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
Painting the Allure of Nature [图书] 豆瓣
作者:
Bourdet, Susan D.
DK植物大百科 [图书] 豆瓣
Flora: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Plants
作者:
英国DK出版社
译者:
刘夙
/
李佳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10
无与伦比的知识盛宴、震撼人心的自然之美,《DK植物大百科》带你探索植物的秘密世界
★百科图鉴权威DK出版社&举世闻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鼎力打造
内容科学权威有保障,全球亿万家长和读者的信赖首选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4~99岁均可阅读,满足每一颗好奇心
★2000+高清震撼摄影,呈现纤毫毕现的植物世界
你可能不知道:蘑菇不是植物!竹子竟然是棵草!睡莲和荷花原来八竿子打不着!有些植物在晚上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蝴蝶和蜜蜂眼里的植物和我们看到的竟然不一样!……植物王国的秘密为你一一精彩揭示
★媲美艺术品的百科全书,领略植物的艺术与人文之美
精选古今中外数十位艺术大师名作赏析(达芬奇、丢勒、梵高、雷杜德、葛饰北斋、玛丽安·诺斯、威廉·莫里斯、安迪·沃霍尔……)
★匠心铸就品质,尽享极致阅读体验
专业翻译、严格审校(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刘夙、李佳翻译,植物分类硕士、植物科学画师余天一校订)
精美装帧、超大开本(封面烫金UV激凸工艺,内文高档哑光铜版纸,精装锁线装订,可180°平摊阅读)
一流品质、珍藏之选(绿色环保纸张高质量印刷,4款精美年历随机附赠,植物爱好者收藏必备)
【内容简介】
《DK植物大百科》是一部面向青少年和广大植物爱好者的植物图文科普书,以令人震撼的高清植物照片、绘画以及科学而不失生动的文字介绍了植物的各种知识。全书按不同章节详细讲述了植物的根、茎与枝、叶、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以各种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举例讲解。此外,文中还穿插介绍了一些著名的植物绘画艺术作品和植物绘画艺术家的故事。全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制作精美,向读者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
★百科图鉴权威DK出版社&举世闻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鼎力打造
内容科学权威有保障,全球亿万家长和读者的信赖首选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4~99岁均可阅读,满足每一颗好奇心
★2000+高清震撼摄影,呈现纤毫毕现的植物世界
你可能不知道:蘑菇不是植物!竹子竟然是棵草!睡莲和荷花原来八竿子打不着!有些植物在晚上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蝴蝶和蜜蜂眼里的植物和我们看到的竟然不一样!……植物王国的秘密为你一一精彩揭示
★媲美艺术品的百科全书,领略植物的艺术与人文之美
精选古今中外数十位艺术大师名作赏析(达芬奇、丢勒、梵高、雷杜德、葛饰北斋、玛丽安·诺斯、威廉·莫里斯、安迪·沃霍尔……)
★匠心铸就品质,尽享极致阅读体验
专业翻译、严格审校(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刘夙、李佳翻译,植物分类硕士、植物科学画师余天一校订)
精美装帧、超大开本(封面烫金UV激凸工艺,内文高档哑光铜版纸,精装锁线装订,可180°平摊阅读)
一流品质、珍藏之选(绿色环保纸张高质量印刷,4款精美年历随机附赠,植物爱好者收藏必备)
【内容简介】
《DK植物大百科》是一部面向青少年和广大植物爱好者的植物图文科普书,以令人震撼的高清植物照片、绘画以及科学而不失生动的文字介绍了植物的各种知识。全书按不同章节详细讲述了植物的根、茎与枝、叶、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以各种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举例讲解。此外,文中还穿插介绍了一些著名的植物绘画艺术作品和植物绘画艺术家的故事。全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制作精美,向读者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
拿去抄啊! [图书] 豆瓣
Copy This Book— An artist’s guide to copyright
作者:
艾瑞克‧施黑佛
译者:
蕭雅文
阿橋社文化
在今日生活中,著作权已经铺天盖地地包覆着我们!
不过,喜爱创作的你,是否有看不懂法律条文的痛苦?
你是否会一边创作,又一边担心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侵权?
‧
其实,著作权没有那么的“艰涩”!更没有那么“难懂”!
甚至,也不是完全的死板一块,里面充满了各种灰色空间!
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从一个艺术家自己的亲身经验与角度,
来说给另外一个创作者听,让你知道:
‧
你写的书该怎么跟出版社谈合约,才能既赚钱又不吃亏?
