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怪谈 豆瓣
4.8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泉八云 译者: 余敏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 - 11
《怪谈》取材于日本本土最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譬如日本历史上因战败而被灭族的平家怨灵,狐仙、柳树精报恩的故事,幽灵伸冤的秘闻……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汁味,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呈现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
《怪谈》一书所构建的恐怖氛围和文化意境,深刻影响了日本人对恐怖美学的认识。它曾在196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小林正树导演,该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怪谈》一书里的许多经典场景和桥段,在日本各大电影、电视剧、动漫作品中屡见不鲜,甚至诸多名作家的小说中也或多或少引用了其中的典故,是当之无愧的灵异文学经典之作。
2018年1月22日 已读
日本化的聊斋,就算是翻译的有问题也反应了日本的原始文化里的善恶不分的怨灵传统,不分对错的攻击,一看就不是咱们中国冤有头债有主的鬼。
小泉八云 志怪 怪谈 文学 日本
漫长的中场休息 豆瓣 Goodread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7.7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方登 译者: 张晓意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1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
·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
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
这一天,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
《漫长的中场休息》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收获如潮好评,李安尚未读完便决定将它拍成电影。并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改编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美同步上映,跻身奥斯卡夺奖热门,带你领略视觉奇迹。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都无法胜过原著中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8年1月30日 已读
李安并没有拍出这部小说的精髓。其实这是部讲抽离的小说,换个角度看世界,从生死边缘回来再来看生活,会发现日常的琐事充满了无意义和荒诞感。群众的称赞也好,名流的夸奖也罢,到底多少是内心多少是应酬多少是利用而又多少随大流的逢场作戏。所有的感觉都是假的,除了破处的那个高潮。
小说 文学 本•方登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豆瓣
7.8 (27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著名作家刘震云暌违五年的又一力作。
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一个县,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更不是一个阶层;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
刘震云用老辣之笔,剖析了吃瓜本质;用慈悲之心,探寻了荒诞底线。
2018年6月5日 已读
离《一句顶一万句》还差好几个《我叫刘跃进》,差不多就等于把热门的网络话题用荒诞的内容给串了串,还有最后那段洗脚房有画蛇添足之感,故事嘎然而止就挺好。
中国 当代 当代文学 文学 荒诞
本源 豆瓣
Origin
6.4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李和庆 / 李连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重磅消息:2018年5月22日,丹·布朗将首度来到中国大陆,为新作《本源》举办新书分享会!
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受邀前往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出席一场重大的发布会。他二十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计算机专家、未来学家——埃德蒙·基尔希将要揭开 一个惊人的 发现,它关系到人类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两大难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活动一 开始,兰登和数百位听众就被埃德蒙的精彩演说所深深吸引。但突如其来的混乱破坏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晚会——埃德蒙被一颗从暗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
埃德蒙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杀他?
为了解开谜团,不让埃德蒙的伟大发现就此销声匿迹,兰登和博物馆馆长安布拉· 维达尔逃离毕尔巴鄂来到巴塞罗那,却遭到西班牙王室和教会的阻挠,而杀手的追杀以及当地警方的追捕更是让他们命悬一线……
