了。为了找回消失点,阿克法克被折成纸飞机弹射到外太空,在那里他发现了好多平行宇宙,由此展开了一段颠覆世界观的探索之旅。
▼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Fnac书店评论
一部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亚马逊读者
诗的见证 [图书] 豆瓣
The Witness of Poetry
8.5 (21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黄灿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米沃什向来直接,甚至简单。他有能力把诗歌的快乐归还给普通读者,而在他的散文中,如同在本书中,他则使你怀疑我们时代知识阶层最大的罪孽,是害怕明显的东西。
──《名利场》
[米沃什]在《诗的见证》中以某种平静、卓越的才智说话,这使得他所作(关于诗歌)的辩护……成为我们时代的一部经典。
──《星期六评论》
米沃什这六个讲座的重量和意义怎样高估都不为过。《诗的见证》以其浓缩和简洁阐述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一把了解米沃什诗学历史哲学、哲学和美学的钥匙。当然,米沃什全部著作提供了对二十世纪困境的最深刻反应之一。他反对各种一般见识,这些见识认为我们文明是没有前景的,而文化的异化则是可无逆转的事实。他的反对,对他的波兰读者来说似乎可能更自然。毕竟,在像波兰这样的国家,当代诗歌不止一次地证明它是社会的存在不可或缺的;它发挥见证现实、抵抗压迫和成为希望来源的作用,这作用不是抽象原理,而是很多人具体和亲身的经验。
──《新标准》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图书] 豆瓣
Steering the Craft
8.5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杨轲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1
世界科幻大师的写作课
波澜壮阔的故事航海之旅
◎ 编辑推荐
☆ 星云奖、雨果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世界科幻、奇幻小说大师倾囊相授!
☆ 经典赏析+习作练习+写作工作坊+延伸阅读 = 充满惊喜的私人写作计划。
☆ 用显微镜观察故事发展进程中的细枝末节,掌握叙事的根本要素 和语言的游戏规则。
◎ 内容简介
写作是一门手艺,技巧精湛者才能获得艺术的自由。世界科幻、奇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认为,创作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只有掌握真正的技巧航海,才能在暗礁和重重险阻间开拓属于自己的航道。
本书是厄休拉•勒古恩主持“写作工作坊”时的课堂讲义,也是她多年创作及阅读经验的浓缩,聚焦于叙事文与虚构写作最重要的十件事:语言的音乐性、文字间的有机作用、结构与调性、叙述者的视角与口吻……坦诚、敏锐、充满洞见的艺术领悟与经典文学名著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富有挑战性的文学技巧分析与范例赏析、练习及延伸阅读相结合,引导你在故事的海洋中确定自己的航道,顺利扬帆远行。
◎ 媒体推荐
对于已有小说写作经验的写作者和追求精进的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本书简明扼要、叙述清晰,能够陪伴和鼓舞那些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勒古恩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技巧为何是一门艺术。这本书就像一颗明亮之星,能够指引所有航行在写作之海的人。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勒古恩是位睿智的写作者,是富有幽默感的讲故事大师。她既可以为那些阅读《纽约时报》的读书人讲故事,也可以取悦孩子们。她所写的每一种故事类型,可以说都重塑了那个故事类型的面貌。
——《波士顿全球报》(Boston Globe)
剧本 [图书] 豆瓣
8.1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沃尔特 译者: 杨劲桦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6
【内容简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学院的影视写作专业在全美国排名No.1,而本书作者理查德·沃尔特是这个专业的主席。他讲授的影视写作课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一致评价为富有传奇色彩,不仅桃李天下,还有学生接二连三地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等奖项。《剧本》作为这门课程的内容大纲,涵盖了标准的剧本格式、剧本修改方法、真实的业界环境,三十多年来被全世界一百多所大学当作教科书使用。通俗易懂,手把手教你写出一部专业的影视剧本。
【编辑推荐】
