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世界旦夕之间 🌕🌕🌕🌕🌑
via賽珍珠咬打火機。难怪觉得名字熟悉,原来是2021西安戏剧节最后取消的那部话剧的原作。点子很好但真有必要拍这么久吗,加上中休四个小时我饿着坐牢。
其实又回归了鲍德里亚,并没读过但即便如此也能讲出最著名的simulacra: a copy of a copy of a copy,浅尝辄止。看了眼《黑客帝国》主要灵感来源就是这部。
抛开故事看形式,看到很多次全景突然拉近一张特写脸,上世纪镜头语言还是有点幽默了。上世纪拍科幻总有一种怀旧的未来感,果然人类根本摸不准历史如何走向。
书影音戏游
看过 蜗牛回忆录 🌕🌕🌕🌕🌑
自从去年四月Kaboom动画节看过Uncle之后就一直想看Adam Elliot,结果最出名的《玛丽与马克思》还没看成,先等来了这部。
一如既往又丑又传神的可爱暗黑黏土画风,只是本次一点不致郁反而很治愈,本阴间爱好者并不抱怨,因为这样一来友就会陪我看了。
最喜欢的桥段是,哥哥被保守恐同宗教氛围浓厚的领养家庭父母送去电击治疗,然后一怒之下放火烧教堂。前面就提过他写信给妹妹说想去巴黎表演喷火杂技(怀疑是致敬《新桥恋人》),在教堂放火那段也是用嘴把汽油吹到十字架上的;还有养父在他面前把大门关上置他于死地,不久就听见玻璃被高温烧碎的声音,后来也合上了他如何逃走。
看过 罗拉快跑 🌕🌕🌕🌕🌕
去年八月末本该在eye露天看的那场,因为骤雨取消了,今年终于在the movies补上。
太柏林太夏天,火焰般的短发和蓝色的U-Bahn车站。虽然时间循环的设定在本世纪电影里不再新鲜,但完全是在看一种氛围:每次子弹穿过鲜血涌出后闪回床上谈人生的煽情桥段都毫无波澜,但自由奔跑在柏林街上看得我眼泪直掉。
bgm非常德系90年代复古流行,低沉女声念白既想起Killing Eve又想起Leonard Cohen的You want it darker,等回家我要狂听。
看完后回Ams Centraal的一路都在竞走,夏夜傍晚迅速超过每一个行人的感觉太他妈好了。
听过 罗拉快跑 🌕🌕🌕🌕🌕
I wish I was a heartbeat/That never comes to rest。太带感了,想起Killing Eve和You want it darker。
看过 四季 🌕🌕🌕🌕🌑
荷兰艺术节2025。八小时其实没那么坐牢,因为四部曲每个季节之间都有中场。
没看过Eric de Vroedt这个导演的戏,怎么荷兰人排英国小说把自己排得一股英国戏味,莫名其妙端起来了。只看过《秋》的原著但太意识流已经忘干净了,这次看戏最喜欢《秋》和《夏》的故事(笑死也是我现实生活中喜欢的两个季节),分别是英国脱欧和前三季度的三条人物线相汇。
昨天还被Z问我关心欧洲政治吗我说我是岁静,除非新闻转发到脸上了否则根本不看,能让我气到关心的话题说明非常严重了。今天看脱欧越看越像你荷政治环境,边看边趁中休跟J吵架移民话题,笑死沉浸式对线。我是不会放弃反对自己不同意的观点的,哪怕难以改变对方观点也要让对方难受。
戏结尾结在夏天非常仁慈,loaded with期待的季节,即便身处其中已经为其美丽而哀悼。
看过 从前的光景 🌕🌕🌕🌗🌑
和Sybil。via Espero。
巴黎旅游局软广。试图de-cliché而未果的巴黎古今双线故事,比预期更商业院线味。古代线的女主有点太有agency了让人怀疑你们巴黎这么开放的吗未婚生育也没问题,那我们les misérables是怎么回事。母女的和解也来得如此之快,妈早年混迹沙龙做模特后来丢下新生的私生女去巴黎妓院上班,居然就这样原谅了,并且亲密到袒露心迹听从对方的建议。
当代线好笑的是遗产继承人们一起在老房子里喝植物毒素tripping那段,男主醒来发出经典语录: You were hit on by Victor Hugo! 笑疯,谁不想和自己的死人文学celebrity crush调情。
看过 悲伤的贝拉多娜 🌕🌕🌕🌕🌑
kaboom 2025。考完试拎着顺路买的菜来看,整整两周没看电影了。
