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零”
丧家狗 [图书] 豆瓣
8.2 (32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花间一壶酒 [图书]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中国古代房内考 [图书]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高罗佩 译者: 李零 / 郭晓惠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 11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述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去圣乃得真孔子 [图书]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图书]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
这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课时的讲稿,上编是简帛古书的基础知识,下编是简帛古书的分类导读;前一半学生上课听讲时使用,后一半大家下课看书时使用。作者力求“把道理讲清楚,用材料来摆事实”,并融汇学术界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
兰台万卷 [图书]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此书的初稿原为北大“简帛古书和学术源流”课上的讲稿。最开始,李零讲《汉书•艺文志》只有一个提纲,由于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写成了一篇长文,现在已成稿十万余字,可以作为一本小册子单独出版了。
如书中所言,《汉书•艺文志》(“班志”)太重要了:一、它有学术史、思想史的意义,在班志之前,讲学术史的只讲派,不讲书,线条很粗,只有通过班志,才能“一览众山小”。二、中国古书大多亡佚,特别是技术书亡佚尤多(“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这几大类)。从班志可以看到,古人除了留下的,还淘汰了哪些,丢掉了哪些。三、班志对于研究简帛古书特别重要,是我们查考先秦、秦汉古籍的仅存的“地图”。
何枝可依 [图书]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1
《何枝可依》内容简介: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非(他算了一下,兔肉总比粮食值钱)。从此,他把手中那件叫“耒”的吃饭家伙扔了,天天蹲树下等兔子,就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耐心等待,眼巴巴等兔子来,等它们前来送死(《韩非子·五蠹》)。
战国那阵儿,大家尽拿宋人打镲,逮谁犯傻,就说谁是宋人。他的事,据说在宋国都被人耻笑,可见是个超级死心眼儿。过去,我也纳闷儿,天下傻子多,怎么全在宋国?我猜,当时的聪明人之所以糟改宋人,只因宋国是古国,特讲老礼儿,打商代传下的老礼儿,太古板。
兔子会撞在树上吗?我一直不信。
然而,有一天,我终于信了。
1981年10月7日-12月10日,我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作为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在陕西宝鸡县西高泉村。那里真的有泉水,泉水挨家挨户流,夜深人静,哗哗作响。
鸟儿歌唱 [图书]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话题,作者有感而发,强调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鸟儿歌唱》 所收文章的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作为知识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为清晰。《读<动物农场>》、《太阳不是无影灯》、《环球同此凉热》等篇堪称经典,尤为人称道。
-------------------------------------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李零先生近年的思想随笔集萃;
2.20世纪“美式民主”“启蒙”“革命”话题的深度反思;
3.期待更多“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伫立于世,坚定“歌唱”。
中国方术正考 [图书]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5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人往低处走 [图书]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波斯笔记 [图书] 豆瓣
7.8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0
这部关于波斯帝国历史的新著,是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研究中国先秦、秦汉历史的延伸。与以往从希腊视角解读波斯帝国史不同,《波斯笔记》从波斯与中国比较的视角出发,换了个方向看波斯,也换了个方向看希腊、罗马。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本书对波斯帝国史的深入探讨,为中国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新的视野。
我们的中国 [图书]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16 - 6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
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
待兔轩文存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从器物想象追索上古中国的样貌、沿经典文本上溯精神源头的气象。作者在考古发掘的“重新发现”中,对上古中国进行了“重新发现”。本书是李零先生关于上古思想史与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多年来陆续发表的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篇目由作者亲自选定,多为首次结集出版。
铄古铸今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本书源于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举办的专题讲座,随后将讲座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从内容上说,本书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复古倾向问题所做的专题讨论。
放虎归山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 - 8
为写作特别是为了做学问而写作,去读书或不如说查书,当然是很严肃、很艰苦,因而也很悲壮的事情。因为梦想有一天能摆脱学术,自由自在地读书,东拉西扯地聊天,所以常常会想起一个词――放虎归山。
万变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作者关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收入2008—2014年发表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砖瓦、雕刻绘画、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等主题。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考察各类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手法,或探究其渊源流变,或寻绎外来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之前作者出版有《入山与出塞》(2004年出版)、《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2007年出版)等,本书是在它们之后新写作的同类文章结集。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4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中国古代房内考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3 (13 个评分) 作者: [荷]高罗佩 译者: 李零 / 郭晓惠 商务印书馆 2007 - 1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修订本)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7
本书是李零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课时的讲稿,上编是简帛古书的基础知识,下编是简帛古书的分类导读;前一半学生上课听讲时使用,后一半大家下课看书时使用。李零先生力求“把道理讲清楚,用材料来摆事实”,并融汇学术界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
花间一壶酒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5
《花间一壶酒》收入的是李零先生近年的杂文和随感。李先生多少算是肯写“小文章”的“大学者”,本行是古文字学,却对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他文笔爽利,有意识地用通俗的语言讲大道理———近年来,著名学者有此倾向者,除了北大的李零先生,恐怕就只有华东师大的陈嘉映先生了。李零先生的文字风格,似乎可以从题目以管窥豹:《书不是白菜》、《学校不是养鸡场》、《笨蛋总比坏蛋强》、《天下脏话是一家》、《别让书生搞政治》……其见解每有可取,如果说有不无遗憾的地方,那恐怕要算他对生物学认识有限,却喜欢借用生物学上个别未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不免过于大胆。但在一部分读者看来,这可能正是李零文章的可爱之处。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