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焚书之书 豆瓣
Das Buch der verbrannten Bücher
作者: [德] 魏德曼 / Volker Weidermann 译者: 陈钰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德國花了超過半世紀的時間來反省這場浩劫,其努力雖仍是現在進行式,但已見反省的果實。」
前駐德代表,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謝志偉
「本書的目的,不在榮耀英雄,而是要捕捉那些在灰燼上揚起的作家身影,以及倖存者動人心弦的生命故事,這也是這本書特別好看的地方。」
先驅媒體社會企業(新頭殼網站)董事長 蘇正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納粹黨在德國已經掌權,意圖所在不只是絕對的政治勢力和清除猶太人,而且對全體人民思想行動全面監控。1933年五月十日納粹假大學生團體之手,發動全國性反動思想的清除,舉行全國性焚書活動,數以萬本書籍付之一炬。七十五年後的今天,這些作家和其作品早已被遺忘。佛克衛德曼(Volker Weidermann),以呈現戰後德語文學史聞名,試圖重新喚起社會的記憶,改變這些不該被遺忘的作者,已經被遺忘的命運。黑名單上有九十二個德國作家和三十五個外國作者。包括國際知名的有海明威、傑克倫敦、茨威格、雷馬克等。本書描述這些作家個人及作品的特色,以傳記和回憶錄的形式呈現給今日的讀者。目的是讓被遺忘的從遺忘中走出來,把他們的生命、他們的著作呈現給今日的讀者。重新光耀當時被焚毀的書,重現當時多數文人面臨公義道德勇氣的抉擇、流亡的生活,賦予他們悲劇性的生命一個現代的意義。將焚書之人當時的勝利,在今日轉成潰退慘敗。
「這本書則不再只是浮光掠影。我毫無遺漏的追蹤了所有作品被登錄在文學第一黑名單上的作家,而哪本書該被丟入火堆,所根據的就是這份名單。榜上有名的包括49位以德語寫作的作家,37名以外語寫作的作家。並不是所有這些生命都能從出生到離開人世都被完整地重組建構,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重新被找到。慶幸的是,留下的缺漏很少,在史料記載中與各式追蹤資料裡,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沒有留下痕跡的,而只出現名字的謎團也不多。但是在這本書中,所描述的生平經常以「不知所終」或「正確死亡日期不詳」作為結尾,實在是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人們經常無故便不知去向,既沒有先兆,最後的痕跡也無從查起。本書的重點放在德國作者身上。對這些作家而言,作品被挑出來燒毀一事,嚴重威脅到他們的存在。對他們來說,這代表他們所有的一切。他們大部分因此失去了讀者、家園,甚至生命。」《焚書之書》作者前言
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 豆瓣
作者: [瑞典] 谢尔·埃斯普马克 译者: 王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巴托克:独自面对第三帝国》是一部不可多得佳作。它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电影。它以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在二战爆发前夕出走欧洲为背景,将巴托克的一生浓缩在他即将跨越法国边境的那个黄昏,从巴托克与跟踪他的密探们的对峙中,借助描绘他沉默而又奔涌的内心场景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巴托克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对自由的珍视、以及面对第三帝国步步紧逼的迫害,他又是如何用他的音乐拒绝同化、顽强抵抗。
小说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定格、闪回、快切,画外音,新闻素材等属于电影的元素与手法,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叙述和强烈的画面感,令人欲罢不能。难怪著名作家余华说:只读了第一句就放不下了。
德国反犹史 豆瓣
作者: [德]克劳斯·费舍尔 译者: 钱坤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4
这是继《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费舍尔追朔了从中世纪以来德国文化中的反犹现象,及其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的历史渊源……费舍尔对于一手材料及二手材料的融合可谓驾轻就熟,他能够将各种文学题材糅进一部非凡的学术著作中。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豆瓣 Goodreads
They Thought They were Free:the Germans 1933-45
7.3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尔顿·迈耶 译者: 王岽兴 / 张蓉 商务印书馆 2013 - 11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
