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邻人之妻 豆瓣
Thy Neighbor's Wife
8.3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译者: 木风 / 许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旧约·出埃及记》)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惊世骇俗之作 九年性爱之旅,终朝袒裎相见
☆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
--------------------
1925年,纽约的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 载了《尤利西斯》,此后他还出版售卖了《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籍,频繁被定罪判刑。1956年,“罗思诉美利坚合众国案”罗思败诉,入狱五年,但该案判决书中对淫秽作品的定义解放了大批步罗思后尘的出版商、制作人。
1953年,退伍军人休·海夫纳在芝加哥自己的厨房桌上组稿、编辑,推出了《花花公子》创刊号,后来迅速成为美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杂志;1957年,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开始用自制的“性交机器”来研究性满足的秘密;1968年,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了自由性爱的砂岩俱乐部;1973年,一位计划描绘美国性开放和中产阶级色情消费主义盛行的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了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1981年首次出版,《邻人之妻》就以其对美国性行为和性癖好写实的描写而震慑了美国社会。特立斯以奇迹般的新闻勇气和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基在新的道德基础上的新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花花公子宅邸、最高法院、按摩院的后院与温床,展现了色情产业、群交文化的兴起,相应的对抗淫秽色情的法律努力,以及普通人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虽然话题涉及下半身,但特立斯的写法并不轻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身的方式。
--------------------
一部有关性的“天路历程”……几乎不会有人比特立斯在性革命的最前线走得更远。——《大西洋月刊》
一流的作品,内容相当精彩,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斯蒂芬·巴赫,美国作家
2020年8月4日 已读
1,那是美国最好的时代,任何事情都没有政治正确,任何事情都可以突破,有这些才有美好的时代。
2,性如同人性一样,没有完美,最后依然摆脱不了自己的困境,没有幸福,只有不断的喜新厌旧。
小说 社会 纪实 美国
读库2003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2020 - 7
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分踞南北,同经百年世事,各具血脉气质,或不拘一格,善开风气,或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恰时代交迭,思潮涌动,作者樊国宾闻道两校,濡染其间,同学少年,浩然襟抱。《从北大到南大》里回首亲历之人之事,其风其史,金石之声隐隐,既是个人精神检藏,亦是家国一段过往。
北京早期的大学校园中,不少是由原来的旧王府和王府花园改建而来,辅仁大学就曾购得涛贝勒府和恭王府作为校园。1952年全国大学调整时,辅仁大学大部分院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涛贝勒府花园和教学楼便归属到北师大化学系,八十年代,化学系搬回北师大主校区,艺术系搬进花园。1996年,这座王府花园里的校园被评为中国最美校区,她所具有的历史人文和园林价值,所散发出的气息,独一无二。安枫九十年代在此求学,离开学校多年,越来越觉得,曾在那样的皇家院落里读书、生活,真是可遇不可求。《在王府里上大学》所写便是这里的故人故事。
《除却群山无故人:马努斯岛监狱作品集》是伊朗库尔德裔作家贝赫鲁兹·布卡尼记叙其在马努斯岛拘留营六年苦难经历的著作,获得201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总理文学奖(非虚构文学)等多个奖项。2019年11月,布卡尼前往新西兰并申请难民身份地位;2020年7月下旬,新西兰移民局宣布正式给予布卡尼难民庇护。本文《除却群山无故人》译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刊于《纽约书评》(2019年9月26日)的文章“Australia' s Shame”,既可看作是《除却群山无故人》的书评,又可当作另一个角度对全球性难民问题的思考。
2020年2月10日,电影《1917》获第九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混音三项技术奖项,全片沉浸式一镜到底的技术奇迹,实至名归。该片是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首次担纲编剧,拍摄以祖父“一战”亲身经历为蓝本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讲述了这部影片的拍摄缘起和技术实现细节,《影片背后的战争》结合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尝试还原与影片相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
超忆症、导航失灵、联觉者、幻听、幽灵肢体、人格解体障碍、活死人症候群……这些罕见的疾病缘自罕见的大脑构造,也带给患者不寻常的人生。《那些最奇怪的大脑》可以当成《不可思议:了解世界最奇怪大脑的非凡旅程》的读书笔记,用丰富的案例串联起大脑奇妙而复杂的各种机关、功能和运行机制。
