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佛”
公正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8.9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朱慧玲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常常违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可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生命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权利,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会反对同性恋婚姻?我们认为法律必须保护合同的有效性,但为什么一些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却被法院推翻?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是公正的,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性。我们能否找到另外一条道路,让我们的社会规范即体现人性,又体现客观性?“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寻找的,正是我们期待的有关公正的第三条路径:培养我们每个人的德性,做出有道德的选择。
公正 (2009) [剧集] 豆瓣
Justice
9.7 (48 个评分) 演员: Michael J. Sandel
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主要是围绕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法学系列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展开评议。
本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来听哈佛教授兼作家迈克尔·桑德尔的课,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与人权等。
桑德尔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伦理两难困境中,然后要他们做出决定:“该如何做是好?”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通常激发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桑德尔然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更深层次地触及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这种教学法通常会揭示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
这一系列课程被评为哈佛新生最欢迎的公开课,并不是因为它只适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或者是它只适合哈佛学生那样的高智商人群。我推荐的它的理由在于:
1、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课程没有任何内容需要你强背记忆,也不会要求你去做笔记,但是我相信你能够在很久之后还会记得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愿意在自己的Blog里主动做课堂笔记。对于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授,你没有道理会去错过,或者遗忘。
2、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许多网友反应,看这套课程需要时常暂停。这是因为每一小节里,迈克尔.桑德尔都会从平实简单的例子出发,让 你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他提出的命题。他并非回答问题,或者是解答问题,更不是灌输你观点,而是自始至终激发你的脑力震荡,对习见提出挑战,换从多个角度思考 看似最为简单的事情。
3、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是为法学院学生开设的课程,出发点是谈公正和正义,一共分为12堂课。如果你看 过第一堂课,你就会知道,在愚蠢的国内大学教育中,政治学被庸俗化和弱智化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大家会觉得只有乏味已极且心存卑鄙之辈才应该学习,人文学 科也只是纸面上的功夫。通过迈克尔.桑德尔的讲授,你可以看到任意一结论的导出,后面都有论证的严谨和思考的精深。明白《政治学》并非只是教材上看到的那 套阶级分析的蠢话,而是切实地关心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生活,并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公正。单是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
积极心理学 (2010) [剧集] 豆瓣
Positive Psychology
9.5 (30 个评分) 导演: TalBen Shahar 演员: TalBen Shahar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塔尔博士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
我的哈佛岁月 [图书]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李欧梵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5
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知识性的回忆录,从个人的经验来勾画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对于这家知识名学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当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我由于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来,对母校早已没有什么神秘感。
特权 [图书] 豆瓣
Privilege: Harvard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ing Class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多塞特 译者: 珍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4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哈佛极简中国史 [图书] 豆瓣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作者: [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译者: 李阳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 11
***【内容简介】***
汉学巨擘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东亚史大家阿尔伯特•克雷格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以全球史的视野、大历史的格局,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280 页图文并茂,重新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兴衰荣辱。《哈佛中国史》经典导读,“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哈佛 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其他世界古文明,中国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被湮没,是其独有的命运,原因何在?克雷格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一中国历史的终极之问。他同时提醒我们,唯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我们才能理解现代中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清,最后到步履蹒跚、探索出路的近代中国,克雷格以他者之眼、同情之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荣辱兴衰。
克雷格融汇西方汉学最新研究成果,力图呈现出中国文明的不同面貌。从来没有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能像《哈佛极简中国史》一样,在280页的篇幅内,就能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深刻体会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同样面临蛮族威胁,解决方法有何不同?公元6世纪后,为何欧洲陷入长期分裂,中国却能不断重构统一帝国?不同于阿拉伯人受宗教狂热驱使的扩张,蒙古人征服当时大半个已知世界,他们的动力何在?……
全书始终站在全球史高度,对同时段的中外历史做了一系列有趣对比分析,极富启发性。通过这部“世界中的中国史”,我们必将不断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编辑推荐】***
(1)大家小书: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
阿尔伯特•克雷格为汉学巨擘、东亚史权威,早年师从费正清、赖世和、史华慈、杨联陞等大家,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他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篇幅精炼,脉络清晰,用280页就写出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荣辱兴衰。
(2)畅销经典: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文明读本,凝结西方众多汉学家研究精华。
哈佛大学新生了解中国史必读的第一本书,畅销欧美十余年的中国文明入门读本!融汇数代汉学家研究精华,包弼德、欧立德、孔飞力、傅高义等数十位汉学家联袂推荐、鼎力支持!