本书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作为一名兼具德国血统和犹太信仰的美国自由主义新闻记者,米尔顿·迈耶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秉承良心的公正与无情的诚实。正是这一点赋予本书强大的冲击力量。
——沃尔特·L.多恩,《星期六评论》
德国问题再次成为了我们政治的核心。对其根本性的探讨,不会比这部著作更出色、更人道和更清晰洗练了。
——奥古斯特·赫克舍,《纽约先驱论坛报》
希特勒的十字架 豆瓣
Hitler's Cross
作者: 欧文·路茨尔 译者: 张大军 团结出版社 2012
《希特勒的十字架》记述了在第三帝国时期,作为当时德国最重要机构之一的官方教会及其教会领袖是如何与纳粹帝国、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流合污的。德国的教会为了自我保护不惜放弃信仰原则而对纳粹妥协,最终导致了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变成了象征着罪恶的纳粹图腾万字饰。作者从纳粹这段历史入手,分析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智状态,向读者揭示了纳粹所造成的悲剧更深的精神、思想层面的原因。那就是国家至上的思维以及教会的盲目顺从、反动政治势力与教会的邪恶联盟,这在纳粹帝国得到了极端的体现,而且受到了教会的欢迎和支持。对此,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从对纳粹时代的研究中汲取了不少对当今社会有益的教训。
人子耶稣 豆瓣
Jesus, the son of man
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 译者: 薛庆国 2011 - 10
《人子耶稣》内容简介:在一个春日里,耶稣站在耶路撒冷的街市上,向群众宣讲天国。他指责文士和法利赛人,古代犹太教一个派别的成员,《圣经》中称他们为言行不一的伪善者。在向往天国的人们道路上设立圈套,挖掘陷阱:他对他们加以痛斥。人群里有一帮人是为文士和法利赛人辩护的,他们寻思着加害耶稣和我们。
黎明破晓的世界 豆瓣
A World Lit Only by Fire: The Medieval Mind and the Renaissance: Portrait of an Age
7.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张晓璐 / 罗志强 悦读名品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 5
【编辑推荐】
.
★《光荣与梦想》作者、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 威廉·曼彻斯特
唯一一部关于中世纪历史之有力著作
.
★美国国家畅销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彭博新闻社年度推荐历史图书
.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全面呈现一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探险家、改革 家、艺术家、诗人,以及由之引发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
没有钟表、警察和通信工具,
人们信仰魔术和巫术,
杀害那些与他们信仰不同、冒犯他们信仰的人。
.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充斥着无止境的迷信、腐败、暴力、反智主义和无知,
上层人物沉迷于火刑、任人唯亲、谋杀、享乐和售卖赎罪券。
.
这是一个“杂草已经蔓延到了上帝的葡萄园”的时代,
马丁·路德将教皇的通谕扔进火堆,
“因为你败坏了上帝的真理,
愿上帝在熊熊大火中将你毁灭”。
.
这是一个天堂和地狱每隔24小时就会轮换的时代,
宇宙的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构成了对基督教的最大威胁,
而麦哲伦则航行到了世界的边缘——据说恶龙就潜伏在外面。
.
这是统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渐分裂为不同文明体的时代,
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
.
从惊心动魄的骑士故事,到残酷野蛮的宗教审判,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恐惧、敬畏;从璀璨夺目的文艺复兴到荡气回肠的环球航海,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兴奋、惊叹。这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
威廉·曼彻斯特以其优美的散文风格,以及叙述历史故事的优雅和严谨,带领我们领略了中世纪如何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书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改革家、探险家、艺术家、诗人,以及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大航海时代。
.
一般来说,中世纪的时间跨度为公元5世纪-16世纪,而文艺复兴主要是自14世纪开始,宗教改革主要是从16世纪开始。
.
