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枕边书”
全部 | 书籍 (49)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4321 [图书] 豆瓣
4321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李鹏程 九州出版社 2019 - 1
四重人生变奏,一个辉煌构想。
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迄今最具雄心超级长篇。
如果人生不止一生。
.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全美独立书商》畅销书
.
1947年3月3日,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间产科病房,露丝和斯坦利唯一的孩子阿奇•艾萨克•弗格森出生了。从那时起,弗格森的生活展开了四条彼此独立的平行路径。四个男孩是同一个男孩,由同样的DNA造就,却沿着四种轨迹经历了四重的人生。
四个弗格森在不同的城镇长大,有着不一样的知识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们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阐释,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美国社会激荡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弗格森们在各自的青春之路上奔袭,经历着伤痛、失去和蜕变……
一部全景式的社会写实作品,一卷奇特的史诗级成长小说,关于传统、家庭、爱情和现代生活包罗万象的故事,关于自我的禀赋与人生的可能性。“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4 3 2 1》是一部精彩绝伦、感人至深的杰作。
.
★评论推荐
“奥斯特这部小说是一个辉煌的构想……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出色汇编,点缀着许多叙述的珍宝。”——大卫•高见(著名评论家)
“具有超凡的野心和卓越技艺的作品,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视野广阔,全景式书写非常吸引人,可称为奥斯特最伟大的小说。”—— 《金融时报》
“二十五年来,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中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纽约书评》
“保罗•奥斯特是一个文学天才。”——村上春树
“无论选择用何种形态发声,无论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保罗•奥斯特都是不容人忽视的声音。”——迈克尔•翁达杰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图书] 豆瓣
8.1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译者: 包慧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经典诗集
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备至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玩赏。——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以夸张的修辞,而以文以载道的立场著称。——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就艺术而论,在20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肖普莫属。——廖伟棠(诗人)
这本书里所有这些令人推崇的、美妙的作品,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挚爱,从不曾让人厌倦。
——《华盛顿邮报》
这本诗集里,至少有三十或四十首诗,可以媲美任何优秀的战后英语作品。
——《星期天时报》
枕边书 (1996) [电影] 豆瓣
The Pillow Book
7.1 (50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 演员: 邬君梅 / 伊万·麦克格雷格
其它标题: The Pillow Book / 性爱宝典枕边书
和子(邬君梅 饰)小时候每次生日,父亲就会用毛笔蘸上红颜料在她脸上写字,这给和子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她从此认定写在身体上的书法才是唯一的书法。加上自幼接受文学熏陶,内心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却迫于现实中父权的权威而无法尽情释放自我。亦因为难以明白她对自我的追寻是寓于对 文学 的痴迷中,和子的第一段婚姻以失败收场。其后她去了香港,在那里她认识了出版商和他的同性恋情人谢朗(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谢朗鼓励她在自己身上写字,和子就此创作《枕草子》,每写满一遍为一卷,每写完一卷,谢朗就去找出版商,把身上的字给出版商看。而后和子却因受不了谢朗冷落对他避而不见,谢朗为夺回和子,决定以死相逼。
现实与欲望 [图书] 豆瓣
LA REALIDAD Y EL DESEO
8.1 (36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 汪天艾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 1
塞尔努达的作品是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他击中了我们每个个体的内心,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奥克塔维奥·帕斯

自上世纪20年代起,塞尔努达的诗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纪欧洲和西班牙诗歌几乎所有的风格、音调和抒情领域:一方面,是纯诗、超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反抒情主义(或可称为无韵主义);另一方面,是歌诗传统、哀歌、颂歌、牧歌、戏剧诗歌、叙事诗歌、冥思短诗和亚历山大体律诗(或可称为文化主义诗歌)。这种创作风格上的多元化与诗人的生命轨迹完全相应,使塞尔努达在“二七年代”众多伟大诗人中独树一帜、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后涌现的诗人尊崇为典范的根源。他屹立于传记记录与形而上冥思的交汇点上,每个个体的体验与一个至高的同一体验在他的诗里相遇。——何塞·特鲁埃尔·贝纳文特
追忆似水年华 Ⅰ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8.8 (36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 徐继曾 译林出版社 1989 - 6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Genuine : Mr. Qian Mu writings Series: Chinese ancient political gains and losses ( new school-based ) ( free shipping ) [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豆瓣
8.8 (8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九州出版社 2012 - 2 其它标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正版授权 卖家 : Boolee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邀你加入国际微信群学习交流.
