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与性别议题书籍

八公八兽莫生气

八公八兽莫生气 @blakeyurikuma

31 本书  

性别、女性和性少数相关的书

第二性Ⅰ [图书] 豆瓣
Deuxieme sexe. Ⅰ, Les faits et les mythes
9.0 (118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Ⅱ [图书] 豆瓣
Deuxieme sexe. Ⅱ, Expérience vecue
9.7 (73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第二性2》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她们的传奇 [图书] 豆瓣
Culottées
9.3 (26 个评分) 作者: [法] 佩内洛普·芭桔 译者: 王晨雪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 7
一部传奇女子图鉴大全:
姆明之母、自闭症学者、
发明wifi的女演员、变性人、女皇帝......
30位自由的女性,30段率性而为的人生
命运因她们的奋斗而被扭转,时代因不一样的她而熠熠生辉
2019年艾斯纳奖外语书大奖作品
全球第19种语言版本
带你领略改变世界的女性们的风采
●编辑推荐
“她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阶层、什么历史背景,都勇于打破壁垒,不仅改变自己的人生,还以一己之力开拓了边界。”——佩内洛普·芭桔
👩🏻以“女性”为主题,为改变世界的她们所绘制的个人传记
本书聚焦古今中外的伟大女性,围绕她们的传奇人生展开,其中包括女皇帝武则天、《姆明一族》创作者扬松、环游世界的记者娜丽·布莱、坚持留大胡子的克莱门汀·德莱特、好莱坞最吓人的女演员玛格丽特·汉密尔顿,以及知名变性人士克里斯蒂娜·乔根森……佩内洛普·芭桔在书中延续了自己一贯的清新俏皮的叙事风格,以轻松有趣的形式向这些伟大女性致敬。
🏹精心取材的真实事件,对女性生活的多视角探究与思考
书中人物故事均有真实依据,佩内洛普·芭桔在仔细查阅资料后加以自己的理解,耗时两年,最终将30个短篇故事以合集形式出版。
“如果换作是我,在当时可能会有怎样的举动?”——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书中女性大多经历过不被舆论认可、不被社会接受,甚至遭受人身攻击等困扰与苦难。这些不平凡经历恰恰反映出特殊时代背景下女性所要面对的坎坷生活。她们以勇气对抗世界的不公,以坚韧隐忍历史的黑暗,以女性独有的智慧和温柔铸就她们的传奇。在这里,与大环境背道而驰的她们,每一次奋力抵抗都化为绘卷,直击人心。
✨清新俏皮的笔触,精美大气的跨页插图
佩内洛普·芭桔非常精妙地还原了传主的样貌特点,寥寥数笔却十分传神。古灵精怪的画风、清新的色彩搭配、30幅精美的人物事件跨页图,让读者感受绝妙艺术的同时,轻松解读世界伟大女性的传奇人生。
🌏畅销全球,同名动画于2020年上映
本书原作起初发布于佩内洛普·芭桔的个人博客,后集结成纸质书出版并大受欢迎,已出版18种语言版本,累计销量上百万册。因原作收获好评无数,以小短篇形式制作而成的同名动画,共30集,已于2020年在法国电视台播出,并在2021年国际妇女节当天免费在全世界播放。有声动画的出现,也让原作中传奇女性的人生出现在小孩子的视野里。她们的故事,终将感动又一代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讲述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女性们的传记故事合集。
从印第安女战士到好莱坞女明星,从灯塔守护者到妖精缔造者,从妇科医生到女皇陛下,这些女中豪杰们将人们对女性的偏见碾压得粉碎。作者以风趣和略微夸张的笔调生动地刻画出30位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域都影响具甚的女性的肖像,描绘她们的独立、坚强、聪慧与可爱之处,向读者讲述她们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潇洒地活出自己的一生。
●媒体推荐
这些女性肖像让偏见灰飞烟灭。
——《巴黎人报》
在法国漫画界,佩内洛普·芭桔是一种现象,甚至是一座丰碑。
——《回声报》
一部女性主义的图文小百科,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了30位女性不可思议又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程。
——《解放报》
诗人阿拉贡说过:“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们深表赞同。
——PlaneteBD
《她们的传奇》提醒我们审视自身的问题,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并始终以尊重他人为前提。
——Actualitte
《她们的传奇》做到了历史课无法做到的事:通过流畅的叙述方式,它不仅刻画出了多样性,更强调了多样性,用微小的细节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女性的成长道路。
——9e art
这本引人入胜的漫画书介绍了拥有不寻常命运的女性们的一生,她们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标记着历史、文化、科学、政治世界……作者在作品中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幽默风格,以尊重与温柔笔触下蕴含的敬仰之情为女性传递了一曲美好颂歌。
——阿纳斯塔西娅好书推荐
●获奖记录
2019年获得艾斯纳奖外语书大奖
女性与权力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OMEN & POWER:A MANIFESTO
8.6 (174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 刘漪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3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揭示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深层文化结构
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
◎ 编辑推荐
“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女性与权力》收录了比尔德两篇关于女性与权力的演 讲稿。在这两篇演讲稿中,作者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和现实情境中挑选了一些案例,来解释女性与权力的关系是如何在文化中被构建的,并指明权力的定义本身就已经将女性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在政治、商业领域中成功的女性被视为女强人,她们在无意或有意地扮演一个男性化的角色,同时又排斥这种扮演。除了这少数精英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女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她们的声音总被忽略,社会对她们的容错率也更低。作者指出这一问题,并质问目前围绕权力的文化架构,以在更深的层面上引发人们的反思。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 媒体推荐
眼光犀利且机智幽默,这个自封的“吵吵嚷嚷的女人”证明了公共言说不再只掌握在男人的手中。愿她拥有更多的力量。
—— 劳拉·加梅森,《金融时报》
来自一位热诚女性主义者的衷心呼喊,“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女性应真正被聆听,这一完全合情合理的吁求提得对极了。
—— 《科克斯评论》
特别让人开眼…… 解释了“厌女症”的机制及它为何如此富有活力。
—— 艾莉芙·夏法克
一份耀眼而有力的宣言。
——《纽约时报》
清晰,料足,颇具颠覆性且机智幽默。
——《旧金山纪事报》
Gender Queer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6 (14 个评分) 作者: Maia Kobabe Lion Forge 2019 - 5
