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林文月”
全部 | 书籍 (26)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枕草子 [图书] 豆瓣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源氏物语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源氏物語
8.6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紫式部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登峰之作,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书共百万余字,涉及三代人的生活,历时七十余载,出场人物多达四百多位。小说主要以源氏及其子薰君的故事为核心,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与众多女性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揭示平安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北宋时期)日本皇族和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素有“日本的《红楼梦》”的美誉;从体裁看,该书又像我国唐代的传奇或宋代的话本。全书行文典雅,极具散文的韵味。
十三夜 [图书] 豆瓣
十三夜
8.3 (3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樋口一叶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6
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
最具古典情怀的近世作品
樋口一叶可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短寿的知名作家,但她寄居东京都市的一隅,冷眼看尽世态,将众生的欢愁化为笔底的人物言行,撰述唯恐不及似的与生命竞走。一叶兼具传统文学的修养与近代文学的表现。评论家称她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确实是有其道理的。
京都一年 [图书] 豆瓣
7.5 (32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本中主要介绍京都这座历史文化城市,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具有非常及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日本的历史生活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还有2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京都一年(修订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这是一本书写京都的经典之作。林文月深谙日本的语言与文化,当年访学、居留京都期间,深入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娓娓的叙述,呈现了她个人对于京都的体会,于是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有如一幅白描长卷,一一展现眼前。
京都一年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三民書局 2007 - 5
本書為作者二十多年前遊學日本,居住於京都十個月之間的散文作品。
內容包括:日本典雅的古都四季景物描寫、風俗民情、學術文化活動,以及異國友誼交流等多層面。
由於作者深諳日本語言文化,長時居留,故能深入其古都 的多種層面,以細微的觀察,娓娓的敘述,呈現了她個人對於京都的體會。此書出版之初,頗受國人重視,許多遊歷日本者,或赴日留學者,往往藉為旅遊之指南。
而時隔多年再版,對於京都,及其近區地方的許多記述篇章,在引 經據典、深入報導,及詳實描繪諸方面,仍未見有類似之書出其右者。
饮膳札记 [图书]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飲膳札記 [图书]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洪范书局有限公司 1999 - 4
至於我自己这些年来所创作的《饮膳札记》,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所以看起来很像食谱,听说还曾经造成某些书店归类书籍的困扰。

不过我想,如果是为了食谱而买这本书的人,或许会感到失望。因为《饮膳札记》的内容显然跟方才提到的食谱型式有所出入。我的一些朋友看了书以後也对我说:「如果要拿这本书去学做菜,会觉得有点混淆,不够清楚。」好比材料的放法,佐料的多寡。我自己从前总觉得食谱上写佐料「酌量」是不负责的说法,现在倒真正觉得做菜并不能那麽讲究科学的。

我记得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年待在京都进修一年,有个朋友带我去大阪拜访一位日本医生的太太,她很喜欢学中国菜。半路上,我们先去市场买了材料,才到医生家。这个医生家里的厨房漂亮又乾净,尤其是墙壁上还挂了一个小黑板,他们就是要找我去做「炒米粉」的示范。没想到在切菜、放佐料时,这位日本太太十分实事求是地要弄清楚菜的长度、盐的份量;後来我写《饮膳札记》时,才深深体会到中国人做菜真的是很凭感觉的。就好比酱油,不同的品牌咸淡也不同,汤匙也会有大有小,我们又怎麽能要求一种固定的匙量呢?