在埃德蒙发明的人工智能程序“温斯顿”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在一首诗里找到了解开埃德蒙发现的密码,以及我们一直不敢直面的真相。
2018年7月18日 已读
丹·布朗的小说越来越接近于哲学,从《地狱》开始包括本书,都是在推理探秘的外衣下,藏着一个哲学的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的风景下,一次又一次的拷问读者的心灵。达尔文吧生命推向了虚无,但宗教和科学就是对立的吗?不思考这些,本书根本就没有读的价值了。
人文 宗教 文学 艺术
我这一代东京人 豆瓣
7.5 (4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2019年1月6日 已读
新井一二三写的随笔,已经完全中国化,读起来都有种这不是日本人写的,而是李长声作品的错觉。当然,本书也不是只写东京,还写了芦屋,村上春树,感觉名字似乎应该叫《我这一代日本人》更贴切一些。
东京 城市物语 文化 文学 新井一二三
十日谈(上、下) 豆瓣
Decameron
6.5 (8 个评分) 作者: (意)卜伽丘 译者: 方平 / 王科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10名青年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卜伽丘在《十日谈》中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作品采用了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作品语言精练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
2019年1月28日 已读
其实就是意大利的故事会,书的结构差不多相当于《一千零一夜》,就是找个理由把大家攒起来讲故事,故事的主题也就是那些东西,当时看起来惊世骇俗,现在读来稀松平常,所谓名著,最主要的是反对了天主教会,如果不反对,那就是一本故事会。
名著 外国文学 意大利 文学
小文65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长江新世纪 2019 - 5
本书精选了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内容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每篇序跋小文虽然不长,但寥寥数语,却往往可以将该领域的历史梳理一番,点明全书精髓,见解独到,足见一位博采众长的文化大家的学识和功力。本书可谓用小短文解读大部头,以一本书通览65本书。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特别加入了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马未都亲口讲述他与这些书的故事。
2019年7月2日 已读
马未都为别人和自己的书写的序言的合集,马先生年轻的时候做过文学编辑,文字功底非常的好,但序言的内容太少,只能浮光掠影不能深入,显得有些遗憾了。
序跋 文学 马未都
蒋勋说宋词 豆瓣
8.7 (1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2 - 2
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2019年8月2日 已读
非常具有现代审美观的文学评论,把历史和文学的脉络发展都整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不起自己文化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
值得细读的一本好书,也值得反复的欣赏。
古典诗词 宋词 文学 文学评论 美学
传奇中的大唐 豆瓣 Goodreads
7.8 (10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10
《战国歧途》作者刘勃,从唐传奇文本入手,借虚虚实实的故事,讲述唐代的政治、社会与人情。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背后,是唐代的门阀观念、科举制度与风月行业;龙女、狐精等非人物种,却无一不是世情人性的明镜;虬髯客、聂隐娘、昆仑奴等侠客故事当中,则藏着唐太宗的分身,藩镇与藩镇之间、藩镇和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者对遥远世界的想象。
2019年8月9日 已读
所谓文史不分家,当代这两方面结合最好的,就我所知的只有刘勃了,文学修养好,史学修养高,对人性的理解深,对时代的认识有深度,笔下的文字有广度,读一次,感叹一次,叹为观止。
刘勃 历史 文学
蒋勋说唐诗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附赠蒋勋推荐阅读的一百首唐诗别册。
2019年8月30日 已读
感觉蒋勋对唐诗的热爱和热情在情感上比不上对宋词的爱,他本人应该更喜欢空灵或者说老庄一些的文学风格,就比如本书中,讲解李商隐明显比李白,杜甫要感情深的多,毕竟盛唐那种气度和风格,没有体会确实很难用心来感受到的。
中国文学 唐诗 文学 蒋勋 诗词
蒋勋说文学 豆瓣 谷歌图书
7.5 (15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内容简介: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蒋勋先生从美学角度系统解析从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蒋勋说文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从《诗经》到陶渊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册从唐宋散文讲到五四新文学。
《诗经》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这种朴素的审美在其后数千年的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熔生命激情与绚烂想象为一炉,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