《私人文学史(续三·完)》是孙玉祥该系列的终结篇,前三篇分别刊于《读库1305》《读库1503》《读库1804》。作者说看一本书,只是觉得它有意思,而不敢肯定它好不好,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也是好书标准重建的年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女作家在时代的滔天巨浪下不掩锋芒,凌叔华便居其间。在《“新闺秀派”》里,王鹤老师考据严谨,细节丰富,凌叔华的人生故事绵绵铺展,她的幸运与困境,如鱼得水与步履艰辛。
枪是冷兵器时代的惯见武器,从何处来向何处往?妇孺皆知的丈八矛,“天下咸尚之”的梨花枪,难道真的穿越了?王永胜在《梨花枪》回顾了此枪法的传奇。
2020年9月10日 已读
没啥新意,只有王府那篇的文章里提到杨沫女儿被杀和一个歌唱家的八卦,特意的查了一下,文中说是掐死,其实是安眠药死的,歌唱家被关了五年,后无罪释放,说江青送了件衣服给这个歌唱家,但想想释放时江青都倒台了,还能罩的住?真相就不可而知了。
中国 张立宪 文化 社会 读库
我的二本学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1 (186 个评分) 作者: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2020年10月4日 已读
广东地区二本学生的观察,但选择的样本或者说作者的主观目的有些狭隘,几乎没有写到广州本地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现状,也许是因为这些学生都太没有故事了吧,所以我感觉本书的全称应该是《我的二本农村贫困学生》才符合本书内容的实质。
中国大陆 文化 社会 纪实 纪实文学
中国化的日本 豆瓣
中国化する日本
作者: [日] 與那霸润 译者: 何晓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4
“日本化”曾是代表日本制造业水平高超的标志性词汇,是指美欧陷于疲态的制造业竞相采用日本式品质管理方法来生产经营。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长期停滞,“日本化”的意义已改变,完全成了消极意义的词汇。而“中国化”一词近来广为人们热议。
10世纪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变。当时中国早已设立相当于高级公务员考试的科举制度,不能世袭权势地位的国民可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地位和权力。市场经济渗透整个社会,人们不再受到土地和职业限制,官员也被派往外地。尽管皇帝独揽大权,经济活动却是自由的。从这点看,这种体制确实与如今中国的统治体系很相似。
日本从隋唐起效仿中国统治体系。到了宋代,日本开始采用与此对立的贵族世袭制度,由“中国化”变成“江户时代化”———按家族世袭来固定身份,居住地也受到限制。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虽一度采用“中国化”,但最终回到“江户时代化”体制。
当今,世界已开始“中国化”,既得利益群体将被触动,最终国家统治也不再依赖坚守自身利益的地方团体。如今,大阪市市长桥下彻提出建议,要推翻日本“江户时代化”的僵化体系,推行“中国化”体制。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将放弃目前消极的“日本化”而走“中国化”道路呢?
2021年2月11日 已读
在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的基础上对日本史VS中国史的对比研究,与其是说中国,不如更多的在讲日本社会的本质,还是有醍醐灌顶之感,日本社会的确是处于一个更长期的江户村落化的社会环境里,其外在可能西洋,但骨子里还是江户,这一点应该是本书作者的伟大论述。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卡姆的脱口秀,时常就突然就亢奋起来了,一查资料,果然作者也双向情感障碍了。
历史 文化 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研究
昭和风,平成雨 豆瓣 谷歌图书
7.2 (17 个评分) 作者: 沙青青 漓江出版社 2021 - 1
《昭和风,平成雨》试图通过那些看似琐碎的历史细节,来串联日本当代重要的人、事、物,呈现近百年来日本风貌人情的微妙变化。其中,既有对日本经济起伏与社会演进的梳理,也会从国民消遣中管窥日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此外,还有对文化更新、历史传统的观察与解析。
2021年5月27日 已读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还可以,比较的有学术和现实意味,后两部分则与书的主题差的稍远,只能当作随笔散文来理解了,总之可以一读,。
历史 文化 日本 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相关
读库2104 豆瓣
8.6 (9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新星出版社 2021 - 7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跟随作家莫言数次回到高密,并赴龙口、长岛、济南等地拍摄,以及在北京进行访谈之后的整理稿。导演张同道跟莫言聊故乡、聊童年、聊父辈、聊成长,同时聊作家一系列作品诞生的故事以及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影响他的人。他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作家,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历史用文学的方式,给它一个记录。在访谈最后二人谈到诺奖,莫言说一个作家最终真不是靠数量,而是靠作品的质量来取胜的。
《母亲的病》是一位九零后作者对自己家庭的记录。母亲操劳大半生,一直为疾病所苦,头痛、高血压、贫血、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肌肉疼痛等等。全家人因为母亲的病痛四处求医问药,母亲自己几乎到了乱投医的地步。从这段2017年到2020年的记录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县城普通家庭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生活变迁。
