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提到的书

borgrev

borgrev @solarist

30 本书  

null

裁量正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 译者: 毕洪海 2009 - 11
只要公职人员权力的实际界限允许其在可能的作为或不作为方案中自由做出选择,那么他就拥有裁量。
本书考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在法律终止的情形下不会出现暴政。更确切地说,核心问题就是倘若要将裁量权之运用所造成的非正义降至最低程度,目前尚未采取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由于涉及到行政正义质与量方面的重要性,裁量的控制堪称“行政法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戴维斯对裁量正义的讨论,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精度方面都超过了当时其他同类的作品,他提出的基本观念具有弥久的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其著作的解读也应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闻弦歌而知雅意。
borgrev: 陈越峰 中国行政法
宪法设计与理性选择 [图书] 豆瓣
The Strategic Constitution
作者: [美] 罗伯特·D. 库特 / 罗伯特·考特 译者: 张小平 法律出版社 2021 - 6
在设计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法体系的时候,引入法律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一个良好政体的出现、对公权力的合理制约和对公民权利的充分保护,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本书糅合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和传统的政治学、宪法学的视角,讨论了投票权的设计、政治妥协、权利分立、基本权利和自由等公法学的基本问题,为公法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研究的新视角。
borgrev: 陈越峰 中国行政法
风险社会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Risikogesellschaft. Auf dem Weg in eine andere Moderne
8.3 (16 个评分) 作者: 乌尔里希·贝克 译者: 张文杰 / 何博闻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经典作品,洞悉人类生存困境,提出“风险社会”的重要诊断。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推荐语】
这是一项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贝克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
——《当代社会学》
borgrev: 陈越峰 中国行政法
罗马私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马克斯·卡泽尔 / 罗尔夫·克努特尔 译者: 田士永 2018 - 9
本书作者马克斯·卡泽尔以其内容广博的罗马法手册《罗马私法》享誉世界。他的作品集中而又均衡地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呈现出国际上罗马法研究的所有知识,并且通过援引古代法律渊源和现代研究的例证进行了说明。
本书是罗马私法的课程教科书,以教学为目的,于1960年初次出版,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和补充。
罗尔夫·克努特尔,在本书新版时增加了很多据以说明法律规则或者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由,并尽可能地加入对于各项法律制度在罗马法复兴以后的发展的评论,进而再大体扩展到关于德国现行法、奥地利现行法、瑞士现行法及其他现行法的提示。
本书主要用于大学生,而他们也许不完全熟悉欧洲的通用语言,如果他们想深入钻研这些内容,在这些外语作品中不难找到针对各个问题的其他渊源和文献。此外,本书对于感兴趣者而言,越是那些进入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内容的人,越能提供理解上的帮助,尤其是当它恰好从法律的历史对法律加以说明的时候。
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韦斯利·霍菲尔德 译者: 张书友 商务印书馆 2022 - 3
正如一切整数都是素数之积、一切物质皆由元素组成,任何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同样可化约为八个概念:权利与义务、特权与无权利、权力与责任、豁免与无权力,两两相反而又两两相关,扮演着“法律的最小公分母”。当表达上述概念的术语不再一词多义、一语双关时,传统法律理论中的对人权与对物权便不复泾渭分明,普通法与衡平法也难称井河不犯。
本书作者霍菲尔德精湛的概念分析不仅影响了凯尔森、哈特等理论大家,还为美国的“法律重述”活动打上了浓厚的术语底色。其概念理论具有“元理论”性质,现代经济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哲学也经常将此作为有力的分析工具。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图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华生 东方出版社 2013 - 11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问题是事关中国改革方向和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极其复杂,不仅在实践中出现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高房价等连锁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和分歧。本书指出,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核心是重新调整“土地开发权”的分配,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的普遍升级。城市化转型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围绕这一主线展开,重重难关和纠结就迎刃而解。
城乡中国(修订版) [图书]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周其仁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4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本书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本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本书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大国大城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9 (84 个评分) 作者: 陆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
★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的反成见、聚共识之作。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社会经济学家陆铭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地理的因素不容忽视,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最终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创建日期: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