所以每当朋友质疑我:「像你这种自由心证的食谱,根本是写给会做菜的人看的嘛。」我听了就给朋友一个解释:「我本来就不是在写食谱啊。」

我想,我的《饮膳札记》只是一本用食谱型式去包装的散文。
读中文系的人 [图书] 豆瓣
6.2 (9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读中文系的人:真是想你知道,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共收二十二篇长短不等的文章,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部是分文随笔类;第二部是赏析评论类;第三部是近年来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不同的文章收在一起,乃是因为尽管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人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与在台大读中文系的那一段日子有深厚而又温暖的关联,因此书名也已《读中文系的人》命之。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拟古 [图书]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拟古:摹他人之作,创独树之风》:集林文月散文系列作品十四篇,以前人的文章格调为摹写对象,其中华美厚重的文笔是之前所未有的,此为吸收拟古对象的优点加以自己风华而成,初看若游戏笔法,实则深具实验性与批判性,可说是开创了一种写作方式。
和泉式部日记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本] 和泉式部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4 - 5
一代歌仙生命写照,日本古典爱情挽歌
《和泉式部日记》为日本平安文学作品中与《源氏物语》、《枕草子》鼎足而立的不朽之作。林文月教授译本。本书记载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之间的爱情,采日记方式记录。有大量的诗歌往来,以显示男女二人由初识之试探情爱,至热恋之甜美与忧虑 ,乃至共同生活之后的坚定信赖。从和歌与散文的铺叙可以看出,作者和泉式部是一位热情多感而敢爱敢恨的女 子,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与行为,甚至在男女关系相当开放的平安时代,亦不失为耸 人听闻、备受讥议的;而她所展现于诗歌文章的才艺与学识,也自有其超凡脱俗之处。
三月曝书 [图书]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三月曝书》是林文月散文作品集,内容包括书香岁月、往事情趣、异国游历、美食佳肴。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书的情趣,对校园时光、往事故人的回忆,在异国之旅中的感悟,以及飘逸着书香的生活趣事。
谢灵运 [图书]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林文月编著的《谢灵运》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璀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谢灵运为其作传,系统论述谢灵运显赫的家世及生长过程,不羁和矛盾性格的形成,充满漩涡的仕宦生涯。谢灵运的作品见于坊间者有:《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黄节注谢康乐诗注》等。
写我的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写我的书》,原是作者在《联合文学》开设的专栏单篇,写自家书房藏书,“记录面对一本书无端端心情转折”,名为写书,实为怀人,围绕着书的动人情分,记述了一连串与书、与人有关的回忆。作者以《庄子》写外祖父连横和他的雅堂书局、以《论语》写京都一年时期与平冈武夫教授的师生情谊、以《陈独秀自传稿》写师长台静农先生晚年对遗失书稿的挂念……许多历历往事因为书而屡屡被翻阅,不仅开创了一种散文的新体制,也令读者看到了一代文人学者的气质与趣味。
人物速写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人物速写》收录了作者从1997至2003年陆续完成的散文多篇,追记了自己与他人在生命行旅的际会因缘,依次写了十篇,分别用人物的缩写代号表示,J.L.、C.、A.、L.、G.、J.、H.、F.、A.L.,以及致M.N.。名为“人物速写”,实际上主题不是锁定人物,而是该人物背后铺陈的事件,作者强调的是与这些人物之间互动而留下来的美好记忆。通过作者与这些人的互动和交集,让我们看到作者林文月的情感、思想和生命历程。举例来说,《C》写的是一个医生之死,医生本是对抗死亡的人,但自己却对死亡产生质疑,终究抵挡不过死亡的到来,由此也引发了作者对于生存与死亡的重新思考。《J》写的是自己的先生郭豫伦的家庭访问护士,描写J对工作的热忱以及与作者亲近的友谊,而通过追溯先生从病危以至于离世的经过,又在字里行间寄托了对先生病逝的伤感。在这本书中,作者专以散文体例刻画人物,文中抒情与记述并重,更见其架构散文的高超功力。
林文月散文精选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新世纪散文家·第一辑。
林文月创作散文逾三十年,游心于人世,寻思于学府,描写生命因缘、岁月感悟,以个人独特的欢愁与同时代的光影契会,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古人云“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林文月的散文冰清慧美如其人,原因就在她胸中溪壑有深致。
夏天的会话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 8
林文月是台湾著名教授、作家。本书选其有代表性的散
文作品47篇。这些作品,有哲理的思考,有生活的体味,有
情与景的交会,有历史、现实与自我的融合。
作者文笔自然质朴,蕴藉深厚,感情凝重,富有理趣,由
此可见作者的学者风范。
回首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回首: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是林文月最新散文随笔作品,举凡阅读、交谈、听歌、旅行,或访旧怀人,无不委婉,真挚,最见文心神情于深度刻画之往事追忆中。而《回首: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同时也是作者回忆师友长者之作,文中多次提到她曾在中文系读书时的岁月以及当初的同桌、挚友及恩师。林文月以淡墨纤悉作散文,笔端冷热互出,思维与抒情绮错构成,景象宛若,人物复栩栩然如生,令读者想念不已。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