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购

曰..曰

曰..曰 @chenshaolung

53 本书  

要买的书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锡纯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1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一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法国农村史 [图书] 豆瓣
Les caractères originaux de l'histoire rurale française
作者: [法] 马克·布洛赫 译者: 余中先 / 张朋浩 商务印书馆 1991 - 9
《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 年)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 年)、巴黎大学(1937—1940年)、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 年)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和《史学论文集》等书。他于1929 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安·费夫尔(LucienFebvre,1878—1956 年)合作,创办并且主编《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这是法国第一份社会经济史杂志。在《年鉴》的“每一期上,布洛赫的书评、札记和论文都占据一大部分,并且往往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到了30 年代后期,《年鉴》成了全欧洲一份最生动、最富有启发性和最有创见的史学杂志,它不但反映和代表了,而且还引导和领导了法国及其邻国的历史研究,造成一代新的学风。
马克·布洛赫不但是一个卓越的历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后世永远怀念的民主自由战士,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多次荣立战功。最后于1944 年被捕,在德军集中营中遇害。这时他还不过58 岁。马克·布洛赫的过早去世,使得他能够留给后世的著作不是太多。《法国农村史》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史学造诣的代表作品。
植物名实图考新释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锦秀 汤彦承 吴征镒 2021
在传统古籍整理点、校、注、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地理学、民族植物学、民族语言学和药物药效等综合证据,逐一考证《植物名实图考》中绘图和文字中描述的物种,给出详尽的考证依据,确定其拉丁学名,完成了对全书植物的注释。相关研究共考证出植物约940属、1750种,梳理了其中历代800多种主要本草的基原,订正了前人的研究错误200多处,新考证出1000多个种,厘清了清代出现的30多种外来植物。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久金 编著 2022 - 4
天文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农、医、天、算)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献史料和卓越的成就。我国古代正史系统“二十四史”中,从《史记》开始就有天文学专志,即《天官书》,以后相沿成例,除了因史料和社会问题少数几代史书没有天文志,有十七部断代史列有天文学方面的专志。这些天文学史料除了比较详细地记载历代的日月五星、彗星、新星及其它恒星与行星等天象,形成以历法、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天文学体系(统称历象之学),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其特殊使命,即在政治、军事、礼仪系统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统领下,历象之学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天文学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也与各朝历史紧密相关、难以分割。
有鉴于此,以及鉴于目前天文学系统史料整理方面的空白,本书将历代天文志加以校正、注解,以“二十四史”中的天文类志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中华书局《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基础上,借助于近百年来国内外天文学研究成果,从天文学角度对这些史料进行注解,辨正既有整理成果的失误之处,对史料中的天象记载加以梳理、解释、补充,以便对天文学研究者、爱好者,为天文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汉家的日常 [图书] 豆瓣
作者: 侯旭东 2022 - 5
本书在政治史、制度史之外另辟蹊径,立足关系思维,聚焦两汉时期上自朝廷,下至临湘侯国、西北边地的候官与各地传舍运作的日常形态,致力于揭示反复进行的事务中形成的不同位置的人与律令、制度、机构的错综关系,展示了国家日常运转与维持的内在逻辑与生动细节,也对涉及两汉乃至整个王朝时期的不少基本看法提出新认识,为作者倡导开展的日常统治研究提供了一系列精彩个案。
神话与仪式 [图书] 豆瓣
作者: 段晴
2008 年,挖玉人在新疆和田的山普拉找到了几幅毛毯——氍毹。这些氍毹色彩鲜艳,其上织有古代于阗的文字与图案,仿佛诉说着昔日传诵在于阗故地的传说。
段晴教授自2008年投入到山普拉氍毹研究,至今已逾十年。本书忠实保留了她十年研究的整体历程:从灵光一现的猜想,到大胆细致的成说,其间伴随着她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能见证一位学者孜孜不倦寻找答案的求真精神。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图书] 豆瓣
作者: 侯灿 2022 - 3
1979年,乘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之机,中央电视台邀请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1980年3月,楼兰考古队进军楼兰,对古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与发掘,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沙漠考古,填补了我国科研工作者以往没能进入楼兰古城遗迹进行考古发掘的空白,并且纠正了既往学者的一些认识。具体来说,本次考古调查与发掘的主要内容与收获包括:寻找城墙遗迹,重新勘定了古城的确切位置;发现了由城内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古水道遗迹,对城市的用水问题与结构布局有了新的认识;着重考察清理了城中的佛塔与房屋遗址,采集到许多细石器文化标本与魏晋时期的文物,特别是出土了60多枚汉文木简文书;发掘了城郊的平台墓地和孤台墓地,确定墓葬的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之上,丰富了对于楼兰王国的史前文化时期、两汉时代与魏晋时期的历史认识。
三家《诗》辑佚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马昕 2022 - 3
丰富的资料,详细的表格,绵密的论证,
呈现汉代《诗经》学说失而复得的历史轨迹。
————————
鲁、齐、韩三家《诗》学在汉代《诗经》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却自魏晋以后逐渐失传。历代学者对三家《诗》材料的辑佚,成为经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的合理利用与反思扬弃,是当代学者不可绕开的问题。尤其是到当今学界,这种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本书全面梳理前人辑佚三家《诗》的过程与成绩,并以今人对两汉《诗经》学的认识重新衡量其得失,深入理窟,亦史亦论,冀以开启《诗经》学研究的新路。书末并附“三家《诗》辑佚著作现存版本目录表”与“三家《诗》辑佚著作序跋、提要资料汇编”,从文献的角度简明地勾勒了三家《诗》辑佚史的脉络,颇可参考。
天回医简书迹留真 [图书] 豆瓣
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 编 2021 - 11
目录
脉书·上经……………….一
脉书·下经………………………四
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一四
发理..…一九
刺数…………………………………二二
治六十病和剂汤法………………二四
疗马书………………………………四七
周代的东土 [图书] 豆瓣
作者: 曹斌 2022 - 5
