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龙虾 🌕🌕🌕🌕🌑
虽然Poor Things没有很爱,但The Lobster确实让我对Lanthimos燃起兴趣,有空还想看The Favorite。看得出这位好爱冷色调画面,配上远远超过需要音量的华丽背景乐,莫名我很吃这套。
The Lobster就是看个设定,无论是45天强制配偶制度的酒店,还是强制单身甚至不许有任何性缘关系的森林,两个极端体系都殊途同归,讽刺太过明显就不好笑。
好笑的是那句“我们都一个人跳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电子乐”,听取观众席爆笑一片,旁边荷兰人真的有被骂到。想起这辈子唯一一次参与跳舞还是2022莱顿电影节那次,一人一个耳机/三个频道选一的静音舞会,怎么讲,Lanthimos你想骂的东西荷兰人是真的会干(闭眼)。
#书影音戏游
书影音戏游
听过 I Can Be Your Mother 🌕🌕🌕🌕🌑
好年轻,才19岁。发现我喜欢的歌手怎么都是小时候学古典乐的,或者无师自通一些古典发音方式。但个人风格又很飘很疯。
看过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
一款漂亮时髦大都市女明星,要是不迷信就好了,不过要是不迷信就失掉了整部片子担忧自己马上要死的前提。女仆说星期二不能戴新帽子那一瞬间莫名让我想起一个很久之前做过、再也没想起来梦,因为她神态很像梦里好友说我梦里女朋友的坏话的那种为你好的表情。虽然不怎么喜欢新浪潮,但这部好轻盈,拍沉重话题也拍得流光溢彩。何况谁不爱看漂亮衣服,非常喜欢掐腰的大摆A字裙和圆锥型胸衣,虽然本世纪女人肯定不穿这么折磨人的东西。
今天迟到了17分钟问uitkijk店员还能不能进,依然是那个卷毛poc姐姐,不紧不慢说20分钟以内都可以,然后照例问我要不要喝东西,本抠女照例说不用了。
看过 猫猫的奇幻漂流 🌕🌕🌕🌕🌑
猫巨可爱,事实上全部动物都惟妙惟肖,动作捕捉细致还原大概也是本片最突出优点。喜欢突然涨起的汪洋之上冒出冰山一角的巨大雕塑,绿松石般水面旁金色的建筑遗迹让消失的人类彻底变成史前生物,因而附上一层没有罪恶的美感;也喜欢波涛汹涌的黑色的海面和高耸礁石柱,还有小猫狂奔到山顶眼睁睁看见被磁暴一般的彩色离子流卷入彼岸消失不见的神秘朋友白色巨鸟。如此喜爱狂暴的美,既恐怖又激烈。
看过 纽约提喻法 🌕🌕🌕🌕🌕
via没有尽头。短短两小时,但太琐碎以致体感三个半小时,太困了睡着三次。虽坐牢但好喜欢。太强烈的生存危机和本质焦虑,仿佛Beau is afraid,一款脆弱白男巨婴,我以为自己so done但实际上这种类型再来几部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剧中那部十几年都没排出来的不可能完成的自我反思戏,演自己、看别人演自己的嵌套,一切对生活的观察都让人眩晕将人吞没。来之前担忧会很伍迪艾伦(至少看评论是这样),但还好不是。也是有意思的自我厌弃嘴毒美国男的,但风格大相径庭,不必与性骚扰犯比较。
看过 再见,朱莉娅 🌕🌕🌕🌕🌗
via溺水。好喜欢。莫娜你是一个有着太多秘密的女人🥲剧情全靠谎言驱动,莫娜也愈发擅长圆谎,且太有魅力了,以至于没人愿意拆穿。
主线讲莫娜被歉疚感支配赎罪的故事,因为她肇事逃逸导致一个南苏丹人追她,结果被她种族歧视的丈夫射杀。于是她背着丈夫偷偷买通警察找到对方遗孀,雇佣她做女仆,送她小孩读私立学校好几年。
但全片讲的又远不止于此,无数次展现苏丹的种族歧视(北部穆斯林阿拉伯人歧视南部的基督徒非裔),莫娜也是其中一员,只是她比丈夫更微妙更姿态优雅。电影还两次拍到性骚扰,莫娜的反应是摆出贵妇姿态威胁训斥对方,朱莉娅在公交上则狠狠敲了陌生人一下,两个镜头都是浅浅带过,但本就丰富的人物逻辑更立得住。
结尾南苏丹公投独立,朱莉娅离开,莫娜因为追寻乐队旧梦被丈夫赶走,去找朱莉娅那段莫名让我想起想起《锁麟囊》。
读过 地海彼岸 🌕🌕🌕🌕🌑
在苏黎世回阿姆的火车上开始读,一觉醒来德铁不负众望地延误了两个小时。第三本果然引入了新角色,格得再次成为穿针引线的人物连起每一本不同区域的世界。只是没想到格得竟然转瞬成为了大法师,好像看到弗罗多几年内成为甘道夫一样奇怪。在从Zwolle回家的火车上看完,感觉这本零零散散只讲了一个垂暮法师力挽狂澜的故事,但总以为像夏尔陷落一样是漫长跋涉的开端,没想到这么快结束了,而跟随大法师的年轻人也在结尾莫名其妙成了王登了基(这就是我最不喜欢西幻的部分:唯血统论)。
读过 客乡 🌕🌕🌕🌕🌑
via zmd。语言非常好,冬天的树林一样寒冷忧愁。以柏林郊外湖畔的一座度假小屋串起上世纪几十年间所有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印象最深是从东德逃往西德的建筑师,逐渐失去所有亲人仅剩自己面对黑暗的犹太小女孩,习惯在陌生人之中做一个陌生人的老太太。