第一章主要是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发生之前的中世纪,也就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产生做了一个背景介绍,为全书的第二章(主要部分)做一个铺垫。
在这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城市、乡村、生活、宗教、战争的整体概况。
.
第二章为全书的一个主体,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腐化堕落(以教皇为首的圣职买卖、贿赂、色情)以及在这一背景下所发生的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以伊斯拉莫为首发起的人文主义思潮,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
.
第三章主要讲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媒体推荐】
.
“曼彻斯特为我们走进眼花缭乱的中世纪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入口,那是一个我们的现代意识刚刚萌生的时代。”
——《芝加哥论坛报》
.
“这是一本生动有趣的书,书中精彩的细节和奇闻异事,将一个昏暗污浊的时代到文艺复兴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达拉斯晨报》
.
“言辞犀利,文笔流畅,穿插中世纪许多不为人知的史料,曼彻斯特不愧是一位大师级的写作者。”
——《科克斯书评》
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 豆瓣
作者: 三谷 孝 译者: 李恩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 9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各种秘密结社的存在并非奇闻,它们有的甚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书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国民革命、工农运动、南京政府以及抗日战争这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为背景,以红枪会、小刀会、大刀会、天门会为主角,试图具体地去揭示这些民间秘密结社在当时的历史大舞台上所展示的最后的活动。关于他们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如与国民党各派系、军阀各派系、共产党、
民国帮会要录 豆瓣
作者: 万仁元 / 方庆秋 1993 - 1
本书以青红帮的组织活动资料为主,兼收一些会党的活动资料。
构造另一个宇宙 豆瓣
桃源郷の機械学
作者: [日]武田雅哉 译者: 任钧华 中华书局 2017 - 5
这是一本带你穿梭另一个宇宙的“旅游指南”!
•《山海经》明明是怪物志,为什么写得像食物志一样?
•昆仑、浑沌、葫芦……这些发音相似的词语里,藏着宇宙的源头?
•《西游记》里的火焰山真的存在吗?
•猪八戒怎样经历了从黑猪变白猪的漂白之旅?
地理、文学、建筑、盆栽、金鱼、食品、 怪物传说……
种种乍看不合常理的故事和图像背后,
隐藏着中国人世代累积的世界观与时空思维。
对中国人来说,内藏无限大宇宙的葫芦,也是通往异界的传送装置。
一座庭园、一幅画、一头犀牛、一张地图……都是一道任意门,
炼丹术、壶中天、宇宙文、永动机……中式奇谈怪论,可真惊人!
翻开书页,且让我们穿过月洞门,进入充满奇思异想的桃源乡,
看看中国人的葫芦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宇宙?
这趟旅程没有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景致迷人。
这本书所涉及的学问,从地理学、天文学、妖怪学、神话学,一直到植物学、历史学、文学……无所不至。看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乃让人不得不好奇:这样古灵精怪的学者,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台湾作家、出版人 傅月庵
本书延续了武田雅哉对怪物的一贯热情,对古往今来的中国奇异幻想如数家珍:从猪八戒惊人的食量到传说中的“昆仑”,从桃源乡的不死药到脑电,从地生羊到江青、彼得大帝对永动机的迷恋……经他的友情提示,我们中国读者也许会惊叹:我们原来是这样一个可以若无其事地讲述种种不可思议故事的有趣民族啊!
——书评人 飞氘
废土 豆瓣
Wastelands
7.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约瑟夫·亚当斯 编 译者: 姚向辉 等 新星出版社 2017 - 10
核战、生化灾难、宇宙浩劫,末日都有结束的时候。
你游荡在人烟稀少的世界中,四处搜寻食物,对抗变种人,试图重建文明。
你偶尔会为死者垂泪,可内心深处却庆幸自己是活下来的那个。
人人都爱看末日后的故事,因为我们暗暗盼望成为幸存者,盼望一切能重头再来。
废土的故事无非就是这样。
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 豆瓣
Ask the Past: Pertinent and Impertinent Advice from Yesteryear
作者: 伊麗莎白‧阿奇柏德 译者: 何玉方 大寫出版 2016 - 9
中世紀的宴會,想讓客人賓至如歸得讓烤雞啼叫?
