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苏关系”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图书]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杨奎松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中苏关系史纲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 李丹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第三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5
1940年代末,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道纸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
自出版后,反响颇佳,俄罗斯、美国等正在翻译英文、俄文版,足见其影响。此次第三次再版,作者补齐疏漏,内容更完善。
作者长期研究中苏关系史,为该领域权威学者,不乏知名代表作。
曾主编《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史纲》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一等奖,《一个大国》被中宣部列为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无奈的选择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无奈的选择
中苏同盟关系是对2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的形成、发展及最终走向破裂,台上台下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剧.如要理解2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解读中苏同盟关系是一把重要的锁钥.本书围绕着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所展开的历史叙事,极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上中下) [图书] 豆瓣
作者: 薛衔天 / 金东吉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 - 10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薛衔天先生所著,利用大量公开出版的回忆录、相关著述和史料,以及中国、俄罗斯双方的新近解密档案资料,全面叙述了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对若干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中苏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套装共3册)》史料扎实,观点中肯,既包含作者三四十年研究的积累和精华,又有开拓和补白性质的研究成果,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史、论、理、才兼备的著作,一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必读书。
中國學習蘇聯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白思鼎 编 / 李華鈺 編 译者: 李華鈺 編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7 - 9
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1949年後的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全盤蘇聯化運動。本書由全球研究中蘇關係史的最頂級學者合力完成,也是迄今為止對中國學習蘇聯運動最重要、最全面的研究,幾乎覆蓋該題材的所有方面。
脆弱的联盟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1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回首20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中苏关系无疑是最重要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21世纪已进入所谓“后冷战”时期,但当前中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冷战”与“后冷战”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无不向历史学家提出这一要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有鉴于此,为了“着重反映近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整体动向”,2009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在上海召开了题为“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家的4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30位学者提交了自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分9个单元进行了主题发言。本文集就是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俄国界东段的演变 [图书] 豆瓣
作者: 姜长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 11
导论
第一篇 国际条约法关于国家主权与领土边界的通行准则概述
第一章 “条约必须遵守”——自古以来的国际法公约基础
第一节 古代国际条约的“诚信原则”
第二节 中古时期:由神权向世俗民族国家过渡的“条约信守”
第二章 近代“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现代国际法公约和“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第一节 二战后国际关系大潮流
第二节 国际法及国际法公约的现代化
第三节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第四节 《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
第五节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
第四章 按照条约法划界的现代通行规则
第一节 现代划界通行规则
第二节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途径和中俄划界的典范意义
第三节 中苏关系回暖与第三轮国界谈判结果
第二篇 中世纪时期中俄东段国界之争
第一章 15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和俄国
第一节 17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
第二节 17世纪中叶以前的俄国
第三节 局部冲突与中俄通使通商关系
第二章 雅克萨战争、《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后
第一节 雅克萨战争在所难免
第二节 双方谈判使团的组成情况
第三节 尼布楚谈判及签约
第四节 《尼布楚条约》后之边界立标情况
第五节 《尼布楚条约》之后续约章
第三章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两国边界及评价
第一节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边界管理
第二节 如何评价17-18世纪中俄条约
第三篇 19世纪下半叶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第一章 19世纪:一兴一衰对比中的两大邻国
第一节 衰落中的清廷中国
第二节 国势日隆的沙皇俄国
第二章 俄国为夺取黑龙江流域做了哪些准备
第一节 19世纪下半叶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早有前因
第二节 穆拉维约夫等人的扩张活动
第三节 普提雅廷从海上强行闯关未果
第三章 1858年《瑷珲条约》与《天津条约》
第一节 黑龙江上的《瑗珲条约》
第二节 1858年《天津条约》
第四章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第一节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前
第二节 1860年《北京条约》
第三节 “一条红线”之谜
第四节 1861年:胡涂勘界
第五节 值得载入史册的吴大■“勘界”
第五章 19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的中俄东段领土主权
第一节 “借地筑路”与《中俄密约》
第二节 “四厘借款”与华俄道胜银行
第三节 强租旅顺和大连
第四节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俄东部边界
第五节 日俄战争后,日俄两国四次“密约”
第六章 中俄东段国界演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康乾盛世”:从“强大”走向衰微
第二节 对18世纪历史条约的反思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沙俄扩张与侵华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沙俄扩张政策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19世纪下半期俄国侵占黑龙江流域
第三节 列宁论沙俄侵华
第四篇 十月革命后的中苏东段国界
第一章 苏俄两次《加拉罕对华宣言》与《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第一节 《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
第二节 《加拉罕第二次对华宣言》
第三节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与《奉俄协定》
第四节 中国北洋政府与各界民众对苏俄政策的反应
第二章 “中东路战争”及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问题
第一节 1929年中东路战争的缘起
第二节 中东路战争的进程及结局
第三节 黑瞎子岛之被占
第三章 1931-1945年日本侵占我东北时期的边界问题
第一节 日本伪“满洲国”初期与中期之曰苏关系
第二节 苏“满”东部边界与“张鼓峰之战”
第三节 诺门坎事件与《日苏中立条约》
第四章 二战末期至新中国成立时东部边界与领土主权
第一节 《雅尔塔协定》
第二节 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五篇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国关系与边界问题
第一章 1950年初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苏东部国界问题
第一节 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及签订新约简况
第二节 中苏东段国界遗留问题
第二章 中苏两国政府对待历史条约的立场
第一节 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第二节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始创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深远意义
第四节 中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多国解决勘分国界的实践
第三章 俄国(苏联)政府及社会舆论对历史条约多次变换态度
第一节 《尼布楚条约》后至18世纪沙俄对条约的态度变幻情况
第二节 19世纪:“强盗”被歌颂成“民族英雄”时期
第三节 短暂的“诚实史学”时期
第四节 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极度膨胀时期
第五节 当前情况:如何步入正轨
第四章 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第一节 最初释放的信息
第二节 中苏边界问题的关键
第三节 1991年中苏两国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
第四节 艰苦漫长的东段边界勘定工作
第五章 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及最终落实
第一节 政治智慧的结晶:《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第二节 结束语:友好乐观,备加珍惜
附录
一 苏共中央关于阐述中苏(俄)历史条约与国界的秘密指令,共四件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五 季列耶夫在其新著中关于历史条约的某些观点
六 中俄国界东段演变及相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2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中苏关系史纲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奎松 / 沈志华 新华出版社 2007 - 1
该书本着还民众“历史真相”的目的,在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1917-1991年间的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如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做出了新的诠释,澄清和揭示了不少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片段,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复杂曲折历史全过程的权威力作。
苏联专家在中国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新华出版社 2009 - 5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