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酸努努 - 标记
守望者 豆瓣
Watchmen: Absolute Edition
9.2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摩尔 / [英] 戴夫·吉本斯 绘 译者: 王周凌 / PatientPatient 校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0 - 4
《守望者》不论在漫画界与主流媒体都备受赞誉,被视为漫画中的经典作品。《守望者》是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出的“1923年至今百部zui佳英文小说”之一,同时它以漫画这种作品形式获得了雨果奖(有“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它的情节错综复杂,画面华丽优美,具备史诗般宏大的主题,称得上是图画小说的里程碑。
作者阿兰·摩尔在《守望者》中反映出了对于冷战时期美国公众焦虑的深思,并对传统的超级英雄观念进行了批判。《守望者》描绘了一段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的虚构历史,此时的美国正处于与苏联爆发核战争的危机边缘。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超级英雄曾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但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已被法律明文禁止,蒙面英雄被宣布为不法分子,他们的一切侠义行为都成了不法行为。因此,大多数超级英雄纷纷退休,少数则继续为政府工作。漫画中的故事聚焦于几位主人公的个人挣扎与奋斗,他们因为一起前任同僚的被害案件而不得不再次出山,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阴谋……他们将不得不做出一个关于正义,关于拯救,关于未来的决定。
此版本收录了《守望者:完全版》的人物设定解析、高质量手稿和部分原始剧本,此外还有从未面世的幕后资料和由戴夫·吉本斯撰写的全新序言。
2021年6月7日 已读
牡丹亭 豆瓣
8.8 (73 个评分) 作者: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 4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 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
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强风吹拂 豆瓣 Goodreads
风が强く吹いている
9.0 (175 个评分) 作者: 三浦紫苑 译者: 林佩瑾 / 李建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
“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
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宽政大学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凑成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从零开始向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赛“箱根驿传”挺进 。这十名大学生包括两名田径队逃兵、一对神经大条又聒噪的双胞胎、俊帅漫画宅男、尼古丁中毒的万年留级生、逻辑超强的毒舌精英、不爱跑步的黑人留学生、老实好青年、百发百中猜谜王。这些“选手”刚开始时连自己是田径队都不知道,且一半成员没有长跑经验。他们能否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不到最后一棒,没人知道答案。
“箱根驿传”二三事
1、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比赛,始于1920年。每年1月2日、3日举办,由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主办,读卖新闻协办。是日本新年最重要的、全民关注的体育赛事。
2、 路线从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前出发,至箱根芦之湖后折返,去程有5个区间,回程同样有5个区间,合计10个区间总长约217公里。
3、 参赛门槛为曾经取得17分钟内完成5公里的记录赛正式记录。(后调整为16分钟30秒内完成5公里或34分钟内完成10公里)
4、 参赛队伍共20所大学代表队,各10名选手。每支队伍的每位参赛选手至少要跑20公里。(第4区例外,为18.5公里)
编辑推荐
△直木赏得主、《编舟记》《多田便利屋》作者三浦紫苑,历时六年创作之运动励志文学代表作——明明这么痛苦,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跑步真谛,亦是人生心诀。
△以日本全民关注的体育盛事“箱根驿传”为背景,《强风吹拂》的世界铸就一起奔跑的热血青年——2012年由村上春树首次执笔文案的长跑广告片在“箱根驿传”期间投放,鼓舞大地震后民众士气,而片中于痛苦中超拔的“驿传精神”,也通过互联网在全亚洲传播:疼痛无可避免,苦痛却可以自己选择。
△以20公里时速接力完成217公里长跑,十名大学生挑战“不可能任务”的青春群像——跑步是孤单的运动,跑步者却可以不孤单。《强风吹拂》中一支勉强取得参赛资格的弱小田径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率领之下与传统强校比肩较量,队员们共同经历魔鬼训练与严酷现实,终于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强风吹拂,只有跑者了解的状态,“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认识电影 豆瓣 Goodreads
8.9 (1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路易斯·贾内梯 / [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 [日] 黑泽明 等供图 译者: 焦雄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 11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你好,旧时光(上 下) 豆瓣
玛丽苏病例报告
8.5 (103 个评分) 作者: 八月长安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最好的青春共鸣文本!