在美国排名前三的影视类院校中,南加州大学(USC)以校友发达、设备先进著称,纽约大学(NYU)擅长培养作者导演、独立制片人,位于好莱坞中心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则掌握着最优质的编剧专业。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于洛杉矶西木区一栋教学楼的三层见到了专业主席理查德・沃尔特教授。他坐在被剧本堆满的办公室里,带着UCLA棒球帽,身穿休闲运动服,头发银白,笑容温和,镜片后面的双眼干净有神——典型的学者风格,让人瞬间产生了信赖。
在好莱坞前沿写作、执教近四十年,这位亲切随和的老师,有着业内的高度评价和学术权威。在两年收费五十五万人民币的硕士学位课程中,他的高级创意写作课每期只招收八名学生,以至于有编剧说“能在他的课上觅到一个席位,才算真正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时被书中的幽默风趣和谆谆教导所打动,仿佛真的坐在了UCLA的课堂里,看着沃尔特教授在眼前为我们全面、细致地讲解这个行业和这门艺术的基本规则。无论技巧、规范,还是美国电影行业的真实业态,对准备进入影视行业的我们来说,都具有启发意义。
【名人推荐】
理查德·沃尔特是业内最好的编剧老师。——《侏罗纪公园》《蜘蛛侠》《碟中谍》《夺宝奇兵》编剧大卫·凯普
身兼编剧一职,理查德·沃尔特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剧作指导。——《本能》编剧乔·埃泽特哈斯
在写作的淘金热中,理查德·沃尔特教你走的是正道。——《脱衣舞娘》《马龙·白兰度传》导演安德鲁·伯格曼
了解电影奥秘的专家。——《Final Cut》图书作者史蒂文·巴赫
这本书综合全面且富于启发,以清晰、智慧、幽默的方式讲授了剧本创作要素。——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获奖者,《杯酒人生》《后人》编剧、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媒体评论】
编剧教母。——美国权威影视杂志《Variety》
卓越的电影专家。——《纽约时报》
好莱坞年轻编剧天才的最佳经纪人。——《华尔街日报》
理解漫画(第3版) [图书] 豆瓣
Understanding Comics: The Invisible Art
9.4 (18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 译者: 万旻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2
本书是一本向大众普及漫画艺术的入门教学用书,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角色带领我们一步步地认识漫画中的各种元素。内容系统详尽,介绍了漫画中图形符号的应用、画格的概念、时间的表述方式、线条的合理表现、文字和图画的结合要点,以及漫画中色彩的运用等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本书非常适合于动漫爱好者、相关专业的学生、工作人员阅读,也适合动漫相关专业作为培训教材。
电影是什么? [图书] 豆瓣
Qu'est que le cinéma?
9.3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德烈·巴赞 译者: 崔君衍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现代诗歌的结构 [图书] 豆瓣
9.3 (15 个评分) 作者: 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余下只有噪音 [图书] 豆瓣
The Rest Is Noise
8.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历克斯·罗斯 译者: 郭建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9 (11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吉尔莫·德尔·托罗 译者: 潘志剑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3
吉尔莫·德尔·托罗策划、写作,首次公开大量手记、手绘图、藏品,展现自己奇思妙想的大部头收藏本!
詹姆斯·卡梅隆作序,汤姆·克鲁斯作后记!
尼尔·盖曼、约翰·兰迪斯、阿方索·卡隆、亚当·萨维奇、柯奈莉亚·冯克、迈克·米格诺拉等一线作家、演艺工作者为本书撰文!
值得中国电影人、电影迷收藏的重量级作品!它向你展示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转换为电影的过程!
这本书可不是一本普通的艺术图画书,不是影视写真、剧照、幕后图的集合,更不是德尔托罗的电影宣传手册。这本书是展示德尔托罗的大脑如何运转思考的个人秀,这颗大脑像一部精密复杂的机器,细致描绘着它喜欢的电影,试图连接起那些跳跃发散的想象,展示他那骇人但又杰出的创意点子。此外,从书中我们可以见到德尔托罗的大量藏品——仿佛收藏癖遇到暗黑品位艺术家,这些玩意儿正反映了他那光怪陆离的内在、纷乱流溢的思维、情感强烈的心灵。哇噢,这就是德尔托罗。
黑色电影 [图书] 豆瓣
More than Night: Film Noir in Its Contexts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纳雷摩尔 译者: 徐展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8
研究黑色电影的扛鼎之作!
