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潛水”
全部 | 书籍 (31) | 影视 (11) | 播客 | 音乐 (2) | 游戏 | 演出
潜水钟与蝴蝶 (2007) [电影] 豆瓣 TMDB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7.8 (176 个评分) 导演: 朱利安·施纳贝尔 演员: 马修·阿马立克 / 艾玛纽尔·塞尼耶
其它标题: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 潜水衣与蝴蝶
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Mathieu Amalric 饰)。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吉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本片荣获2007年AFI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影片奖;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20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2008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男主角(Mathieu Amalric)和最佳编剧奖。
泰国洞穴救援 (2021) [电影] 豆瓣
The Rescue
8.8 (115 个评分) 导演: 金国威 /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其它标题: The Rescue / Untitled Thai Cave Rescue Documentary
THE RESCUE chronicles the dramatic 2018 rescue of 12 Thai boys and their soccer coach, trapped deep inside a flooded cave. Academy Award®-winning directors and producers E. Chai Vasarhelyi and Jimmy Chin reveal the perilous world of cave diving, the bravery of the rescuers, and the dedication of an entire community that made great sacrifices to save these young boys. An outing to explore a nearby system of caves after soccer practice transformed into a two-week saga of survival and a story that would capture the world’s attention. With exclusive access and never-before-seen footage from the rescue,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the imagination, determination and unprecedented teamwork displayed during this heroic edge-of-your-seat mission with life-or-death stakes.
黄色潜水艇 / Yellow Submarine [音乐] 豆瓣 豆瓣
9.4 (143 个评分) The Beatl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6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动感电影《黄色潜水艇》上市30周年纪念特辑采用全球最新[5.1环绕音效科技混音]录制,自1965-67年创作的经典作品完整收录。30年前您若错过一次,这次岂能错过千禧年全球最大盛事,改写音乐历史的巨人――[披头士合唱团]。披头士创下多项历史记录,拥有如此高的成就,这些荣耀应归功于热情的披头迷。

《99全新数位混音版》共收录披头士15首歌曲,所不同的是30年前版本只有6首披头士作品,这张CD将原来《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漏收的这9首重新加入,并全部数位化。
艾玛 (2018) [电影] 豆瓣 TMDB
Ama
8.4 (76 个评分) 导演: 朱莉·戈蒂埃 演员: 朱莉·戈蒂埃
其它标题: Ama / 海女
这部名为《艾玛》(Ama)的水下无声短片,由法国导演 Julie Gautier 自编自导,同时她也是影片中的舞者。她借影片讲述了自己人生最难以承受的痛苦,同时她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解读它。有些人也许会看到一部艺术作品,或者肢体的表演,而有些人可能不为所动或者会哭泣……在这里,没有强加的感受,有的只是建议。”
Julie 想把这部短片献给全世界的女性。
Ama(あま)来自日语,汉字做“海女”。海女是日本及许多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职业,她们以自由潜水的方式进行珍珠等海产的捕捞。海女是一群坚强且团结的女性。“对我来说,海女很好地诠释了女性之间应该建立的连接,以及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Julie 说。
Julie 与丈夫 Guillaume Nery 同样热爱自由潜水运动与海洋,Guillaume 还曾为天后 Beyoncé 的歌曲 Runnin' 拍摄 MV,场景同样是水下。
整部短片用优雅为情绪导航,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优雅是它表达、交流和存在的方式。我想,如果在生活中、行动上、语言里,以及与他人和这个星球的关系中,我们都可以做到优雅,我们将会对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友善。
潜水钟与蝴蝶 [图书] 豆瓣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7.7 (55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多米尼克·鲍比 译者: 邱瑞銮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9