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繁的时代,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展现出多面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像,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凸显自己的机会,或许由于最终的归宿无法改变,所以人们最重视的是当下的状态。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最后总会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诗比历史更真实。”它蕴藏了生活的本质,连缀起古今一贯的情感。文学中流传千年的美、诗意与哲思,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悲悯着伤痛,抚慰着渴望,释放着天性,开解着生命的困惑,听蒋勋讲述千年的文学之美。
--------------------------------------------------
编辑推荐:
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中国文学之美系列·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回归心中的田园。
《诗经》的初民情怀、《楚辞》的南方激情、汉乐府的田陌市井、《古诗十九首》的文人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奔放、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诗意与哲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泥土的温润、树叶的青绿、市井的烂漫、文人的忧思、远人书信的墨香、潺潺如诉的水声、兴盛时代的自信、生命本质的哀伤……看似消失的却被文字镌刻,时间流去,而情怀永在。
2019年9月1日 已读
从诗经一直讲到陶渊明,不能不感叹文学的力量就在于,你和古人在那一个瞬间是如此的心灵交汇,蒋勋善于从美学方面来解读这些诗词,而我们的教育欠缺的就是欣赏美,太多的文以载道损坏了我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希望读完本书都能补回来。
中国文学 古典文学 文学 美学 蒋勋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内容简介: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
韩柳文章的质朴自然,《游园惊梦》的梦幻纯真,《红楼梦》的青春与孤独,张爱玲的荒凉凄艳,沈从文的平和冲淡……千年的文学之美、诗意与情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韩愈与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重回质朴情怀,突现一代知识分子风范
元曲与关汉卿——写兴亡之感慨,写市井之人情,传达来自民间的感动
《水浒传》——来自民间的叛逆,用小说讲真话,为历史的细节留影
游园惊梦——书写青春的渴望与闲愁,寻找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
唐寅?徐渭?张岱——明代文学的“伏流”,挣脱八股窠臼,书写个人的“真气”与“性情”
《红楼梦》——中国文学的“期末考”,每个人都能在这不朽的青春王国之中找到自己
民国文学——张爱玲荒凉,鲁迅热切,沈从文冲淡,传统继承与外来移植双重作用之下盛放的百花园
台湾文学——从“亚细亚的孤儿”到“原乡人”,再到“台北人”,文学联通情感,文学使人接近
-------------------------------------------------
编辑推荐:
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同属“中国文学之美”系列,纵向跨越一千余年的文学史,涉及散文、散曲、杂剧、小说等多种文体。韩愈、柳宗元的自然质朴,《牡丹亭》的浪漫天真,张岱、徐渭的洒脱不羁,《红楼梦》的青春风华,民国文学的百态千姿……蒋勋先生一一细细解读,将文学内在的力量呈现于世人面前,古典情怀与现代感悟彼此映照,不执文字,但问真心。
2019年9月3日 已读
从唐宋八大家讲到台湾文学,有些照本宣科的意思,没有什么新意以及自己的解读,终究估计还是中文发展到这个成熟的地步,已经很难有创新和花样儿了吧。
中国文学 文化 文学 蒋勋
废都 豆瓣
6.8 (39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作家出版社 2009 - 7
贾平凹是《红楼》解人,他在《废都》中的艺术雄心就是达到那种《红楼梦》式的境界:无限地实,也无限地虚,越实越虚,愈虚愈实。
一部《废都》是一张关系之网。《废都》一个隐蔽的成就,是让广义的、日常生活层面的社会结构进入了中国当代小说。
贾平凹复活了传统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基本的情感模式,复活了传统中人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和修辞,它们不再仅仅属于古人,我们忽然意识到,这些其实一直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基因里就睡着古人,我们无名的酸楚与喜乐与牢骚在《废都》中有名了,却原来是古今同慨。比如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名之累……
——勇敢地表达和肯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心,勇敢地质疑和批判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灵魂。此即《废都》。
2019年10月14日 已读
如今回头来看,就是文人对自己充满意淫的想象,放在更大的时空里,其实不过是男人的中年危机,生活得不到满足又渴望刺激罢了,只是在90年代,这样的文字是惊世骇俗的,也仅此而已,现在回头看,粗鄙且粗糙,我们都距离90年代初太远了……
中国文学 小说 当代文学 文学 贾平凹
悟空传 豆瓣 Goodreads
7.1 (11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6
西游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