‧
拍照的时候把某栋建筑拍进去,会有什么著作权问题?
‧
拿一张别人的作品来对照着画画,需要先获得授权吗?
‧
究竟参考跟抄袭之间的界线在哪里?而且,盗版真的只有坏处吗?
以上都是本书要说的!没有看不懂又冗长的法律条文,
书中俯拾皆是一件件让人读了又惊讶又发笑的真实案例。
如果,你想找一本书能够边看故事边学常识(法律跟创作世界的常识),眼前应该找不到第二本了,除非你拿这本去复印!
‧
这本书是《拿去抄啊!艺术家的著作权指南》
.
.
这本指南是要给谁读的?
.
给广义的创作者!不管你创作的内容是:视觉艺术、小说、剧本、摄影、平面设计、表演艺术、甚至是电脑字体、软件或程序,都包含在内!
.
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什么帮助?
.
如果你想要保护自己的创作、想要进一步获利,同时还能避免侵害到别人的创作,那么本书可以帮助你理清必要观念,知道采取哪些适当的行动!
.
除了著作权,这本书还想和你说……
.
著作权不仅能保护你,也可能会伤害你!因为,今日你的每一项创作,其中都可能包含了别人的心血。但是,决定什么是创意的权力,却慢慢地掌握在政治与司法系统之中;该如何面对这些更深层的挑战,身为创作者的你,请翻开本书,我们一同来探索!
不过,喜爱创作的你,是否有看不懂法律条文的痛苦?
你是否会一边创作,又一边担心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侵权?
‧
其实,著作权没有那么的“艰涩”!更没有那么“难懂”!
甚至,也不是完全的死板一块,里面充满了各种灰色空间!
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从一个艺术家自己的亲身经验与角度,
来说给另外一个创作者听,让你知道:
‧
你写的书该怎么跟出版社谈合约,才能既赚钱又不吃亏?
‧
拍照的时候把某栋建筑拍进去,会有什么著作权问题?
‧
拿一张别人的作品来对照着画画,需要先获得授权吗?
‧
究竟参考跟抄袭之间的界线在哪里?而且,盗版真的只有坏处吗?
以上都是本书要说的!没有看不懂又冗长的法律条文,
书中俯拾皆是一件件让人读了又惊讶又发笑的真实案例。
如果,你想找一本书能够边看故事边学常识(法律跟创作世界的常识),眼前应该找不到第二本了,除非你拿这本去复印!
‧
这本书是《拿去抄啊!艺术家的著作权指南》
.
.
这本指南是要给谁读的?
.
给广义的创作者!不管你创作的内容是:视觉艺术、小说、剧本、摄影、平面设计、表演艺术、甚至是电脑字体、软件或程序,都包含在内!
.
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什么帮助?
.
如果你想要保护自己的创作、想要进一步获利,同时还能避免侵害到别人的创作,那么本书可以帮助你理清必要观念,知道采取哪些适当的行动!
.
除了著作权,这本书还想和你说……
.
著作权不仅能保护你,也可能会伤害你!因为,今日你的每一项创作,其中都可能包含了别人的心血。但是,决定什么是创意的权力,却慢慢地掌握在政治与司法系统之中;该如何面对这些更深层的挑战,身为创作者的你,请翻开本书,我们一同来探索!
Graphic Fest: Identities for Festivals & Fairs [图书] 豆瓣
Victionary
2019
- 1
Event planning is no small task, with many elements all needing to work together to add up to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ir parts. One underappreciated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events is visual identity. Much more than a background concern, the design of festival signage and materials is central to visitor experience. How does one maintain continuity in a festival that has a different theme every year? For festivals that have the same theme each year, how can the visual branding be tweaked and riffed on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ach year stands out from previous installments? Graphic Fest outlin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building a visual identity for an event, including logos, souvenirs, environment and type design, with the overall goal of conveying your message to a large and varied audience. The ultimate resource guide for event design.
