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lassic”
Suites for Solo Cello [音乐] 豆瓣 Spotify
9.6 (123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János Star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P) 1997 BMG Entertainment
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录音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维瓦尔第:四季 [音乐] 豆瓣 豆瓣
9.6 (95 个评分) Anne-Sophie Mutter /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
《维瓦尔第:四季》本碟是德国“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与其音乐领路人欧洲指挥大帝卡拉扬早年为EMI留下的一款珍贵唱片。收录了音乐史上流行度最高的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本人就是音乐史上一位技艺精湛的小提琴家,同时也是小提琴协奏曲这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发明者。《四季》是他卷帙浩繁的小提琴作品中流行度与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据统计,《四季》很可能是全世界被唱片公司录制次数最多的小提琴作品!!

★ 全世界知名度最高、最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群众基础雄厚!!
★ 全世界最富号召力的小提琴女神穆特完美演绎!!
★ 全世界人气最旺的指挥大师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激情协奏!!
★ 唱片史上最著名的《四季》版本之一!!

穆特与卡拉扬大师于80年代录制的这款唱片在该曲目诸多版本中始终备受瞩目,演奏风格华美无比,用音符轻松描摹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录制本唱片时的穆特正值弱冠之年,她淳朴本真的音乐演绎与此曲田园诗般的艺术意境相得益彰,为自己也为乐迷留下了一幅隽永的音乐画卷。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四季(作品8号,第1至第4首)
E大调第一协奏曲“春”
01 快板
02 广板
03 快板
G小调第二协奏曲“夏”
04 不很快的快板
05 柔板
06 急板
安妮·索菲·穆特/小提琴
维也纳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
F大调第三协奏曲
07 快板
08 很慢的柔板
09 快板
10 不很快的快板
11 广板
12 快板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六曲) [音乐] 豆瓣 豆瓣
9.8 (69 个评分) 史塔克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15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所有演奏版本中,最爱还是史塔克1992年在RCA的录音。”日本乐评家武田明伦如是推荐。在1999年的“名曲名盘300”中,此录音版本更名列第5,乐评界与古典发烧友一致高度评介!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探戈灵魂 [音乐] 豆瓣
9.6 (58 个评分) 马友友 类型: 拉丁
发布日期 1997年10月2日 出版发行: Sony
由马友友演奏的专辑《探戈灵魂》是由阿根廷著名作曲家阿斯托皮亚左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所作。专辑的制作人是阿根廷享誉盛名的奥斯卡卡斯特罗那维斯(Oscar Castro-Neves)。这张专辑共有十一个曲目,全为阿斯托皮亚左拉所创作。皮亚左拉这位在法国受到正规作曲法训练的阿根廷作曲家,最终选择了将探戈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和生命。是他赋予了探戈新的生命力。
虽然马友友录制了上百张CD, 这张专辑仍是他最喜爱的专辑之一。正如他所说:“皮亚左拉的探戈完全不同于你以往所听到的探戈。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到皮亚左拉本人。” 在马友友录制这张唱片时,皮亚左拉已经离开人世。所幸的是马友友和皮亚左拉生前的好友及工作伙伴一起演奏并录制了这张唱片。
Bach: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音乐] 豆瓣
9.9 (55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Sony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个标志。重录《哥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音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被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49岁时,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重录《哥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29日,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哥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棠驳钠省!?br />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哥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快马迅捷;暮年古尔德则深邃内省,少年天才一变为沉思稳健的智者,持重坚忍的速度居然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个同样精妙绝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古尔德向世人、也向自己证明,在艺术中,天才不可多得,但对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超越才是艺术之本。
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勃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
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音乐] 豆瓣
9.6 (51 个评分) Salvatore Accar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
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非常特别,最快可一秒拉16个音。他在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此碟收录12首帕格尼尼作品的节录曲,但凡有名的作品均在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手阿卡多,是当今举世无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他那高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人相信帕格尼尼这魔鬼琴手依然在世。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这一切无疑令此张CD为最多人激赏。
本碟收录了1975年至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生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既有炫目技巧,又有美妙动人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DG公司的王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f负责摆放录音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音色真实自然。
