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伽達默爾”
全部 | 书籍 (22)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伽达默尔传:理解的善良意志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ans-Georg Gadamer. Une biographie
作者: [加]让·格朗丹 译者: 黄旺 / 胡成恩 拜德雅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 - 4
-编辑推荐-
伽达默尔是谁?
他在海德堡的墓碑说出了全部:“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
★他是一位哲学家——
他发展了一种以解释学这个名称多少为人所熟知的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指导原则呈现于他的杰作《真理与方法》(1960)之中,该作深刻地革新了阐释及其实存的思想。
★他是海德格尔的学生——
·他经历了与海德格尔所经历的相同的历史,20世纪德国的历史:他成长于德皇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历经了“一战”、魏玛共和国的垮台、纳粹的崛起,然后是“二战”、德国的分裂与欧洲的“冷战”。
·他比海德格尔多活了26年,这使他又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
·跟他的老师一样,他在纳粹时期的所作所为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争议,后世要如何评说?
★他是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他出生的1900年是群星璀璨的一年。这一年,尼采去世,现象学诞生,弗洛伊德和狄尔泰发表了各自的奠基之作;他于2002年3月13日辞世,享年102岁。今天,他的著作继续影响着众多思想流派,而他的思想和他的生活也最终得到他最好的阐释者的评注。
20世纪伊始,阐释的问题成为整个人文科学问题的核心。对伽达默尔来说,阐释的问题不仅关乎方法论,而且转化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和我们自身之所是的根本特征。这本传记的出现适逢其时,它阐明了对现代性理解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种哲学品格。
-内容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现代解释学的“圣经”),也奠定了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大师的地位。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最权威也最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和他的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与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伽达默尔处在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因为他选择在1930年代留在他的家乡德国。作者阐述了伽达默尔的代表著作《真理与方法》的源起和影响,还对伽达默尔在纳粹德国时期的态度和行动做出了解释,以期勾画出一位保持公正的学者的肖像,这位学者试图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保护德国的文化和传统。
-媒体推荐-
格朗丹的书是一份让我们这些渴望竭力了解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人倍感愉悦和亲切的礼物。
——弗朗西斯•J. 安布罗休,乔治敦大学
这本书无可匹敌,具有非凡成就。得益于格朗丹的出色研究,我们可以在历史情境中充分理解伽达默尔生活的诸多事实。
——唐纳德•G. 马歇尔,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总体而言,本书将为研究20世纪哲学的人提供更多的视角,与现象学和欧陆哲学其他取向相关的哲学解释学的出现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
——《选择》
一部关于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的杰出传记,他孕生了解释学。
——詹尼•瓦蒂莫和圣地亚哥•扎巴拉
对于那些致力于哲学解释学并希望了解哲学立场的发展方式及其如何化身于哲学家的生活之中的人来说,这本极其易读且非常全面的传记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值得推荐。
——帕特里克•奎因
真理与方法(修订本) [图书] 豆瓣
作者: 伽达默尔 译者: 洪汉鼎 商务印书馆 2007 - 4
本书是关于研究“诠释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
还有4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诠释学:真理与方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H. G. 伽达默尔 译者: 洪汉鼎 商务印书馆 2011 - 6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出版于1960年,先后再版了五次,1972年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自它问世以来,不仅西方哲学和美学受到它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迅速波及到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历史学、法学和神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在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可以说是继胡塞尔德《逻辑研究》(1900)、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真理与方法》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二卷为《补充与索引》。
真理与方法(上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伽达默尔 译者: 洪汉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哲学诠释学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种种条件和特点,论述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在人类的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 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 3、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
作者对文学、思想史、美学等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哲学诠释学对人文学科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被看作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Truth and Method [图书] 豆瓣
作者: Hans-Georg Gadamer 译者: Joel Weinsheimer / Donald G. Marshall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 4
Truth and Method is a landmark work of 20th century thought which established Hans Georg-Gadamer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voice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is book, Gadamer established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the book rejected traditional quasi-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establishing cultural meaning that were prevalent after the war. In arguing the 'truth' and 'method' acted in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 Gadamer examined the ways in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 fundamentally influenced human understanding. It was an approach that would become hugely influential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remains so to this day in the work of Jurgen Habermas and many others.
