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自由 豆瓣
Freedom
8.2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弗兰岑 译者: 缪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5
★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
——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
★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真正伟大的当代文学,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
★《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
★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
★顶级媒体“年度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第1名
《时代周刊》“年度小说”第1名
史蒂芬·金“年度十大选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大西洋月刊》“年度图书”
《经济学人》选书
英国《卫报》“年度十大好书”
英国《电讯报》年度小说
英国《泰晤士报》选书
《 自由 》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豆瓣
作者: 尤.谢苗诺夫 译者: 纪胜 / 郑海凌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系前苏联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尤·谢苗诺夫写的惊险系列小说中的非常精彩的一部。该书为谢苗诺夫的代表作,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根据该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连续剧在1976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德国法西斯覆灭前夕--1945年的春天,希特勒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企图同美国讲和,进而共同抵御红军对柏林的攻击。潜伏在德国帝国保安局第6处20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化名什际尔列茨)突然接到总部指示,要他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并查清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联络电台遭破坏、报务员被炸身亡、无法与上级再次联系的情况下,施季里茨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了德国党卫队参谋长沃尔夫与美、英司令部代表在瑞士伯尔尼秘密谈和的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作品把悬念丛生、迭宕起伏、惊险曲折的情节与对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以及对社会历史深入的分析结合起来,使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片主人公的原型,是前苏联著名情报专家,号称“千面谍王”的鲁道夫·阿贝尔,他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惊人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为苏联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当年看这部电视剧时最不解的就是,纳粹盖世太保都是天生的怀疑狂,施季尔里茨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的?后来才知道,在一次德国人阻拦一辆载有苏联情报人员的坦克的战斗中,还是一名小兵的施季尔里茨为了赢得敌人的信任进入纳粹核心机构,同时也为了防止情报落入德国人手中,装作狂热的法西斯分子要炸掉坦克的样子,竟然冒着被自己人的炮火击中的危险接近并进入了坦克,销毁了已经牺牲了的苏联情报人员身上带的情报,而自己也负了重伤奄奄一息。从此德国人对他另眼相看,把他调入了情报部门。在二战结束前,他因为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和在敌人面前的出色“表现”,居然同时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最高勋章和第三帝国颁发的最高奖章—铁十字勋章。此事在间谍史上空前绝后!冷战时期,他任苏联克格勃驻北美情报站站长,不幸被叛徒出卖遭中央情报局逮捕,但在美国人的诱降面前表现出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贞,最后作为被苏联击落的美国U2飞机驾驶员的交换者回到了苏联,成为苏联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空中花园 豆瓣
The Hanging Garden
作者: [英]伊恩·兰金 译者: 陈世颐 新星出版社 2011
两大黑帮争夺爱丁堡的火并正要上演,作为爱丁堡昔日黑帮首领的“老朋友”,雷布思警督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但他却被派去调查遗留的二战战犯问题。这时他的女儿意外被车撞伤,昏迷不醒,肇事者究竟是两个黑帮之一,还是与他正在调查的战犯问题有关?作为一个父亲,雷布思觉得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女儿报仇,哪怕出卖自己的灵魂。然而正在一切都扑朔迷离之时,他所调查的战犯被吊死在公墓里的一棵树上……
毒品交易、黑帮激战,至亲之人昏迷不醒……然而雷布思真正难以面对的,是历史的鬼影,悬吊在往事构成的空中花园。
