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尤利西斯”
全部 | 书籍 (10)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1) | 游戏 | 演出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Ulysses
9.4 (22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金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 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还有5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8.1 (2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文洁若 / 萧乾 译林出版社 2005 - 8
《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乔伊斯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展现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堪称文学一绝。加以这部作品是否属淫书的争论,在西方曾两上法庭,解禁后其影响更大。2000年英美一些重要媒体,一致将《尤利西斯》列为20世纪世界最富影响的名著之一。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刘象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7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诗人,被公认为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为深远的巨匠和宗师,甚至被誉为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是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它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首。为表达对这部巨著的尊崇,小说的情节发生的日期6月16日已经被确立为“勃鲁姆日”,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尔德•勃鲁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间在都柏林的种种真实经历和所思所想。乔伊斯将勃鲁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即尤利西斯)的海上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莫莉以及“斯蒂芬英雄”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历程。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本书是继萧乾、文洁若和金隄译本之后整个华语世界的第三部全译本。刘象愚先生花费超过二十年时间潜心翻译,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数易其稿,终成完稿。除《尤利西斯》文本外,本版《尤利西斯》还附赠刘象愚先生五百多页的翻译札记《译“不可译”之天书——<尤利西斯>的翻译》,从翻译理论到具体的翻译技巧、字句斟酌,全面讨论了像《尤利西斯》这类“天书”一样的现代派经典究竟应该如何翻译的问题。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金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3
《尤利西斯》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百部英语小说之首,对于世界上以中文为母语而对乔伊斯著作并不太熟悉的文学爱好者,很可能引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一部小说如此受人赞赏、受人推崇,它的艺术性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学能欣赏到吗?
从认真讲究艺术的角度看,乔伊斯在这部巨著中那种看似信笔乱写而实际用意深刻的构思,读来幽默生动而谈笑之间入骨三分的人物刻画,仿佛天吗行空而到处互相呼应的情节安排,以及他那变化多端而无不恰如其分的文体——这一切都是通过他那处处极其准确的文字表现出来的。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派小说家,他历时七载完成了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小说的主人公布卢姆是都柏林一家报纸的广告推销员,作者用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这个彷徨苦闷的小市民和他的寻欢作乐的妻子莫莉以及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青年学生斯蒂汾这三个人一昼夜中的经历,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的写照。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和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相比拟,把他在都柏林的游荡和尤利西斯的十年飘泊相比拟。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他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引语和神话。小说出版后,其中某些词句被认为“淫秽”而受到指摘,因此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到1933 年这部巨著才得以公开与英美读者见面。译者研究本书多年,这个中译本不但译文忠实流畅,还对众多典故、引语等作了详尽的注释。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Ulysses
作者: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萧乾 / 文洁若 译林出版社 2021 - 7
·意识流小说的鼻祖。继承所有的文学传统,同时解构现代文学的架构。
·文学读者必然要挑战的文学巅峰,一生的文学阅读都在为阅读这本书做准备
·萧乾 文洁若经典译本,译林与《尤利西斯》结缘三十年纪念
·爱尔兰总领事馆指定版本
·随书赠送漫游导览图
·大师马蒂斯特绘插画
·梁文道万言导读推荐
·随书附赠萧乾 文洁若经典导读,《尤利西斯》人物表,《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对照,詹姆斯·乔伊斯大事记
·扫码收听复旦大学戴从容教授系列课程,解读《尤利西斯》的秘密