In 2014, Maia Kobabe, who uses e/em/eir pronouns, thought that a comic of reading statistics would be the last autobiographical comic e would ever write. At the time, it was the only thing e felt comfortable with strangers knowing about em. Now, Gender Queer is here. Maia's intensely cathartic autobiography charts eir journey of self-identity, which includes the mortification and confusion of adolescent crushes, grappling with how to come out to family and society, bonding with friends over erotic gay fanfiction, and facing the trauma of pap smears. Started as a way to explain to eir family what it means to be nonbinary and asexual, Gender Queer is more than a personal story: it is a useful and touching guide on gender identity—what it means and how to think about it—for advocates, friends, and humans everywhere.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5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The Emerging Lesbian [图书] 豆瓣
作者: Tze-Lan D. San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 1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ge-old traditions of homosocial and homoero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men suddenly became an issue of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Discussed formerly in terms of friendship and sisterhood, these relationships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feminism, on the one hand, and psychobiological perversion, on the other—a radical shift whose origins have long been unclear.
In this first ever book-length study of Chinese lesbians, Tze-lan D. Sang convincingly ties the debate over female same-sex love in China to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modernity. As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grew, Sang argues, so too did the societal significance of their romantic and sexual relations. Focusing especially on literature by or about women-preferring women, Sang traces the history of female same-sex relations in China from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1600-1911) through the Republican era (1912-1949). She ends by examining the reemergence of public debate on lesbians in China after Mao and in Taiwan after martial law,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roles played by globalization and identity politics.
Women: Body-Positive Art to Inspire and Empower [图书] Goodreads
Skyhorse 2015 - 10
The message we receive from the world is clear: we’re not good enough. We’re not skinny enough, pretty enough, smart enough. Women is all about accepting ourselves. Carol Rossetti asks us instead to say, “We’re not good enough—we’re even better.”
Despite the progress we’ve made as a society, there is still a cruel and subtle gender oppression that exists today—and many don’t realize it’s there. In response, Rossetti decided to draw women to focus on the issues we face. Her illustrations are of women who feel safe expressing themselves by showing the world their fashion, sexuality, relationships, religion, disabilities, and even traumatic experiences.
Rossetti’s commanding images belong on billboards and street corners and in schools and offices to remind us that our unique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s should make us feel beautiful, intelligent, and proud. We have the power to embrace who we are and can stop trying so hard to please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rol Rossetti and
offer us a vision of who we can be.
始于极限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2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现代性的性别 [图书] 豆瓣
The Gender of Modernity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芮塔·菲尔斯基 (Rita Felski) 译者: 陈琳 / 但汉松(校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6
本书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分析的男性和女性作家包括齐美尔、左拉、萨克-马索克、拉希尔德、玛丽•科雷利、王尔德和奥利芙•施赖纳等。
“得益于菲尔斯基开阔的批评视野和丰富的批评情感,该书提供了对性别和现代性的绝佳思考,而且菲尔斯基最终让我们相信,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书能具有这种兴趣的广度,以及对理论价值变化的警觉。可以说,菲尔斯基以出类拔萃的水准,用后结构主义的方法书写了一部翔实的历史唯物主义佳作。说这本书充满智慧毫不为过:它缜密公允,关注政治,兼收并蓄,又具有令人振奋的跨学科思维。”
——詹妮弗•维克(Jennifer Wicke), 纽约大学
“菲尔斯基向我们证明了性和性别对现代主义/现代性文化的核心意义,她的研究复杂而巧妙,既利用了当代理论,又借助了对手边材料的历史研究。与她先前的论著一样,菲尔斯基展现了扎实的、前沿的学者知识,同时对该领域一些过热的理论话语表现出了良好的冷静态度。她对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常见的理论观点的评论总是十分公正,她文笔清晰,论证中闪耀着洞见的火花。”
——安德烈亚斯•许森(Andreas Huyssen),哥伦比亚大学
创建日期: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