五百年,很漫长吗?没有记忆能穿透它。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不如忘记吧。

五百年后,戴上了金箍、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孙悟空,按照诸天神佛的意愿,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为了证悟自身信念的金蝉子,重坠轮回,去做个平常人,西行苦修,在凡生中寻找自己要的东西。不肯忘记前世的天蓬,顶着一具猪妖的身体,对着月光流泪,宁可痛苦,也要清醒地活着。一心要做回卷帘大将的沙僧,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收集琉璃盏的碎片上。

然而西游只是一个骗局。

一切不过是宿命。

一切不过是轮回。

一切愤怒和挣扎都是徒劳的。

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悟空传》,其实就是一群人用一生寻找答案的故事。
2019年11月22日 已读
中文网络小说的鼻祖作品,可是回头看,故事的起源来自于真假美猴王,故事的风格来自于大话西游,故事的内涵过于中二,故事的形式停留在话头禅。
中国 奇幻 文学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豆瓣
7.1 (6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三部曲第1部)》整部小说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
与冯唐的的上一部小说《万物生长》相比,《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传,主人公都叫秋水,《万物生长》写的是大学生活,《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叙述的则是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
2019年11月26日 已读
学王朔也只学到了一个皮毛,甚至可以说只学到了一根屌毛而已。
大好的时光,读些什么不好,读这个真是浪费时间。
中国 中国文学 冯唐 北京 小说
况且况且况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8
本书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2019年12月18日 已读
李长声三本随笔自选集里最好的一本,差不多读完这三本自选集后,也不再需要读李长声了,毕竟岛国能说的事情就这么多,翻来覆去的也就只有这些事没别的了。
文化 文化史 文学 日本 李长声
乡村教师 豆瓣
作者: 刘慈欣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10
此书选收刘慈欣在不同时段中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微纪元》等广为读者熟知的中篇。作者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还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
2020年1月30日 已读
抛弃科幻的背景,蹩脚的像部命题作文,俗套的故事没有新意,远景再庞大也摆脱不了现实的无力。
教师,无非是谋生的手段,加上太多的崇高想象的话,那简直就是普通人对教师职业的道德绑架,这样真的好吗?
刘慈欣 小说 文学 科幻
小话西游 豆瓣
6.4 (14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3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第一本。正是从这本书,刘勃开始了他的历史人文写作。他似不经意地检读小说《西游记》(也包括了一些电视剧《西游记》内容),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史籍典故、今人段子,游刃穿插于文本、历史、现世当中,宛如孙行者精神附体。本是BBS盛世的遗珠,稍加整饬,即以适合他的方式等来真正属于他的读者。
2020年11月23日 已读
应该是刘勃当年BBS的遗珠,有BBS文学的特点,散,无计划并且质量良莠不齐,开始还一章一章的写,到后面就跨过去很多章节直接结束了,有些青涩的味道。有些可读,有些看看就算了。
刘勃 文学 杂文 西游记 随笔
万万没想到 豆瓣
9.0 (13 个评分) 作者: 李天飞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 - 11
本书是网络阅读量过亿的“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结集。书中既有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对流行的“阴谋论”“厚黑说”的正本清源,趣味开扒有关《西游记》的热点话题、百科知识。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现代人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
2021年1月9日 已读
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如果没有本书的辅助,还真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文化道理,风俗习惯和历史根源,可惜的这书名取得太俗太没有品味,白瞎了这么好的书。
中国 历史 古籍研究 文学 文学研究
黑白梦华录2 豆瓣
作者: 王勤伯 作家出版社 2018 - 6
2021年2月4日 已读
《体坛周报》驻意大利的记者,我的同龄人,1里面写的是关于屁话,2里写的则是关于粗话,我喜欢这样的气质,可以解构掉所有的崇高和伟大,撤下赤裸裸的富丽堂皇的虚荣的外衣,剩下的则是生活的本质。
中国 体育 散文 散文/杂文/随笔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