好美好哀愁的音乐,想起那种压低嗓子唱的上世纪演歌,虽然过时但我很吃这套。画风也极为飘渺灵动,又要说了日本人你们是真的爱法国,但凡关于法国女人就没有难看的。情欲贪念光怪陆离有点想起汤浅政明,万花筒般璀璨走马灯般旋转的贴片创意很难不被美砸晕。但坏消息是无法忽视的男凝也挺像汤浅政明,只是没有那么恶俗。鉴于开头五分钟已经被各色几把创完了,后来一个多小时反而可以屏蔽掉无数阳具象征和对女人身体的意淫。
故事讲的依然是女人被权力引诱这个古老母题,似乎比较贴切的是圣经和麦克白,但我代得最多的是浮士德和一粒沙。
看过 潜行者 🌕🌕🌕🌕🌑
今天可能是最近一年唯一一次看电影没迟到,因为知道lab超售了,迟到一定会先取消cineville用户的免费票。结果早早去了,坐牢结束发现不过如此。
第二次看塔可夫斯基,和《镜子》也差太远了。只喜欢开头若有似无仿佛《索拉里斯星》的部分,然后不知从何开始我就昏迷,醒来再昏,暖气太足了困死。还好电影比较长经得起睡,醒来居然还没走出the zone。
结尾回到现实后和(一如既往在牺牲的)妻子谈论意义也太没劲,走出the zone后一切庞大的未知的危险的感召都失去魅力。
看过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
kaboom 2025。好uplifting的少女漫风格,没有尽头的春夜漫游和勇敢青春探索。好羡慕日本藏宝图般的大型露天旧书集市,印象里之前听播客说春秋季都有。
看过 Sabbath Queen 🌕🌕🌕🌑🌑
idfa 2024。@de balie。迟到了10分钟因为出门时风速33且下雨,25分钟路最后骑了40分钟,没赶上开头。讲的是以色列男同性恋Amichai Lau-Lavie,家里38代单传(?)犹太教拉比。他哥很传统但他对宗教的解释稍微自由点,小时候受不了成长环境,逃去纽约了,后来成立了一个非强制性犹太教团体Lab/Shul(因为他说God这个词太off-putting了,但他想让每个人都来)。还拍了在加沙的抗议活动里他跟人吵架,因为他显然站的是以色列那边。最后他还给一对女同捐了精,有了小孩。我目前依然觉得捐精的人要求抚养权是不太道德的,但当事人女同似乎没什么不满所以who am i to ask。
看过 我自己的爱达荷 🌕🌕🌕🌕🌑
友昨天说11点见面不会太早吗我说我最近作息很阳间。今天见了问我困吗我说没事等从Arnhem博物馆回来我去影院睡,结果来了真的睡得很香,笑死我还是太了解自己了。
但开头睡了20分钟后面就很清醒。My Own Private Idaho比昨天那部Midnight Cowboy画面好看,定格照片性爱场景弥漫诗意。但即便有男同关系,总体来说还是充满家暴男和亡妻文学的那种老片,这点倒不如Midnight Cowboy体感清爽。
看过 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时) 🌕🌕🌕🌕🌑
via wsy,说我可能会喜欢。结果之后两周最少十几个首页标记想看,笑死谁不喜欢。
优点和缺点都很英国,富有教育意义但略显uptight。无疑最喜欢第三集,虽然空间很受限,显得这场心理咨询戏更像传统英式话剧室内戏,但对话锋利程度还是好看。社媒时代毫无辨别力的青少年以极快的速度靠近观点热词漩涡的事实足够骇人,看着小孩被困在男性气概的封条下面违背自己意愿虚张声势无能狂怒就觉得好可怜。
也喜欢不完美受害者的设定,一个发起网络霸凌的标准mean女孩,会嘲笑男同学欠缺性吸引力。忽然想起何伟写,中国中学生觉得学习成绩是判断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显然和美国社交习惯不同,但总之他担心自己女儿会被霸凌但事实上她们很受欢迎。完全无关但,每次看欧美校园剧都感觉我这种沉默木头亚女会毫无疑问被孤立。
读过 血孩子 🌕🌕🌕🌕🌑
via徐慢懒。最喜欢同名短篇《血孩子》,去年似乎在毛象首页读过,男性怀孕是倒置性别剥削问题,虫族借腹产卵是殖民比喻。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真是典型infj菩萨妈妈,让人想起托妮莫里森,永远关心世界永远为不公奔走发声,血腥场面残酷诗意又erotic,两人还都是美国黑人女作家。