中央聖馬丁的12堂必修課 [图书] 豆瓣
Central Saint Martins Foundation: Key Lessons in Art and Design
作者:
Lucy Alexander
/
Timothy Meara
译者:
劉佳澐
漫遊者文化
2020
從靈感、想像、同理心,
乃至批判力、解決問題、適應力和領導力,
每個創作者都能學習活用的核心價值和方法
多媒體藝術、影像工作者Phoebe Boswell,服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多媒體和裝置藝術家Mona Hatoum,嘻哈歌手M.I.A.,服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Richard Nicoll、Christopher Kane,電影導演Joseph Wright,藝術家Laure Prouvost,劇場設計師Tim Hatley等
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必修的預備課程
◆獨樹一幟的基礎預科課程
隸屬倫敦藝術大學的中央聖馬丁學院,是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孵化搖籃,更是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它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挑戰現有標準,被公認是最具叛逆個性、前衛與創新的人才大本營。
本書是由中央聖馬丁的資深教師、傑出校友和在校生,聯手分享第一年的預備課程內容精華。這門課程是從綜合診斷、自我定位,邁向獨立創作的三階段式學習,引導你思考如何活用藝術設計的概念,不再受限技術與功能面的價值觀,探索創作的最大可能。
◆在各種實作中探索自己的潛能
本書一方面提出研究和思辨的策略為創作奠定基礎,同時也穿插大量專題製作、練習、示範作品與藝術家專訪,鼓勵你在實作之中發展自己的創作手法,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最終找出個人最能發揮的領域。
針對藝術設計的關鍵主題和四大學科領域:藝術創作、服裝與織品、視覺傳達、立體設計,本書也一一為讀者提出專業性的引導,乃至介紹如何團隊工作、展出呈現與建立作品集。
本書提供了藝術與設計工作者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無論你是新生代的藝術與設計科系學生,或資深的創意工作者,都能從中學習大膽、創意,且具有批判思考的工作方式。
本書特色
‧創意與企劃工作者的靈感工廠:鼓勵培養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
‧藝術設計生涯的敲門磚:跟著本書單元循序漸進地完整學習,也是一次個人創作潛能的綜合評估。書中搭配的作品示範和藝術家訪談,提供世界級創意的學習目標。
‧呼應推測設計的潮流:從解決問題、思考未來,到為明日世界而設計
‧Swiss Bound藝術書裝幀:採用內頁完全攤平、裸露書背、彩色縫線、超大書折口的高規格裝幀。
名人推薦
古又文(Johan Ku 品牌藝術總監)、李翰(舉牌小人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周世雄(藝術家、周世雄藝術團隊總監)、許愷玲KellyKiwi(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謝清安(藝術家、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校友會長)、謝詠絮(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副教授) 中央聖馬丁校友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怦然心動之美、嶄新的想法、驚人的手藝、原創的解決方案,和圖像的震懾力道,以上是你在意的事情嗎?即使你不是靠著藝術作品維生,你還是會創作嗎?如果兩者皆是,這本書正是為你量身打造。——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序
中央聖馬丁的基礎預科課程是藝術家或設計師最重要的起跑點。在基礎課程中,你將學習到如何發展出個人的視覺語言,並客觀分析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為藝術設計職涯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課程中無數實作與練習,你也將受到鼓舞,更加勇於夢想、敢於想像,進而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世界。
我們希望以積極、創意且具批判力的方式讓你投入學習過程,並希望你能運用這本書來探索、提問與創造。
作為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基礎預科課程教師,我們在一個優秀又具有競爭力的環境中工作,但我們也相信,這裡教授的核心價值和創作方法,是所有人都能夠學習的。我們運用策略來探索與評估創作的潛力,而這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闡明這些思維策略。
無論你正準備攻讀藝術設計學位,或者有意邁入創意產業職涯,都需要先選出一個自己最能發揮長才的領域。你可以應用本書第七章「探索」中提供的五個專題,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這個章節將帶你探索藝術與設計的廣大層面。接著,你還能透過其他章節介紹的專題,深度認識藝術設計的四大領域:時尚與織品、藝術創作、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
遵循這一套特定的教程,不只是要讓學生發現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方向,也要讓學生學習責任感,能夠全心投入並努力不懈。這套基礎預科課程透過實作、集體發想、自我分析、接受評論,讓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我們的課程規劃不是著重在成果的修正,而是強調讓學生發展出一套思維與創作的過程,使他們有能力進一步往下探索。
本書希望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完整的教學,而不是羅列出各種主題,讓讀者擇一研究。在探索這本書中的各種概念與專題時,請務必打開心房去發掘你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希望你能跨出舒適圈,接受不同的挑戰,而非只是重複練習那些你已知且孰悉的技能。
我們刻意不為書中列出的練習提供特定答案,這反映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我們希望你改變規則、擁抱那些不切實際的可能性,並接納意想不到的發現。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種挑釁,或一個需要受到挑戰的對象,又或者是一場充滿探索、詢問與創造的挑戰。我們希望你一開始就先實驗你的想法、嘗試闡述你的創作意圖,並評估作品的潛在應用與影響力,進而去正視自己身為藝術家或設計師的意義。
我們深信,在一個進步的社會裡,鼓勵並培養學生的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也是藝術與設計教育謹記的願景 。
書中,我們展示了許多本校預備課程學生的作品為範例,這些作品都有著令人讚嘆的樂觀與野心。我們希望藉此讓人們關注,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多樣性,還能直接影響我們身處的環境。本書中還包含了許多訪談,有利地展現了新生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們透過中央聖馬丁基礎預科課程,發展出強而有力的創作特色與成功的職業生涯。你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乃至批判力、解決問題、適應力和領導力,