盛大的记忆共鸣曲,写给每个女孩的“成长之书”,带你重回“最美的时光”。
网络原名《玛丽苏病例报告》,随书附赠精美2010年历卡!
1部晋江网6年来唯一不谈情爱而人气爆棚、高居榜首的小说!
1部让所有心中有爱的70、80、90后共同追捧的青春奇书!
“玛丽苏”是一种“自以为是主角”的病,我们都是患者。感染无须惊慌,它只宣告成长的开始。这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故事,这或许也是你的故事。她是女侠、雅典娜、月野兔、花仙子、希瑞、白娘子……她以为所有人都爱她,世界等着她拯救。却没想到,这世界无人可以拯救,她所能做的,只是长大。彼得潘终于走完了小时候,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尽头,回首过去,一路崎岖竟已遍地繁花盛开。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海的女儿 豆瓣
8.7 (42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译者: 叶君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 - 6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
9.2 (67 个评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
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修订,推出第四版。这次大修订,肯定了初版本的特色,否定了“文革”版本,大体上保持第二版的规模和创作特色,仍是14分册,仍是保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风格。第四版仍为14个分册,包括数学1、物理2、化学2、动物2、植物2、地学1、天文1、气象1、医学2。自1980年4月起至1981年10月出齐。这一版除拨乱反正了第3版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影响的内容外,还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1990年初,又着手编辑10个分册的“续编本”,于1993年3月一次出齐,同前14个分册合在一起,至此,《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共计24个分册,包括数学2、物理3、化学3、动物3、植物3、地学2、天文2、气?2、医学4。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美的历程 豆瓣
9.1 (143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海子的诗 豆瓣
9.2 (155 个评分) 作者: 海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4
本书收录了已故诗人海子的诗作精华,其诗以独特的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从这些诗中反映出诗人那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人间词话 豆瓣
8.7 (172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诗经 豆瓣
9.3 (63 个评分) 作者: 孔丘 北京出版社 2006 - 7
这本《诗经》收录全部305篇,每篇诗歌都配有相应的解释及译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一生 豆瓣
Une vie
8.4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伊·德·莫泊桑 译者: 盛澄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一生(插图本)》内容简介:约娜收拾好行装以后,走到窗子跟前,但雨还是下个不停。一整夜,暴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顶上。低沉的、蓄着雨的天空信佛裂了缝,把水倾泻到大地上,使泥土变成稠浆,糖一般地溶化了。吹过一陈陈闷热的暴风。行人绝迹的街道上,阴沟像泛滥竽充数的小溪,发出潺潺的水流声。街道两旁的房屋海锦似的吸收着水分,湿气渗入内部,从底层到顶楼,墙上全是那么湿漉漉的。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 豆瓣
9.2 (15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傅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 1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御用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里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里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里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里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弥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弥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去世了。克里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克里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在这个时候,自小就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里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里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在巴黎,克里斯朵夫陷人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里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糕,他气愤得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而伤心地离开巴黎回到了故乡。

在一个音乐会上,克里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里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里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人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里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里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岁月流逝,克里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里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自深深处 豆瓣 谷歌图书
De Profundis
8.3 (126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朱纯深 译林出版社 2008 - 4
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会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写给他的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的一封长信,这封信是王尔德在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写成的,信中充满了以道格拉斯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生活观。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7 (426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李克勤 / 王荣生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
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
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还有,你的一生。
《你一生的故事》结集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处女作《巴比伦塔》以及《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
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
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
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
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
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九三年 豆瓣
Quatre-vingt-treize
9.2 (20 个评分)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叶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则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堂吉诃德 豆瓣 Goodreads
9.1 (37 个评分) 作者: [西] 塞万提斯 译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是一个可笑、可叹、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包法利夫人 Goodreads 豆瓣
9.2 (84 个评分) 作者: 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其它标题: The name of the famous Madame Bovary Translated Books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 豆瓣
8.8 (35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7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2021年5月22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