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池的E-Reader

闇に降る雨

闇に降る雨 @yanagi6677

17 本书  

记录用电子阅读器(Kindle 2022/Kobo Libra 2)读的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7.3 (46 个评分) 作者: [韩]韩江 译者: 胡椒筒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 - 8
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
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 韩江
再度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之作
英国《卫报》评选“今日之书”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
------------------ -----------------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带一本书去读研 [图书] 豆瓣
Grad School Essentials: A Crash Course in Scholarly Skills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扎卡里·肖尔 译者: 姜昊骞 新华出版社 2023 - 2
读研最难的是什么?学业任务重,要求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来让自己做到最好。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改变这种状况。
作者扎卡里·肖尔是牛津大学博士,并且是一名学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教师,他用幽默、活泼的语言,向即将或刚刚踏入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学生,以及目标成为研究生的本科学生们,传授五种读研所需的关键学术技能:阅读、写作、发言、交往、研究。
本书的每一章分别介绍了如何获得、运用和提高这五项技能。首先,“如何阅读”部分介绍了文本解析与文本批判的方法,并配以案例与练习,引导读者边学边练,掌握主动阅读技能。其次,“如何写作”部分提出了写出简明扼要文字的三种公式,阐述了优秀写作的法则。再次,“如何发言”部分结合“五步迭代法”和“四大要素”,阐明了包括学术演讲、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在内的学术汇报技巧,强调了发言结构清晰的重要性。然后,“如何交往”部分结合案例,探讨了与师长同窗的相处之道。最后,“如何研究”部分说明了合理规划课题、聚焦研究重点的方法,提供了启发性的学术研究策略。
★编辑推荐:
1. 作者扎卡里·肖尔为牛津大学博士,曾“穿梭于多所高门槛院校的研究生院”,荣获多个奖项,在研究生学术技能方面有深度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生涯经验的提炼。
2. 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教授推荐。
3. 小故事与小建议俯拾皆是,缓解研究生都在经历的焦虑。
4. 手把手教你分析论文节选,实操性强,完全没有阅读门槛。
5. 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易读,话语直白而不失严谨。作者在书中的角色亦师亦友,为读者提供实用而中肯的建议。
6. 适用于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期刊文章、专著、企业报告研读、客户背景调查、学生试卷评分、浏览新闻、寻找与工作相关的资料等诸多场景。
7. 对于目标是成为研究生的本科生来说,本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大学环境的全新视野,让他们更了解研究生院的生活,为以后的学术生涯做铺垫。
8. 对于即将或刚刚步入研究生院的学生们来说,本书指点迷津,提供研究生院所需的诸多技能,让学生们能用高效的方式让自己做到最好,顺利拿到研究生学位。
Who's Afraid of Gender?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udith Butler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24 - 3 其它标题: Who’s Afraid of Gender?
From a global icon, a bold, essential account of how fear of gender is fueling reactionary politics around the world.
Judith Butler, the pioneering theorist whose iconic book Gender Trouble redefined how we think about gender and sexuality, confronts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issues of our time. So-called “gender ideology”—and its supposed dangers—has provoked reactionary backlash across the world. Global networks spread the idea that gender is a dangerous, if not diabolical, ideology threatening to destroy families, local cultures, civilizations—and even "man" himself. Inflamed by the rhetoric of religious leaders, politicians, and public figures, this movement has taken aim at the rights of queer and trans people and sought to restrict the freedoms of women, pushing anti-gender legislation and at times perpetuating violence.