文藝復興的仕女想擁有完美眉形,得靠山羊膽汁?
啟蒙時代的海灘時尚,羊毛襪是關鍵配備?
有圖為證,毫無邏輯
讓史學家徹底崩潰、不敢恭維的歐洲奇異生活史!
◎亞馬遜編輯選書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評價
提到中世紀與文藝復興,
除了騎士、教會、黑死病;大衛雕像與最後的晚餐,
你可曾想像過,在宗教與藝術之外的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樣貌為何?
他們是如何保養身體、穿著打扮、照顧小孩與談戀愛?
◎專業歷史學家的爆笑考究,百幅古書插畫重現昔日的怪誕與創意
耶魯歷史學家伊麗莎白‧阿奇柏德深入中世紀古籍與手稿,
發現19世紀前的歐洲人面對日常各種大小事,展現出獨特的創意與智慧,
從用大象的糞便驅除蚊蟲,到以貓的行為判定出門需不需要帶把傘,
並將這些聰明且怪誕的生活哲學發表在「先人有何妙計?」部落格,
吸引全球無數讀者追隨,成為最受歡迎的歷史部落格。
本書為阿奇柏德博士最新精心收集,
以年代久遠的文字與取自古書的迷人插畫,搭配幽默詼諧的評論,
還原中世紀、文藝復興到啟蒙時代歐洲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樣貌,
更為讀者提供了獨樹一格的人生建議,保證讓你捧腹大笑、詫異到搖頭不止!
◎歷史課本沒說過的中世紀,老歐洲人的瘋狂生活與驚人之舉
■ 沒有普拿疼的西元1561年,頭痛怎麼辦?
在頭頂上放一個裝滿水的大盤子,加入一盎司的溶鉛即可。嫌麻煩的話,頭戴馬鞭草花環也有神奇療效。
■ 臉上狂冒青春痘?捨棄藥房吧,直接找肉店老闆!
1665年《保持美麗的祕方》建議,用鴿子血或肉片敷臉,就能恢復肌膚光澤。
■ 如果《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先生想游泳,怎麼穿才得體?
19世紀《沃克男性運動法》明確指出,一個優雅的紳士,必須能夠穿著西裝外套與長褲游泳。
■ 判定一個人是否還活著,比檢查脈搏更牢靠的方法?
1380年《巴塞洛繆夏日醫書》記載,將微烤過的洋蔥湊近人的鼻子,如果他還活著,肯定馬上搔鼻子!
■ 十二世紀的婦女,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一旦開始牙牙學語,可在其舌頭上塗抹奶油和蜂蜜,有助語言發展。
本書特色
1.取自古文本,第一手史料細數老歐洲人的日常。
2.百幅古書插畫,視覺化呈現昔日的生活奇想。
3.題材囊括居家生活、養生、親子、飲食、社交禮儀等各層面,兼具人文與實用價值。
好評推薦
透過作者幽默的評論及對於荒謬言行的洞察力,讓看似遙遠的前人彷彿與我們同處一個時空。他們也會擔心找不到對象、養育孩子或者是該如何除掉臭蟲(秘訣在於火藥粉)。──《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本書趣味性與教育性兼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雜誌》(Johns Hopkins Magazine)
龙: 一种未明的动物(增订本)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马小星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 - 8
暌隔24年,再以新版面世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一个千古难解的谜,一本独辟蹊径的书
带上你未曾消失的好奇心,一起去追索中华大地上的真龙
本书是颇为奇特的一家之言,不仅立论新颖,而且举证丰富。作者从古代史书、笔记、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为人知的记载,并联系多位目击者所提供的证词,反复比照,论断独到。它的身影,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若隐若现。不管添上了多么奇异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生态特征,依然没有脱离隐藏在背后的那个生物原型。作者旁征博引,探幽抉秘,对这种古代动物的外形、习性、潜居的区域、出没的规律等,都作了细致的分析。
这是历经24年后作者的首次修订,作者直接参与了校对工作,不但增加了一万五千多字,而且改正了旧版的一些错误。
修仙 豆瓣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7.4 (7 个评分) 作者: 康儒博 译者: 顾漩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3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
左道 豆瓣
The Sinister Way: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7.6 (8 个评分) 作者: [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 译者: 廖涵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8
※财神信仰在中国通俗宗教大框架下的起源与演变
※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著作
【内容简介】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万志英认为,中国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呈现两种基本倾向,一方面是佞神和驱邪,另一方面是相信宇宙中道德平衡的作用,这两种基本倾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并且两者都受到邪魔力量,即具有邪恶本性的神祇和精灵的侵扰。这两种根本倾向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持久影响。