微信好友低至5优惠 .
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新校本)
简介:
作者:钱穆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装订方式:平装-胶订
分类:政治/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时光中的时光 [图书] 豆瓣
8.6 (14 个评分) 作者: [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译者: 周成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6
塔氏日记卷帙繁多,但因涉及私隐与品藻等故,一直未有全本发行。除了筹划中的俄文版,目前较好版本为英、法、意和波兰文等译本,并各有所长。这本《时光中的时光》,乃《雕刻时光》英译者基蒂·亨特-布莱尔(Kitty Hunter-Blair)直接译自俄文原件,这也是当今公认的最佳英译本。除了日记,书中并收录五则塔氏访谈、演讲记录与个人创作笔记,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与日记和《雕刻时光》的相通之处。
日记的时间跨度为十七年,即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塔氏筹拍《飞向太空》,终于一九八六年病逝巴黎之前两个星期。就其创作生涯而言,几乎涵盖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时光》一书)的酝酿、实施与完成。不仅如此,更显露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困境,家庭与人际关系,创作艰辛,与苏联官僚的苦斗,也有内心彷徨,焦虑,怀疑甚至绝望。全书最重要亦最令人震撼之处,是塔氏日记贯穿始终、不断坚定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对艺术、生命及真理的赤诚之心与身体力行,读来不仅感慨,更能烛照心灵,予人超越坎与创造的勇气。
我的应许之地 [图书] 豆瓣
My Promised Land: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Israel
7.9 (16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里·沙维特 译者: 简扬 / 有2016年4月3印本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
《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流泪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地建设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绝密的以色列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
今天,以色列人是赢得了最终胜利?还是深陷巨大危机,精神力衰退?他们能否复兴和救赎自我,挽救深爱的应许之地?在百年来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喜剧中,《我的应许之地》为这个生活在流沙之地又充满活力的弹丸小国,完成了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博尔赫斯全集 [图书] 豆瓣
9.3 (2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林之木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 11
此为豪・路・博尔赫斯作品最大规模的中文移译,系根据阿根廷埃梅塞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四卷本博尔赫斯全集译出。全书收入博尔赫斯的三十个集子,分小说一卷、诗歌和散文各两卷。
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个散文集和一篇《结语》。其中包括《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探讨别集》、《序言集成》、《博尔赫斯口述》、《七夕》、《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等。�
小说卷收入六个短篇小说集和一篇献词。其中有《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和《沙之书》(1975)、《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
诗歌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四个诗集。其中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1923)、《诗人》(1960)、《为六弦琴而作》(1965)、《老虎的金黄》(1972)、《铁币》(1976)、《天数》(1981)、《密谋》(1985)等。
卡尔维诺文集(第三卷) [图书] 豆瓣
9.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01 - 9
卡尔维诺钟爱童话这一艺术形式,熟稔童话的特征、手法,自然也偏爱在小说中运用童话的手法来写现实的人和事。《我们的祖先》是这一艺术手法占主导地位的标志。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三部小说组成。 三部曲没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或共同的情节脉络来把它们连缀;但共同的思想内涵,共同的艺术探索,把它们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这三部小说都采用童话的手法,来表现当代社会里的人被摧残,苦苦追求自身的完整性的遭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 [图书] 豆瓣
イン・ザ・プール
7.0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奥田英朗 译者: 王维幸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7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直木奖作家奥田英朗的小说代表作。
医院地下室有一个精神科,有人来看病,白白胖胖的伊良部医生就高喊一句:“欢迎光临!”一般来说,跑到精神科的人都会陷入恐慌,三个人中有一个连裤子都忘了穿。手机依赖症、持续勃起症、强迫症……在千奇百怪的病症背后,每个人都被现代生活的重负所累。
而伊良部医生的应对方式同样匪夷所思:
——心情苦闷?可以去大街上袭击地痞流氓呀。如果你被人追杀,连小命都难保,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烦恼吗?