·扫码查询全文注释,查看地图、解析、图片等丰富资料
·赠送乔伊斯灵感来源彩色藏书票
《尤利西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个普通的都柏林人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间的生活。乔伊斯将主人公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一天内发生的事件,把人的感官、欲望、言行刻画到极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每年的6月16日被定为“布卢姆日”,是爱尔兰仅次于国庆日的大节日。
尤利西斯 [图书]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萧乾 / 文洁若 译林出版社
《尤利西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一个普通的都柏林人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间的生活。乔伊斯将主人公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一天内发生的事件,把人的感官、欲望、言行刻画到极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每年的6月16日被定为“布卢姆日”,是爱尔兰仅次于国庆日的大节日。
尤利西斯 (1982) [电影] 豆瓣 TMDB
Ulysse
8.6 (50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Charles de Gaulle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Ulysse
在海邊有一隻山羊、一個小孩和一個男人。這是 Varda 於1954年拍的一張照片:山羊死了、小孩叫尤里西斯、男人則裸著身體。以這一張固定的影像為基礎,電影發揮了它的想像力並探索真實。這段期間 Varda 正為國家攝影中心拍攝一個名為《一分鐘一個影像》(Une minute pour une image)的節目,以170個兩分鐘的短片去介紹著名的攝影師及其作品。
Varda 曰:
『為了拍《尤里西斯》,我去找了一幅過去的影像,一張1954年拍於海邊的照片,其中包括三個模特兒:一個裸體的男人、一隻死去的山羊和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小男孩。在拍片的時後,我發現他並沒有如我所認為般地經歷了這件事。他忘了!他拒絕了這個回憶。在拍這部影片時,他所告訴我的、他所沒告訴我的,都曾是痛苦的。《尤里西斯》真的教會了我:影像會做的只是再現。它甚麼也沒說。會說的都是人們,看它和解說它的那些人們。』
與 Françoise Audé 對談,POSITIF, n°325, 1988年3月
最危险的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Most Dangerous Book: The Battle for James Joyce’s Ulysse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伯明翰 译者: 辛彩娜 / 冯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2014年《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畅销书
※2015年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类小说项大奖
※2016年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一本在连载中就被斥为色情,一度被英、美两国查禁的书,在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陆续写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拥有它、售卖它、宣传它,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违法的。而如今,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而它从地下到公开,从查禁到合法,从贬斥到赞誉的豹变,不啻于一段作家、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共同参与的冒险旅程。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最危险的书》是关于《尤利西斯》这部大百科全书伟大“命运”的交响曲。作为一部文学史的专著,史料的详尽和论证的扎实显示了作者学术水平的高度。此外,《最危险的书》突破了文学史的传统边界,进入了文化史的广阔天地,由此带来了开阔的视野。
【媒体推荐】
这是一个讲得很精彩的好故事———现代主义如何击败言论审查的权威体制。凯文•伯明翰用他杰出的想象力重现了乔伊斯和他的世界,书中描述栩栩如生,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哲学俱乐部》
《最危险的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书中聚集了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让一名小说家艳羡不已。通过凯文•伯明翰精湛的表述以及无懈可击的研究, 这个关于一本书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以戏剧性的方式宣称: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马修•珀尔(Matthew Pearl),《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但丁俱乐部》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政府言论审查制度以及反淫秽法下所受的迫害,在写作功底深厚的凯文•伯明翰这本文采飞扬的书中得到了绝佳诠释。伯明翰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旅程,穿过乔伊斯所遭受的桎梏,最终抵达《尤利西斯》的解放。这本书文笔流畅、新颖独特,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已经消逝的世界,那里有小杂志、文学资助、邮政与海关法、正风扫荡以及法庭里的英雄。
———罗伯特•斯庞(Robert Spoo)著有《无版权:盗版,出版,公共领域》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最危险的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MOST DANGEROUS BOOK: The Battle For James Joyce's Ulysses
作者: 凯文‧伯明翰 译者: 辛彩娜 / 冯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0
