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阅读书目”
群山回唱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8.2 (8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康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讲述了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小说亚马逊的官方介绍页面上说道:“它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读这个故事,追随主人公从喀布尔到巴黎,到旧金山再到希腊的提诺斯岛,每翻一页,都不得不为这情感动容。在回答大西洋月刊对他的访问时,卡勒德·胡塞尼这样说道:“《群山回唱》这书的写作始于家庭这概念。事实上,我的写作不断涉及的最重要的主题是家庭。抛开了家庭这个线索,你几乎无法理解自己,无法理解周围的人,无法弄明白整个世界中自己的位置。”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图书] 豆瓣
6.5 (78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她写的,她说的,廖一梅总有某句话刺痛你,燃烧你,击中你心中柔软的某处,让你铭记不忘。特立独行的剧坛才女,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盛产金句的剧作家,继《琥珀》《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的花朵》之后,推出最新图文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书中收录了廖一梅近年来最精华的文字和图片,包括散文,谈话录,小说、剧本中的经典台词,近百张精美的剧照、海报,以及由廖一梅和导演孟京辉在台前幕后拍摄的首次曝光的珍贵照片。
对于人类而言,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本书首次完整收录廖一梅的内心话。她用尽文字的力量刻画了对于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她的文字,看似尖刻桀傲不驯,却字字珠玑,充满温柔的诗意和激情。她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不屑世俗之见,却总是认真地告诉你年轻时的胡闹弥足珍贵。她的写作,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只想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她的镜头,看似随意,却视角独特,记录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真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重温的感动。
春风沉醉的晚上 [图书] 豆瓣
8.1 (61 个评分) 作者: 郁达夫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6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他一生所创作的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有《过去》、《沉沦》、《春潮》、《迟桂花》等等,是一本不可获缺的经典收藏本!郁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充满传奇、怪诞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带有五四那代人的心灵轨迹,曾是媒体的炒作热点,更是当时书商热烈追逐的对象。
少年维特的烦恼 [图书] 豆瓣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8.4 (50 个评分) 作者: [德]歌德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译者: 侯浚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歌德(1749一1832),德国文豪。《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少年维特的烦恼》于一七七五年问世,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杀死一只反舌鸟 [图书] 豆瓣
To Kill a Mocking Bird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珀·李 译者: 高红梅 译林出版社 2009 - 2
本书获1960年普利策奖。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南部的一个小镇,三个天真孩子的生活因为两桩冤案而改变。羸弱而失语的人、固守太多偏见的无知的人,还有恪守原则的善良的律师父亲,迫使他们艰难地去理解成人世界里的偏见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机和无奈,同时试着去理解,坏人的 内心也可能无辜。
等待戈多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5 (22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萨缪尔·贝克特 译者: 余中先 / 郭昌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 - 6
《等待戈多》用法文写成,于1953年1月5日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由罗歇·布兰导演,引起轰动,成就了萨缪尔·贝克特,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作为荒诞派戏剧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作品,《等待戈多》也成了20世纪戏剧创作的巅峰和典范。

在这部剧中,两个流浪汉一直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待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没有人知道戈多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等待他。他们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夜莺与玫瑰 [图书] 豆瓣
8.2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朱纯深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这是王尔德童话与短篇小说全集,中文简体版首次完整出版:
《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小气的巨人》《胆肝朋友》《不同凡响的冲天炮》《小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灵魂》《小星童》《勋爵亚瑟•萨维尔的罪行》《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坎特维尔鬼魂》《百万富翁模范》《W.H.先生像》
王尔德首创的成人童话,风格独树一帜,充满奇思妙想;他的短篇小说,散发着微悬疑、微浪漫、微惊悚的气息,令人着迷。他跟儿子讲童话的时候曾落泪道:“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
First Love, Last Rites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Stories
8.8 (16 个评分) 作者: Ian McEwan Vintage Books 1994 - 1
Ian McEwan's Somerset Maugham Award-winning collection First Love, Last Rites brought him instant recognition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voices writing in England today. Taut, brooding, and densely atmospheric, these stories show us the ways in which murder can arise out of boredom, perversity can result from adolescent curiosity, and sheer evil might be the solution to unbearable loneliness. These tales are as horrifying as anything written by Clive Barker or Stephen King, but they are crafted with a lyricism and intensity that compel us to confront our secret kinship with the horrifying.