德法之争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伽达默尔 / [法]德里达 译者: 孙周兴 / 孙善春 商务印书馆 2015 - 1
1981年4月,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进行了面对面的争论。这是二者的首次学术聚会和交锋,引起了普遍关注。
伽达默尔首先在会上作了一个题为“文本与阐释”的主题报告,差不多可被视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一个总结性文本。在次日的圆桌讨论中, 德里达向伽达默尔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他对伽氏报告的反应;而伽达默尔也作了答复。之后,德里达又在会上作了报告。以上文本为伽达默尔-德里达这次争论的 全部材料,构成本书第一部分“巴黎对话”。
事后几年里,伽达默尔对这次巴黎论战一直念念不已,又相继作了三篇文章,意在重梳他与德里达的异同,进一步回应来自德里达的对解释学哲 学的解构论挑战。关于巴黎论战,来自多国的各路哲学家进行了评论,本书选译了其中的两篇。它们与上述伽达默尔的三篇后续文章一起,构成本书第二部分,立题 为“不可能的对话?”。
两派都在学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各自亦有着不同的立场,这场巴黎论战因而备受关注。读者阅读此书,除了有机会全面了解此一重大事件,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解释学、解构论乃至海德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走向。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德法之争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伽达默尔 / [法] 德里达 译者: 孙周兴 / 孙善春 编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 5
本书根据德文版《文本与阐释》和英文版《对话与解构》选编译出,收录了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巴黎论争(1981年4月)的全部文本以及相关评论,对了解当代欧洲哲学界的基本思想方向和内在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哲学的开端 [图书] 豆瓣
Der Anfang der Philosophie
作者: [德]伽达默尔 译者: 赵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1
“希腊哲学的开端,其实也代表着西方文化的开端。这个主题不仅具有历史的趣味,它还涉及我们当今的文化问题”(伽达默尔语),如何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大传统,“开端”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开端”问题的误判将影响我们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伽达默尔这样一种对前苏格拉底思想所进行的梳理考察,是与今日息息相关的,它将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命运的思考和理解。
伽达默尔明确提醒我们:其演讲“最值得注意的关键是,我既非从泰勒斯,也非 从荷马开始,更非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语言开始;相反,我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在我看来,此乃哲学式地解释前苏格拉底的唯一途径。其他任何方式 都是脱离哲学的历史主义”。
诠释学的实施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译者: 吴建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人文经典译丛•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中作者的立场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而非一个文学评论家或研究者,与一部文学作品展开对话,通过诠释学的实施,文学能够成为引人深思的交谈伙伴;在这种对话中,不是把文学作为一个对象进行主题研究,而是遵循诠释学的法则参与到文学作品中去。
哲学解释学 [图书] 豆瓣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作者: 加达默尔 译者: 夏镇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哲学解释》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戴维·E·林格从加达默尔3卷本《短论集》中选编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论文集。全书共由十三篇文章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七篇文章主要阐述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则得在阐述学解秋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书前有林格的为英译本写一篇长序,对哲学解释学及全书内容作了详尽介绍。《哲学解释学》一书所收论文都是加达默尔于《真理与方法》出版后之所写的关哲学的文章。它们既是对《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提重要原理的进步阐述,同时也对它们作出了补充和发展。对于要想系统了解哲学解释学的人们说来,本书将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伽达默尔论柏拉图 [图书] 豆瓣
作者: 伽达默尔 译者: 余纪元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
本书为哲学大家伽达默尔撰写的一部哲学解释学专著。伽达默尔是继海德格尔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在本书中,伽达默尔运用解释学的一般原则研究了哲学本文。就柏拉图的有关著述写下了最著名的八篇论文。
1 柏拉图《吕雪斯篇》中的言语与行为
2 柏拉图《裴多篇》对灵魂不朽的证明
3 柏拉图与诗人
4 柏拉图的教育城邦
5 柏拉图《第七封信》中的辩证与诡辩
6 柏拉图未著文字的辩证法
7 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理念与现实
8 “我爱柏拉图,我尤爱真理”
伽达默尔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乔治娅·沃恩克 译者: 洪汉鼎 2009 - 11
《伽达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内容简介:自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1960年出版以来,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已成为许多哲学注意的焦点。他关于理解和解释的观点已经被应用于一系列相当广泛的讨论:如艺术与文学研究中的解释问题,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客观性争论;神学与法学诸学科中的有关争论,以及哲学本身设计的重新评价诸问题。不过,伽达默尔的工作却很少成为重要解释或评价的主题,《伽达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试图加以纠正的,正是这一缺失。我的关注首先是在重构能把伽达默尔对艺术、历史与哲学的分别讨论联系起来的论证线索,其次是把它的优点与难点统一起来。我希望这样做能对他的工作的今后的占用和讨论提供一种可靠的指导。
艺术作品的本源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海德格尔 著 / [德] 伽达默尔 导论 译者: 孙周兴 2022 - 5