But what, exactly, is so scary about gender? In their monumental book, Butler examines, with characteristic rigor and verve, how “gender” became a convenient catchall boogeyman—a phantasm—for myriad overlapping, and often contradicting, anxieties. From former colonial states in Africa and Asia classifying gender as a Western imposition to the Vatican’s warnings that gender erodes traditional values, Butler powerfully demonstrates how the fears surrounding gender not only are misguided and uninformed but also sow the seeds for authoritarian control and the erosion of public discourse.
An urgent intervention, a bold call for a freer and more allied world, Who's Afraid of Gender? is a landmark work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analysis that is both timely and timeless—a book only Butler could write.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Disgrace
8.4 (21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J.M. 库切 译者: 冯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9
从来没有哪个作者两度获得布克小说奖,直到这本书出现。
------------------------------------------------------------------------------
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教授离了婚;他充满欲望,却缺乏激情。一段和学生之间的情事使他失业后,他遭到朋友的回避,遭到前妻的嘲笑,只好退居于女儿露西的小庄园。卢里教授的短暂拜访演变成一次长期的逗留——他试图在这一仅存的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然而,一场难以想象的暴力事件迫使父女俩不得不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新南非社会中复杂的种族状况。
德米安 [图书] 豆瓣
9.0 (19 个评分)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 尹岩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代表作。
◆德文直译,无删减完整版!
◆出版时引发巨大反响,媲美《少年维特之烦恼》。你我之辈着实是孤独的,但我们还有彼此。
◆在黑塞的作品中找回自己。一旦我们接触了事物的另一面,我们就注定会走上一条不再平凡的道路。
◆每个人都从谷底奋力尝试追寻着各自的目标。我们可能做到相互理解,但真正了解自身的只有我们自己。
埃米尔·辛克莱从小生活在温暖而美好的光明世界,一个谎言让他陷入黑暗的世界。深感绝望与无助的辛克莱渴望解脱,却无法向任何人开口。德米安的出现,帮助他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之后辛克莱每每感到不安、遭遇困惑之时,德米安总会及时出现,帮他走出困境。德米安不仅是辛克莱的朋友,也是他的引路人,带领他克服恐惧,找到真正的自己。辛克莱从此不再彷徨,越来越坚定地朝着自己的内心前行……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晓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6
“少女拒绝羽化成蝶,只愿在蛹中寂静长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吴晓乐出道十年重探初心之作
★成长压力、代际冲突、社交焦虑
★以犀利又细腻的笔触,聚焦时代的尖锐话题
【内容简介】
“十七岁的我非常想死,这是我唯一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方法。”
吴依光从未想过自己能活过十七岁,也没有想到现在会成为一名教师,更无法料到放学后,她的学生竟从学校顶楼一跃而下。
少女之死,让这所校史百年的资优女校陷入焦虑,没有人能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心理状况如何?是什么样不值一活的日子,让她决定纵身一跃,终止正青春的人生?
作为班主任,吴依光必须找到少女轻生的原因。她在少女过去的生活中发现端倪,但也在一次次的探询之中,反复挖掘到自身的困境:与丈夫徒具形式的婚姻,对她一生无所不控的母亲,以及当年早该毁掉的自己。
那个自己回应她:“十七岁那年你也非常想自杀,你没有做到,你的学生做到了。”
“抱歉。我以为我活下来了。但我并没有。”
【媒体推荐】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是一个让彷徨父母按下暂停键的契机,从而了解孩子的十七岁不是我的十七岁。十七岁是一团雏鸟,软软地探进这个世界,学习如何感受自身的羽翼骨骼与肌肉,学习活著。而父母或许也能借此学会活著,真正地。
—— 作家 廖梅璇
Helter Skelter惡女羅曼死 [图书] 豆瓣
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
8.6 (7 个评分) 作者: 岡崎京子 译者: 謝仲其 臉譜 2021 - 10
「輕蔑自由吧、輕蔑貞節吧、輕蔑希望吧
輕蔑喜悅吧、輕蔑悲劇吧、輕蔑休息吧
輕蔑溫柔吧、輕蔑光芒吧」
沒錯,我已經做出了選擇。
最能象徵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當代漫畫名家——岡崎京子
封筆前最高傑作
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