2014年 《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畅销书
2015年 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类小说项大奖
2016年 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作家、出版商和禁书审查员之间的战争
叙述的魔力让《最危险的书》的读者不断在无声之处听到惊雷、听到霹雳。——薛忆沩
《最危险的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书中聚集了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让一名小说家艳羡不已……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而是一个战场。——马修·珀尔,《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凯文·伯明翰用他杰出的想象力让乔伊斯和他的世界再度重现,栩栩如生,书中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路易斯·梅南德,普利策奖获得者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一本在连载中就被斥为色情,一度被英、美两国查禁的书,在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陆续写出。长达十年,拥有、售卖、宣传它,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非法的。而如今,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而它从地下到公开,从查禁到合法,从贬斥到赞誉的豹变,不啻为一段作家、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共同参与的冒险旅程。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的凝视 [音乐] 豆瓣
9.3 (22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海伦卡兰卓(Eleni Karaindrou),被称为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Angelopoulos)的御用作曲家,因为他们自1982年的相识之后便开始了超过20年的长久合作,卡兰卓去年最新的作品,一张标题为“Weeping Meadow”的唱片,也是安哲罗普洛斯的同名影片的中的音乐,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七次合作,而此前几乎他们的每一次合作都广受好评。尤其是1995年的《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以及1998年的《永恒与一天》。无论是艺术电影的角度,还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或者是从电影与音乐的相互配合,这两部作品都可以被称为经典了。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神话与电影
尤利西斯,其实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人物。他在神话中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岛国伊萨卡的国王,传说在特洛伊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木马,就是他设计的。他也是《伊利亚特》的续篇《奥德赛》的主角;《奥德赛》这部史诗,就是讲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他与其他众位希腊英雄在海上漂流十年,经历各种磨难之后终于得以重新回到家园,重新被国人接受,与家人相认、团聚的故事。
而这部《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则是借喻了尤利西斯这个神话人物的形象,描述一位希腊电影制作人,A,在离别故乡三十五载之后重回家园,走遍战火纷飞、饱受创伤的巴尔干半岛,寻找一对兄弟导演在世纪初拍摄的三卷已经失落的未冲印电影胶片。
就如同卡兰卓其他几张在ECM公司制作的电影音乐唱片一样,这张《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中的曲目也并非是简单地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在她与唱片制作人弗雷德•艾歇尔(Manfred Eicher)的深思熟虑下,经过重新选择、编排的。经过从音乐的角度重新饧虑和组织那些音乐素材之后而产生的这张唱片,具有自身的思想, 是不需要作为电影附庸而存在的。
音乐意象
在她的音乐中,卡兰卓遥遥向我们伸出手来,引导着我们的目光,在历史的废墟中踯躅而行。在她的音乐中,我们的思绪穿越地域,凝视河流,山脉和旷野;穿越历史,凝视文明,战争和杀戮。聆听着这张唱片,仿佛就像跟随着电影中的主人公A,在跋涉与寻觅中,体验磨难中的苦痛,经历成长后的淡然。而这些影像这些思绪,就那么不动声色地被记载,用旋律,用和声,在唱片的每一条音轨里,仿佛一个自己珍藏的容纳记忆的盒子,可以让自己常常逆行于时光长廊,回首翻检记忆的片段。
这是一张智慧而淡雅的唱片,里面音乐有一种凝神静思的美,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各种各样的黑白照片,有时候,我甚至会因此联想起卡兰卓年轻时候的模样。
卡兰卓的这些音乐,大部分都由一把中提琴奏出主题,或许是因为中提琴音色的厚度和绵延可以表现出那种追忆和失落的情怀,表现出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而又不失之于悲痛和忧郁吧。除了中提琴以外,卡兰卓还在音乐中加入了手风琴、双簧管、小号、法国管和大提琴,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或交织,或对比,营造出相似音乐主题的不同感触和情绪。
唱片中的音乐一共分为十七个乐段,其中的主要乐段称为“尤利西斯主题”,而唱片的结构就是由这个主题和它的分散在唱片中的六段变奏所支撑起来的。唱片里的音乐一上来就是尤利斯西主题,中提琴在高音区独奏出这个主题,在管弦乐伴奏的背景下显得分外冷清透明,仿佛是某个夜晚从海面上缓缓升起的一轮明月。
从第二乐段开始,尤利西斯主题的各个变奏时隐时现地贯穿于整张唱片,以各种不同的形象和情绪出现于或者悲凉或者温暖的旋律与和声中,也许象征着那淡然凝注于磨难与成长的目光。唱片中有一首超然独立于尤利西斯主题之外的乐曲,标题叫《河流》,是这张唱片中唯一一首以管乐为主的乐曲,法国管低沉悠长的音色从弦乐的和弦中淡入淡出,如同茫茫水天之间的一叶扁舟,或者是记忆中的一块残片。是在时间之河中轮回?还是在记忆之河中忘却?我不得而知。小到个人,大到家国,也许是都一样,每一次磨难就是一次轮回,而我们总是不断地在这种或那种轮回中,经历着苦痛和成长,见证着失落、追寻和遗忘。
音乐的风格
