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与书有关”
东京本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9 (55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井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8
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过于喧嚣的孤独 底层的珍珠 [图书] 豆瓣
8.9 (3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杨乐云 / 万世荣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收录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本书第二部分《底层的珍珠》是作者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翻译家由捷文直接译出。
知日·书之国 [图书] 豆瓣
8.1 (31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凤凰出版社 2012 - 1
知日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hijp
知日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13806/
《知日·书之国》特辑将全面深入日本出版业,开始一段深度的文化探寻!时尚魔幻的日本可以很动感,也可以很书香。日本,是出版界的世界流行指标之一。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从古代印刷到现代装帧,从文库本到轻小说,从漫画、游戏攻略书到杂志,从神保町的古书到电子出版行业的革新,《知日•书之国》将探视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道出日本书业不为人知的故事。飞翔于《知日•书之国》打造的纸质异想世界,做一个真正的“书虫”, 感受视觉的魅力与阅读的快感,去发现存在于书中的 “人”的灵魂!
此外,更有知日独家专访日本杂志界泰斗藤本泰、日本书籍装帧大师祖父江慎、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诚邀国内书装大师吕敬人畅谈日本设计、还有剑心、健吾、汤祯兆等作家的独家专栏,将日本风俗娱乐一网打尽!
深入解读弹丸之地成为书之大国的奥秘,感动重温三十年经典TV秀超级变变变!跨越传统,另辟蹊径,让你大开眼界!
知日系列出版物由国内最顶尖的知日派专家和编辑团队打造。每期以特辑方式推出日本最潮流和热度的人物和事件。
“知日ZHI JP”为国内唯一专门关注日本的媒体品牌,中国人了解日本的第一读物。
导语:It is Japan. 这就是日本。
京都古书店风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2 (30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中华书局 2015 - 8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京都,不仅风景迷人,古迹众多,散布于街衢的众多旧书店也往往令人留连忘返。自江户时代开始,京都的书肆就成为京都风雅的象征之一。其间历经沧桑,衰而复振,终于绵延不绝,滋养代代文风与学林。
作者以游学之便,一一寻访,搜罗掌故,渐渐和书店主人们由生分而熟络,写 下一篇篇生动有味的随笔,记录书店的故事和那些可亲可爱的人情,感知岁月的流转在京都古书店留下的印迹。此外,书中穿插诸多关于京都历史文化与风土景物的描写,亦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和京都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友谊。他们与我谈旧事与八卦,为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我也得以闻之京都旧书业的人世浮沉,几代兴衰。……我想分享的,不单是在某家旧书店买到某本得意的好书,还有日人常爱挂在嘴边的“心意”。他们也会有寂寞和悲哀,但总能话锋一转,笑云:“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满足。”
——苏枕书
阅读的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7.6 (22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九州出版社 2020 - 4
书街里没有王,人人任意而行。
《阅读的故事》是专业读书人唐诺谈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一部诚恳实用的阅读辞海。以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的片段开启每一章的话题,探讨书籍和阅读的本质困境与种种迷思。十四篇文章涉及阅读的各种面向——阅读的时间、开始、代价、方式、记忆、限制、意义、困惑,等等。唐诺诚实地去正视,去描述,把自己的思考和因应解决之道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解决阅读途中遭遇的各种难题,并与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格雷厄姆·格林等大家共同分享探讨阅读的欣悦与困惑,以及阅读所能唤起的千般感触。唐诺以专业读书人的深度体验、博学者的广阔视野、诗性而绵密的思维路径,为读者打开阅读这个寻常行为下所未曾见的极其宽广而深邃的世界,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意义之海。
阅读,让我们成为移民。在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必会遇见做同一种梦的人。
编辑推荐:
★专业读书人唐诺的阅读进化史,诚恳实用的阅读指南。关于读书,你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打开这份唐诺问卷,找到你的阅读DNA。书读不懂怎么办?下一本书在哪里?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为什么也要读二流的书?四十岁以后的阅读是什么样子?何为一个好的阅读者?马尔克斯推荐的书,和百万人网络投票选出的书,你会买哪一本?……