兰金用他简洁的散文式语言剥去现实的伪装,露出令人不安的内核。
——独立报
圣母悼歌 豆瓣
Stabat mater
作者: (意)斯卡尔帕 译者: 王建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0
《圣母悼歌》是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二〇〇九年获奖作品。本书是献给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音乐诗章。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威尼斯仁慈医院的孤儿院里,女主人翁Cecilia是一位被遗弃的孤女,整部作品是她写给想象中的母亲的、永远无法寄出的信。Cecilia感情细腻,富有音乐天赋,在给母亲的信中,她和自己的死神对话,在她的生活中,只有死亡相随。后来,维瓦尔第来到这里担任音乐教师,他发现了Cecilia的天赋,从她那里得到灵感。他带领孤女音乐团四处演出,就此点亮了女孩儿的生活,让她对医院以外的事物有了好奇心。最终,女孩儿逃离了孤儿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豆瓣
Life of Pi
8.5 (6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扬·马特尔 译者: 姚媛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这是南太平洋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作者马特尔的第二部小说,但是一面市便惊艳国际文坛,获奖无数,成为畅销书。小说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
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小说内容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是一 个能让人产生信仰的故事,同时也会让读者重新认识文学并相信文学的力量。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
本书全球热销七百万册,获得英国布克奖、德国国家图书大奖等6项国际大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等7项年度好书推荐!在台湾出版后获杨照、九把刀、南方朔等各界名人推荐。2005年译林社曾推出该书,受到诸多名人如周国平、叶兆言、李敬泽等人推荐。
此次译林新推出的这个版本,独家收录欧洲著名插画家托米斯拉夫•托亚纳克精心绘制的40幅全彩插图,值得珍藏。插画家以“罕见的优美画风”脱颖而出,赢得为《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绘制插图的机会。插图色彩丰富,极具表现力,极好地传达了文字的意向,呈现出精致的文学质感。
“我深爱这个故事,曾经觉得它是没法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终于,我决定接受挑战,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阅读的感动。”——李安
这本书是对上帝之存在的优雅证明,完美展示了故事的力量。——美国总统奥巴马
许多年来最奇特然而也是最容易读的一部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将奇谈、寓言和道德故事糅合在了一起。 ——《经济学人》
我们需要这个故事,当然不是为了掩饰我们的兽性,更是为了对我们的人性怀有信心。 ——作家周国平
PI不读“屁”,读“派”,就是圆周率π,一个最真实最神秘的数字。 ——书评人 小宝
我愿意把它看做一本人和世界(宇宙)的关系的小说。如果真的2012是末日,这本书可以留给任何幸存下来的人,它有太多的含义。 ——雕塑家 向京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它会在危难的时候,咆哮出柙,眈眈向人,却又与人相依为命。——豆瓣网友
化不可能为可能。它把文学的想象力推到了另一个新的前沿,既奇幻、怪诞,但又天真、写实,饶富深意。少年的奇幻旅程,最后变成了令人赞叹的阅读之旅! ──评论家 南方朔
这本小说充满了让人大快朵颐的诱惑力,因为它实在太好看了。好看到不忍心复述它的情节……惊险、悬念、流畅以及信仰,这是任何时代的读者都不会拒绝的美好大餐,何况今天? ——书评人 戴新伟
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插图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书进行描绘——即Pi的视角。Pi的所见所感是通过色彩、透视、象征和手势等的运用来诠释的...因此有些场景可能看起来很现实,而其他场景则含有格式化甚至抽象的元素(比如漆黑的大海)。——托米斯拉夫•托亚纳克
吉尔伽美什 豆瓣
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
8.0 (7 个评分) 作者: 赵乐胜 译者: 赵乐甡 译林出版社 1999 - 1
这是一部号称世界上最早的名诗和神话,起源于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苏美尔文学便借助楔形文字出现了书面作品,尤其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汇入泥槔以的作品繁多起来,达到了古巴比伦文学的辉煌。本书除收入史诗外,还译介了《人的创造》、《农牧的起源》等古巴比伦神话。填补了我国至今无楔形文字完整译本的空白,为国人研究亚非文字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伦敦塔集雨人 豆瓣
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莉娅·斯图亚特 译者: 任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我们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彼此,但并不意味着会以同样的方式表露悲伤。 ”
本年度最幽默、最感人的小说,她会偷走你的心!
