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r strauss”
全部 | 书籍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87) | 游戏 | 演出
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蒂尔的恶作剧、唐璜 [音乐] 豆瓣
8.9 (15 个评分) Richard Strauss / Herbert von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4月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详细内容: RICHARD STRAUSS(1864-1949)1-9.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35'05]10.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op.28 [15'30]11.Don Juan op.20 [18'03]12.Salome:Tanz der sieben schleier [10'09]广告语: 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璜》,《蒂尔·尔伦施皮戈尔的恶作剧》,歌剧《莎乐美》中的《七重纱舞》/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企鹅》评价三星,大师版
Strauss: Four Last Songs/12 Orchestral Songs [音乐] 豆瓣
9.7 (7 个评分) Richard Strauss / George Szell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2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生涯自艺术歌曲始,也至艺术歌曲终。6岁时,施特劳斯写出了第一首圣诞歌曲,到1948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理查·施特劳斯又以著名的《最后四首歌》作为他的终笔之作。
施特劳斯一生钟情于艺术歌曲的创作,总共写出了由乐队或钢琴伴奏的歌曲200多首。究其原因,大概一方面是出于他对人声,特写是女高音与大型乐队相配合的喜爱,另一方面或许因为他的夫人就是一位歌唱家的缘故。他的艺术歌曲保有了他在歌剧和一些器乐作品创作中的特点,能非常和谐地把高雅情调与瓦格纳式的丰富多彩结合在一起,通过旋律赋予歌词以生命,从而尽显庄严、平和之色。
四首歌曲创作于作曲家与夫人移居瑞士期间,二战结束后,理查·施特劳斯由于与纳粹的密切关系而离开德国,也许是由于对漂泊生活的失望,他根据艾兴多夫的诗句写成歌曲《黄昏》,歌中明确表达出了告别幸福生活之感,管弦配乐也引用了早期交响诗《死亡与净化》中的旋律,听来令人非常动情。随后,一本新出版的赫尔曼·黑塞诗集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他为其中三首诗谱曲写成《春天》、《九月》和《入睡》,就此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创作。由女高音与乐队配合演唱的《最后四首歌》既是施特劳斯毕生辛勤劳动的一个光辉而动人的总结,也是后期浪漫派在音乐艺术风格上的完美体现。
理查德·施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唐璜 [音乐] 豆瓣
8.9 (8 个评分)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1993年2月1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珂德》,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金装卡拉扬系列。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德国著名作曲家和 指挥家。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

1983年卡拉扬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唐璜》的一个令人激动的版本合为一个双张)的演绎无懈可击,堪为首选。“黄金系列”里经重新制作的CD有很大的动态范围和音场,特别是在极高音和极低音的地方,而且大量小提琴齐奏产生出的声音光芒四射。《唐璜》的那有如展翅翱翔的主题在华丽方面也丝毫不差,演奏有如充电般充满活力。在施特劳斯方面,卡拉扬无人与之匹敌,这是他自80年代以来的最好的录音中的一个!
Richard Strauss: Metamorphose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 施特劳斯 - 变形和死与净化 [音乐] 豆瓣
9.3 (6 个评分)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3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介绍:
施特劳斯最感人的交响诗恐怕要算用23件弦乐器演奏的这首《变形》了。1945年春,纳粹正处于崩溃之际,希特勒的疯狂挣扎给德国带来一场浩劫。已经是80高龄,处世淡泊的施特劳斯,此时却极度绝望,无比痛心于他所热爱的德国文化的毁灭。慕尼黑毁了,德累斯顿被夷为平地。那些曾经是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以及施特劳斯本人青年时代首演作品的歌剧院和音乐厅,都消失了。如果说早年的《死与净化》只是一个虚构,那么,此时他所感到的这场悲惨的“变形”,却是实实在在。乐曲在一片阴郁中开头,低音弦乐器奏出四个沉重的令人感到窒息的和弦。由此导出的第二主题令人想起贝多芬《英雄》的“葬礼进行曲”,而乐曲末尾对贝多芬原主题所作的变形,则将老施特劳斯要说的都说了。
理查.施特劳斯早期交响诗杰作之一是《死与净化》。此曲描写一位卧床的病人照施特劳斯的想法是一位毕生追求崇高理想的人,或者是一位艺术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一会儿迷糊不醒,一会儿与死亡作抗争,一会儿贪生地回想起童年的欢乐,一会儿又觉得天国或许真是个好去处而更值得迷恋------可分四段的乐曲连续演奏,一气呵成,大体上就是这番过程。(李杭育)
最后四首歌 [音乐] 豆瓣
