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往事
绿光 (198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 rayon vert
7.9 (365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玛丽·里维埃 / Amira Chemakhi
其它标题: Le rayon vert / 众里寻他千百度
夏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巴黎女子戴尔芬(玛丽·瑞莱 Marie Rivière 饰)却陷入了忧伤与烦闷中。刚刚和前男友结束恋爱关系,本来约好与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鸽子。尽管其它许多好心的亲友邀请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却一一拒绝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看似要独身 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寻寻觅觅,终日游荡在各处,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触动她心。在马赛海边,她听说了关于绿光的传说: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车站,一个男子对着正在阅读小说《白痴》的她微笑,戴尔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主动邀请男子去海边看日落。在灿烂的光辉中,男子对她表白,而她却固执地等到绿光才给出答案。
本片获得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金刚 (1933) Min reol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King Kong
7.6 (48 个评分) 导演: 梅里安·C·库珀 / 欧内斯特·B·舍德萨克 演员: 菲伊·雷 / 罗伯特·阿姆斯特朗
其它标题: King Kong / 金刚:1933年版
导演卡尔·丹汉姆(罗伯特·阿姆斯特朗 Robert Armstrong饰)为了完成他的电影而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骷髅岛。一只巨大的非洲大猩猩金刚居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然而它却被卡尔逮住并带到了纽约,在那里它成了供人观赏的怪物。卡尔一直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女主角而烦恼,直到他遇见了貌如天仙的美丽女孩安·达罗(菲伊·雷 Fay Wray饰)。而此刻,金刚也深深地爱上了安。
1933版本的黑白影片《金刚》,融合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创了特技片的先河,在当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一时。“金刚”也成为日后影坛翻拍无数的英雄角色。本片荣获2006年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经典影片DVD提名。
犹在镜中 (1961)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Såsom i en spegel
8.3 (152 个评分)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哈里特·安德森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其它标题: Såsom i en spegel / 对镜猜谜(港)
遗传了母亲精神病的凯伦(Harriet Andersson 饰)经过入院治疗,被作家父亲大卫(Gunnar Björnstrand 饰)安排到一小岛上调养。凯伦男友马丁(Max von Sydow 饰)是一名医生,两人的感情此时处于低谷,马丁相信凯伦有痊愈的可能。青春期中的弟弟米纳斯颇有才华,但看上去有些焦躁。四人在封闭的岛上休整,但各自心中的不安似乎正慢慢滋长。凯伦发现父亲在冷漠的观察自己病情变化后情绪短暂失控。次日上午马丁与大卫乘小舟离去,被留下的凯伦开始沉溺于冥想,并对米纳斯显示出侵略性,在两人回岛之前凯伦昏倒在破旧的木船内,她向弟弟宣称,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本片是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6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光荣之路 (1957)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Paths of Glory
9.1 (414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演员: 柯克·道格拉斯 / 拉尔夫·米克
其它标题: Paths of Glory / Les Sentiers de la gloire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德法两军的战争如火如荼。值此关键时刻,法国陆军将军布洛拉德(Adolphe Menjou 饰)向陆军上尉达克斯(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饰)率领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德军占领的安特山。军令如山,即使前方刀山火海,战士们仍拼死向前冲去。结局可想而知,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法军冲锋失败,伤亡惨重。为了掩盖自己的指挥失误,布洛拉德抓捕三名无辜士兵作代罪羔羊,以临阵脱逃等罪名将他们判处死刑。为了士兵的利益,达克斯上尉奋力争取,却在这一过程中渐渐看清军官和战争的丑恶……
本片根据汉弗雷·科比(Humphrey Cobb)1935年的小说《光荣之路》改编荣获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疾走天堂 (200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Heaven
7.5 (92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 吉奥瓦尼·瑞比西
其它标题: Heaven / 天堂奔驰(台)
菲莉芭(凯特 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为了替家人复仇,自制了定时炸弹,偷偷安放在毒贩的办公室内,并支开了不知情的女秘书。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由于清洁工打扫,她并没有将仇人炸死,反而连累了4条无辜的生命。菲莉芭以为大仇得报,所以在被警方逮捕后,供认不 讳, 毫无悔意。由于她坚持用英文,所以警局的书记员菲利普(吉尔瓦尼 雷比西 Giovanni Ribisi 饰)自愿做了翻译。在警方的严厉审讯中,她才了解真相,为此痛苦不已。菲利普也从中了解了她的身世遭遇:她曾给意大利警局不断写信,然而却石沉大海,因此她怀疑警局内也有人参与贩毒,知情人甚至要将她灭口。这时,菲利普偷偷地帮助她逃离了警察局,两个人在患难中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并肩作战……
案发11月:巴黎袭击事件 (2018) 豆瓣
13 Novembre : Fluctuat Nec Mergitur
9.3 (12 个评分) 导演: 格雷顿·纳迪特 / 朱勒·诺德特 演员: 弗朗索瓦·奥朗德