如果悲伤吞没了语言、也吞没了眼泪,如果悲伤令你在爱人身边也依旧孤独……这部哀而不伤的小说,用幽默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
伦敦塔守卫 巴尔萨泽·琼斯与妻子赫碧、可爱的儿子,还有一只一百八十岁的乌龟生活在有千年历史的伦敦塔里。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儿子突然离世。
赫碧无法理解丈夫在儿子死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却落下收集雨水的怪癖。她同情他,但开始怀疑他们这段感情是不是就此完结。她决定离开。
本书故事发生地点:
A 伦敦塔的动物园
早在13世纪早期,伦敦塔里就有动物园。重建伦敦塔动物园的重要原因,源于一只名叫国良的金丝猴。2005年,中国元首曾送给女王一只珍贵的金丝猴——国良,那时所有送给女王的动物,除了马匹,都被放在伦敦动物园。因国良这名字的意思是“让这个国家吉祥”,国良的意外离世还引起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外交争端,因为中国人认为国良是被养在白金汉宫的。
B 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
这里堪比一座小型博物馆,送来的东西极为丰富。几百副假牙、各式假眼、黑武士的头盔、什么植物鲜花书籍衣物饰品,甚至还有达斯汀·霍夫曼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那里还曾经存放过救命的肾源、一具至今无人认领的埃及人形木乃伊棺椁、一枚骨灰盒。
★北美独立书商票选2010最爱书籍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年度选书第一名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风靡英美
★特别邀请画家卤猫绘制彩插。
一部令人喜爱的、有趣又感人的小说。让读者看到伦敦塔的另一面。斯图亚特将这个幽默的故事带向让人信服的、温暖的结局。 ——《华盛顿邮报》
住在伦敦塔里的守卫、他的老婆,以及他们那只180岁的老乌龟。斯图亚特的写作如果有任何意图,那就是让这座古迹更受欢迎。爱情的部分非常吸引人。 ——《出版商周刊》
《伦敦塔集雨人》是一道完美的甜品:清爽却不傻气。斯图亚特的写作具有原创性,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她笔下的人物能让你打从心底感动。
——《丹佛邮报》
朱莉娅·斯图亚特甜蜜的《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就像是一份祝福,真诚而不巧饰,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是这样……这个故事既是当代的又是普适的……
伦敦塔以其存放的宝石王冠著名,斯图亚特的作品为其增光添彩。
——《里士满时讯报》
想像一本有趣而深刻的书,里面充满可爱而怪里怪气的人物,然后在加上点儿英国历史,这便是《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10年最佳书籍”
爱好历史的人、喜欢动物的人、容易感动的人,都会沉迷在这个令人神魂颠倒的故事里。 ——《娱乐周刊》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上册) 豆瓣 Goodreads
8.5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曹明伦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分上下两册,共收录爱伦·坡小说五十余篇,完整地呈现了爱伦·坡笔下的神秘世界。上册收入了《黑猫》《厄舍府之倒塌》《丽姬娅》《莫格街凶杀案》等名篇,特别收录了爱伦·坡唯一的长篇小说《阿·戈·皮姆的故事》。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 豆瓣
Les petits chevaux de Tarquinia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57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本书为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痛苦 豆瓣
La douleur
8.1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东亮 / 朱江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9
《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印度之歌 豆瓣
India Song
8.2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印度之歌》是杜拉斯电影导演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广岛之恋》一样,成为她的一张国际名片。本书是影片的脚本,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麦克•理查逊,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安娜而来;副领事公开自己对她的迷恋受挫后陷入癫狂,向麻风病人、狗,甚至自己开枪。杜拉斯在生命尽头说,《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电影。“《印度之歌》所展现的就是我自己。丝毫无误。”
这部电影既是作者的电影作品,也是作者的诗歌作品。它迷住了整个电影节,我知道。如果它参加竞争,毫无疑问,我们将把金棕榈奖颁发给它。
--197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安德烈•戴尔沃
在这样一部杰作面前,又如何能屏住呼吸,控制自己的激情,再扮演评论家的角色?《印度之歌》是电影节上的重大事件,一部独特的电影,与其他电影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很明显,它将是一九七五年唯一一部将深刻在我们记忆中的电影。
――亨利•夏皮埃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 豆瓣
L'homme assis dans le couloir
作者: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马振骋、桂裕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9