★ 一部阅读的辞海,现代理想读者之书,直面阅读的本质困境与迷思。“生命如此鬼使神差,阅读也一样。”构筑一种理性清明的现代阅读观,每一个读书人都会深有共鸣的书。阅读作为纯粹消遣的日子已忽焉不存在,现代的阅读者,在歧路和困惑之中阅读,在不满和绝望之间阅读。然而,在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必会遇见做同一种梦的人。
★一本可以树状延伸至无限的书,跟随专业读书人唐诺的阅读路径,构建拓展自己的阅读谱系。“书街里没有王,人人任意而行。”旁征博引的博议风格,大量经典文学历史社科著作散落其中。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宛如寻宝游戏,爱丽丝梦游仙境般,动辄撞上一个个迷人的书之洞窟。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阿城、孙甘露、梁文道、蔡康永、陈绮贞诚挚推荐。入选2018世界读书日“高中生必读书目推荐”。
★全新装帧,小开本轻盈便携,打造通识读本的舒适亲近感,适于在日常、旅途中阅读。
名人推荐:
我所书写最多的主题,还是阅读。
——唐诺
唐诺代表着某种现代隐士的精神,他躲在台北一个小咖啡馆里,他的世界由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左传》等构成。他好像归隐到历史非常有趣的一个缝隙里。他应该是个格局很大的人,但被迫生活在一个格局很小的时代。
——许知远
在两岸三地的知识界,有关阅读的故事由唐诺来写,可说是不二人选,如同张大春的《小说稗类》之于小说理论。唐诺是一个在阅读方面近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深思的人,是一个更驳杂、更繁复的曼古埃尔,是一个海岛上的本雅明。唐诺叙述的线索不仅深入揭示了广义的阅读,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中文出版、翻译、思考、研究的具体而微的写照。
这是一部阅读的辞海。这既是一部欣悦之书,也是一部沉痛之书。阅读所能唤起的千般感触,差不多都囊括其中。
这是一部精妙之书,也是一部繁复之书,它涉及的既是阅读之理性也是阅读之迷思。在最基本的意义上,这也是阅读的必由之路。
——孙甘露
《阅读的故事》说是故事,却不像故事,而更像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更像在寻找、探访、问路。
——朱天文
唐诺的文字就是会有读起来畅快的感受,更不论那些大快人心,我也这么想却无法表达的那些,却被精确整理出来的认同。
——陈绮贞
唐诺的“强项”不在记忆力,而在谈天说地的“随意性”,尽管叙说主线不离书、阅读与写作,也谈时政,但唯其娓娓道来的恬淡,才深具震撼力,才能谈出创意与精彩,道出真理。
——《亚洲周刊》
书店的灯光 [图书] 豆瓣
The Yellow-Lighted Bookshop
8.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刘易斯·布兹比 译者: 陈体仁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10
《书店的灯光》这本书是作者关于书店的回忆,也涉及到书与书店的历史。
在书中,作者不仅描绘了书店的氛围,回忆起自己阅读的启蒙,准确的将人与书店的关系比喻成“在人群中独处”。而且大半生与书和书店为伍的作者,还简单叙说了书与书店的历史,细数他所喜欢的位於世界各地的书店,还有许多跟书有关的动人故事。像是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如何请不懂英文的法国排字工人以手工排出有史以来最难懂的英语小说《尤利西斯》,并且在书的封面采用希腊国旗的颜色,以代表希腊城邦言论自由的传统,最後日夜赶工,终於在乔伊斯四十岁生日时,收到这本书的初版本。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一个爱书人对书始终不变的热情,一个书店从业人员热爱书店工作的初衷,并且在网路与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对於书店未来的审思。
实用性阅读指南 [图书] 豆瓣
読書が知識と行動に変わる本
5.6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岩俊之 译者: 陈怡萍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11
牢记每一本书的内容
切实转化成自身能力
...................
※编辑推荐※
☆ 每年阅读300本书以上的日本知名讲师,告诉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二八法则”“艾宾斯曲线”牢牢掌握每一本书中的知识,让你每一次的读书都不再是无用功。
☆ 书中整理记录了大量作者亲身实践的读书案例和思维导图,如“读书+创业”“读书+资格考试”“读书+提升工作技能”等,用更直观的方式教你带着目的去读书,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内容简介※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时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时想要从书中获得灵感,等等。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彻底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灵感和见解,也没有马上付诸行动。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这本书介绍了作者在创业时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他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其中更有作者精心总结的实用性读书技巧,能够帮助你提高阅读效率,缩短阅读时间。例如,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给书中内容创建形象、联系记忆,将书中的关键词整理成故事等。这本书,让你的读书不再只是“读书”。
茑屋经营哲学 [图书] 豆瓣
6.6 (10 个评分) 作者: 【日】增田宗昭 译者: 袁小雅 中信出版社 2018
茑屋书店何以成为“朝圣之地”,它的经营秘诀是什么?一家所在城市仅5万人口的图书馆,全年进馆人数为何能超过100万人次?在实体店举步维艰的今天,卖场如何才能成为“生活方式提案店”,让顾客怦然心动,成为忠实粉丝?