NetFlix原创纪录片。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11月13日-对巴黎的袭击》是一部三集纪录片,导演朱勒和G·D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背后探索人性的故事。根据事件的时间线,纪录片将分享悲剧、幸存者、消防部门、警察和法国政府领导人的采访,真实记录了恐怖袭击背后的那些痛苦、善良及勇敢的故事。
2023年12月16日 想看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DHKDSL910&mid=XHKDSL91L
剧场往事
沉溺 豆瓣
Drown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朱诺·迪亚斯 译者: 潘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5
《沉溺》是美国作家胡诺特•迪亚斯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本包含十个短篇的集子,如今已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多米尼加小男孩尤尼尔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去美国做了非法劳工,撇下他和哥哥、母亲艰难度日,绝望等待。五年离散后,一度抛弃他们另组家庭的父亲忽然返乡将他们接去新 泽西团聚,一家人开始了在美国的移民生活。
十个故事分别撷取尤尼尔的岛国童年和新泽西青春期生活片段,拼缀出有色移民挣扎于文化隔阂和物质匮乏中的边缘生存图景,凸显出在这贫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性意识初萌、渴望爱与归属的少年群像。语言轻简幽默,自然抒情,滑稽与诗意并行,唤人深思与自省。
【花絮】
1996年,处女作《沉溺》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迪亚斯因此入选《新闻周刊》“1996美国十大新面孔”,是其中唯一的作家。
迪亚斯荣获的文学奖项主要包括:普利策奖、全国书评人协会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马拉穆德短篇小说奖。
2010年,迪亚斯成为第一个担任普利策奖评委的拉美裔作家。
地下室里的萨德 豆瓣
SPERME NOIR
7.4 (5 个评分) 作者: [法]让-吕克·海宁 译者: 李一枝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7
本书收入的文章中大部分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这些文章都是谈论性的,不过是以一种与今天迥然不同的方式。它们谈论的首先是另一个时代,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它们是另一种新闻。我们也许能称之为欲望的新闻。这是一种充满叛逆、矛盾、挑战的新闻,确实有些乌托邦的味道。它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历史上短暂的时代,一种精神(以及身体)上的反抗,没有这种反抗,这种新闻绝不会存在。
性?他人的性?在那个时代,性这个怪物还没有被分类被编队被关进巴士底狱。我想说那是一种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性。在如今很难,是的,如今时代变了。让我们回到这些文章,它们要特别地谈论到一些另类情感。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夜晚,在地下,在偷窥中,或者在幻想中。
借来的时间 豆瓣
Borrowed Time: An AIDS Memoir
作者: 【美】保罗·莫奈 译者: 杨月荪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借来的时间》内容简介:保罗与罗杰相识时才28岁,罗杰32岁,在一起十余年,两人相知相惜,文学与艺术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他们是一对理想的同志伴侣,尽情享受美好人生。可是好景不常,一九八五年罗杰染艾滋病,一年半后身亡,这本《借来的时间》便是记载罗杰患病十八个月两人生死与共,抵抗艾滋病的回忆录。这是美国艾滋文学的经典之作,出版二十年,其感人之震撼力量,迄今未减。
血液的故事 豆瓣
作者: (美)比尔·海斯 译者: 郎可华 / 张铁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我们是在血泊中降生的,家庭的历史也蕴涵在血液中,我们的身体日复一日地被血液滋养着。平均有5680毫升血液沿着人体内总长为96540公里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淌。本书引领我们沿着血液的红色河流在科学、历史和神话中遨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血液中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奥秘。
羽毛人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约翰•伯恩 译者: 陆剑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3 - 9
1919年9月,二十一岁的崔斯坦•萨德勒从伦敦搭乘火车,将一包信件送给诺维奇的玛丽安•班克罗夫特。玛丽安的弟弟威尔是崔斯坦的战友,他们一起受训,一起踏上战场。战场上,威尔放下枪,宣布自己拒绝参战,这一行为让整个班克罗夫特家蒙羞。
然而,那些信并非崔斯坦此行的真正目的。他的心里深埋着一个秘密,让他不堪折磨。他想将这个秘密告诉玛丽安,却始终找不到勇气。然而,不管他说与不说,这次会面都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戏剧导演 豆瓣
作者: 张仲年 2010 - 9
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人类自我健康发展的最佳工具。而导演是电影电视最重要的支柱.创造性智慧的推动力量。导演不是说教者,是倡导者。导演不是训斥者,是诱导者。导演像钻井一样发掘现实的人性,像点火一样燃烧永恒的感情。导演艺术就是人性和感情的艺术,而影视导演艺术就是借助影像技术呼唤高尚人性、弘扬美好感情的艺术。因此.导演应当是社会正义的表现者,应当是和谐文化的身体力行者,应当是大众百姓的引领者。
恋爱中的布莱希特 豆瓣
作者: 露特・贝尔劳 / 张黎 译者: 张黎 2002 - 5
编辑推荐:丹麦记者露特·贝尔劳与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一见钟情,为此,她抛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业和优裕的物质生活,跟随布莱希特走上了流亡之路。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结出壮硕的花朵儿: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布莱希特,可已有妻室的布莱希特并不能完全属于她。在熊熊燃烧的爱的烈焰中,她走向了毁灭…… 本书通过对布莱希特情感生活的描述,揭示了戏剧艺术大师生活的一个侧面。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豆瓣
Bertolt Brecht - Lebenskunst in finsteren Zeiten: Biografie
作者: [德] 雅恩·克诺普夫(Jan Knopf) 译者: 黄河清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布莱希特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他本人及其作品经受住了层层政治阻碍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他不属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
.