(3)聚焦文明脉络:拨开繁冗的历史细节,精准把握中华5000年文明的演变轨迹。
《哈佛极简中国史》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真正理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这些才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不用知道很多铺天盖地的历史史实,你也可以同样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
(4)颠覆传统:以全球史的视角、大历史的眼光,成就中国历史叙事的新格局。
克雷格作为东亚史权威,站在世界史的高度,借用大历史的眼光,尤其关注同一时段中西方历史进程的不同。在本书中,克雷格考察中国不断重建统一帝国的独特命运和深层动力,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等的地位和意义,等等,对中国读者而言都极富启发性。
(5)图文并茂:近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中国传统文明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景象。
精心挑选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书画、壁画等艺术作品,立体展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文明成就,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6)全新修订:中文版译自最新修订英文第3 版,观点、内容、视角力求最新。
克雷格依据最新研究成果,对全书每一章内容都做了全新修订,增加了部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不断更新读者对中国史的认知。
哈佛乱翻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菊红 花城出版 2005 - 5
这是作者在哈佛一年间有选择的读书笔记,大部分书的作者为哈佛教授或哈佛校友,也有部分是著名的新闻同行。书内书外,一个生动的哈佛,一个丰富的美国。
附录是部分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以及一篇离开时写下的文字。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Helen Swo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 4
Elegant data and ideas deserve elegant expression, argues Helen Sword in this lively guide to academic writing. For scholars frustrated with disciplinary conventions, and for specialists who want to write for a larger audience but are unsure where to begin, here are imaginative, practical, witty pointers that show how to make articles and books a pleasure to read - and to write. Dispelling the myth that you cannot get published without writing wordy, impersonal prose, Sword shows how much journal editors and readers welcome work that avoids excessive jargon and abstraction. Sword's analysis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peer-reviewed articl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documents a startling gap between how academics typically describe good writing and the turgid prose they regularly produce.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showcases a range of scholars from the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o write with vividness and panache. Individual chapters take up specific elements of style, such as titles and headings, chapter openings, and structure, and close with examples of transferable techniques that any writer can master.
复活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 [图书] 豆瓣
Resurrection : The Power of God for Christians and Jews
作者: [美]凯文·J·麦迪甘 / [美]乔恩·D·列文森 译者: 傅晓微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5 - 8
两位备受敬重的哈佛神学院教授,一位基督徒,一位犹太人,合作讨论了这两个传统“复活”信仰的起源,以及两者之间的深刻而意义重大的联系,厘清了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实:犹太人早在基督教出现之前很久就相信复活了。本书作为复活主题无与伦比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跨犹太教、基督教研究卓越的成果,堪称两教精英关于“复活”主题的典范和经典之作。集科学性、可靠性、新颖性和可读性于一书。
哈佛市场营销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 [图书] 豆瓣
作者: 盘和林 人民出版社 2006 - 6
“哈佛EMBA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9系列丛书蔓革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精彩之作,以及被人们反复引用的经典决策。
丛书以哈佛商学院经典决策案例为基础,并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决策理念和技巧进行了指导与分析,旨在告诉读者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道理。
“哈佛EMBA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系列丛书共分5本,每本书重点分析和阐述一个决策。分别从企业战略管理决策、市场营销决策、品牌管理决策、危机管理决策、绩效管理决策等五个方面来系统阐述企业管理与发展过程中的决策理念与技巧。丛书的目的在于强化经理人在面对决策时的个人独立决策技巧和举一反三的决策衍生理念及方式。每本书提供了50个生动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从决策背景、决策分析、决策行动、决策评价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案例精华,使读者感受到全球商业智能和哈佛决策理念,从而能够明白决策的真谛。
本套丛书是工商管理人士、高级营销经理、政府管员、营销讲师和MBA等的决策参考指南;又是案前必备的决策圣经。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Kang-i Sun Chang / Stephen Owen (Edito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4
China has one of the longest continuous literary traditions in the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s of th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to the lively world of internet literature, these two volumes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writing, both as an instrument of the state and as a medium for culture outside the state. The chapters, organized chronologically, treat not only poetry, drama, and fiction, but also historical writing and other prose forms. Written by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xperts in the field, the History frequently challenges current scholarship, from taking recent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into consideration to understanding Chinese modernity not as a sudden rupture with the past but as part of a longer process. The History offers both an integrated narrative, situating literature in its larger cultural context, and an overview of the key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millennia accessible to non-specialist readers as well as scholars and students of Chinese.