1985年,增田宗昭创立了CCC公司,三十多年来,从实体书店、图书馆,再到购物中心和家电领域,茑屋不仅是在打造一个文化实体,更是在推行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它的创新经营已经成为文化行业乃至新零售的标杆,成为众多经营者和企业的取经之所。
这本书是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的经营哲思录,对茑屋的经营理念、零售哲学、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进行了梳理。在互网流量红利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各大电商在线下市场攻城略地之际,作者的经验,无疑可以带来很多启发。
◎ 编辑推荐
☆ 32开全彩裸脊锁线(可完全摊平),内含大量精美图片,360度展示最美书店茑屋如何为生活提案。
☆ 茑屋书店是如何创造让顾客怦然心动的生活方式的?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亲授工作心法。
☆ 从第一家茑屋书店,到成为一个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大型文化和创意集团,增田宗昭的经营哲学究竟是什么?
☆ 在新零售这个领域,日本的茑屋书店,无疑是先行者和范本。从实体书店、图书馆,再到购物中心,茑屋和增田宗昭早已经成为文化行业的实体巨头和标杆。
大书特书 [图书] 豆瓣
One for the Books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昆南 译者: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是关于书的书,作者乔·昆南相信“书有转变的魔力,把黑暗变成光,把虚无变成存在”,这种对书的深刻感情,想必会引发爱书人的强烈共鸣。与同类作者想比,他的阅读十分纯粹。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书店一家家倒闭,读书的人也跟着减少了,书将何去何从?昆南和许多爱书人一样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本书虽然是在书处在一种困境之中所产生的思考,但作者用有趣的笔风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相恋到无时无刻不能分离的故事,让人笑不可抑。本书审视了当今的阅读生态,触及热情专注的书商、遭受围攻的图书馆,以及爱书人的日常困境。昆南不仅讲了自己的读书癖好,更通过调查与问询的方式研究了朋友们、家人等的读书习惯以及读书与交友的有趣故事。不同于坐而论道、与读者保持距离的书之书,本书让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忘怀,并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当图书进入战争 [图书] 豆瓣 豆瓣
When Books Went to War: The Stories that Helped Us Win World War II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译者: 犹家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一段炮火纷飞之下仍要读书的动人往事
一场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
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2000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而且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编辑推荐】
1.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战火终将熄灭,而图书永存。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往事,一个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诠释,一场没有硝烟的平装书革命。炮火纷飞之下、泥泞之中,士兵们平静读书的场景,给人极大冲击;当时那种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依旧打动人心。
2. 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中,看图书如何成为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书。读书既帮助士兵度过了战争的等待间隙,也抚平了战士的情绪,激励了士气,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同时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为战后培养了一代新的读者。在这里,图书便是另一种武器。
3. 随书赠送笔记本,还原军供版图书的特殊版式、厚度和质感。二战期间,为了使图书便于携带、翻阅,尤其考虑到需适应战时环境、光线,美国印制了特殊版式的军供版图书,只为给士兵提供最佳阅读体验。本书此次加印随书赠送的笔记本,仿照“军供版图书”样式印制,让读者对该版本有更直观的认识,体会战时图书细节设计的用心,同时感受图书带来的振奋力量。
【媒体推荐】
引人入胜……为我们审视战争的磨难和书籍的力量提供了一个新颖独到的视角。
——《柯克斯书评》
行文如流水,研究细致入微,在依托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此书将二战文化中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依数呈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结论:此书可读性强,妙趣横生,对任何对战争大后方故事感兴趣的藏书家或历史学者而言,都是一部完美之作。
——《图书馆杂志》
无论你是否爱读书,都会被这个经无懈可击的调查而写成的故事打动。曼宁不仅为我们照亮了二战历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尘封片段,也提醒现今在电视、电影等娱乐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里生活的我们,文学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娱乐周刊》
曼宁不仅把这段平淡无奇的战争经历描绘得精彩纷呈、跌宕起伏,而且也可作为一部文化史,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现代美国做出了阐释。
——今日美国网
嘘!这里是图书馆 [图书] 豆瓣
Quiet, Please:Dispatches from a Public Librarian
6.3 (6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道格拉斯 译者: 陈莎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我,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愣头青,受了脱衣舞娘的魅惑,一头撞进图书馆行业,开始了这让我悲喜交加五味杂陈的图书管理员奇遇记……
来到这儿,我才知道,来图书馆的不只有好学上进的读者,还有排队等待免费爆米花和汉堡优惠券的吃不上饭的可怜娃儿;有总是要和我“聊聊耶稣”的疯癫教友,还有总要拿走我的鞋子、从100天就开始倒数、孩子般热切盼望圣诞节的疯狂的“鞋子叔叔”;有曾在“二战”中驾驶B-29轰炸机,遇到过空军名将吉米•杜立德,参与过马特洪恩计划,一肚子故事无处倾诉的孤独老人,还有扬言要干掉我的一伙小年青儿……当然,还有那些总是对我冷嘲热讽却又让我恋恋不舍的同事们。
对了,差点忘了,我也终于在这儿迎来了我的浪漫爱情……
廷巴克图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Bad-ass Librarians of Timbuktu
8.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书亚·哈默 译者: 吴娟娟 新经典 | 文汇出版社 2020 - 1
🔥 “人们在这里烧书,这只是一个开端,最后,也烧人。”
...................