《潜水钟与蝴蝶》的作者身已残疾,不久于人世,但是整日思考的,却不是自己的疾病,也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冷静地思索着人来到这个世间所会遇到的一些大问题小问题——一些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诸如爱情、信仰、慈悲、良知以及安乐死、福利社会等等,作者在自己的思索中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有忧虑,有嘲笑,有悲伤,有欢乐,还有愤怒,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巨大的乐观与豁达,从而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潜水钟与蝴蝶 [图书] 豆瓣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7.9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多米尼克·鲍比 译者: 邱瑞銮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11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姚晨、陈绮贞、五月天阿信、桂纶镁、李威感动推荐
一本突破生命极限的传奇杰作
听到某个需要的字母,他就眨一下左眼,这样写下一个字母、一个词、一句话,写下这本书。
被命运囚禁于沉重的肉身,只有一扇眼球大的窗口,却用尽力气,向世界发声。
一本给绝望者以光明的不可思议的书,一本让人类变得更加坚强的书,一本伟大的书。——《纽约时报》
为什么越是在我们看来被剥夺了自由与快乐的人,他们的灵魂反而越是透明和自由?——豆瓣读者
让-多米尼克•鲍比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学,后任记者数年。
1991年,出任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
1995年12月8日,突发闭锁综合征。20天后,他苏醒过来时,全身已瘫痪,只剩左眼皮能够自主活动,这成了他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当友人念到某个需要的字母时,他就眨一下左眼,这样写下一个字母、一个词、一句话……写下这本书。
1997年3月9日,本书法文版出版两天后,鲍比去世。蝴蝶飞出了潜水钟。
魔窟 (2005) [电影] 豆瓣
The Cave
6.4 (36 个评分) 导演: Bruce Hunt 演员: 科尔·豪瑟 / 艾迪·斯比安
其它标题: The Cave / 异底洞(台)
杰克(科尔•豪瑟 Cole Hauser 饰)与泰勒(艾迪•斯比安 Eddie Cibrian 饰)两兄弟是两个酷爱探险的洞窟专家,在生物专家尼古拉(Marcel Iures 饰)和詹妮丝博士(Lena Headey 饰)的邀请下,他们携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到罗马尼亚卡尔巴阡山 脉,准备对偶然在这里发现的巨大洞穴以及其中的古教堂进行勘查。
探险队员布里格斯(Rick Ravanello 饰)最先入水勘测,但通讯后不久便和队友失去联系。为了安全起见,杰克与泰勒决定全体出发寻找。沿途他们见到各种前所未见的古怪生物,原来在这座封闭的山洞里,竟有着一个完全独立的古生物系统。但是这些发现并未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这群探险者已被困在山洞里,而来自未知生物的威胁正渐渐逼向他们……
诠释学:真理与方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H. G. 伽达默尔 译者: 洪汉鼎 商务印书馆 2011 - 6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出版于1960年,先后再版了五次,1972年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自它问世以来,不仅西方哲学和美学受到它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迅速波及到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历史学、法学和神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在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可以说是继胡塞尔德《逻辑研究》(1900)、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真理与方法》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二卷为《补充与索引》。
深海 [图书] 豆瓣
DEEP
作者: [美]詹姆斯·内斯特 译者: 白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6
迄今为止,大部分海洋研究都在船上进行。而《纽约时报》《户外》专栏作者詹姆斯·内斯特,以一年半时间走访离经叛道的民间海洋研究者,身怀绝技的自由潜水员,以赌上性命的勇气,亲身体验潜入深海,获得令人震撼的生命体验。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将带你进入一个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居然是符合逻辑的!每深入一个章节,以往对海洋的了解就又被颠覆一次。海平面十二米以下,重力逆转,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你向下拖拽;鲸类动物有一种近似全息通讯的比人类高效几百倍的沟通方式;自由潜水会令你进入一种半梦半醒,近乎冥想的状态。在幽暗没有光线到达的世界,是真正的宁静之地,也是仿佛另一个宇宙般的异次元空间。在海洋最深处,下着没有止尽的碎屑雪,对这里的居民而言,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在这里,人类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体,见证这个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奇妙。《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中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又有扎实严谨的海洋科学知识背景,正因如此,它同时获得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书评》科学与人文两大媒体的严肃推荐。翻译这本书的白夏本人是专业潜水教练,在翻译过程中也对自由潜水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修订。国家海洋局的曾千慧也为这本书做了专业知识把关(她很喜欢这本书)
在这里,海洋呈现出深邃宇宙一般令人胆战心惊的美,而人类则展现出陌生而奇妙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诡秘之主 1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7.6 (14 个评分) 作者: 爱潜水的乌贼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0 - 5
◆阅文白金大神爱潜水的乌贼实力代表作,引爆蒸汽朋克+克苏鲁奇幻新风潮!
◆起点中文网超1亿阅读量、3000万总推荐、352万读者收藏!
◆新颖独特的世界观架构、22条非凡者序列途径设定、蒸汽时代与魔法世界的特色交融!