试图对于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好像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我们可以很容易把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的作品从其他音乐作品中区分出来,贴上古典音乐的标签;但对于像卡兰卓这样的作曲家,也许我们只能够通过音乐的风格、使用的乐器、对于大众的迎合度这些标准,含糊地把她中后期的音乐作品归类于严肃音乐,或者,“古典音乐”。
然而用“严肃”二字,或者“现代”二字,来对卡兰卓的音乐进行归类,恐怕会吓跑一大批将听而未听的听众。事实上,至少从字面上来看,用这两个形容词来形容她的音乐实在是不太公平。当然,我也并没有打算为之开展什么“正名”或是“重分类”的运动;我只是想用她的音乐来说明一下,“严肃”音乐其实可以是优美绝伦、荡气回肠,而“现代”音乐其实也许隐含着比传统古典音乐更为古远的乐思。
在这张唱片中的某些音乐中,我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些早期音乐的痕迹。
有一首标题为《拜占庭赞美诗》(“Byzantine Psalm”)的短歌,是一首无伴奏合唱形式的赞美诗;而这种节奏自由的单音清唱曲,正是一千多年前早期宗教音乐中的典型形式。这一首拜占庭赞美诗用古希腊语唱出,柔和温暖的女声在持续低音的伴唱下如同幽谷回音,不带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在这首拜占庭赞美诗中出现的持续低音,其实在卡兰卓的音乐中十分多见。比如在这张唱片的几乎所有其他乐段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持续低音,只不过不是由人声唱出,而是由乐器所演奏。卡兰卓曾经回忆自己童年时在故乡的山村所听到的那些美妙的声音:风声,雨点在屋顶上的敲击声,潺潺的流水声,下雪时寂静的声音,还有在教堂中听到的持续的男声吟唱及其所伴随的拜占庭圣咏旋律。。。也许,那些音乐中的行云流水般的低音和声,正是那些千年前曾经回响在古代希腊上空的音乐,却经由卡兰卓的聆听和记忆的折射,穿越了时空,将我们感动。
驰想日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丹燕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 - 8
《驰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阅读》是陈丹燕旅行汇系列作品,为同时出版的《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姊妹篇。作家陈丹燕带着20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之一——《尤利西斯》开启了她的旅程。踏着主人公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的漫游足迹,陈丹燕在爱尔兰完成了一场文化与历史、文学与地理的深度阅读。
2013年初夏,布卢姆日,陈丹燕遇见迎着乔治教堂的晨光去买羊腰子的“布卢姆”,与穿着灰蓝色短大衣的“舞蹈老师”前后脚经过一家鲜肉铺,而长裙飘飘的“诺拉”在红砖墙下倏然而行……书中的人物走进了现实,作者个人的驰想与遐思则进入了书中。
在陈丹燕笔下,1904年的都柏林与2013年的都柏林相互对照,相互呼应,相互融合;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与如今的都柏林同样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作者以其独特的旅行方式,完成了她作为一个欧洲小说爱好者的阅读。
20世纪欧洲的文学高峰之一《尤利西斯》,被很多人称为“天书”,阅读这样一本书需要极大的耐心,极强的文字感受力。作者陈丹燕展现给读者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带着名著去旅行,走进书中的世界,在故事的发生地,与书中的人物相遇、碰撞、擦出火花。
而作为一个作家的旅行,与一般读者又有不同。乔伊斯“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像是打开一个新世界般,为陈丹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更是为其构建了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叶芝,鲁迅,童年的赛璐珞娃娃,1970年代上海某大礼堂中的拉歌比赛……作家信手拈来的意象,让人在1904年的都柏林,2013年的爱尔兰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中肆意穿梭,都柏林酒吧中《村路带我回家》的歌声犹在耳边流淌,而意识早已飘荡至洋溢着烟熏味道的上海弄堂。
如果你想去爱尔兰,如果你想读《尤利西斯》,这本书恰如其分地可以成为向导、索引,而在这之上,更有陈丹燕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极其私人的阅读体验以及人生思考。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Ulysses [图书] 豆瓣
作者: Sean Latha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0
Few book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seem to demand a companion more insistently than James Joyce's Ulysses, a work that at once entices and terrifies readers with its interwoven promises of pleasure, scandal, difficulty, and mastery. This volume offers fourteen concise and accessible essays by accomplished scholars that explore this masterpiece of world literature. Several essays examine specific aspects of Ulysses, ranging from its plot and characters to the questions it raises about the strangeness of the world and the density of human cultures. Others address how Joyce created this novel, why it became famous, and how it continues to shape both popular and literary culture. Like any good companion, this volume invites the reader to engage in an ongoing conversation about the novel and its lasting ability to entice, rankle, absorb, and enthrall.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