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豆瓣
9.0 (35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丁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在塞林格的经典短篇小说集《九故事》开篇“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里,西摩开枪自杀,给无数读者留下巨大的悬念:西摩为什么自杀?
西摩是塞林格笔下传奇的“格拉斯家族”七个孩子中的老大。这七个孩子个个是神童,尤以西摩为最。他十六岁即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二十岁出头就成了大学教授。《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就以他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譬如西摩在婚礼当天作为新郎居然没有出现。
2009年1月1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美国文学大师J.D.塞林格九十周岁生日。《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中文版的出版,标志着塞林格四部小说第一次在中国出齐。
2009年5月4日 已读
格拉斯家族系列甚至比《麦田》更吸引我。《弗兰尼和祖伊》略好一些,但这本更自由。_x000d_
_x000d_
忍耐完漫长的叙述,最后几页每每让人热泪盈眶。_x000d_
_x000d_
美国小说
午夜的另一面 豆瓣
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
作者: [美国]西德尼·谢尔顿 译者: 丁振祺 戴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7 - 7
《午夜的另一面》是谢尔顿的第一部女性小说,连续53周占据《纽约时报》排行榜,创下历史记录。《午夜的另一面》主要内容:在巴黎,在华盛顿,在希腊的一幢豪华别墅里,无辜的美国女孩成了一场复仇、背叛谜局之中的棋子,她不知所措,惊魂未定。她摇了摇头,这还不是她死的时候,她的第一个报复行动,但仅仅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严厉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她的英俊的丈夫和美貌电影明星之间的爱恨纠葛,将她卷进了激情所编织的四人网中……而那个传奇般的希腊大亨,抽紧了控制每个人的绳子。
2009年5月10日 已读
非常的好看。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
美国小说
深度郁闷 豆瓣
Dry
作者: 奥古斯丁·巴勒斯 译者: 蒋珍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 8
《深度郁闷》:在逃避现实的路上,他与酒为伴,寻求短暂而虚假的平静;他深度郁闷的内心,时刻挣扎于清醒和沉迷之间。为了寻求解脱之路,他痛苦不堪,却始终不曾放弃希望。他天真第一位,对他深爱的男人的疏远,可以让他不必为失去爱人而痛苦,然而似乎命中早已注定,在劫难逃……一切都看似漫不经心,却终究难挡暗潮汹涌,就如同你即将为他而落的泪水。...
2009年5月11日 已读
有点男版好莱坞童话的意思,但还是满好看的。我对所有的成瘾症状都感兴趣
美国小说
垂死的肉身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吴其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一位年过六旬的美国教授与他的学生,二十四岁的古巴女孩康秀拉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爱欲关系。他迷恋于她的身体无法自拔,而对康秀拉而言,他的年龄和地位则合情合理地赋予了她屈服的权利。然而渐渐地,对年龄差距的恐惧、对青春的嫉妒抽走了他的自信,使他挣扎在性爱和垂死之间,这段关系的完结更使他长时间地备受折磨。八年后的一个除夕夜,当他再度接到康秀拉的电话时,女孩却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她患上了乳腺癌,在手术前一天,康秀拉请求他为她拍摄裸照,于是这最后的死亡又平添了几分凄艳的情欲色彩。
2009年5月20日 已读
_x000d_
_x000d_
性,还有被流放的,窒息的古巴。
美国小说
沉默的羔羊 豆瓣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8.0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汤玛士·哈里斯 译者: 吴安兰 / 江慧君 译林出版社 1995 - 6
主人公史达琳,年轻娇小却冷静聪慧,意志坚定,她从上司那儿接受了缉拿性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任务。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恶的天才莱克特医生寻找线索,与这个残忍的杀人犯展开殊死捕斗……
洛丽塔 豆瓣 Goodreads
Lolita
7.9 (37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
《洛丽塔》原著问世五十年来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纳博科夫最著名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
拿着剪刀奔跑 豆瓣
Running with Scissors
6.9 (9 个评分) 作者: 奥古斯丁·巴勒斯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 11
《拿着剪刀奔跑》讲述孤独了就要发泄,不管伤着谁。拿着剪刀奔跑——它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它更是一种比喻,一种典型的、美国式的比喻,潜台词就是:你痛苦吗?你孤独吗?那就毫不犹豫地发泄吧!手舞剪刀,一路狂奔,不管伤着谁……《拿着剪刀奔跑》是美国时下最受欢迎的记忆文学读本,荣登2003年美国全国畅销书第一名,《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娱乐周刊》畅销书第一名,《ELLE》畅销书第一名,几乎每一页都能激起本能反应:大笑、畏缩、恶心……还有有趣。
但丁俱乐部 豆瓣
5.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修·珀尔 译者: 王彦华,梁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1865年,波士顿。美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三位“炉边派”诗人亨利・朗费罗、詹姆斯・洛威尔与奥利弗・霍姆斯,为了一个神圣的文学理想――在美国出版但丁的非凡之作《神曲》――组建了“但丁俱乐部”。