《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的讲稿,演讲在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这篇文章现已成为西方美学领域的名篇而备受关注。本书收录了三篇文章:1.《艺术作品的本源》,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在本文中海德格尔围绕着“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沉思;2.《论艺术作品的本源》,即前文的初稿,与前有一些不同之处,包含许多与定稿不同的想法。3.伽达默尔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单行本所写的导论,后来伽达默尔将这篇文章收入自己的《文集》并改标题为《艺术作品的真理》。
诠释学与他者的声音 [图书] 豆瓣
Hermeneutics and the Voice of the Other: Re-Reading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作者: [美]詹姆斯·里瑟尔(James Lisser) 译者: 李建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7
《诠释学与他者的声音》论述了哲学诠释学的哲学背景和发展脉络,细致解释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关键概念,尤其是阐明了批评家们所误解的有限性、实事性、历史性、真理、他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不仅追溯了伽达默尔思想的哲学起源,而且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思想见解。
本书不仅整体系统地重新解读了伽达默尔的著作,特别是探讨了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伽达默尔的后期著作,而且追溯了伽达默尔思想的哲学起源,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思想见解。
里瑟尔的书,具有令人信服而富有洞见的论述,它对伽达默尔思想哲学起源的追溯以及对重要批评家的有力回答,为初学者和专家提供了具有持久性价值的诠释学指南。
——《国际哲学研究》
该书是……用英文撰写的最佳哲学诠释学导论,应该得到广泛地应用。它牢固地确立了里瑟尔作为伽达默尔思想不可挑剔的解释者的地位。
——《形而上学评论》
在这个文本中,里瑟尔听到了伽达默尔本人的声音。该书的伽达默尔研究表明他既不是元实用主义者,也不是海德格尔的模仿者,同时也不是一种三心二意的“后现代”,而是一个具有自我立场的独立思想家。
——圣约瑟夫大学 布利斯·瓦施特豪斯
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 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伽达默尔 / 杜特 译者: 金惠敏 商务印书馆 2005
本书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我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我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第一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其关于效果史之制约性与解释学过程之应用结构的学说洞开了我们精神科学事业的一个反思性维度。对人类传统的保存和发扬不能被描述为只是纯粹的考古性研究和以方法为主导的专业探讨。其出发点和有关视点应当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质询。伽达默尔讲到与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传统的阐述者总是被引向一个新的、被扩展了的自我理解。
与传统的对话应当被置放在一个对话的世界、一个解释学的天地,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他人的他人而生活着,而且也只有与他人相协调他才能够过上一个成功的生活,——这些在第一篇的结尾部分被清楚地表达了出来。那里所谈论的是一个内容博大的、从语言之核心所生发出来的解释学哲学的话题,还有就是我们生活形式的交往状态。
第二篇访谈讲的是解释学美学的几个问题。与第一篇有所不同,这里所论及的文本不是伽达默尔的主著《真理与方法》,而是其后的一篇论文。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指明,对于意义指向以及审美经验的理解性特征的揭示,不应就是将审美的理解与非审美的理解等而视之。研究与艺术作品欣赏相联系的理解过程的特点,占据了通过解释学美学而开辟出来的工作场域的中心。与实用语境中意义获取的结构相区别,在此实用语境中每一意义承担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终究都会在一个成功的意义建构中浮现出来,对艺术的理解、对一幅画或者一件文字名作的阅读却看不到这样一个终结:“理解在作品的此在中体验到其意义的高深与无穷。”
第三篇访谈曾为庆贺伽达默尔93华诞而以略有删节的形式发表于2月11日的《莱茵-内卡报》上,所论为实践哲学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伽达默尔是通过一体性(Solidarität)这样的概念而表达出来的,所谓一体性乃一固有之存在。实践哲学作为问善的伦理学,只能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具体道德的自我显现来做:“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发明一体性,而是使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
伽达默尔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哲学任务的原则性理解的,即如他所反复解释的:“哲学活动……就是将被从其原始言说意义所异化了的哲学语言恢复到我们言说所具有的基本的共同点上来。”这一意图也同样贯彻于本书。无论伽达默尔是否讲述过经验的本质,讲述过对话,在对话中的相互理解,讲述过阅读,或者“古典”一语的现实意义,我们总是能够获得一些出自于生活世界之解释学资源的概念,也总是能够弄清一些出自于我们理解之一体性而非什么专业性讨论的概念。
真理与方法(下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译者: 洪汉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7
《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下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3)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哲学讼释学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各种条件和特点,论述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在人类的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鲁宁 编 2004 - 11
鲁宁的博士论文《加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即将付梓出版,他嘱我为之作序。我自然是很高兴的。说来人与人在世界上真的是有一种缘分。记得1988年夏,当时我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和招生工作。那时为了克服应试教育倾向,1985年山东大学、山东省教委和山东最好的中学之一——山东省实验中学决定从全省选拔一个班进行高中免考直升大学的实验。
在鲁宁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准备工作是比较充分的。一方面由于狄老师的悉心指导,鲁宁已经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有关加达默尔的研究,狄老师在鲁宁读硕士期间就已经让他作为论文题目,博士论文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因此尽管课题本身有相当难度,但因鲁宁已有准备,所以并不感到太难。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是顺利的。答辩委员会给予鲁宁的论文以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论文”。这篇论文也获得“山东省首届(1999年)优秀博士论文奖”。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