8.6 (7 个评分) Gundula Janowitz / Herbert von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2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Gundula Janowitz had a very beautiful voice that critics like to describe as "creamy," whatever that means. Strauss had a life-long love affair with the soprano voice. He even married one--not just the voice, the whole woman, of course. His Four Last Songs constitute his dying tribute, and they are probably the most hedonistically gorgeous vocal works in existence. Herbert vo Karajan was a Strauss specialist, as was Janowitz, and together they contrive to perform the songs about as perfectly as they ever have been. The couplings, two orchestral works from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Strauss's career, are quite appropriate: the last of the Four Songs quotes the "Transfiguration" theme from the tone poem. --David Hurwitz
Richard Strauss: Ein Heldenleben/Tod und Verklärung [音乐] 豆瓣
Richard Strauss / Berliner Phi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10月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20世纪80年代,指挥大师卡拉扬在其辉煌一生的最后十年中再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dg公司录制了理查.施特劳斯一 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如交响诗《英雄的生涯》(1983)、《死与净化》(1983)、《查拉图斯特拉 如是说》(1983)、《唐璜》(1983)、《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986),以及交响曲《阿尔卑斯山 》(1980)等等,每一款唱片都称得上是演绎出众、制作精良的珍品,其中包括这张《英雄的生涯》(dg Ddd 439 039-2)在内的几款被收入1993年发行的“金卡拉扬”系列。喜欢收藏卡拉扬唱片的乐迷想必是不会错过这 个系列的。
1980年代,指挥大师卡拉扬在其辉煌一生的最后十年中再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dg公司录制了理查德.施特劳斯 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如交响诗《英雄的生涯》(1983)、《死与净化》(1983)、《查拉图斯特 拉如是说》(1983)、《唐璜》(1983)、《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986),以及交响曲《阿尔卑斯 山》(1980)等等,每一款唱片都称得上是演绎出众、制作精良的珍品,其中包括这张《英雄的生涯》(dg Ddd 439 039-2)在内的几款被收入1993年发行的“金卡拉扬”系列。喜欢收藏卡拉扬唱片的乐迷想必是不会错 过这个系列的。
卡拉扬是举世公认的诠释理查.施特劳斯交响乐作品的权威之一,这款《英雄的生涯》唱片(同时收录有交响诗 《死与净化》)音乐结构严谨、规整,音响效果宽阔、雄浑,是对原作精神极为忠实的演绎。在这里,卡拉扬 用他手中的指挥棒完美地“实现”了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追求人类思想解放、灵魂的净化以及一切英雄式的伟 大理想的深层主题。的的确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收入“金卡拉扬”系列的理查.施特劳斯作品还有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dg Ddd 439 016-2)和交响 曲《阿尔卑斯山》(dg Ddd 439 017-2)等。
交响诗 《英雄的生涯》 作品创作于1898年。它是理查·施特劳斯以单乐章形式所写的交响诗的最后一首。这 部传记音乐作品并不是以哪个真人或神话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而是理查·施特劳斯描写和叙述了思想中的 一个理想人物的生活。在《堂·吉诃德》中,主角把自己的力量徒劳地消耗在空虚的理想中,而《英雄的生涯 》里的理想主义者则是另一种类型。他是一个高贵而又与众不同的人,但常受到别人毫无理由的反对,因幻想 多次破灭而感到痛苦。然而爱情给了他力量,他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平衡。不少评论家认为,理查· 施特劳斯 所描写的英雄就是他自己。
理查· 施特劳斯看得比较宽广,他不仅描写了同敌人进行斗争,而且描写了斗争的胜利,及胜利后的满足 。 施特劳斯没有为这部作品写什么说明,他希望人们“只要能理解它是一个英雄在和敌人作斗争就足够了。”
全曲共分六段:
一,英雄;
二,英雄的对手;
三,英雄的爱情;
四,英雄的战场;
五,英雄的和平事迹;
六,英雄从世上隐退。
音乐一开始,英勇威武的英雄主题由圆号和弦乐在降E大调上奏出,描写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及其朝 气蓬勃的力量。随后,音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塑造了英雄的全貌,有的描写英雄的潜力和精力,有的描写英雄坚 强的意志……, 最后,音乐在辉煌的铜管乐中结束。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