其实提起科幻更该想起勒古恩,很喜欢的是她俩共同点在于推演小说,有很浓烈的人味和思维游戏感,而无意堆叠物理名词写肤浅快感故事。看得出巴特勒很着迷于疾病恐惧及其延伸的医学细节:基因如何驱使我们的行为,偏执绝望富有才华的病人注定要死;乱伦诞下的孩子引发怎样层层叠叠的痛苦回避和纠缠爱意;全球流行病导致语言丧失这篇让人想起同样孤独的《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很喜欢《恩典》,外星语言的魅力对语言学人不可抵抗,再次想起烤糊说译者就是通敌者。
看过 冥界 🌕🌕🌕🌕🌑
@Carré。第一次看Hadestown,上半场唱得又难听剧情又无聊,最近两天心乱乱的跑神八百次,可我平时无聊时只会睡着根本不会跑神的。但打光格外美,冥府洞开的一瞬仿佛启示降临。
下半场意外地好听起来了,命运三女神不错,男女主独唱各自有一些我受不了的缺点。虽然早知结局,但还是会在疑虑丛生回头的一瞬间掉眼泪。不要回头,回头会变盐柱,回头永无退路。
看过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 🌕🌕🌕🌑🌑
味同嚼蜡的一季,泰国这么一片本可以尽情奇观化的土地怎么拍得比夏威夷还无聊。
起初看见熟悉的Belinda还心说不妙,最心疼的就是她,第一季还因为她巨大愿望落空而迁怒Tanya直到第二季。结果本季当她被放在与Tanya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游刃有余地扮演起她的角色,而我甚至此刻也对她恨不起来,总觉得所有报偿都是她应得的。
弑父仇人那条线其实已经猜到了结尾,但当局者迷,必须走完这条狂暴的路。好笑的是看见双死我脑内自动冒出:双死是he啊。虽然我们阴暗逼会更喜欢生死相隔be美学。其实对Rick他爹不那么感兴趣,倒是在清迈见的那个loser老白男朋友发言最精彩:既想操亚女又想当亚女但同时怀念白男生活,人空虚起来真挺可悲,大哥你还是多喝两口吧。
ps家里白莲花味沐浴露也用完了,和剧同步结束,刚换了瓶粉红胡椒。
看过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
又是全场没几个人,rialto vu在你们沙漠zuidas永远冷清。看了一半坐我旁边那对荷兰情侣走了,估计嫌无聊,怀疑之后全场为数不多几个观众全是中国人。开场之前听到三个说普通话的女生巧遇的搭话,一个人介绍,这是我同学,这是我女朋友。
后半部分很熟悉的短视频风格,最近两年不止一次看见,上次是在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里。会想起2024 idfa那个李老师的短片all I know about teacher Li,明明什么也没说但眼泪已经流下。
看过 向古巴人致意 🌕🌕🌕🌕🌑
intro时提问谁是为了瓦尔达来的谁是为了戈麦斯来的,各自有人举手(我举了瓦尔达),然后工作人员又迅速改口说这样提问对两位女导演都不太公平。之后放了一段瓦尔达去古巴和戈麦斯合作之后夸她的视频。
这部瓦尔达和之前看过的两个纪录片和Cléo de 5 à 7都不同。还是很多念白但更黑白ppt风格,笑死睡了,醒来是砍甘蔗。
看过 Una isla para Miguel
今天三个短片一部长片里睡得最香的一集。hdp家第一排离屏幕很近,水平视线刚好能看见字幕,于是困到懒得抬头看画面了,一直盯着字幕切换穿插古巴两个小岛的名字直到睡着。
看过 Iré a Santiago 🌕🌕🌕🌕🌑
终于睡醒了,主要是音乐非常活泼被吵醒的。当年大概很先锋的殖民历史反思,提到很多我不了解的海地奴隶主和革命政治背景。
看过 茶歇时间 🌕🌕🌕🌕🌑
今天看的片都在南美,Agnès Varda Meets Sara Gomez的三部是古巴政治历史纪录短片;这部则是智利老太太们高中毕业60多年后每个月还聚在一起吃下午茶聊天的纪录片。