每個創作者都能學習活用的核心價值和方法
多媒體藝術、影像工作者Phoebe Boswell,服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多媒體和裝置藝術家Mona Hatoum,嘻哈歌手M.I.A.,服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Richard Nicoll、Christopher Kane,電影導演Joseph Wright,藝術家Laure Prouvost,劇場設計師Tim Hatley等
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必修的預備課程
◆獨樹一幟的基礎預科課程
隸屬倫敦藝術大學的中央聖馬丁學院,是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孵化搖籃,更是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它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挑戰現有標準,被公認是最具叛逆個性、前衛與創新的人才大本營。
本書是由中央聖馬丁的資深教師、傑出校友和在校生,聯手分享第一年的預備課程內容精華。這門課程是從綜合診斷、自我定位,邁向獨立創作的三階段式學習,引導你思考如何活用藝術設計的概念,不再受限技術與功能面的價值觀,探索創作的最大可能。
◆在各種實作中探索自己的潛能
本書一方面提出研究和思辨的策略為創作奠定基礎,同時也穿插大量專題製作、練習、示範作品與藝術家專訪,鼓勵你在實作之中發展自己的創作手法,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最終找出個人最能發揮的領域。
針對藝術設計的關鍵主題和四大學科領域:藝術創作、服裝與織品、視覺傳達、立體設計,本書也一一為讀者提出專業性的引導,乃至介紹如何團隊工作、展出呈現與建立作品集。
本書提供了藝術與設計工作者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無論你是新生代的藝術與設計科系學生,或資深的創意工作者,都能從中學習大膽、創意,且具有批判思考的工作方式。
本書特色
‧創意與企劃工作者的靈感工廠:鼓勵培養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
‧藝術設計生涯的敲門磚:跟著本書單元循序漸進地完整學習,也是一次個人創作潛能的綜合評估。書中搭配的作品示範和藝術家訪談,提供世界級創意的學習目標。
‧呼應推測設計的潮流:從解決問題、思考未來,到為明日世界而設計
‧Swiss Bound藝術書裝幀:採用內頁完全攤平、裸露書背、彩色縫線、超大書折口的高規格裝幀。
名人推薦
古又文(Johan Ku 品牌藝術總監)、李翰(舉牌小人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周世雄(藝術家、周世雄藝術團隊總監)、許愷玲KellyKiwi(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謝清安(藝術家、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校友會長)、謝詠絮(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副教授) 中央聖馬丁校友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怦然心動之美、嶄新的想法、驚人的手藝、原創的解決方案,和圖像的震懾力道,以上是你在意的事情嗎?即使你不是靠著藝術作品維生,你還是會創作嗎?如果兩者皆是,這本書正是為你量身打造。——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序
中央聖馬丁的基礎預科課程是藝術家或設計師最重要的起跑點。在基礎課程中,你將學習到如何發展出個人的視覺語言,並客觀分析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為藝術設計職涯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課程中無數實作與練習,你也將受到鼓舞,更加勇於夢想、敢於想像,進而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世界。
我們希望以積極、創意且具批判力的方式讓你投入學習過程,並希望你能運用這本書來探索、提問與創造。
作為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基礎預科課程教師,我們在一個優秀又具有競爭力的環境中工作,但我們也相信,這裡教授的核心價值和創作方法,是所有人都能夠學習的。我們運用策略來探索與評估創作的潛力,而這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闡明這些思維策略。
無論你正準備攻讀藝術設計學位,或者有意邁入創意產業職涯,都需要先選出一個自己最能發揮長才的領域。你可以應用本書第七章「探索」中提供的五個專題,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這個章節將帶你探索藝術與設計的廣大層面。接著,你還能透過其他章節介紹的專題,深度認識藝術設計的四大領域:時尚與織品、藝術創作、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
遵循這一套特定的教程,不只是要讓學生發現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方向,也要讓學生學習責任感,能夠全心投入並努力不懈。這套基礎預科課程透過實作、集體發想、自我分析、接受評論,讓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我們的課程規劃不是著重在成果的修正,而是強調讓學生發展出一套思維與創作的過程,使他們有能力進一步往下探索。
本書希望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完整的教學,而不是羅列出各種主題,讓讀者擇一研究。在探索這本書中的各種概念與專題時,請務必打開心房去發掘你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希望你能跨出舒適圈,接受不同的挑戰,而非只是重複練習那些你已知且孰悉的技能。
我們刻意不為書中列出的練習提供特定答案,這反映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我們希望你改變規則、擁抱那些不切實際的可能性,並接納意想不到的發現。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種挑釁,或一個需要受到挑戰的對象,又或者是一場充滿探索、詢問與創造的挑戰。我們希望你一開始就先實驗你的想法、嘗試闡述你的創作意圖,並評估作品的潛在應用與影響力,進而去正視自己身為藝術家或設計師的意義。
我們深信,在一個進步的社會裡,鼓勵並培養學生的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也是藝術與設計教育謹記的願景 。
書中,我們展示了許多本校預備課程學生的作品為範例,這些作品都有著令人讚嘆的樂觀與野心。我們希望藉此讓人們關注,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多樣性,還能直接影響我們身處的環境。本書中還包含了許多訪談,有利地展現了新生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們透過中央聖馬丁基礎預科課程,發展出強而有力的創作特色與成功的職業生涯。你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Vision: Color and Composition for Film [图书] 豆瓣
作者:
Hans P. Bacher
/