——你太棒了,说自己发疯的人真稀罕。
——这个地球上,没人的地方比有人的地方大得多。就算你闭着眼睛扔石头,也是砸不到人的概率大。不要瞎操心……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第一本以黑色幽默方式达到疗愈效果的小说。李安说,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小说也一样。这本书颠覆思维逻辑,让你真正窥见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了解现代人层层重压下的真实欲望,在欢笑中抚平心伤。
推荐给忙忙碌碌、忘记笑容、身心疲惫的人。人生是需要刺激的,只往返于公司和家之间,就会十分乏味。来体味一下“伊良部精神科”里的奇特经历,找回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吧。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翻开这本书,你看过后,会觉得书比药还管用。
恋人絮语 [图书] 豆瓣
9.2 (20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1
这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驼背小人 [图书]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徐小青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 2
本书经过本雅明的思想过滤和钻探,无不以一种信息和感受极其密集、深入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极富魅力的个人风格和洞悉事物的新奇视角,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西方评论家将它誉为“我们时代最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聊斋志异 [图书] 豆瓣
8.3 (25 个评分) 作者: 蒲松龄 岳麓书社 2002 - 1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贫,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创作的无数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及艺术形象,都有扎根于社会的思想内容基础,并由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及爱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铸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心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
切·米沃什诗选 [图书]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张曙光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7
这本米沃什诗选精选米沃什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150多首,其中包括他早期的创作和后来的作品。米沃什在诗歌创作上强调“见证人”的身份,感情沉郁,富于哲理,把传统的波兰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图书] 豆瓣
7.5 (29 个评分) 作者: 蔡康永 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 4
★蔡康永的第一本實用書!40篇短文,都是讓談話變美味的醍醐味。
「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因為怎麼說,決定你是誰;說對了話,人生節目就由你主持!
★侯文詠:看電視只是聽「道」,要讀書才能知「道」、學「道」、做「道」、掌握康永的說話之道。
★職業婦女小S: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就是一線之間,每次聽到別人說:「我這個人說話就是比較直。」我就開始冒汗,因為接下來一定會有一些被他歸類為直其實挺刺耳的話出現,例如:「你今天氣色怎麼這麼差?」「最近胖囉?」「怎麼還不結婚?」「你記得我嗎?」(已經面露尷尬還死不報上名)
跟康永哥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還被他附帶的一兩句小誇獎逗得心花怒放,但又感覺那麼真誠不滑頭,讓人不愛都難!
如果因為懂得說話交到好朋友,又可讓人開心,為什麼不?
沒有條列式的說話技術,40篇短文,都是讓談話變美味的醍醐味
█從環境猜測人的個性:如果我初次跟別人碰面,約見的地點牆上是有鏡子的,我會儘量讓對方坐在可以照鏡子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看看對方在和你談話的過程中,是對你比較有興趣,還是對鏡子裡面地自己的倒影比較有興趣。
█尖銳問題怎麼開口:問題很尖銳,可以把心裡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比方說,假設對方在吸毒,倒推回去兩三步:吸毒是因為他不快樂嗎?是因為離婚嗎?可能可以這樣問對方:「離婚以後,是不是過得很痛苦?」之後再問到「所以你有在吸毒?」這樣對方就不會那麼難以承受,他知道你是關心,而不是在審問。
█話題卡住怎麼辦:談話卻卡住的話,其實不必用力挽救,另開一個話題即可。如果在相聚的兩小時裡面,你有三次讓對方開心的笑,那對方應該是絕對不會記得你曾經提過幾個無聊的話題的。
█說話的爆點不要藏在最後:你如果習慣把爆點藏在故事的後面,可能聽你說話的人,熬不了那麼久,就紛紛陣亡了。一個大家不熟的畫家,如果用「兩個手掌大的畫,就能賣兩三百萬」來介紹不是更吸引人?
█讓對方聊自己,他就會覺得有趣:不要說出「我」字。每次想說「我」字時,都改成「你」字或「他」字。你會發現自己,忽然變成一個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的、超級上道的人!