此碟也被广大音响发烧友用作专门测试音响系统对小提琴音色的重放标准,在欣赏时,你可留意在小提琴高把位时的发音是否变尖,此时的弓弦摩擦质感还能否保持?如果听起来像是细小笛子般的声音,表明缺乏质感,无疑是系统缺乏解析力。假如听起来觉得琴音太薄太尖,则表明你的音响系统中频以下的声音不够丰润。
阿巴多: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全集 [音乐] 豆瓣
9.3 (49 个评分) Johannes Brahms / Claudio Abba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Records
当舒曼(Robert Schumann)发现勃拉姆斯的音乐天分,他才20岁,此后他努力不懈,希望不要辜负舒曼的期。
虽然舒曼当时戏称他为“雏鹰”,但勃拉姆斯却生性保守,只有一个地方像老鹰:终其一生,他都坚持当独行客。
尽管勃拉姆斯成熟较晚,他却坚定地以继承古典主义的传统为己任。他杰出的作曲技巧和严格的自我批评,为他赢得当代最伟大器乐作曲家的美誉,而且也被后人推崇是浪漫主义中最强有力、最具独创性的声音之一,因为追根究底,勃拉姆斯的作品并不像表面上听起来那么保守。在对和声的理解方面,确实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对丰富的、自由组合的复调组织的偏爱也是一样:他不用传统的“对位法”来处理乐曲线条,而是将其视为具有生命的独立旋律元素的组成部分。不过勃拉姆斯最具前瞻性的作法在于:肯定了节奏是音乐语言的基本元素,如同旋律与和声一般。他的这种看法对二十世纪的音乐影响深远。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联弹”钢琴小曲所组成的曲集,虽然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卜赛民族音乐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形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以三段体为最多。勃拉姆斯还写有其中第1、3、10三首管弦乐队的改编曲。他从未宣称《匈牙利舞曲》的旋律是自己所作,但其中一些几乎可以肯定是他的创作。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归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睐。
g小调《匈牙利舞曲第一号》,约作于1869年前,为所作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后由作者改编为管弦乐曲。又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本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德国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一开始即呈示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以匀称平整的附点节奏写成,柔和抒情而略带淡淡的忧愁。移高八度反复时,情绪变得更为缠绵。接着,出现了节奏活跃、带有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中那种快速段落风格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随后乐曲进入中间部,奏出情绪激昂的主题,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速度忽慢忽快的中间部后半部分表情丰富,体现了匈牙利吉普赛音乐即兴性的特点。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升f小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这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被演奏,而且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勃拉姆斯自1852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
本曲是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一首,其粗犷而豪放的旋律具有明显的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的特征,给每一位听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选用的是管弦乐曲改编版,更能突出原曲所要求的那种磅礴气势。乐曲的结构十分严谨,第一段为升f小调,具有民间舞蹈风格,速度变化上的自由体现出不同的情趣;乐曲的中段转为明快的升F大调,速度变化依然自由,单纯的旋律与和声所表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绪;乐曲的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严格再现。
Pachelbel's Greatest Hit: The Ultimate Canon [音乐] 豆瓣
9.3 (48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CA
为了庆祝帕海贝尔350周年诞辰(1653/9/1),BMG唱片公司特别搜罗分佈在全球旗下的各领域知名乐手、乐团,以15首不同编曲、配器与演奏风格的卡农演出版本,来纪念这位音乐家。
专辑囊括了许多顶尖音乐家和极具时代意义的指标性演出版本,诸如在20世纪(1940年)第一个将“卡农”这首巴罗克杰作以大眾流行手法演出、带动古典音乐普及化功不可没的费德勒与他的小交响乐团;知名的法国百雅室内乐团的演出则是早期身历声录音时代(1970)广播电臺最热门的播放版本;长笛名家詹姆斯.高威自编自演的招牌长笛版,是一份保留了巴罗克原味的优雅版本;无与伦比的双钢琴演出,则是市调票选的人气首选版本;日本作曲家兼电子音乐大师富田勋的改编版,是最教人惊豔的现代版电子合成卡农;加拿大铜管乐团自编自演的管乐演出,展示出金属色泽的堂皇卡农;葛莱美奖女歌手克丽欧·莲恩的填词演唱版“何如、何处、何时”,成为风景独特的福音版;白金美声无伴奏重唱乐团展现了纯净圣洁的巴罗克正统;独一无二的“尺八与箏乐五重奏”版本巧妙地以东方古乐器呈现西方古乐;此外,被乐坛寄予厚望的英国古典吉他新秀克裏夫·卡洛首次面世的古典超技吉他独奏版;西班牙的古典吉他世家罗梅洛的吉他与音色合成器配合的协奏版,赋予出人意表的现代风貌;由伦敦市政厅弦乐团演出的终结乐章则忠实地以正统的巴罗克编制演出,让听眾亲炙原汁原味的正宗卡农。全专辑计有十轨全球首度重新编录版本,绝对能够满足无数卡农迷的重度搜藏欲。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音乐] 豆瓣
9.9 (42 个评分) Various.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4日 出版发行: Decca
DECCA 《Ultimate》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它收录了由不同的钢琴演奏家演绎的著名钢琴古典曲目。中文曲名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请予以指正。英文曲目按作曲家、曲名、演奏者、录音年份这个顺序排列。
In A Time Lapse [音乐] 豆瓣
9.5 (42 个评分) Ludovico Einaud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3年1月21日 出版发行: Decca Records
Ludovico Maria Enrico Einaudi OMRI is an Italian pianist and composer. Trained at the Conservatorio Verdi in Milan, Einaudi began his career as a classical composer, later incorporating other styles and genres such as pop, rock, folk, and world music.