◆作为近年以来最火爆的IP,衍生出了大量同人文化,在 贴吧、微博、知乎、豆瓣、LOFTER等平台的热推指数不断升高!
◆随书附赠愚者塔罗牌+正义塔罗牌+大帝日记本!
◆文笔的优劣跟辞藻没关系,得跟题材相配……《诡秘之主》走的是十九世纪工业英伦范儿,文笔自然要偏冷峻质朴,不干扰读者阅读为要。——马伯庸
--------------------------------
▶ 故事简介◀
周明瑞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鲁恩王国霍伊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克莱恩·莫雷蒂。他有一兄一妹,生活清贫,还遭遇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
为求自保,亦为回归,他启用神秘仪式去往灰雾之上,意外点亮了深红星辰,并以“愚者”之名,召唤活泼可爱的“正义”小姐、心思深沉的“倒吊人”组成塔罗会。在邓恩队长的介绍下,他加入护卫廷根市的值夜者小队,追踪安提哥努斯家族笔记下落,并且服下“占卜家”魔药,正式踏上非凡之路!
这个蒸汽机械与克苏鲁魔法的世界妙不可言,危险与机遇也总是如影随形!
克莱恩能解决时刻笼罩着他的死亡危机吗?
诡秘之秘,不可言说。
不要说再见 [音乐] 豆瓣
8.5 (17 个评分) 黄色潜水艇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关于“黄色潜水艇”,最让人熟知的也许就是The Beatles的那首名曲《Yellow Submarine》;但如果“黄色潜水艇”是一支乐队的名字,恐怕还极少有人了解。北京的“黄色潜水艇”就是如此的低调,甚至在网络上都找不到关于乐队的任何消息,就连乐队首张专辑《不要说再见》的内页介绍也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黄色潜水艇”乐队成立于2002年10月,由5名经验丰富的乐手组成。
关于乐队的历史有必要简单叙述一下,因为这会让你对他们肃然起劲。乐队五位成员都曾在重金属乐队金属乐队所有音乐专辑中历练,主唱肖杨曾在黑九月、夜叉乐队担任吉他手;主音吉他孔鸿参加过液氧罐头和AK-47乐队;贝司手成寅生和鼓手王磊王磊所有音乐专辑也曾同在液氧罐头乐队;键盘则是来自新疆的李志伟。从重型音乐到简单优美的音乐,其中变化的原委可能只有乐队自己知道,这可能是一种经历的沉淀,理想的升华,或是突然的感悟。放眼世界这样的蜕变并不在少数,Mark Knopfler(Dire Strait)、Richard Hawley(Pulp/Longpigs)、Sinead O'Connor还有Robert Plant(Led Zepplin)都是在自己的暮年开始寻求心灵的归位,民谣成为他们一致的选择。而作为仍旧还年轻的“黄色潜水艇”,他们选择了也许是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的道路,但是这样一张充满人文情怀,毫不做作的摇滚专辑有它存在的价值。
乐队成员之前的音乐我们可以用重金属来定义,而“黄色潜水艇”的作品却似乎缺少了划分的界限,民谣?英式?还是……如果仍然疑惑,那就让我们简单地叫它音乐吧。如今国内的摇滚乐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事态,京城里一支支朋克、后朋克乐队的现场搞的歌迷们不亦乐乎;上海的噪音和电子则是大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还有各地迅速冒头的后摇、小清新乐队也是吸引了不少歌迷,所有这些音乐都有存在的必要,每种音乐也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时下的音乐大多数是满足我们的发泄和狂喜,而真正的让人感动却了了。因此我们庆幸苏阳、李志、还有吴卓玲这样的歌手的存在,他们带给我们的才是真正的感悟,如今的“黄色潜水艇”也能让我们在平静中动心。
很难从《不要说再见》中找出一两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因为专辑中的十首歌曲一气呵成,最好的感受方法就是连续的聆听。所有歌曲都是关于流逝的时光、孤独的感受、赤裸的思念,还有现实的虚伪,这些普通人都会有的感触回给我们更多的共鸣。之前的历练使得乐队在器乐表现上游刃有余,优美的吉他Solo、沉稳的鼓点、流畅的贝司流线,还有合成器和民族乐器的运用也让音乐表达更加的丰富,而主唱始终如一沉稳的嗓音则是让听者将平静的气氛完全消化。《听》和《自由面对》中的笛声唤起了乡土的沉湎,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入让歌曲更加的深刻而让人回味;《时光》中合成器的运用正好切合了时光穿梭的空间感觉,飘渺的氛围感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对于民族和现代音乐元素的到位把握体现了乐队技巧的成熟。专辑同名曲《不要说再见》中的吉他和鼓点则是很好的烘托出宏大的场面,其中仍然能听出乐队金属乐的痕迹。没有过多的炫技、没有古怪的想法,这就是“黄色潜水艇”的音乐,不要期望在他们的音乐中找出什么让你惊喜的发现,它能让你想到的只是一条远行的路,这条路你要自己一个人认真走完。
《不要说再见》是一张真诚的作品,或许歌曲《昨天》还会让你想到The Beatles的《Yesterday》;或许歌曲的某些片段还会让你想起木马的悲伤或者是声音碎片的曲调,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感动,哪怕是在不经意的时刻你偶然听到,它都让你静心聆听。音乐能做到像“黄色潜水艇”如此简单也是一种境界,你是不是也如我一样开始期望去现场感受“黄色潜水艇”的音乐呢?