Eat, Pray, Love [图书] 豆瓣
Elizabeth Gilbert
7.7 (6 个评分) 作者: Elizabeth Gilbert Penguin (Non-Classics) 2010 - 6
This beautifully written, heartfelt memoir touched a nerve among both readers and reviewers. Elizabeth Gilbert tells how she made the difficult choice to leave behind all the trappings of modern American success (marriage, house in the country, career) and find, instead, what she truly wanted from life. Setting out for a year to study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of her nature amid three different cultures, Gilbert explored the art of pleasure in Italy and the art of devotion in India, and then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on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Bali. By turns rapturous and rueful, this wise and funny author (whom Booklist calls "Anne Lamott’s hip, yoga- practicing, footloose younger sister") is poised to garner yet more adoring fans.
高迪密码 [图书]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西] 埃斯特万·马丁 / 安德鲁·卡兰萨 译者: 林志都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9 - 3
故事的起点,正是1926年高迪的离奇死亡。
在这部风靡全球的西班牙小说中,天才建筑师高迪一出场就遭到谋害,这位将几十年人生奉献给巴塞罗那圣家堂的工匠,除了盖教堂,难道还惹上什么邪恶组织?他在这座至今盖了120年都没有完工的教堂中,难道隐藏了什么密语暗号?
小说主角是博士生玛丽亚,她的祖父胡安·吉维尔是唯一知道高迪死因,并目睹了这一切的人。垂老的胡安逐渐丧失记忆,他把孙女玛丽亚叫回身边,交给她一把形状奇特的钥匙,希望由她解开高迪与他保护至今的一桩秘密。
玛丽亚在数学家男友米格尔以及专精加泰隆尼亚新艺术的东方友人松明陪同下,展开一场与时间竞赛的惊险旅程,依循天才建筑师高迪遗留的线索,解开一个又一个繁复的谜题。然而神秘而凶残的组织“梁托会”正虎视在后,他们疯狂杀戮,表明他们为了阻止高迪秘密公诸于世,将会不择手段……
Atonement [图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Ian McEwan Vintage 2002 - 4
On the hottest day of the summer of 1934, thirteen-year-old Briony Tallis sees her sister Cecilia strip off her clothes and plunge into the fountain in the garden of their country house. Watching her is Robbie Turner, her childhood friend who, like Cecilia, has recently come down from Cambridge. By the end of that day, the lives of all three will have been changed for ever. Robbie and Cecilia will have crossed a boundary they had not even imagined at its start, and will have become victims of the younger girl's imagination. Briony will have witnessed mysteries, and committed a crime for which she will spend the rest of her life trying to atone.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个人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载自身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及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以及对往圣先哲最珍贵的所言、所诲的省求。当然,这是一次兴奋的旅程,但愿我能叙述明简。深信这种对崇高真理的探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循他自己的途径,每一途径人人各异。哥伦布是否曾在美洲登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曾去探险,且历经探险途中所有的兴奋、焦虑和快乐。
本书以林博士的真诚、反叛、不愿人云亦云,做一个应声虫,他要自己寻找探讨是必然的途径。因为他自小生长在牧师的家庭里,他小时候就读经、祈祷、参加崇拜,就连他在自称是异教徒的一段时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则处世为人。他自称是异教徒,因为他不想做一个挂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没有记录在任何一个教会的教友名册上。他不甘心接受“装在箱子里”的信仰,当他拋弃“箱子”的时候,连“信仰”也一起拋弃了。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观仍是基督徒的,也许他像齐克果一样,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雪国 古都 [图书] 豆瓣
ゆきぐに こと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译林出版社 2009 - 7
《雪国古都(插图本)》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两部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所罗门之歌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国] 托妮·莫瑞森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作品以“黑人会飞”这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为故事的主线和象征的核心,塑造了以奶娃为代表的黑人主人公形象,讲述了他与父母间新老两代的冲突,与母亲、姐姐之间男尊女卑的冲突,以及在南行中发生的北方城市黑人与南方乡镇黑人之间的冲突等,从而提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解决精神生活上的贫乏乃至堕落。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精彩的故事与严肃的主题熔于一炉,因此广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其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并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这一深刻主题的颠峰之作。小说以美国黑人传唱"所罗门之歌"向往"飞行"为旋律,通过小名叫"奶娃"的主人公一家三代的对不同时代美国黑人不同生存方式的理解,展示出美国黑人从梦回非洲到认同白人,再到回归传统的精神探寻之路,从而为美国黑人描绘了立足美国而获得“飞行”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托尼·莫里森超越了对美国白人的向往或仇视的传统黑人文学主题,无疑开拓了黑人文学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