Sanatan Suryavanshi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18
- 5
Featuring hundreds of carefully hand-crafted illustration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tuition on how to best compose and use images to create the most powerful frames, this book is potentially Hans P. Bacher's life's work encapsulated in one volume. Here,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roduction designer shares his expertise in an easy-to-follow and imaginative way - giving tips, exercises, and a depth of knowledge garnered from a lifetime in the industry.
Color Categorie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图书] 豆瓣
作者:
Hardin, C. L.; Maffi, Luisa; C. L., Hardin
1997
- 8
In the late 1960s, Berlin and Kay argued that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of basic colour term use that extend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d probably express universal features of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In 1992, at the Asilomar Conference Centre, visual scientists and psychologists met with linguists and anthropologists for the first time to examine how these claims have fared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knowledge. To what extent can cross-cultural regularities be explained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What can the study of colour categorisation tell us about concept formation? Are the Berlin-Kay results an artifact of their methods? What tools have been and should be used to prob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colour categories? In this volume, which arose from that conference but also incorporates new work, a distinguished team of contributors survey key ideas, results and techniques from the study of human colour vision, as well as field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drawn from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Art of Color and Design [图书] 豆瓣
作者:
Maitland Graves
2019
- 3
n The Art of Color and Design, Maitland Graves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the core principles of visual design 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t reference book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author's own words, this work is intended to be "an orderly, clear, and simpl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upon which all visual art is buil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ll facets of design, this text is essential for all visual artists and designers.
As a key figure in an art-world fractured and subdivided into ultra-specific genres like cubism, vorticism, and Dadaism, Graves reaffirms the "common ideals and criteria" of visual aesthetic order, and understanding these principles is critical to cultivating a broad, inclusive perspective.
The language of art becomes a crucial factor in the distill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and the Graves' efforts to clarify and elevate the muddled terminology of art discourse are testament to their importance.
The exercises at the end of each section make this an especially useful tool for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As a key figure in an art-world fractured and subdivided into ultra-specific genres like cubism, vorticism, and Dadaism, Graves reaffirms the "common ideals and criteria" of visual aesthetic order, and understanding these principles is critical to cultivating a broad, inclusive perspective.
The language of art becomes a crucial factor in the distill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and the Graves' efforts to clarify and elevate the muddled terminology of art discourse are testament to their importance.