会想起My Favorite Cake的开头:智利老太太们和伊朗老太太们别无二致,都精心涂了指甲油和口红来赴宴,摆满会做饭国家特有那种眼花缭乱水果蛋糕和高级茶,席间谈论丈夫出轨做寡妇和朋友去世,雇来的家政年轻女工非要表演乐器但每次都走调。很feel-good movie,那种相识六十多年彼此陪伴和嘴损的女友关系。
看过 天使在美国 🌕🌕🌕🌕🌑
期待已久的2008版复排,没有五年前第一遍看的冲击力强,但有剧本托着不可能难看。英国人规规矩矩排了7个小时结果ITA删到了4.25,又要说了你们欧陆戏就是主打一个简洁抽象,但第一次看的人能不能跟上这个跳跃的思路就另说。
依旧是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和保守政治环境、男同群体的艾滋恐惧、千禧年来临之际的身份认同焦虑,美式杂烩种族歧视和宗教问题。台词仿佛没有五年前看NT版感觉得那么艰涩了,可能是因为现场版不能按暂停,所以会被flow推着走不能细想。
这版好多四人交错吵架戏,但其实有点听不清,喜欢前半场有一幕俩老演员吵架,情绪到位了。
另外舞美还是IvH十几年前常玩的那款现代简约风格多媒体投屏,感觉是纽约街景;音乐全是鲍勃迪伦。天使请了个之前没见过的黑人女演员,还以为ITA唯一非白人演员是Jesse呢。
看过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
第一次看阿巴斯,错综复杂层叠起伏的伊朗山村小路梦回意大利山区,复古红棕色调和土地泥墙有一种上世纪乡愁味。要说讲故事真的没什么叙事,剧本一言以蔽之为小男孩给同桌送作业本但不知道他家住哪,但拍了一个半小时的波折和村里人物处事风格。
是那种带着脑子看会被气死的片,所以要早早放弃reasoning和judging,接受妈妈就是忙得脚不沾地并指使小孩放下作业照顾更年幼的婴儿,爷爷就是会让小孩浪费时间跑腿只为教训他听话,总之是要接受伊朗旧价值观就是会践踏小孩内心的秩序感,强调一种绝对的遵纪守法长幼有序,which老中人并不陌生。甚至小学生们要在老师进门的一瞬间喊起立,老师吩咐过才能坐下,一时间熟悉得有太恐怖了。
但可爱的是结尾那多作业本里夹着的雏菊,一团乱麻世界里小孩自有他自己的方式撞出一条路。
看过 一次别离 🌕🌕🌕🌕🌑
今天第二部伊朗片,熟悉的晚八点伦理大戏味,是褒义。本就习惯做观察者的我本人看了太多可以冷静旁观的片,但伊朗戏太擅长把观众放在良心折磨和道德试炼的位置上煎熬,爱吃苦的观众有福了(不是)。
伊朗片里总有那个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的三代以上家庭,总有无穷无尽警察和法院戏带来冷酷压迫感,总有陌生人纠纷和因为熟人社会和高语境文化而变得荒腔走板的多重难题,甚至他们的家庭也会因此产生千丝万缕的纠葛。
这部甚至还算对观众仁慈,虽然结尾看似无解二选一,但女儿的选择似乎已经铺垫清楚。特殊的是没有像别的伊朗片聚焦女权和革命,而是留下一个保守信教的女性主角,而她的宗教也指引她每日行事和一次次做出选择。其实一度想起《真主保佑是个男孩》,同是在用肚子里的孩子来换取利益,但一个令人自动带入并同情女主,另一个则是双方胶着的困局。
看过 贱民 🌕🌕🌕🌗🌑
本周末cineville可以免费带人于是和友一起来了。非裔teenager女同出柜故事,很好笑,在影院看国产八点档抓马和刻板印象合辑,被Luna评价为白人换头以及十年后怎么还在看一样的落后观念。
但映前映后分别在lab楼下蹭了2+1.5小时的长椅沙发,似乎已经太熟悉于在lab和朋友聊天,只是这次是和Luna,是在阿姆最后一次。Luna指着面前的深红丝绒落地窗帘说现在好像落幕时刻,我说你不要讲这么symbolic的话。结果过了会一起在站台等tram 1时对方又说,来不及了要下雨了。好好笑今晚就无法停止过度解读一切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