第七屆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祭優秀獎

第八屆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

第三十五屆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提名
百万华棉 [图书]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火烧平原 2020
1925年,金发的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受中华纱业联合会委托,放弃上海教职,来到被一名年轻北方军官占领的东南小镇,试图培育一种能挽救华东纺织业的棉花。
女性的思想 [图书] 豆瓣
8.6 (12 个评分)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陆薇薇 2022 - 9
本书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上野千鹤子的经典代表作。她通过对十一位著名思想家的十一部名著中的女性思想进行了深度剖析,从而对20世纪女性思想作了一个总结性回顾。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迎来了黎明期,正在思想形成期的上野千鹤子也受其深刻影响。她通过对那些开创女性思想的先驱们的概括回顾,将他们的足迹传递给后来的女性。
本书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再读女性之书》,解读了日本女性作家及评论家诸如森崎和江、田中美津、富冈多惠子及水田宗子的作品;第二部分题为《以性别视角重审世界》,深刻剖析了米歇尔•福柯的、爱德华·萨义德的、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琼•瓦拉赫•斯科特以及朱迪斯•巴特勒等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的女性思想。
在今天,女性主义已经进入社会主流视野,本书对我们正确看待女性、女性主义以及女性的思想有着非常中肯和权威的判断,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成为理解女性和女性思想、掌握上野千鹤子思想脉络不得不读的经典作品。
你的夏天还好吗?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飞行云“비행운”
8.7 (354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薛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累积五年的八段人生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语言恶女 [图书] 豆瓣
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
7.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曼达·蒙特尔 译者: 李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6
◆脏话一定辱“她”?男人讲话不能“娘”吗?女人总是“婆婆妈妈”?
◇日常语言中处处隐藏着性别偏见!是时候掀起一场女性主义语言革命了!
◇和炫词狂魔阿曼达·蒙特尔一起,用恶女力重构我们的语言
◇在嬉笑怒骂中粉碎父权制的堡垒
++++
◆人从一出生就在学习语言,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性别是否会影响我们讲话的方式?日常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着性别偏见?语言本身是厌女的吗?
是时候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语言了!在这本书中,你将知道: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教你从容击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词的力量,用重新定义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的世界。
◆准备好了吗?在轻松科普、爆笑评论和引人入胜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语言学冒险!
++++
【编辑推荐】
◆语言“恶”女?直击日常语言背后的性别偏见!
◇为什么大多数脏话都有侮辱女性的意味?为什么默认“保洁”为女而“保安”为男?为什么男人不可以“娘娘腔”“像个娘们”?为什么女人讲话总被认为肤浅做作?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性别偏见。翻开这本书,跟着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去父权制的语言系统大搅一局!深入思考性别如何影响我们说话和理解他人的方式,向贬低和限制女性的日常语言发起挑战。
◆发挥恶女之力,用话语粉碎父权制,从语言中重获力量!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语言指南,囊括各种实用策略:怎样不厌女地说脏话,怎样性别友好地称呼他人,如何反击那些打断女性发言、攻击女性的声音,如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本恶女宝典将教你打破语言背后的不平等结构,重塑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言为自己赋权,用收复回来、重新定义的语言,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放松、更富有同情心、更少人会被冒犯的世界。
◆语言学原来这么有趣!
◇坐上酷飒语言学家的探险飞船,前往性别和语言交叉的迷幻宇宙,穿梭在历史和流行文化之间,领略脏话侮辱、闲聊八卦、流行俚语、气泡音和夹子音的奥秘。不必担心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变革潮流产生的颠簸,沿途有轻松有趣的故事、犀利俏皮的评论,也有让每个人乐在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始终相伴,让你在大笑之余思考语言的力量。
++++
【名家推荐】
每读完一段书中对英语的充满活力的迷人批评,你都会感觉自己变得更聪明了。——《破产姐妹》编剧、制片人 惠特妮·卡明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在聚会上迅速拿出书中有趣的知识来让那些喋喋不休的男人闭嘴。——《时尚》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瘋狂而古怪,傲慢又聰明的女子們--不被理解的痛楚,女性憂鬱症 [图书]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미쳐있고 괴상하며 오만하고 똑똑한 여자들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河美娜(하미나) 译者: 徐小為 大塊文化 2023 - 3 其它标题: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瘋狂而古怪,傲慢又聰明的女子們-不被理解的痛楚,女性憂鬱症 /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


為什麼20、30歲的女性容易得憂鬱症?
會得憂鬱症不是因為「本來就有病」

讓她們以自己的語言述說
擺脫醫學疾病與社會汙名的定義
替女性書寫全新的受苦簡史

  從2003至2020年,南韓屢次成為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而「憂鬱症」被指出是自殺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造成社會問題的成因。近年來,有越來越多20、30歲的女性被診斷出患有心理疾病,而20歲女性的自殺率也節節升高,2020年,南韓20-29歲的女性自殺人數比去年多出了40%。年輕女性的自殺問題如此嚴重,南韓當局已將20、30多歲的女性列為官方自殺危險群。

  求助精神科醫師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接連出現分享自身罹病經驗的著述。不過,作者認為,雖然這些疾病經驗的敘事十分重要,但如果只以「個人經驗」的形式來省思憂鬱症,就難以從社會及歷史脈絡的角度來檢視這個被稱為憂鬱症的疾病,而我們對憂鬱症成因的解釋,也會因此只限縮在探討患者身處的環境與個性。

  為什麼2、30歲的女性會得憂鬱症?本書作者自己也是躁鬱症患者,並察覺了心理疾病並非單純是個人問題。她在書中訪談了三十一名2、30歲女性憂鬱症患者,並結合了自身的精神醫學知識、親身面對醫療不公的經驗,耗費兩年的時間寫成了此書。

  本書採取了全新的觀點,使用患者自身的語言,重新定義了名為「憂鬱症」的痛苦,打造了一個面向大眾的公共溝通平台,讓眾人能互相討論共有的受苦經驗,並提出更平等面對憂鬱症的看法。