但是诗人的翻译计划被迫中止,因为波士顿和坎布里奇发生了连环谋杀案:
大法官被蝇蛆活生生地吞噬;
教区牧师被倒栽活埋,脚底还有烈火灼烧;
亿万富翁在废弃的城堡中被凶手肢解……
只有但丁俱乐部的成员知道杀人事件的风格和形式直接来自《神曲》的“地狱篇”。面对生命所受的威胁,面对束手无策的警方,诗人抛开书本,背负起阻止杀人者继续行凶的重担。
达·芬奇密码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Da Vinci Code
7.8 (572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吴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2 其它标题: 达·芬奇密码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兰登无意之中非常震惊地发现,已故的博物馆馆长是峋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的成员--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这无疑给他们增加了风险。兰登感觉到他们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这是个数世纪以来就证明了的既能给人启迪又很危险的秘密。在这场足迹遍及巴黎以及伦敦的追逐中,兰登与奈芙发现他们在跟一位始终不露面的幕后操纵者斗智斗勇。他们必须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谜团,否则,峋山隐修会掩盖的秘密,那隐藏了多年的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洪堡的礼物 豆瓣
Humboldt's Gift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蒲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两代作家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以及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曾两获普利策奖并获封法国骑士勋章的中年作家查理·西特林一切都在走下坡路,前妻要刮尽他的财产、流氓砸烂了他的奔驰车、现有的情妇是个敛财娘,最重要的是他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都写不出来了。他对潦倒而死的前辈诗人兼导师和挚友的洪堡一直心怀歉疚,洪堡曾教他认识艺术的力量,要他忠于自己的创造性精神,而他在洪堡贫病交加时却并未伸出援手。最后在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的情况下,西特林终于借助洪堡留给他的一个剧本提纲摆脱了物质危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洪堡当年的精神苦痛。
看电影的人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沃克·珀西 译者: 竹苏敏 重庆出版社 2006 - 2
现代图书馆评选20世纪100部最佳小说之一,本书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
只要是经典,就不会被遗忘,1961年出版以来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比克·保林是一个小股票债券经纪人。他在新奥尔郊区过着平静的生活,热衷于看电影,与女秘书谈情说爱。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所要追寻的是某种更为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将使他一生都在对抗时光的流逝。随着一个特别的忏悔日的到来,他终于找寻到了自己所希冀的东西,并与一个他不曾料想过的女人结成旅伴……
比克·保林,一个忠实的电影迷,他相信电影的意义在于自省。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省呢?自省的目的是为了有所知,还是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比克·保林,一位忠实的自省者,他最终会不会也为平淡的生活所淹没,又会不会因自省往往以绝望而放弃呢?电影的意义在于自省,而生活本身又会不会是一部更加真实的影象呢?或许,透过电影与自省中的比克·保林,这些疑问将会得到新的解读与诠释。
充满新奇、智慧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沃克·珀西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可以塑造出前所未见的独特人物。——《时代》周刊
这是一本新奇和满含温情的书,洋溢着热情和智慧的想象。——《旧金山纪事报》
这是一部杰出的小说……沃克·珀西的笔触触及到了人类许多隐秘的情怀。——《哈珀斯》杂志
2009年6月24日 已读
水流一样琐碎的思维
美国小说
搏击俱乐部 豆瓣
Fight Club
8.6 (78 个评分) 作者: [美]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冯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搏击俱乐部》:一个美国年轻白领为了克服自己的失眠症,参加了许多心理治疗小组,却没有丝毫改善,直到他遇见泰勒•德顿,一个充满野性的肥皂制造商。为了应对生活的空虚,他俩建立了一个地下组织——搏击俱乐部,宣泄朝九晚五工作的压抑与无奈,谁知这个组织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以异乎寻常的势头发展开来。年轻白领发现这个自己一手创建的组织已经非常难以控制,泰勒•德顿的身份也很令人怀疑,他必须要采取行动……
天使与魔鬼 豆瓣
Angels & Demons
8.3 (57 个评分) 作者: [美]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信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特多利亚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