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的《坐在走廊里的男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大西洋人》、《死亡的疾病》等,有着渴望和激情的男女,无论怎样相遇、靠近,彼此都无法逾越自身,必须重回出发的位置。
祖国 豆瓣
Fatherland
7.6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许琼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9
如果希特勒赢了,历史会变成怎样?《祖国》——幸好只是一本小说。畅销英美20年经典之作,中文简体字版首度面世!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总店特别推荐!这是一部虚构历史的惊悚小说:纳粹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年后,希特勒正等待他七十五岁诞辰的到来。一桩发生在柏林郊外湖边的命案引起了刑警马栩的注意,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是一个针对数名纳粹高官的连环谋杀行动。随着马栩抽丝剥茧,追踪至事件核心,却发现在这些精心布置的谋杀案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她的镜像幽灵 豆瓣
Her Fearful Symmetry
作者: [美国] 奥德丽·尼芬格 译者: 谢静雯 2013 - 2
即使我们分离如此之久,要是没有你,这个世界根本难以想象。
生命错落,情深难弃,《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奥德丽•尼芬格作品
茱莉亚与瓦伦蒂娜是一对生活在芝加哥的镜像双生子,她们完全对称,彼此犹如镜前影像。
某天,一封从伦敦不期而至的信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她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妈妈也有个双胞胎姐妹——艾斯沛姨妈。艾斯沛是珍本书商,她处理旧书的手法极其感性,售出时却毫不留恋,性格矛盾而果敢。艾斯沛遗留给双胞胎一幢伦敦的公寓,就在风景迷人的海格特墓园旁边。只是她条件古怪,不单单要求两姐妹在那里住满一年,还不准她们的妈妈踏入房间一步。年轻的双生子难抵诱惑,欣然收拾行囊,开始全新的英伦生活。
她们的新邻居有艾斯沛的情人,准备博士论文《海格特墓园史》的罗伯特。罗伯特痛失所爱,沉沦于悲伤中而不能自拔。邻居中也有字谜设计家马丁,他患有自闭症,恐惧一切不洁之物。从美国而来的姐妹,一面在彼此不能分离的双生情节中纠结,爱恨交加;一面也融入新生活:茱莉亚试图改变马丁的病况,瓦伦蒂娜则有点儿爱上了罗伯特。
然而,英伦终究迷情。瓦伦蒂娜和艾斯沛是如此相像,罗伯特爱的就是她,还是她的影子?与此同时,她们也发现了房间里的另一种存在,逐渐揭开尘封多年的秘密,并陷入了一桩可怖而骇人的事情中……
奥德丽•尼芬格文辞细腻委婉,令人不忍释卷。如果说她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是一笔写尽时光穿梭中的爱情,而此次,她则透过被扭曲穿越的生命,再度审视爱情的真谛。对于爱,不论是苦苦占有还是释然放手,不过是情非得已。
为了写作本书,奥德丽•尼芬格亲自前往伦敦海格特墓园担任讲解员。对于这座安息有狄更斯、马克思以及性手枪乐队主唱等名人的墓园,她风情与文史兼备的描摹,亦使这部小说为人称道。
尼芬格创造了一个奇妙的场景,里面充斥着无声的悲伤和让人窒息的情感,又令人迷惑地转入了童话故事的黑色逻辑。但请拂去占卜板的灰尘,让孩子们保持距离,因为你将会有一番盎然有趣但又毛骨悚然的经历。——《华盛顿邮报》
引人入胜!读者们愉快地被尼芬格创造真实人物的能力和叙述天赋感染了,小说最有力的部分不是超自然事件,而是快乐与失意同在的日常生活。——《纽约时报》
一个围绕着伦敦著名墓园的当代维多利亚小说,里面幽灵出没,还有严守着的秘密。一个有魅力的当代哥特故事,让人不安而又好奇。——《芝加哥太阳报》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豆瓣 Goodreads
Of time and stars
8.1 (11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邹运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3
上帝、耶和华、安拉……这些都是人造的符号,神真正的名字是不可呼唤的……
一位西藏喇嘛向瓦格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他需要雇佣两名工程师,将一台自动序列计算机运送到圣地香格里拉。工程师们不远万里来到高山之巅的寺庙中,确保计算机不出故障地日夜运作。3个月之后,计算机将打印出九十亿种不同字母排列,里面隐藏着至高之神真正的名字。一旦名录完成,真正的神明便会降临世间……
英国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先知,是用科幻预言未来最成功的小说家。《神的九十亿个名字:阿瑟•克拉克经典科幻小说》收录了克拉克一生创作的近100部科幻作品中最精彩的18篇。他在这些才华横溢的杰作中,对宇宙争霸、地心危机、太空缆车、人工智能、星际通讯、冰河纪降临、外星人入侵、核能浩劫等科幻母题逐一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克拉克用钟表般精确的科幻道具和庞大壮阔的时空尺度,赋予读者无尽的使命感与苍凉的宿命感,并对后世的科幻小说、电影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希腊三部曲Ⅰ 追逐阳光之岛 豆瓣 Goodreads
9.9 (16 个评分) 作者: Gerald Durrell 译者: 唐嘉慧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4 其它标题: 希腊三部曲Ⅰ 追逐阳光之岛
“希腊三部曲”系列,是保育顽童达雷尔的经典代表作,描写全家人从沉郁的英国移居到阳光的国度——希腊科孚岛,在这座无猜的小岛上生活五年的点点滴滴。他以丰富的幽默感、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精彩描述他温馨却又爆笑的亲人、有趣的朋友、科孚岛民以及开启他一生热爱动物的珍贵岁月,堪称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
当年年仅10岁的达雷尔以纯真的心、童稚的眼睛观看科孚岛上优美的自然风景、热情温暖的当地居民、各式各样动物植物,以及行径古怪的一家人。