本书分鲁南、鲁北、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四个区域,首先分别对各区域的陶器和铜器两方面的材料进行形制分析,然后分别分期、文化特征总结和年代判断。其次,对四个区域文化因素的构成和特点进行述论,并通过对比分析等论定各类文化因素的性质,然后动态地分析各个区域文化因素的变化。再次,在四个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分别建立的基础上,将不同区域不同期段的年代关系进行对应,并对比四个地区文化特征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异同,建立整个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文化编年;将不同区域文化因素构成和特点进行总结,然后从横、纵两个方向动态地的分析四个地区文化因素的差异和发展变化过程,建立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文化因素。最后,在山东地区西周时期文化编年和文化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整个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少华 2021 - 9
本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和地图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层次,对周代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各诸侯国的族属来源、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弄清他们各自汇入楚民族的不同时期和为后来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所提供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而探讨这两个地区在楚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楚国在这两个地区的长期开发、经营中所作出的贡献,对正确认识秦统一前我国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意义,认识楚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深入探讨中华民族及其光辉文化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奠立一块科学的基石。
中国古代文献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益 南京大学出版社
有鉴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界关于文献、图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逐渐兴盛和以“书籍史”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图书史研究成为海外汉学的热点,本书通过梳理、解释本土学术中自成系统的文献、图书研究的“内在理路”及其强大惯性,在引入外来新方法、新视角所发生的观念上的歧异和实践中的困惑,从而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做概括式的总论;以专题研究为线索,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涵义及形态;古文献的载体;古文献的生产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文献的的保存与流播;中国古代文献的的阐释传统;古典文献学的文化史内涵。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尹吉男 2022 - 7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原创系列首作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集二十余年精粹,呈现总结“知识生成”研究路径与思想源流
--
传统美术史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作品的概念可能也要不断改变,甚至放大。我有一种感觉,以后的学者可能只关注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学术上的进展,而不太关注门类,即到底 是社会学、哲学史、文学史,还是美术史。
我的目标是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这些事情很迫切。如果接下来我们着重研究中国和外部互动中的那些中间环节,以后的学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西方人提问题中国人回答,而是中国学者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的学者回答。到那时候,中国学术的生产时期就真正到来了。
——尹吉男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汇集了尹吉男关于顾恺之、董源、谢环及《杏园雅集图》等美术史上重要画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以及此前积累的多篇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几乎每篇都引起相当的反响,并形成了某种写作范式。作者追问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关于风格的类型标尺等问题,从图像的视角观照历史,引领艺术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新趋势。在中国绘画传统的风格研究与主题研究之外,讨论了图像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由此带出了他对中国古代图像史的总体思考,即要“超越审美”“超越真伪”,尊重“物”的独特性,并且努力思考“物”的意义,别具方法论创见。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全二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无闻 主编 / 汉语大字典字形组 编 中华书局 2019 - 9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较为全面地收录了从秦代至西晋的篆书和隶书字形,用表格的形式,简明地展现了5453个汉字简史,收录字形共计21780多个。表格分为三栏,上栏为秦,中栏为西汉,下栏为东汉魏晋,呈现了秦汉魏晋汉字演变的历史。
本书为书法篆刻名家徐无闻先生主编,是《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的姊妹篇。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被称之为古文字;而今天通行的正体字称为楷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到隋唐时繁荣极盛。秦汉魏晋是小篆和隶书盛行的时期,也是汉字从古文字发展演变为今天通行正体字的关键时期。本书字形材料来自帛书、竹简、木牍、碑刻以及铜器、玺印、砖瓦等器物,清晰地反映了汉字从秦代开始定型之初到西晋的历史演变轨迹,使读者对楷书形成的过程一目了然,可为了解文字演变、临习书法、从事篆刻等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于上世纪80年代时编定,偶有疏失之处,裘锡圭先生曾撰写《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记》一文,作了系统的订正,此次出版,附录于后,以便参考。
簡帛人物名號彙考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辉 2021 - 5
本书对战国至汉初简帛典籍及部分文书中所见的人物名号进行整理研究。结合传世文献与甲骨金文及其他出土文献材料,广泛搜集各家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名号异文、疑难名号及名号中疑难字的释读等问题。
中国古代的理想城市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筱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9
本书以考古勘探和发掘所反映的城市形态为标准,以修建于开阔平地且受到后世建设干扰较少的都城——曲阜周代鲁城、东魏北齐邺城、隋唐长安和元明中都为考察重点,将它们与《考工记?匠人》对城市规模、边界、路网、功能布局、轴线、中心和模数的要求进行对比,归纳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史记概要 [图书] 豆瓣
作者: 曾运乾 译者: 翟新明 点校 崇文书局 2022 - 7
《史记概要》由湖南大学文学院翟新明副教授采用全式标点进行整理,以国立湖南大学油印本为底本,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国立湖南大学铅印本为参校本,并广参其文内引书以为校勘。本书于2022年7月由崇文书局出版,并纳入该社《曾运乾著作集》系列,后续将出版《尚书正读》(稿本)与《毛诗说》《春秋三传通论》《礼经礼记通论》等曾运乾著作。
楚地出土日书三种分类集释 [图书] 豆瓣
作者: 晏昌贵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本书将湖北江陵九店楚简《日书》(简称“九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简称“睡虎地”,睡虎地又分甲种和乙种,分别简称“睡甲”“睡乙”)和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简称“孔家坡”)三种日书资料分门别类地汇集在一起,收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附注在各篇章之下,问参己意,以供学者参考。
创建日期: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