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首领之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就在他到达的当天,失踪的反物质在梵蒂冈城地下某处被人发现。离开了实验室的反物质,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后自行爆炸。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会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形势刻不容缓,兰登与维特多利亚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的冒险之旅…… 丹·布朗(Dan Brown,1964- )是美国小说界新宠,当今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创下书市奇迹,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热潮。丹?布朗的处女作,出版后旋即成为美国畅销电子书第一名的《数字城堡》的中译本,又将中国大陆的丹·布朗热又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丹·布朗开创了知识型悬疑小说创作的新时代。
2009年7月10日 已读
最后竟索然无味了……对称字符令人震惊
美国小说
红色笔记本 豆瓣
The Red Notebook: True Stories
7.2 (22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小汉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红色笔记本》是保罗·奥斯特的一本自传性故事集。书中,奥斯特笔尖伸向现实事件,无论大或小,悲或喜,剖剥之下,都显示出人生之无可预测、变幻不定的本质。一个烤焦的洋葱饼,一个拨错的号码,一个遭雷击的小男孩,巴黎旅馆里的一张小纸片,所有这些组成的文本,都演绎出一种独特诗学,成为一篇非理论的文学宣言,以至简的、纯粹讲故事的方式铸就。
猫眼看天下 豆瓣
作者: 彼得·盖泽斯 译者: 李佳纯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11
这一回,诺顿带着大家从纽约飞往法国,分享普罗旺斯的乡间风情,继续以它不可思议的举止征服了欧洲大陆。到了巴黎,它与五只不那么友善的狗斗智斗勇;在意大利的市集,拒绝吃鱼的它差点因为一尾沙丁鱼掀起美意大战;在王尔德住过的旅馆里闲晃,甚至到派拉蒙电影公司商谈拍片计划……
生命中不可抗拒之喵 豆瓣
作者: 彼得·盖泽斯 译者: 李佳纯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11
《生命中不可抗拒之喵》内容简介:一只名叫诺顿的苏格兰折耳猫的真实故事。诺顿征服了誓言此生绝不养猫的盖泽斯之后,“两人”就形影不离了。他们一起搭乘渡轮到火岛度假;坐上协和号到巴黎与奥斯卡最佳导演波兰斯基、国际影星哈里森·福特见面;与美女约会,在全世界最好的餐厅用餐,到巴黎最有名的地下舞厅狂欢……诺顿甚至帮主人看穿脚踏两只船的坏女人。
2010年8月25日 已读
折耳似乎很聪明……
美国小说
美味关系 豆瓣
Julie & Julia
作者: [美] 朱丽·鲍威尔 译者: 苏西 重庆出版社 2010 - 2
带着点布里奇特·琼斯式的幽默和奥古斯丁·巴勒斯式的活力,朱莉·鲍威尔记录了她如何在一年内成功做出美国著名女厨师茱莉亚·查尔德的524道法式菜佳肴,充实生活,获得新生的故事。
朱莉·鲍威尔年届三十,住在美国皇后区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做着一份乏善可陈的秘书工作。她需要新鲜事物来打破单调沉闷的生活,所以,她开始了一项有点疯狂的计划。她从母亲那意外得到一本“古董”的菜谱书——美国著名女厨师茱莉亚·查尔德于1961年的经典著作《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朱莉·鲍威尔在一年内,成功炮制出书中所授的524道菜谱。刚开始,她以为一切会很容易,但是当她从简单的薯蓉忌廉汤(即土豆汤)过渡到复杂的菜式,如花色肉冻等,她意识到《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这本书蕴含着更深的涵义。女厨师茱莉亚严谨的声音常在她耳边回响,她为了依照菜谱煮菜,常常缠住当地的屠夫,向他请教怎样买猪肾或羊牛的杂碎;半夜让丈夫出门买黄油,烹调菜肴到午夜才进餐。终于她发现了制作完美的香橙巴伐利亚布丁的诀窍,吸取猪骨髓的妙法,及吃内脏享受到的强烈味蕾冲击。最终将厨房变为了一个神奇的创造之地。她成功地用诙谐的幽默,澎湃的激情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平庸的生活。
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 豆瓣
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 Tales from Neurosurgery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法兰克·佛杜锡克 译者: 吴程远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5
本书记述了一名钢铁工人蜕化为具有人道关怀思想的神经外科医师的里程碑。作者以一个黑色幽默的角度看待神经外科医生的修炼历程,描绘医院里为生死博斗的悲喜剧。行文鲜活生动、风趣幽默,却又带着令人鼻酸的感伤与无奈。故事情节紧凑、明快,在时而欢笑、时而垂泪的阅读中,深刻体验医生工作的甘苦、压力与使命,病患流露出的无助、期望与感激。文中提到内科与外科的互相排斥,医生面对病患终告不治时的悲哀与痛切,医生与护士或其他医护工作人员的小小冲突磨擦等等,也是医界不断上演的戏码,不分国界。我相信,读者阅读起来,有如聆听医生的肺腑之言,文中情境也都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药水、针筒、电子仪器的场景中,交织成有血有泪,却又真实无比的人生,让人体悟更深、感受更强、启示更鲜明。
要知道这是官方简介。
一个从医大毕业的实习医生转变了医院的所有科,终于选择了神经外科。并且在那个拥有“疼痛博物馆”的科室,一待就是七年。
黑暗中的人 豆瓣
Man in the Dark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保罗·奥斯特 / Paul Auster 译者: 徐振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七十二岁的书评家奥古斯特·布里尔遭遇车祸,在女儿家修养,却常常失眠。为了打发漫漫长夜,更为了遗忘妻子去世和外孙女男友泰特斯横死他乡的悲痛,他躺在床上给自己讲故事。在他想象的世界里, “九·一一”事件没有发生,二〇〇二年的总统大选造成美国分裂,新的内战爆发了,而士兵布里克被迫执行的任务,就是杀死讲故事的人……
布里尔渐渐向外孙女敞开心扉,讲述自己荒唐的婚外恋,也触及泰特斯遇害的真相。两个同命相怜的人在讲述故事中互相医治心灵的创伤,寻找生活的光明,也让读者庆幸在残酷的世界中还存在寻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