本书为2008增补修订版。初版获1999年度美国克劳斯瑙—克劳斯活动影像图书奖(Kraszna-Krausz Moving-Image Book Awards)及2000年度美国电影与媒体研究学会(Society for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凯瑟琳•辛格•科瓦奇图书奖(Katherine Singer Kovacs Book Awards)荣誉奖。
提起“黑色电影”(Film Noir),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风格化、愤世主义的1940、1950年代好莱坞黑白电影——关于私家侦探、蛇蝎美女、犯案黑帮、亡命鸳鸯的情节剧。在《黑色电影》中,詹姆斯•纳雷摩尔探讨了这些影片,但他亦向我们指出,“黑色电影”这个术语远比我们所认识的复杂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电影遗产,同时也是我们投射到过去的一个概念。
本书提供了对黑色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法,既生动又广博,同时还有新的影片信息和对数十部影片带有启发意义的评论,这其中包括经典之作《双重赔偿》《马耳他之鹰》《第三个人》《来自过去》,“新黑色电影”《唐人街》《低俗小说》《蓝衣魔鬼》,以及21世纪的黑色电影《穆赫兰道》《罪恶之城》《杀戮赌场》等。纳雷摩尔对黑色电影的探讨基于以下几个面向:作为批评主义的术语,作为艺术中现代主义的表达,作为好莱坞1940、1950年代审查制度和政治的征候,作为一种市场策略,作为一种不断演进的风格,作为关于种族和民族的电影,作为一个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得以传播的概念。
《黑色电影》还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除了电影和电视,笔力所及,还带来有关现代文学、美术、流行文化的有益见地。
(本书)也许是迄今黑色电影论著中最优秀、影响最广的一部。
——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
就智识的严谨、研究的深刻、批评洞见的程度、写作的水平来说,这是第一部堪与黑色电影匹配的研究著作。
——汤姆•冈宁(Tom Gunning)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图书]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5),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青年时代曾追随苏格拉底求学。后回到雅典建立了他著名的学园,在讲学进程中写出了四十篇左右的对话集,内容涉及宗教、神话、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和文艺理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本书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选收《斐德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集”。作品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都提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般地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作者把对话体运用得十分灵活,他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进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如何看懂印象派 [图书]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新星出版社 2015 - 9
★画家眼中的画家:丰子恺用通俗淡雅的语言,引介与东方绘画因缘深厚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大师
★拉阔视野:以印象派为中心,纵向上追溯西画源流,横向上比较中西绘画传统
★首次独立印行,全新编排;新增边栏,收录画家的妙语轶事
★配入多幅彩图,裸脊装展现跨页名画,触摸印象派“光的语言”
丰子恺认为印象派画家是“光的诗人”,以纯粹的眼光描出色和光的世界。本书一共五讲,深入浅出地讲解印象派本末及其后续兴起、与之关联紧密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点拨欣赏名家画作的入门路径。
在《如何看懂印象派》中,丰子恺对其中的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点评,引读者体 味绘画中的“光的言语”和“色的文字”,点出东方绘画对印象派的影响,并对相关技法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理论剖析,指出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内在关联。
克隆达·芬奇 [图书] 豆瓣
Leonard 2 Vinci
8.7 (9 个评分) 作者: [法] 斯特凡纳·勒瓦卢瓦 编绘 译者: 叶蔚林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10
好莱坞御用概念设计师耗时两年倾力打造
纪念达·芬奇逝世五百周年,卢浮宫博物馆官方监修
中世纪文艺复兴精神融合尖新科技幻想,一出浪漫瑰奇的太空歌剧
五百年前他复兴文艺,一万年后地球陷落,他能否凭一己之力复兴人类?
原版忠实复刻,巨幅开本珍藏之选
“它即是艺术品本身!”
▼编辑推荐
◇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卢浮宫博物馆官方监修出品漫画
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卢浮宫钦点年轻的天才漫画家斯特凡纳·勒瓦卢瓦进行纪念漫画的创作,并向他开放超6000页从未公之于众的达·芬奇手稿和原作。
斯特凡纳潜心创作两年,亲手临摹、复制了160幅达·芬奇原画,最终创作了这部令人震撼的漫画:它是达·芬奇超前的天才和高科技科幻的完美结合,中世纪文艺复兴人和未来人类星河太空征途的无缝衔接。
◇好莱坞御用概念设计师耗时两年倾力打造,硬核画工“克隆”达·芬奇。
斯特凡纳·勒瓦卢瓦不仅是享誉全球的漫画家,还是是好莱坞御用概念设计师、分镜师和电子游戏原画设计师。他参与制作的电影包括:《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超人:钢铁之躯》《明日边缘》《普罗米修斯》《银河护卫队》《X战警:逆转未来》《诸神之怒》《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