布莱希特是个具有超凡魅力又很难相处的人,一个天才而又分裂的艺术家,在1920年代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功后被迫流亡,在好莱坞经历过失败,但随后又和东柏林剧团重 新取得成功。
.
克诺普夫多彩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布莱希特的生活,他的友谊及爱情,这些都与其作品的诞生有着密切关联。布莱希特的生平和作品构建了20世纪上半期市民批判性艺术家生存状况的范式。本书贯穿布莱希特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对其作品和艺术理念的独到阐释,其中许多一手材料为德国布莱希特研究所首次整理问世。
.
“一部伟大的书籍。优秀传记的范本。具有批判性,但从不揭秘窥探;细致入微,但丝毫不呆板稚嫩。……这部传记充满了知识,而且将其与精辟的背景解析交织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那位自称‘色情文学作者与圣灵’的人物,正是从这些背景中创作了他伟大的作品。轻视布莱希特的人们,你们读一读这本书吧!”弗里茨•J•拉达茨(Fritz J. Raddatz),《时代周刊》(Die Zeit),2012年11月8日。
.
“我正在读雅恩•克诺普夫的布莱希特传……布莱希特的生平和作品能如此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我甚是欣喜。克诺普夫为我展开了观察布莱希特其人其作的新视角,也让我重新审视那个他经历过并艰难幸存下来的时代。此外,雅恩•克诺普夫还让这些都自然而令人信服地与对今时今日的观察联系在了一起。”英戈•舒尔策(Ingo Schulze)《西德意志汇报》(Westdeutsche Allgemeine Zeitung),2013年4月12日。
.
“克诺普夫娓娓道来……在相当精简的各个章节中,他令人惊喜地将人物生平、社会历史和文本阐释交汇融合。”米夏埃尔•拉格斯(Michael Laages),《今日戏剧》(Theater heute),2012年12月。
.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读来舒顺,内容丰富,简言之:一本好书。”约尔格•施拜特尔(Jörg Später),《巴登日报》(Badische Zeitung),2012年12月8日
.
“一幅千姿百态、多彩纷呈的人物肖像!”克里斯多夫•弗拉茨(Christoph Vratz),《当代图书》(buch aktuell)2012年4月。
.
“这部传记……具有成为典范的特质。”君特•奥特(Günter Ott),《奥格斯堡汇报》(Augsburger Allgemeine Zeitung),2012年9月24日。
.