Stoner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7 (40 个评分) 作者: John Williams NYRB Classics 2006 - 6
William Stoner is born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to a dirt-poor Missouri farming family. Sent to the state university to study agronomy, he instead falls in love with English literature and embraces a scholar's life, so different from the hardscrabble existence he has known. And yet as the years pass, Stoner encounters a succession of disappointments: marriage into a "proper" family estranges him from his parents; his career is stymied; his wife and daughter turn coldly away from him; a transforming experience of new love ends under threat of scandal. Driven ever deeper within himself, Stoner rediscovers the stoic silence of his forebears and confronts an essential solitude. John Williams's luminous and deeply moving novel is a work of quiet perfection. William Stoner emerges from it not only as an archetypal American, but as an unlikely existential hero, standing, like a figure in a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in stark relief against an unforgiving world.
Bach Concertos [音乐] 豆瓣
8.9 (36 个评分) Allan Vogel / Hilary Hah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9月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aphon
Hilary Hahn (born November 27, 1979) is an American violinist. She has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world both as a soloist with leading orchestras and conductors and as a recitalist. She has also built a reputation as a champ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Several composers have written works for her, including concerti by Edgar Meyer and Jennifer Higdon, partitas by Antón García Abril, and a violin and piano sonata by Lera Auerbach.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组曲 [音乐] 豆瓣
9.6 (32 个评分) 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 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新音像出版社
《柴科夫斯基芭蕾组曲: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在所有的芭蕾舞音乐中,柴可夫斯基的也许是最受世人爱戴的。从浪漫的《天鹅湖》、奇妙的《睡美人》到轻松愉快的《胡桃夹子》都大受欢迎。

整体而言,柴可夫斯基在戏剧音乐方面的天分及敏锐度,超过了他的交响曲。自从他十岁时观赏了格林卡(Glinka)创作的《为沙皇效命》之后,就对音乐戏剧留下深刻印象,并开始热爱戏剧。当他从事作曲时,戏剧就成为他至高无上的抱负。

当时为俄罗斯皇家剧院谱曲的作家中,只有柴可夫斯基认为芭蕾舞具有很大的音乐想像空间,并在他的创作中大量运用了舞蹈音乐。他从不赞赏当时那些芭蕾舞作曲家只写一些轻柔的曲调来点缀舞蹈。当有人责备他的《第四交响曲》中有芭蕾音乐格调时,柴可夫斯基不以为然地说:“我实在不懂为何芭蕾音乐会招致这种责难,它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芭蕾舞剧“天鹅湖”组曲Op.20
Suite from the Ballet“The Swan Lake”Op.20
01 场景 Scene
02 圆舞曲 Waltz
03 四小天鹅舞 Dance of little four swans
04 场景 Scene
05 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 Hungarian Dance(Czardas)
06 西班牙舞曲 Spanish Dance
07 拿波里舞曲 Neapolitan Dance
08 波兰舞曲 Polish Dance(Mazurka)

芭蕾舞剧组曲“睡美人”Op.66
Suite from the Ballet “The Sleeping Beauty” Op.66
09 序奏、紫丁香仙女 Introduction-The Lilac fairy
10 柔板 Adagio
11 特性舞曲——穿靴子的公猫和白母猫 Puss-In Boots and the White cat
12 全景图 Panorama
13 圆舞曲 Waltz

芭蕾舞剧组曲“胡桃夹子”Op.71a
Suite from the Ballet“The Nutcracker”Op.71a
14 小型序曲 Miniature Overture
15 进行曲 March
16 糖果仙女舞曲 Dance of the Sugar-Plum Fairy
17 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 Russian Dance
18 阿拉伯舞曲 Arabian Dance
19 中国舞曲 Chinese Dance
20 芦笛舞曲 Dance of the Reed-Pipes
21 花之圆舞曲 Waltz of Flowers
蓝簿 [音乐] 豆瓣
9.6 (32 个评分) Max Rich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1日 出版发行: Decca (UMO) Classics
The 15th anniversary reissue of Max Richter’s highly cherished sophomore album expanded with a bonus disc including an orchestral version of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and a previously unreleased 2018 take on ‘Vladimir’s Blues’, plus an elegantly rude remix of the same track by Jlin, and a swooning, technoid Konx-Om-Pax rework of ‘Iconography’