颤栗汪洋 (2003) [电影] 豆瓣
Open water
6.8 (8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肯蒂斯 演员: 布兰查德·瑞恩 / 丹尼尔·特拉维斯
其它标题: Open water / 鲨海22小时
丹尼尔(丹尼尔·特拉维斯 Daniel Travis 饰)和苏珊(布兰查·瑞恩 Blanchard Ryan 饰)难得抽空飞往巴哈玛群岛度假,本想借机修复日渐疏远的夫妻关系,可是这个假期从开始便不如意。酒店房间的空调故障,难耐的高温天气加之夜间成群的蚊虫的叮咬令二人疲惫不堪,好不容易熬到出海潜水,两人终于可以彻底的放松。深海的神奇美景不断给二人带给惊喜,以至于他们陶醉其中错过上船时间,粗心的导游在草率的清点游客之后便驾船返航。浮出水面的二人在发现被抛弃之后,起初还在等着导游发现少了两个人会及时返航救他们,但随着时间推移,二人开始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水母,鲨鱼轮番袭来,加之难耐的饥饿与体能极限,汪洋之中二人在等待中的慢慢绝望……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被誉为是继1999年圣丹斯获奖电影《女巫布莱尔》之后最恐怖的影片。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图书] 豆瓣
20th Century Journey: A Memoir of a Life and the Times
作者: [美国] 威廉·夏伊勒 译者: 汪小英 / 邱霜霜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 - 8
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一卷,另两卷是《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
夏伊勒出生于世纪之交的美国中西部小镇,为了逃离那里的保守氛围,夏伊勒来到欧洲,找到了一份报社的工作。夏伊勒在伦敦报道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巴黎报道林德伯格的跨大西洋飞 行,在日内瓦报道国际联盟的会议。作为记录者,夏伊勒见证了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格特鲁德·斯泰因、伊莎朵拉·邓肯等人的生活片段,有时自己也置身其中。对于大洋彼岸的故事——芝加哥的地下之王、“猴子审判”、风靡全美的“肖托夸集会”、哈定时代的丑闻等等,夏伊勒也娓娓道来。一幅欧美大陆世纪初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二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旅人迟归:1945—1988》。
面对纳粹魔鬼突然出现的严峻考验,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报道。夏伊勒亲眼见证希特勒攫取权力,横扫欧洲,在与纳粹新闻审查机制的斗争中跟踪报道了把世界拖向战争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并随德军的铁骑前往比利时、法国。文字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和临场感,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导演评论音轨”。
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三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
1940年,阔别祖国十五年的夏伊勒返回了美国,继续对战争的广播报道。冷战到来,麦卡锡主义席卷美国,夏伊勒因“左翼”倾向名列《赤色频道》刊物,由此丢掉了工作,与老友默罗反目,不得不靠写作和演讲勉强度日。写作生涯起起伏伏,《第三帝国的兴亡》又掀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给美德关系制造了麻烦。随着时间流逝,旧友接连故去,夏伊勒最后一次来到欧洲故地重游,看到以前心仪的街道和美食,却有心无力,无限唏嘘。
破浪而出 (2020) [电影] 豆瓣
Breaking Surface
导演: 约阿希姆·赫登 演员: 莫娅·甘默尔 / 玛德琳·马丁
其它标题: Breaking Surface
挪威的一次冬季潜水之旅变成了两姐妹的惊魂之旅,在潜水过程中其中一人被落石困在了海底,此时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氧气在悄悄的流失。
最后的呼吸 (2019) [电影] 豆瓣
Last Breath
6.8 (6 个评分) 导演: Richard da Costa, Alex Parkinson 演员: Chris Lemons
其它标题: Last Breath / 倒数5分钟(台)
A commercial diver is stranded on the seabed with 5 minutes of oxygen, but no chance of rescue for more than 30 minutes. With access to amazing archive, this is the true story of one man’s impossible fight for survival.