电影海报既可以说是所有视觉艺术的集合体,同时又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一张好的海报能够说服观众产生观看影片的欲望。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连续关闭了数月,许多电影的上映计划都被打乱,电影海报的数量也随之减少。《这一年的电影海报》是亓冠奇继《这两年的电影海报》之后盘点的2020年优秀海报,所选十一张电影海报无论从图像运用、字形运用、色彩运用,还是平面构图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风格。
天宝初年是大唐盛世的最高潮,也是唐代文化最灿烂的一刻,诗坛巨星荟萃,画坛高手云集,书坛名家辈出,乐坛精彩纷呈,造园领域同样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直到王维的辋川别业建成,才达到真正的顶峰。这座园林可谓王维心灵的归属,同时也是诗、画、园汇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唐代诗人在此园林中集体亮相。辋川别业虽然躲过了安史之乱,至晚唐已逐渐颓败,但其造园意匠以及诗、画、园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同时代和后世园林的影响更为深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贾珺老师所写《松风水月归辋川》,便爬梳了这段草蛇灰线、伏脉千载的历史沿革。
1982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阿基拉》曾神奇地预测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因重大灾难而停办,同名动画电影入选《连线》杂志评选出的影史最佳科幻片,作者及导演大友克洋成为日本赛博朋克的开创性人物。此前,1960年代,菲利普·迪克为赛博朋克世界开一道门。1970年代,朋克兴起。1980年代,弗诺·文奇在这个世界里描绘出赛博空间,布鲁斯·贝思克把这个世界命名为cyberpunk,不懂电脑的威廉·吉布森编出的《神经漫游者》,将cyberpunk广为传播。不不在《赛博与朋克》里从cyberpunk这个单词的产生演变入手,介绍一波波掀起赛博朋克浪潮的经典。
2021年9月3日 已读
质量相当高的一期《读库》,从篇幅内容到文字都算的上精益求精,莫言的不错,赛博朋克的也很好,这就是我喜欢《读库》的样子。
2021 Mook 中国 张立宪 文学
高中生穷忙族 豆瓣
高校生ワーキングプア:「見えない貧困」の真実
6.8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马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8
“明明还是孩子,却被逼成了大人”
无法安心学业的高中生
日本现代贫困的缩影
————————————
在日本,
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
每2个大学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请奖学金。
————
高中生穷忙族在外打工挣钱、在家忙于家务,哪怕成绩优异,靠借贷型奖学 金完成学业,也可能因债务压力而陷入更深的贫困。
然而,即便拿出确凿的数据,认为“贫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随处可见。
“哪里穷了!这不是还用得起智能手机吗?”
“衣服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吗?”
“明明还有过得更艰难的人,真矫情。”
为让“看不见的贫困”可视化,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展开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采访和跟踪调查,用数据和实地采访还原出真相,将现代贫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览无遗地暴露在大众面前。
2021年11月5日 已读
不愧是NHK的节目,与小报记者写的《东京贫困女子》不同,如此悲惨的现实也能非常的正能量,并且选择的都是完美受害人的主人公,没有援助交际没有任何的精神疾患,仿佛加了一层正能量的滤镜,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日本社会越来越贫困化的现实。
教育 日本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社会 社会学
殿军 豆瓣
しんがり:山一證券 最後の12人
7.4 (8 个评分) 作者: [日]清武英利 译者: 王家民 / 王秀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7
“别了,日本股份公司”
2600亿非法债务曝光
百年名企猝然倒闭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金融界乱象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1990年代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利益输送、损失补偿、账目转移等违规操作盛行的金融界开始自食恶果。
1997年11月,日本四大 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突然宣布“自主废业”,近万名员工一夕失业,引起日本乃至国际金融界的轩然大波。2600亿日元的账外债务是其垮台的直接原因,百年名企的商誉毁于一旦,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机关大藏省也拒绝提供援助。
如此大规模的非法债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何时?是谁的决策? 又是怎样被隐瞒的?
山一证券人人自危、急于逃离沉船之际,有12名职员坚守到了最后,顶住各方压力,展开前所未有的公司内部调查,揭露高层长达6年的违法事实。
他们被称为山一的“殿军”。
2021年12月23日 已读
想要了解日本的大公司是怎么堕落怎么争斗怎么不思进取怎么互害的,本书倒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有些问题是全球金融界通用的,而有些是日本企业的顽疾,过去有现在有以后还是会有。但书中的有些价值观,真的只能说明日本人真的没有是非观的,只要习惯和不习惯。
上海译文 日本 犯罪 社会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