█講好笑故事,不講笑話:講話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她走在一起,會覺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賞心樂事。而講笑話比較像翻跟斗,翻得好不好姑且不說,但其實很少人喜歡跟一個沒事就翻跟斗的人一起走路的。
█讚美: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就叫吵架。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讚美,這就叫社交。
█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的地雷:第一,對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第二,是對方很容易有強硬立場的,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
█聽懂就問得到:因為人說話,常常是「語帶保留」、或者「話中有話」,你只聽字面的意思,就做決定,恐怕機會就跑掉了。
█讓自己的問題短,對方的回答長: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她就越有力氣和你聊下去。
█尖銳問題也可營造談話氣氛: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的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沒興趣怎麼接話:遇上對方提起了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著要抵抗,而是輕巧的把對方熱衷的話題,連接到一個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懸疑,讓人想聽下去:跟朋友轉述一件事的時候,每講個幾句,就稍稍停一下,看你朋友會不會問「然後呢?」「後來呢?」如果有這樣追問,就表示你敘述事情的方法是吸引人的,但如果你停頓一下,你朋友卻想都不想,就把話題轉去別的地方,那就表示你講得很沒意思。
█安慰別人:人真的很難「了解另一個人所受的苦」。如果不能了解,就不要這樣說,因為當事人向你傾訴的時候,她只需要你聽,也許她也很需要你給她一點建議,但她可能不需要另一個人宣稱有別人懂她的苦。
目錄
自序 我的說話之道
侯文詠.小S怎麼說?
01 本書是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更討人喜歡
02 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03 外表好不好看,絕對不是人生的決勝點
04 沈默沒問題的,沈默很正常的
05 把無謂的勝利丟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會說話
06 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07 不會Game Over,讓人接得下去的話
08 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
09 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
10 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覺
11 問題很尖銳,可以倒推回去兩三步
12 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
13 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的地雷
14 硬生生的報出數字,很難給人留下印象
15 是去應酬,不是去打牌,談話空檔是很重要的
16 大部分人心中都會充滿問號──懸疑式說話
17 把故事爆點藏在後面,很容易讓人陣亡
18 幽默像走路,講笑話像翻跟斗
19 傾聽之外,適時重覆對方句中的關鍵字眼
20 帶來驚嘆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21 交談不是有獎金的競賽,別急著搶答
22 初次見面,應該說什麼?
23 讚賞,觀察對方最渴望的部分
24 自問自答,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
25 在台上,把人當西瓜就糟了
26 樂在其中,跟長輩「湊趣」
27 如果碰到對方,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28 爛話題,就像默默的聞到有人放了一個屁
29 你不是英國女王,離場不必驚動大家
30 一個人很難「了解另一個人所受的苦」
31 開口找人幫忙時,要「大事化小」
32 怎麼說,讓人不原諒你都難
33 只聽字面的意思就做決定,恐怕機會就跑掉了
34 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就回一句讚美
35 是在鞏固友誼?還是增加彼此的冷漠?
36 黑手黨為什麼要開餐廳?環境是線索
37 聚會只顧炒熱氣氛,不一定上道
38 招待客人別只用錢不用心
39 說話別像網球發射機,只顧發射沒感情
40 傳達感情,不只是要會說話
资治通鉴 [图书]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司马光 中华书局 2011 - 8
《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0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图书] 豆瓣
RÊVER
6.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芭芭拉·德·内格罗尼 译者: 张蠡墨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那就让我们假定我们是睡着了。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语:“如果梦境是晦涩的,那是为了不让我的意识所反对的潜在想法遭到泄露,是迫不得已。”诗人亨利·米肖又认为,做梦的我们身上有着“午夜人”般奇特的经历,他是我们自身的“反面”。人类总是被 定义为理性动物或政治动物,那么,我们能否将人类定义为“做梦的动物”?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课题,本书将对弗洛伊德所称“梦的工作”展开分析,这一心理过程也引发诸多哲学家的兴趣,从斯多葛学派到大卫·休谟,从笛卡尔到狄德罗,乃至斯宾诺莎和尼采,无数哲学家都曾诠释过梦,甚至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其众多作品中所描绘的遐想的流动,也被人们认为是“白日做梦”的典型案例。
梦的外延在文学与电影创作中被不断扩展,甚至在政治生活中被赋予了意义。一九六三年,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一九八四》中,温斯顿经历了极权主义的摧残,从此不再做梦了;而纳粹高层领导人罗伯特·莱伊曾写道:“在德国,唯一有着私人生活的人,是那些睡着了的人。”最终,人们说“人生如梦”。 做梦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慰藉吗?一个梦境不复存在的世界会使人类变得更加幸福,还是将成为一个泯灭人性的世界?
“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威廉·莎士比亚让罪行骇人的麦克白夫人夜夜梦游,在噩梦中聊度余生。梦的奥义,或许就隐藏在这出人类的悲剧之中。
《梦》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