“克诺普夫的传记作品精确详实,细致入微,但又绝非索然无味。即使研究布莱希特的行家读这五百页的作品也是兴致盎然、趣味百生。”克劳斯•瓦尔特(Klaus Walther),《开姆尼兹自由报》(Freie Presse Chemnitz),2012年10月12日。
世纪的哭泣 豆瓣 Goodreads
And The Band Played On
8.1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兰迪·希尔茨 译者: 傅洁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米歇尔·福柯传 豆瓣
7.7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迪迪埃·埃里蓬 (Didier Eribon) 译者: 谢强 / 马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
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 、美国。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知识分子,与戴高乐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为结构主义化身,将自己定位为法国思想时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又成为一名左派和社会活动家。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他“悄悄地”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这个法国学术最高荣誉殿堂的讲席。1984年,因感染艾滋病去世。
本书以简洁、清晰可读的叙述,有条不紊地追溯了米歇尔·福柯的生命足迹,揭开了围绕这位辉煌哲学家的许多神话和谣言,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福柯的每一部著作及其观点,并重新构建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今天的法国的文化、政治和思想生活。
戏剧构作概论 豆瓣
作者: 李亦男 / 张岩 2021 - 3
在当代社会,戏剧构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但人们对其了解不多。本书回顾、梳理从德意志启蒙主义时期以来戏剧构作的发展历史,通过一系列关键词阐释戏剧构作的基本理论,介绍戏剧构作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分别介绍针对既有文本的戏剧构作工作,以及针对文献剧、特殊场域剧场、物品剧场与身体剧场的戏剧构作工作。 除论述戏剧构作相关理论外,本书亦收录作者与多位职业戏剧构作的访谈,以及戏剧构作在中国的相关案例,为戏剧构作这一职业提供了更为直接、清晰的呈现。
装置艺术 豆瓣
Installation Art : A Critical History
作者: [英]克莱尔·毕肖普 译者: 张钟萄 2022 - 1
装置是当代艺术中最流行、最广泛的形式之一。《装置艺术》首次清晰地描述了装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兴起,本书不仅重新审视,更重新评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许多著名艺术作品。它提供了理解与研究装置艺术的一个基本方法与论述框架,此外,它还向读者介绍了更多尚未受到严肃批评关注的年 轻艺术家。书中介绍的艺术家包括维拓·阿孔奇(Vito Acconci)、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马塞尔·布罗德塞尔(Marcel Broodthaers)、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材料小组”(Group Material)、伊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利亚·卡巴科夫(Ilya Kabakov)、草间弥生(Yayoi Kusama)、西尔多·梅雷莱斯(Cildo Meireles)、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与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等。自出版以来,本书已成为关于装置艺术的经典研究。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
“边界计划”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在2020年启动的研创计划,它深信艺术不仅能够,也必须在突破与划定边界之间不断追问和演绎。其研究出版的首个方向围绕雕塑与公共艺术,传递与艺术作为一个“形象”的文化与社会意义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边界计划”提倡一种“阅读”的过程,并与来者共筑一个无界却有形的生态。
去山巅呼喊 豆瓣
作者: [美]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吴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2
★ 《下一次将是烈火》詹姆斯•鲍德温惊艳文坛处女作,用深入骨髓的父子仇恨隐喻非裔美国人集体的挫败和愤怒
★ 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100本经典英语小说”
★ 《时代》周刊“1923—2005 100本英语小说”
★ 詹姆斯•鲍德温炽热而迷失的灵魂自画像,奠定其日后所有作品的根基
★ 用亨利•詹姆斯的风格,处理了美国黑人“没有平静、没有疗愈、没有忘却”的集体命运。
——————
只有先完成《去山巅呼喊》,我才能完成后来的写作。我必须面对伤我最深的东西。最首要的,就是面对我的父亲。从此往后,再没有任何人会令我恐惧。
——詹姆斯•鲍德温
——————
《去山巅呼喊》(1953)是詹姆斯•鲍德温满自传色彩的处女作。小说描述了哈莱姆底层男孩约翰•格兰姆斯在十四岁生日这天经历的精神危机。作为私生子的约翰从小就饱受伪善的继父、教堂执事加布里埃尔的粗暴对待。软弱的母亲伊丽莎白则因不停的怀孕对其疏忽日久,且将照顾诸多弟妹的繁重责任转移到约翰身上。
爱的渴望和性的挫败,以及对荒败生活的恐惧,最终让精神走投无路的约翰匍匐在十字架前。在继父主持的周六晚祷告会上,约翰在幻象中经历了一次炽热的重生。与此同时,他的继父、母亲、姑妈则在祭坛前面对各自不堪的过往。
鲍德温通过约翰及其家人寻找精神救赎的踉跄姿态,定义了美国黑人“没有平静、没有疗愈、没有忘却”的集体命运。
1998年,美国“现代文库“丛书将其列入“20世纪最伟大的100本英语小说”。《时代》周刊将其选入“1923至2005的最伟大的百本英语小说”
道连:一场模仿 豆瓣
Dorian: An Imitation
作者: [英国] 威尔·塞尔夫 译者: 赵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
《道连:一场模仿》是一部向王尔德名著《道连·格雷的画像》致敬之作。20世纪80年代,刚刚毕业的牛津学子道连•格雷遇到了巴斯、亨利等人——后者作为风 月场上的老手,将纯真无暇的道连带入了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巴斯以道连为模特,制作了一部录像装置艺术作品《阴极的那喀索斯》—— 由九台显示器组成,播放着道连的动态图像。自此,道连·格雷越来越如鱼得水,肆无忌惮地挥霍青春,甚至为非作恶,传播艾滋……然而岁月流逝,道连的外表依然光洁如昔,丝毫没有留下痕迹,可是被束之高阁的《阴极的那喀索斯》中的形象却愈发丑陋、扭曲……
小说在内容和结构上紧扣《道连·格雷的画像》,塞尔夫将原作中能令道连永葆青春的画像换成了录像装置艺术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敏锐地捕捉到当今时代和百年前王尔德所处时代具有的这些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