看过 年轻的心 🌕🌕🌕🌕🌑
Close,但HE版,因为失去BE的魅力所以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到显得轻飘,尤其是结尾典白男大ego爹的发现儿子是男同那一瞬间错愕结果几秒内立刻冲下台来拥抱,编剧真的太偷懒了。倒是妈和哥还有姥爷写得不错,姥爷家那段奶牛农场和拖拉机真的太典型荷比农村场景了…梦回Mijn lieve gunsteling的舞美。同样典型的还有骑完自行车往路边一扔,因为没有脚撑🚬
虽然讨厌校园恋爱但这部好可爱,小孩子就是有一颗真诚困惑的心,在异性恋世界里浮浮沉沉寻找自己的洋流。喜欢两个人一起坐火车去布鲁塞尔看对方叔叔drag表演那段,不太懂法语但被对方家人善意对待,且受到价值观冲击,懵懂但充盈。还有偷偷闯入林中空屋探险,又在霸凌他们的大孩子眼皮底下跑掉,天啊心脏都要跳出来,和感兴趣的人做什么都像偷来一样快乐。
看过 阿诺拉 🌕🌕🌕🌑🌑
猜会难看,果然难看。拖了两个月还是来了,发现这太美国了我看不进去。无论是性爱场面还是骂人打架都不能激起我任何情绪波动,怎么能怎么无聊。本质上还是不爱看某种意义的puppy love,年轻人太lame了,作为年轻人的我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喜欢上年轻人。
看过 奶奶 🌕🌕🌕🌕🌑
CinemAsia。导演太有魅力了,映后谈所有人都是星星眼看她。第三代哥斯达黎加华人寻根纪录,因为姥姥的去世而第一次去中国探访她老家的广东小村,不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粤语更不会当地方言,靠着哥斯达黎加朋友陪同翻译在当地找到了亲戚看管的、超过百年历史的姥姥的旧房子,并在一个老太太家过了年。
导演全程自己配音念白,音色非常soothing非常惆怅,画面从头到尾都是是充满记忆探寻的暖色。或许很多东西丢失了,也不会再有答案,无从得知姥姥如何走过无穷无尽的水稻田逃离了这个国家,但找寻本身对身份认同就是一种确定。
映后谈里导演讲了好几次海外华人离散身份,以及语言(不会讲汉语)和身份认同的关系(没有太大影响),以及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华人群体的接触。总之听起来好健康的关系,不知道是经过多少伤心折磨和疑虑才走到这步。
#书影音戏游
看过 寻找西瓜女 🌕🌕🌕🌕🌑
唯一看成的一部妇女节放映。《寻找西瓜女》的译名让人想起《寻找小糖人》:都是默默无闻的,不被重视的,尘封在历史中的演员或歌手,一个被后世电影人苦苦发掘,另一个由于在外国过度出名被最终找到。这部讲的是1930年代好莱坞电影里短暂出现的一个种植园黑人女仆演员,片尾却没有她的名字,只有“西瓜女”。虽然是伪纪录片,但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削弱,黑人女性电影从业者依然underrepresented。因为女主和朋友都是黑人女同性恋,所以全程讨论身份问题,只是讨论完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只是变得更加复杂,困惑和坚定都不同程度加深。好笑的是女主找了白女女朋友后,好友愤怒指责她的背叛,女主当然搬出一万条理由说明这是不理智的指控,但她马上在寻找西瓜女线索的过程中得到了前人相反的建议。
#书影音戏游
听过 summer depression 🌕🌕🌕🌕🌑
真香来得好快,笑死。歌词真的适合每一个浪费漫长夏令时白天只想睡到下午醒然后呆在家里一动不动发呆的社恐。
听过 Ny Vägkonstruktion 🌕🌕🌕🌕🌑
Spotify首页推的瑞典语pop专辑,用的乐器组合很典型北欧味。看了眼这个音乐人只发过这一张(2024年5月的)专辑。Spotify连个音乐人简介都没有,歌词也没,想拍照翻译都不行。到处搜了一圈根本没找到哪有这张专的歌词,甚至没找到任何除了Spotify和YouTube上除了音源之外的其他信息。说好的再糊的欧洲人也有自己的网页的呢…?
听过 Blackwater Park 🌕🌕🌕🌕🌗
again感谢北欧人数十年如一日只用英语写歌,但死亡金属实在听不清唱的啥。不过是好听的。
豆瓣上搜不到Spotify热度第一那首上周发的新单曲,曲子居然听起来一丝JCS味儿,爽了。
听过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
我的爱🥹开播几年只有四十多期,反反复复每期都听了将近五遍。选题使社科人幸福得昏过去,同时references列得比学校好玩。唯一问题是更新速度,我真的好饿啊妈妈😭
#书影音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