Contents
Volume I: Introduction;
1.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hrough Western Han Martin Kern;
2. From the Eastern Han through the Western Jin (AD 25–317) David Knechtges;
3. From the Eastern Jin through the Early Tang (317–649) Xiaofei Tian;
4. The Cultural Tang (650–1020) Stephen Owen;
5. The Northern Song (1020–1126) Ronald Egan;
6. North and South: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Michael Fuller and Shuen-fu Lin;
7. Literature from the Late Jin to the Early Ming: ca. 1230–ca. 1375 Stephen H. West; Bibliography; Glossary;
Index; Volume II: Introduction;
1. Literature of the Early Ming to Mid-Ming (1375–1572) Kang-i Sun Chang;
2.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Late Ming (1573–1644) Tina Lu;
3. Early Qing to 1723 Wai-yee Li;
4. The Literati Era and its demise (1723–1840) Shang Wei;
5. Prosimetric and verse narrative Wilt L. Idema;
6.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1841 to 1937 David Der-wei Wang, Jing Tsu and Michel Hockx;
7.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1937 to the present Michelle Yeh, Jing Tsu and Michel Hockx; Bibliography; Glossary; Index.
他缔造了哈佛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亨利•詹姆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1
▼内容简介
查尔斯•W. 艾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曾任美国中等教育十人委员会主席、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第一任名誉主席,美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被罗斯福总统誉为“共和国第一公民”。
自1869年上任,艾略特在哈佛大 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积极倡导选修制,提高入学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倡导学术自由……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对美国教育界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带领下,哈佛大学从偏安一隅的传统学院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1909年从哈佛退休后,艾略特积极投身公共教育事业,并主编了闻名全球学术界的“哈佛经典”丛书,该丛书在五四时期即被胡适、赵元任等人介绍引进中国,又称“五尺丛书”。
本书详述查尔斯•艾略特长达40年的哈佛校长生涯,介绍了传主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大学管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并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人生经历等方面剖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梳理出艾略特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媒体推荐
艾略特不仅影响了哈佛大学的一切,而且使哈佛成为美国一流大学。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没有一所高校不受艾略特哈佛改革的深远影响……在美国,没有哪位教育家、大学校长、教授、教师或助教没有受到艾略特的直接影响。每一本教科书都按照他的标准修订,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他有形的影响。就伟人的胸襟和永恒成就而言,我们发现同时代的美国人中,没人能与之匹敌。由于贡献卓越,他和爱默生及林肯一同成为那个时代国家的功臣。
——威廉•尼尔森(美国历史学家)
哈佛大学今天的辉煌源于历史……其中又以查尔斯•威廉•艾略特的功绩居首位。正是他的思想和实践扭转了哈佛大学的困境,使其成功地从一所地区性院校成长为一所国家性大学,为哈佛大学今后的国际教育界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此时追溯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的成长轨迹,研究其校长的本科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霞(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与真理为友 [图书] 豆瓣
作者: 岳晓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本书是哈佛博士、国内知名的心理学者岳晓东先生的最新著作。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求学六年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它涉及了作者的读书经验、打工经历、生活趣事及有关哈佛大学的种种趣闻轶事,立体般地展现了作者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流浪到哈佛 [图书] 豆瓣
作者: 萝拉莉・萨默 / 张宏 译者: 张宏 / 袁敏 古吴轩出版社 2005 - 3
《流浪到哈佛》也写了我后来如何上了哈佛大学,那是一个跟我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我是如何适应那里的生活的。也写到了十九岁那年我是如何跟父亲会面的,以及我父亲最后是如何成为我爸爸的。《流浪到哈佛》是一本关于我成长的回忆、被一名古怪但具有独特理想主义的单身母亲抚养长大的回忆的书。它讲述了我不时地到处流浪,曾经住过不同的收容所以及一个又一个公寓房,它讲述了我母亲和我曾经经历的冒险,包括横穿全国从俄勒冈的阿斯托利亚,一个滨海小镇,搬迁到另一个海滨大城市,马萨诸塞的波士顿。它讲述了我是如何——似乎是偶然地——成为一个高中摔跤队中惟一的一名女生以及及我从中学到的东西。
这是关于一个女孩子回归自我、学习并理解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的故事。也写了童年的无辜和回归那种贫困无法破坏和消减的幸福和快乐的空间。
哈佛遗墨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联陞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哈佛遗墨:杨联陞诗文简》包括:杨联陞随笔、杨联陞诗稿、杨联陞联语、杨联陞家书、杨联陞其人五部分内容。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