为了创作此书,斯特凡纳·勒瓦卢瓦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全身心沉浸于达·芬奇其人和艺术当中,甚至改变了饮食习惯,像达·芬奇一样吃素。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左撇子,斯特凡纳惯用右手作画,却逼迫自己改变了绘画技巧,练习达·芬奇的左手排线效果。
他不仅以画笔克隆出了达·芬奇的肉身,亦于图像中复活了大师绘画的神韵。即便是在故事情节的走向上,作者也试图以达·芬奇的思维去预判和推动故事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这甚至像是达·芬奇本人创作的一部漫画。
◇达·芬奇手稿的超前设定藉漫画成为现实
◇来自1508年的想象和对15018年的想象于太空相遇
达·芬奇6000页手稿中藏着众多极为超前的发明设想:机械、机器人、太阳能聚焦设备……
他是典型的“文艺复兴人”:完美人类的缩影,精通天文地理,完美结合艺术与科学,对一切充满好奇,以自身观照宇宙万物,对人类命运充满信心。
斯特凡纳让达·芬奇手稿中的人、怪物、武器和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升上了星际空间;熟悉达·芬奇作品的读者会在他笔下人物的姿态和容颜中发现达·芬奇人物独有的神采:淡淡的哀愁、极有辨识度的身体语言、宗教式的庄严、纯洁和虔信。
《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诸多名画悉数登场,熟悉而又陌生,在太空射线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好莱坞科幻大片式的分镜,两种画风交织展现两段时空。
这部漫画运用了电影式的分镜和场景设计,画面极具电影感。达·芬奇回忆部分采用褐色水墨画法,科幻故事部分采用黑色钢笔素描画法——都是达·芬奇本人用过的画法。
两种画风,展现两段截然不同的时空,再配以电影蒙太奇手法,无缝衔接,回忆与现实水乳交融。
◇不仅仅是一部科幻漫画,更是对达·芬奇一生的温柔回顾
“原谅我吧,主啊,我有罪。”
私生子、文盲、挖掘尸体用于解剖、傲慢虚伪、诅咒人类、偷奸耍滑……
达·芬奇近乎完美的天才背后,隐藏着不那么光辉的一面,他也有人性固有的弱点。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
不仅仅是科幻,也是一部未竟的达·芬奇回忆录。
◇中文版忠实复刻引进,原版特8开精装超大开本,不差毫厘
◇采用157克加厚太空哑粉纸,精心印刷,每一页都犹如观赏名画
▼内容简介
15018年,人类为了对抗外星生物的进攻而挣扎求存。
他们在卢浮宫的废墟中发现了留有达·芬奇指纹的名画,并从指纹中提取了他的DNA,由此克隆出一个达·芬奇2号,希望这位拥有天才发明家基因的复制人可以发明出足以打败外星侵略者的武器。
▼媒体推荐
达·芬奇仅凭一己之力就诠释了文艺复兴的全部精神,这本漫画向大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费加罗报》
一趟从两个维度走进天才达·芬奇内心的旅行,既有深度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巴黎诺曼底报》
整本书的图像都借鉴了大师的绘画风格,里面既有对原画直接的临摹,也有为适应“星际环境”而做的演绎。斯特凡纳·勒瓦卢瓦将美术与漫画相融合,在卢浮宫团队的鼎力支持下,成功地完成了一部令人惊艳的作品。——《法兰西西部报》
引人的剧情,绝妙的图画!一切都以详实的档案资料为背景。对于达·芬奇的粉丝,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作品。—— Fnac书店读者
这是一个非一般的科幻故事,它从形而上的角度论述了巨匠达·芬奇的重要和不朽。图像令人惊艳。—— BDfugue
一次野心勃勃的尝试,一本非凡的画册。它提醒着我们:漫画的星空还有广阔的领域留待开发。——BDGest
一个大胆的编剧构想,被融入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图像漩涡。斯特凡纳·勒瓦卢瓦精湛的画技正是这本大开本漫画的亮点。——BoDoi
斯特凡纳的漫画中充满了他自己的各种疑问,它引导我们从许多难得的角度重新认识达·芬奇其人。——BDZoom
世界文学史 [图书]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张德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世界文学史》是在作者发行多年的教材《世界文学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自90年代以来,多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在欧美以外,逐渐改变了世界文学以欧美为中心的版图,鉴于此,很多高校和普通读者逐渐把眼光从欧美扩充至南美、中东、非洲、远东等整个世界,高校中的相关课程设计也在逐渐调整,但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教材可供选择。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教材都是多人合编不同,本书是一人所著,个中观点和行文较统一生动。本次修订,作者会在重点欧美以外,还注重以诺奖得主为点,考察不同地域的文学圈,从而呈现层次分明的世界文学景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图书] 豆瓣
9.3 (7 个评分) 作者: 巴赫金 译者: 白春仁 / 顾亚铃 三联书店 1988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2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4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
埃舍尔大师图典 [图书]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 / 埃舍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1
本书将带您认识一位世界艺术史中最特别的绘画奇才,他从事物的数学特性中发掘美,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奇妙之作,他打开您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促使您重新审视内心的既有观念,他像魔术师一般构造起不可能的世界,使我们乐于陶醉在视觉的“欺骗”中。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