📚 烧书、石刑、压迫女性、禁止音乐,直击本世纪最邪恶的魔鬼组织
📚 Twitter & Reddit 网友连线捐款,图书馆员拯救377000卷书籍的伟大行动
📚 久居亚马逊畅销榜 21世纪历史No.10 伊斯兰历史No.2 西非历史类No.1
📚 美国国家杂志 奖得主最佳代表作,《我们最幸福》《阿拉伯的劳伦斯》作者联合推荐
...................
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有一座堪比敦煌的古城,它叫作做廷巴克图。那里曾是声名远播的学术文化中心,留存着珍贵的古阿拉伯文手稿。在历史的动乱中,手稿被摧毁、掩埋,直到1984年,一个名叫阿卜杜勒·卡迪尔·海达拉的年轻人横穿撒哈拉沙漠,沿尼日尔河搜集、保护和修复手稿,廷巴克图的文化传统得以复兴。然而,威胁再度降临。
2012年,恐怖组织占领廷巴克图。为使手稿免受极端分子的毁坏,海达拉再次踏上冒险之旅,密谋将手稿偷渡出城。
...................
这本书就像一部围绕着一个漫长的追逐镜头展开的惊险片。图书管理员穿过马里的沙漠,试图使珍贵的古手稿收藏免受圣战分子的破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场暴力的圣战和开放的文明之间的斗争,约书亚·哈默的这本书和当今世界的许多事件息息相关。
——芭芭拉·德米克,美国知名记者
哈默完成了一本真正的杰作——一部既重要又可以轻松阅读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海达拉以及数百名普通马里人的动人故事。这些人不顾个人安危,尽力保护廷巴克图的古手稿免遭圣战者的破坏。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提醒:即便野蛮势力侵入穆斯林世界,仍有人愿意不顾一切保护文明。这本书是对一个需要被讲述的故事的高超叙述。
——斯科特·安德森,《阿拉伯的劳伦斯》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由约书亚·哈默完美讲述的故事。哈默热爱马里并对它了如指掌。当穆斯林世界的文化面临空前破坏,海达拉,廷巴克图古手卷的拯救者,也是本书的主角,堪称真正的英雄。如果你对世界的命运感到绝望,那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约翰·李·安德森,《巴格达之秋》作者
旅行、贸易曾让廷巴克图成为西非人的聚集地和学术、写作的天堂,这些廷巴克图的活力之源已被摧毁,哈默的书让我们看到我们因此而失去了什么。——《纽约书评》
一部分是历史,一部分是学者的冒险故事,还有一部分是对马格里布地区动荡的宗教政治的调查报告……哈默的写作既热情又专业。——《纽约时报》
这本书以快节奏的叙事生动地捕捉了廷巴克图的历史与奇异,让我们得以了解当下关于战争和恐怖主义的焦点事件。它是新闻报道和旅行见闻的结合……一部分讲述思想史,一部分讲述地缘政治,还有一部分是彻头彻尾的惊悚片。——《华盛顿邮报》
哈默讲述了海达拉以及这些照亮伊斯兰文明的古手卷的故事,成功地将这段复杂的历史编织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出版商周刊》
扣人心弦又感人肺腑……历史取决于谁的故事被讲述、哪些书籍得以保留。多亏了海达拉和他的同事们,廷巴克图的图书馆里充满了探索、人性和勇气。——《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书具备经典冒险小说的所有元素,它讲述的故事也适逢其时……引人入胜的瞒天过海之术、对历史和现状的揭露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叙述语言结合在一起,并且有一个罕见的圆满结局。 ——《西雅图时报》
二手书那些事儿 [图书] 豆瓣
Second-hand Books:A first-hand view
作者: (美) O.J.M.戴维斯 译者: 尹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4
《二手书那些事儿》内容简介:一个书商带领读者游走于奇妙而有趣的二手书世界:爱书之人如伺在藏书与家庭生活之间寻取平衡?如何寻觅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旧书?二手书商如何鼓动如簧之舌向顾客进行推销?顾客会使用哪些妙计激怒店主,而书商又会祭出哪些奇招予以反击?妻子究竟为什么会背着丈夫处理他那些旧书,这其间又隐含着怎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一切,尽在《二手书那些事儿》。
书的礼赞 [图书]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叶灵凤 三联书店 1998 - 10
本书辑录的八篇散文,均出自名家之手。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漫谈书的美好价值、书的敌人和灾难、书的保护和珍藏等等。译者叶灵凤(19O4一1975)是现代著名画家、藏书家、作家。译笔端庄、流利,富有情趣,读来不惟于茨威格等家的书林之旅中受益多端,而且细细品味译者的妙笔神韵.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分两卷、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是西欧从手抄书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过渡,尝试勾勒这一次传播革命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论述这次传播革命和其他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变革通常被认为与其相关的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联系在一起。