"The Blue Notebooks was originally composed in the run-up to the 2003 invasion of Iraq. Richter has described it as "a protest album about Iraq, a mediation on violence – both the violence that I had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round me as a child and the violence of war, at the utter futility of so much armed conflict." The album was recorded about a week after mass protests against the war. It features readings from Franz Kafka's The Blue Octavo Notebooks and Czesław Miłosz's Hymn of the Pearl and Unattainable Earth. Both readings are by the British actress Tilda Swinton."
Here’s our original review from 2004:
"Max Richter's 'The Blue Notebooks' is the 4th release on FatCat's 130701 imprint, an outlet for more orchestrated, instrumental material. 'The Blue Notebooks' is Max Richter's second solo album, a distinctive and adventurous work that is beautifully recorded and cinematic in scope. Opening with a text from Franz Kafka over a sparse piano melody, the album moves through gorgeous, heart-wrenching string swells of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through to sparse but lyrical piano pieces; hazy, swirling atmospherics, avalanche pulse-beats and partially occluded melodies that recall Aphex Twin's SAWII; and to reverberant organ / choir recordings.
Utilising piano, cello, violin and viola, alongside electronic beats (made using a variety of antique electronics and Reaktor), spoken word passages and the occasional field recording, other sounds were generated via old guitar pedals and vocoders. Life affirming music."
Six Evolutions - Bach: Cello Suites [音乐] 豆瓣
9.5 (31 个评分) Yo-Yo M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8年8月17日 出版发行: Sony Classical
Sony Classical is proud to announce the release of Yo-Yo Ma's new album Six Evolutions Bach Cello Suites, his third and final recording of these works. Bach and his Cellos Suites entered Yo-Yo Ma s life when he was four, when he learned the first measure of the Prélude to Suite No. 1 under his father s instruction. Ma has never lost his initial fascination. "Bach's Cello Suites have been my constant musical companions," Ma writes of the music. "For almost six decades, they have given me sustenance, comfort and joy during times of stress, celebration and loss. What power does this music possess that even today, after three hundred years, it continues to help us navigate through troubled times?" Ma is more convinced than ever of the suites ability to create shared meaning that extends far beyond the here and now. The suites collective vision at once divergent and coherent, empathic and objective reminds us of all that connects us despite an increasingly discordant public conversation. The August release of Six Evolutions also signals the beginning of a two-year, six-continent journey in which Yo-Yo Ma will devote himself to Bach s music, playing all six Cello Suites in a single setting in familiar and unlikely locations. Six Evolutions Bach: Cello Suites will not only offer an essential encapsulation of what this music means now t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elebrated artists, it begins a new chapter in the cellist's 58-year relationship with this music.
Romance in Venice [音乐] 豆瓣
9.5 (31 个评分) Jack Jezzro / Butch Baldassari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7日 出版发行: Green Hill Productions
Imagine you are gliding through the moonlight canals of Venice as your gondolier serenades you with an Italian romantic classic such as "Santa Lucia" or "O Sole Mio". That's where this instrumental collection of favorite Italian love songs will take you through strings of the mandolin, chords of the accordion, and sweeping notes of the violin. Romance yourself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is elegant Italian musical tapestry.
Mozart: Requiem [音乐] 豆瓣
9.7 (30 个评分) Leonard Bernstei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美国指挥家 Leonard Bernstein 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r Rundfunk)演奏莫扎特安魂曲,1989 年发行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