The exercises at the end of each section make this an especially useful tool for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色彩互動學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译者:
劉怡伶
積木文化
2015
- 4
色彩學權威之作《色彩互動學》出版50週年紀年版
「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1963年大膽地出版了《顏色互動學》。書一出版,幾乎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件事的認知。亞伯斯用革命性的手法強調實驗的重要,質疑強調品味的傳統觀念;他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只是被動接收訊息。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逾50年,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不斷地擴展色彩被使用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新增的圖解與細節的微調,讓這本如今成為「經典」的五十周年紀念新版修訂得更為理想,讓亞伯斯提出的進行實驗、開放心胸、擴展個人智識的主張得以生生不息。
「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1963年大膽地出版了《顏色互動學》。書一出版,幾乎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件事的認知。亞伯斯用革命性的手法強調實驗的重要,質疑強調品味的傳統觀念;他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只是被動接收訊息。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逾50年,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不斷地擴展色彩被使用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新增的圖解與細節的微調,讓這本如今成為「經典」的五十周年紀念新版修訂得更為理想,讓亞伯斯提出的進行實驗、開放心胸、擴展個人智識的主張得以生生不息。
The Elements of Color [图书] 豆瓣
作者:
Johannes Itten
译者:
Ernst Van Hagen
Wiley
1970
- 1
A useful simplific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Johannes ltten's major work. The Art of Color, this book covers subjective feeling and objective color principles in detail. It present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color in ltten's color circle and color contrasts.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图书] 豆瓣
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贝蒂·艾德华
译者:
张索娃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 9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了绘画的5种基本技能,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就在于大脑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黑暗的心 [图书] 豆瓣
8.7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本书包括了原书的全文,还由美国文学方面的学者作了详尽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注释既包括语言方面的内容,又介绍了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马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另外,小说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段的运用还使作品极具可读性。“黑暗的心”本身就含有双层寓意:既指地理意义上的黑色的非洲腹地,也指殖民者黑暗的内。本书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不亚于20世纪任何一部现代主义小说。
Chromophobia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David Batchelor
Reaktion Books
2000
- 9
Chromophobia - a fear of corruption or contamination through colour - has lurked within Western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is apparent in the many attempts to purge colour from art, literature and architecture, either by making it the property of some "foreign" body - the oriental, the feminine, the infantile the vulgar or the pathological - or by relegating it to the realm of the superficial, the inessential or the cosmetic, which in many cases amounts to the same thing. In Chromophobia , David Batchelo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and motivations behind, chromophobia, from its beginnings through examples of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twentieth-century architecture and film, to Pop art, minimalism and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present day. Batchelor suggests how colour fits, or fails to fit, into the cultural imagination of the West, exploring such diverse themes as Melville's "great white whale," Le Corbusier's "journey to the East," Huxley's experiments with mescaline. Dorothy's travels in the Land of Oz and the implication of modern artists' experiments with industrial paints and materials.
百年衣裳 [图书]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袁仄
/
胡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8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其变化之速、之烈,是以往各世纪难以企及的。在此期间,中国人的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垂衣裳而治天下”,中国历朝严格的服饰制度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满清入关,直接带来了中国服饰的重大变化,20世纪的前十年,男人还是长袍马褂为主,女人则是满汉融和的清式服装。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服制》法令,西式服制列入法令,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纪元。20年代,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他常穿一种新式服装,既以他命名的“中山装”,同时,服装出现了精彩纷呈的迹象。而真正出现精彩纷呈的,是30年代,尤其是女装,过去的旗装,成为有腰身的旗袍,还有学生装、西装、连衣裙……50年代,终止了原来的服装进程,建立了一种新的“时尚”,简朴服饰和审美意识影响了以后几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蓝灰人流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者在谈服饰变化时始终与时代变换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审美与历史的关系,还知道许多我们不知或从注意过的东西。
Illustrating Children's Books [图书] 豆瓣
作者:
Martin Salisbury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2004
- 8
The successful book illustrator starts by understanding his authoras flight of fancy, then rendering the ideas and actions imaginatively in pictorial terms. This unusual and inspiring book was written for art students and ambitious beginners. It instructs on methods of developing both imaginative powers and the technical artistic skills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illustrations that will please authors and childrenas book editors. Separate chapters focus on: Media,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Developing different drawing styles to fit specific storytelling methods Instilling visual personality traits in story characters Creating effective sequential images for storyboards and picture book outlines Design, typography, and preparation for print Illustrating story books for older children Illustrating nonfiction and educational books Breaking into the childrenas book publishing business Here is solid, practical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of book illustration, enhanced with more than 250 how-to illustrations in color and black-and-white.
Writing with Pictures [图书] 豆瓣
作者:
Uri Shulevitz
Watson-Guptill
1997
- 5
Anyone wishing to create children's books will learn how to tell a story visually; build a storyboard to plot the flow of a book; prepare pages for a printer; and go about finding a publisher. Step-by-step sketch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drawing characters and developing settings. The works of such renowned illustrators as Beatrix Potter, William Steig, and Maurice Sendak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a visual approach to storytelling. 10 color and 600 b&w illust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