水下中国 (2019) [剧集] 豆瓣
导演: 周芳
《水下中国》是中国首部大型水下生态系列纪录片,它以独特的水下视角展现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出品方为北京泡泡海洋文化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影视分会。
《水下中国》作为中国首部大型水下生态系列纪录片,它将以独特的水下视角展现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探索和揭秘一个不为人知中国水下世界,并中国水下生物、自然生态、人文故事和历史文化进行发掘和展示。
纪录片第一季共六集,采取网台联播,与爱奇艺和SUBCREW联合出品,并由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的纪录片团队进行联合摄制。
Empire of Liberty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Gordon S. Woo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 1
A new addition to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Wood's superb book brings together much of what historians now know about the first quarter-century of the nation's history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cknowledged as the leading historian of the period, Wood brings authority and easy style to a tough task—wrestling into order a period of unusual anxiety, confusion, crisis and unbridled growth in the nation's affairs. The emergence of democracy and individualism is his overarching theme. No surprise there, for he's the author of a celebrated work (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on just that topic. In this new work, he concentrates more on events, institutions, politics and diplomacy than in his earlier books yet proves himself a master of these topics, too. He offers no newfangled approaches, no strongly stated positions, no contests with other historians. Instead, we get the distillation of a lifetime's study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era between Washington's presidency and the end of the War of 1812. A triumph of the historian's art, Wood's book will not soon be supplanted. No one interested in the era should miss it.
Walter Benjamin [图书] 豆瓣
作者: Howard Eiland / Michael W. Jennings Belknap Press 2014 - 1
Walter Benjamin is o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important intellectuals, and also one of its most elusive. His writings—mosaics incorporating philosophy, literary criticism, Marxist analysis, and a syncretistic theology—defy simple categorization. And his mobile, often improvised existence has proven irresistible to mythologizers. His writing career moved from the brilliant esotericism of his early writings through his emergence as a central voice in Weimar culture and on to the exile years, with its pioneering studies of modern media and the rise of urban commodity capitalism in Paris. That career was played out amid som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decades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the horror of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turbulence of the Weimar Republic, and the lengthening shadow of fascism. Now, a major new biography from two of the world’s foremost Benjamin scholars reaches beyond the mosaic and the mythical to present this intriguing figure in full.
Howard Eiland and Michael Jennings make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a rich store of information which augments and corrects the record of an extraordinary life. They offer a comprehensive portrait of Benjamin and his times as well as extensive commentaries on his major works, including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the essays on Baudelaire, and the great study of the German Trauerspiel. Sure to become the standard reference biography of this seminal thinker, Walter Benjamin: A Critical Life will prove a source of inexhaustible interest for Benjamin scholars and novices alike.
自然与团契 [图书] 豆瓣
作者: 孙帅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2
婚姻家庭,看上去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希波主教奥古斯丁却有大量著作专论此事。这一问题虽已引起了西方不少学者的注意,但专门著书来讨论这一问题的,《自然与团契--奥古斯丁婚姻家庭学说研究》作者孙帅应该算是国际奥古斯丁研究界的第一位了。
无论如何评价奥古斯丁,他是从古典思想向基督教和现代思想过渡的关键人物,应该已经是共识了,但这种过渡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何理解这种过渡,当然也就涉及如何理解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品格。从哲学上看,奥古斯丁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挖掘深入自我的哲学家;从政治哲学上看,奥古斯丁提出的两城说奠定了日后西方政治和社会思想的基本架构。这两点都是国际奥古斯丁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已经不需要多费口舌了。但是这两点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构成了一个思想整体?如果是一个思想整体,那么,奥古斯丁扭动西方思想发展方向的那把钥匙究竟在哪里?婚姻家庭的问题,正是连结这两个方面的一个过渡环节,正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奥古斯丁思想体系的总体,并进而窥见西方思想古今之变的关键所在。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