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 [图书] 豆瓣
作者: 薛原 / 西海固 金城出版社 2011
本书全面描述中国各地人文书店(含人文书吧),即文人笔下的中国人文书店风景。由各地的作家学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多年观察来描绘和展现各地人文书店的生存状态。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书店,从书店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该书主要介绍台湾、广州、天津、长春、昆明、哈尔滨、沈阳、银川等《独立书店,你好!》中没有收入的城市的独立书店,以及北京、长沙、西安等城市中的其他优秀的独立书店。
书籍的社会史 [图书] 豆瓣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作者: 周绍明(Joseph P.McDermott) 译者: 何朝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了从宋代到清中叶中国书籍的生产、发行、阅读、流传,而重在探究书籍与士人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书籍史和书文化的一部力作。书中对印本与手抄本的兴替、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知识共同体”,以及中西书史比较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反映了近年来西方中国史学界兴起的书籍史研究热的最新成果,是读者了解西方学者以社会史、文化史方法研治中国书籍史的理论、方法、动态的一个极佳窗口。《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是一部体例严谨、取材广泛、创见迭出的学术著作,同时笔触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书店病人 [图书] 豆瓣
作者: 朱晓剑 2013 - 8
开书店者,对书的热爱,无疑都是一种病,他们正是书店病人,延续着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血脉,虽然开书店也是营利事业,不可否认的其价值取向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营养。所谓书店病人,他们对书的情怀甚为独特,可能也真只有“病态”才能形容,好像是只有书才能带给生活、精神的愉悦,超越了一般的欲望。
“不管世事如何,书店还要继续开下去”,是许多书店人的态度,赢利与否已不重要了。本书作者与书、书店有不解之缘,他多年来观察书店的生存环境,走访多家书店,记录书店的过去与现状、书店人的理想,探讨书店的未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欣赏书店的风景。
图书馆 [图书] 豆瓣
作者: 斯图亚特·A. P. 默里 译者: 胡炜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2 - 7
从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泥板到埃及几层楼高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从古罗马的修道院图书馆到中国古代图书馆,从中国秦始皇焚书到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图书馆,从巴格达伟大的中古世纪图书馆到文艺复兴时代华丽的宫廷图书馆,从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到美国史密森学会旗下庞大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是一趟精彩的知识与智慧的探密之旅。美国知名作家斯图亚特·A. P. 默里依照大多数图书馆史学家的划分方式,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对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历史进行叙述,生动记录了无数的图书馆人,以及他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并详细介绍了世界上最著名的50座图书馆。本书内容丰富有趣,是书迷书痴不能错过的枕边书。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1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阅读的故事 [图书]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6
本书是著名作家唐诺关于阅读的思考与探讨的散文集结。书中十四篇文章涉及书与人的阅读的各个方面——阅读的困惑、时间、开始、代价、方式、等等,试图“劝诱人阅读”,并帮人解决一个一个极实际的阅读途中可能遭遇的常见难题。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