  正如同美國作家兼詩人安妮.波爾所說:「疾病的歷史並非醫學的歷史,而是世界的歷史」。本書作者擺脫了醫學疾病與社會汙名的定義,替女性書寫了一部全新的受苦簡史,而這是讓一個文化理解痛苦的方式開始產生改變的起始點。作者讓罹患憂鬱相關疾病的女性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話,不再讓醫生和諮商師奪走詮釋她們的主導權,而是成為自己人生的作者,採訪對象包含韓國及海外的韓國女性,學歷橫跨高中畢業至研究所畢業。

推薦人

  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這本書點出了值得被看見與探討的觀點。」——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本書以女性為視角,搭配調查、醫學歷史與個案經驗,補足了相關領域更多延伸的讀本,相信能對許多讀者有助益。」——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少年來了 [图书] 豆瓣
소년이 온다
9.2 (167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1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恶女的告白 [图书] 豆瓣
ロング・アフタヌーン
8.4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叶真中显 译者: 吴曦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4 - 8
1 日本社会派推理大师叶真中显新作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周刊文春》年度推理小说榜、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渡边淳一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书店大奖、大薮春彦奖获得者新作。
2 时隔十年,《绝叫》后,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这部作品以“性别歧视”“性暴力”为主题。不客气地说,现在的日本社会是为男性而创造的, 即所谓的“男权社会”。我本身就是男权既得利益者,无法置身事外。我想通过这部作品,重新审视这样的社会。——叶真中显
3 本作、作中作、作中作中作层层反转
不杀了他们,我就会被他们杀死
知晓一切的你,愿意成为我的共犯吗?
“太郎涨大的生殖器上有无数烫痕。之前的饲主用的是火烧,那我就试着把它切了吧。”
七年前文学编辑梨帆收到了一篇叫做《养狗》的投稿,小说充斥着残暴的施虐倾向和对男性的嫌恶。作品被评为“重口味、贬低男性”而没有出版,作者也从此销声匿迹。
七年后,梨帆收到了当年那位神秘作家的第二篇投稿,故事从两位学生时代的老友重逢开始,立场不同的两人在对话产生了分歧,杀意越来越强烈。
“干脆杀了这个女人吧。”
随着剧情的推移梨帆惊奇地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可怕的是,这部小说好像还和七年前那篇暴戾的《养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读者评论精选:
一种始终迷糊重重的感觉,一部虚构的小说,作为作中作,形成了故事的开端。它同时也孕育着一种悍强的力量,读者关心今后故事如何,忍不住往下读。小说包含了性别歧视、性别差异、厌恶男性等内容,完全不是看了开头能想象得到的故事展开。
感觉心神完全被吸引的一次读书体验。
在阅读了书店纷发的文章开头试读后,因为很在意而买了下来。作品中作中作的分量比我想象的要大,和主人公的人生奇妙地同步着,到了最后仿佛被覆盖了一样的存在感,一种梦幻般的、有点混乱的感觉。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希望其他读者也一定要体验一下。我想没有人的人生是没有后悔和迷茫的,也有过去的选择,让人想责怪是到底谁的错。希望有更多人意识到,即使现在不能完全挽回,自己也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缰绳。
过去我读过叶真中显先生写的3部小说,感觉和以前有些不一样,我很惊讶,但我由衷地觉得读了真好。根据读者的年龄和经验,也许会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但至少对于“正在度过下午的女性”来说,会有让人欲哭无泪的迫切感。我也是其中之一。对多惠和梨帆的某种共犯般的感情,连带着吞噬了我,将我救了出来。
血色子午线 [图书] 豆瓣
Blood Meridian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冯伟 / 郑贤清(校对) 九州出版社 2018 - 11
全书为主人公“少年”的经历,十几岁的他加入美国军事队伍,前往墨西哥,不久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致命打击。后来他偶然加入了由罪犯、老兵和印第安人组成的赏金猎人队伍,这个队伍名义上的首领是美墨战争老兵格兰顿,实际上指点生死的是霍尔顿法官。这个猎人队伍在墨西哥境内四处猎杀印第安人,无分男女老幼。赤裸的暴力在荒野上纵横,二十八年后,全部队员都陆续消亡。
这是一部由书组成的书,文学、哲学、神学、科学、神话元素随处可见,多重维度叠加融合,为本书创造了巨大的文本容纳力和生生不息的解读可能性。
《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在我看来,《血色子午线》应该是美国真正的末世预言小说”。
创建日期: 2025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