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中亚”
全部 | 书籍 (284) | 影视 (16) | 播客 | 音乐 (9) | 游戏 | 演出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卫荣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沈卫荣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
吐鲁番新出一组北凉文书的初步研究(孟宪实)
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荣新江)
Sogdian Fragments Discovered from the Graveyard of Badamu(Yutaka Yoshida)
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亚民族交往的三座语言桥梁——《华夷译语》与《国王字典》的会聚点(刘迎胜)
精绝王陵考古二三事(王炳华)
《新唐书》“四夷传”证误(吴玉贵)
摩尼教“十二大天王”与“三大光明日”考(马小鹤)
On the Old Tibetan khri-sde(Kazushi Iwao)
“演揲儿”为回鹘语考辨——兼论番教、回教与元、明大内秘术(卓鸿泽)
西夏语译藏传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第十分)译释(孙昌盛)
初探蒙古接受藏传佛教的西夏背景(沈卫荣)
车臣汗汗位承袭的变化——以《清内阁蒙古堂档》满蒙文档案史料为中心(乌云毕力格)
In Regards to aldaγ-situ on the Sino-Mongolian Inscription of 1240(Takashi Matsukawa)
满文《大辽史》稿本考——以《dailiyoo I koodi ningguci;singdzung》为中心(承志)
《俺答汗传:16世纪的俺答汗和蒙古人》评介(特木勒 关雪艳)
《先祖阔尔库特书》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刘钊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7 - 3
《先祖阔尔库特书》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成书的一部突厥语口头文学作品,是古代突厥乌古斯人最著名的英雄史诗。该书语言代表了古突厥语分化为4支后位居最西部的一支——乌古斯语组中世纪的状况。现代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土库曼人等认为这部史诗式他们的文化遗产,同为乌古斯人后裔的中国撒拉族,而且是该史诗中最重要英雄主人公撒鲁尔部后代的撒拉族自然也应该是这部史诗的继承者。元朝初期,撒拉族祖先从中亚迁徙至甘青边界的循化,基本断绝了与中亚地区的各种联系,伴随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密切,我们发现撒拉族与该史诗中的人物、风俗、社会现象有诸多惊人联系,《先祖阔尔库特书》也因此成为一部连接中国与中亚人民的史诗作品。
算法与代数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阿尔·花拉子米 译者: 武修文 科学出版社 2008 - 1
《算法与代数学》主要内容:花拉子米的《算法》与《代数学》是他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前书系统介绍了十进制记数法,不仅在阿拉伯世界流行,并被译成拉丁文在欧洲传播。后书主要讨论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相应的四则运算。两书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本次出版的即为二合一的中文译本。
《算法与代数学》主要适合为数学工作者、数学史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
《突厥语词典》研究论文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校仲彝 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图书营销有限责任公司) 2006 - 9
《〈突厥语词典〉研究论文集》里包含了《突厥语词典》研究论述略、《突厥语词典》及其作者、学习《突厥语词典》语言的体会、《突厥语词典》第一卷研究等30多篇文章。《突厥语词典》是祖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巨著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建立了西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等多所民族院校及科研机构。在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加大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等方面,我曾多次向中央提出过建议。周恩来总理对我的建议很重视。中央民族学院等高校开设的突厥语专业及相关课程,就是在周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设立的。几十年来,我们的专家学者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课题研究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对《突厥语词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自该词典被发现和不同文种的版本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三卷本的现代维吾尔文译本《突厥语词典》出版以后,我国学者加快了对该词典的研究步伐,一些研究成果也曾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兴趣。近期,这部词典的汉文版也即将出版发行。这不仅能为更多的从事突厥语研究的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将为人们了解和认识维吾尔民族,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Sogdian Traders [图书] 豆瓣
作者: Étienne de la Vaissière 译者: James Ward Brill Academic Pub 2005 - 6
The Sogdian Traders were the main go-between of Central Asia from the fifth to the eighth century. From their towns of Samarkand, Bukhara, or Tashkent, their diaspora is attested by texts, inscriptions or archaeology in all the major countries of Asia (India, China, Iran, Turkish Steppe, but also Byzantium). This survey for the first time brings together all the data on their trade, from the beginning, a small-scale trade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up to its end in the tenth century. It should interest all the specialists of Ancient and Medieval Asia (including specialists of Sinology, Islamic Studies, Iranology, Turkology and Indology) but also specialists of Medieval Economic History.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