“希腊三部曲”仿佛艾丽斯仙境、伊甸园与镜中世界,充满好闻的味道、缤纷的颜色、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触感、奇怪有趣的人物和无尽的爱、学习与玩乐。在那个动植物种类浩繁、地理景观变化多端的地中海小岛上,小杰瑞(作者的小名)在家人无边的宠爱与信任,启蒙老师无价的友谊与指引之下,以最大的自由,挖掘并拥有了天然丰盛的宝藏。
即使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即使我们的童年已远逝──童年依然近在咫尺,因为透过这三本书,达雷尔将交给你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让你感受到“麻雀可以像天堂鸟一样有意思,老鼠的行为也可以跟老虎的行为一样有趣味。”“活着,是多么值得开心、感恩的事。只要你去找,充满阳光的日子俯拾即是;只要你别抛弃自己的童心,童年永远近在咫尺。”
《追逐阳光之岛》是希腊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不仅被拍成电视剧,还是英国高中毕业语文考试用书。
达雷尔一家在大哥的怂恿下从阴郁的英国搬到希腊科孚岛,从此开始了他探索新世界的旅行。在那个动植物种类浩繁的小岛上,年仅10岁的达雷尔以纯真的心、童稚的眼睛观察科孚岛上优美的风景、各式各样动植物,而热情的当地居民以及行径古怪的家人更是让他生活快乐无边。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 豆瓣
6.6 (14 个评分) 作者: 袁苡程 新星出版社 2012
20多年前,本书作者在纽约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是人类的忏悔心理。为搜集各种临终遗言作为第一手素材,她首先去了藏书无数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结果发现能找到东西基本仅限于名人的临终遗言。于是她重新整理思路,突发奇想,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征集临终遗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来信深深地打动了她,于是她决定把这些故事呈现给更多的人。
死亡之舞 豆瓣
作者: (美)道格拉斯·普雷斯顿 / (美)林肯·切尔德 译者: 胡泽刚 / 周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3
一部完美的惊险小说。
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命中注定的终极挑战。你能阻挡死神的步伐吗?
特工彭达戈斯特遇见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敌人,那个双眼颜色各不相同、智慧超群的犯罪高手居然就是他死去多年的弟弟。兄弟俩究竟有过怎样的心结,仇恨居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滋长,以至于终有一天演变成疯狂的报复。一张张神秘莫测的塔罗牌宣告了一个个人的死亡。彭达戈斯特必须阻止弟弟的行动,可他毫无线索,一筹莫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爱人落入魔掌。他只能等待,等待他聪明绝顶的弟弟犯错。
只要一个错误。
这是惟一一个机会,他不能放过……
温泉疗养客 豆瓣
8.9 (11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谢莹莹 欧凡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黑塞常被人说起的是他的小说,也因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这些散文多记录的是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温泉疗养客》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部小书,却是最为风趣的一部,展现出作者浪漫幽默执拗善良的侧面。
★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以及《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后者在市面上已长期缺失。
★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阅读黑塞,与黑塞做伴,会多一点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怀疑的勇气。
-------------------------------------------------------------------------------------------
黑塞的散文集,收录《漫游记》《秋日人生》,及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
《温泉疗养客》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部小书,记叙黑塞晚年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不像黑塞的其他作品,此文可称最为风趣的黑塞,那种在病痛疾苦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会深深打动人心。
朝圣者之歌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谢莹莹 欧凡 胡祖庶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黑塞常被人说起的是他的小说,也因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这些散文多记录的是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以及《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后者在市面上已长期缺失。
★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阅读黑塞,与黑塞做伴,会多一点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怀疑的勇气。
《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有其儿时回忆,有对战争的思考,有致亲友的信,有迁居杂谈,还有对故地、对老的追忆,所有都离不开对人生的感悟。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了黑塞其人,更是从展露出他的心灵、思索、喜乐悲愁乃至愤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