【媒体获誉】
一个关于五通神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中国宗教中的邪魔外道的精彩故事。万志英从商朝讲到了帝制晚期,向我们展现了引人入胜的丰富知识和此前从未公布的数据。
——柏夷(Stephen Bokenkamp)
印第安纳大学,著有《早期道教经文》
没有其他作者可以像万志英这样对旁门左道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探索。这份言辞优雅的优秀研究著作涉及从宋朝到明朝的重要主题。
——伊沛霞(Patricia Ebrey)
著有《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格调 豆瓣
7.1 (37 个评分) 作者: 保罗.福塞尔(美) 译者: 梁丽真 / 乐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机智幽默的文笔,把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和三六九等人的品味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 一本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
惊奇与怪异 豆瓣
作者: 刘星 九州出版社 2018 - 10
《惊奇与怪异:域外世界怪物志》是一本好奇心之书,是在寻找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过程中,偶有所得,编撰而成。也是一本志怪之书,收集了人们在了解未知事物的途中,以想象力凝结而成的误解,并对这些误解进行深入浅出的挖掘,试图找出其背后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本镜像之书,希望对照这本书,能够发现一些东西方共同存在的观念、思维,试图减少一点对东西方认知差异上的迷思。
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豆瓣
Religion and the Decline of Magic: Studies in Popular Beliefs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作者: [英] 基思·托马斯 (Keith Thomas) 译者: 芮传明 / 梅剑华 译林出版社 2019 - 8
比故事还精彩的史学经典,一览英格兰巫术众生相
Religion and the Decline of Magic
●首届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
●20世纪史学经典,历史人类学流派开山之作
●启蒙运动的另一个维度,科学和理性如何战胜了巫术?
●锁线胶订,经得起反复翻阅
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
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具有里程碑意义……每一页都是人间宝藏,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热情地向他人推荐的作品。
——希拉里·曼特尔(《狼厅》作者、两次布克奖得主),《纽约书评》
本书为社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早期现代英国的理解……书中用精彩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展现了“世界的祛魅”这一韦伯经典命题。
——艾伦·麦克法兰,《今日历史》
一项重大历史成就……范围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洞见之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那段历史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
——《经济史评论》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 豆瓣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译者: 陶凌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0
英美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杰作,
伍尔夫、毛姆、福斯特推崇的小说家伊舍伍德代表作,
妙趣横生的欧洲文艺轶事录,
BBC改编为同名电影,"神秘博士"马特•史密斯主演,
《单身男子》作者笔下的“少数派”群像,纳粹阴影笼罩下的末世狂欢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受到到英美文学界和好莱坞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被誉为“最好的英语散文作家”。伊舍伍德在英美文艺界交游广泛,毛姆与伍尔夫称其“掌握英国小说的未来”,奥登是其一生的挚友,麦卡勒斯视其为偶像,卡波特以其作品为灵感写出了《蒂凡尼早餐》。伊舍伍德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歌剧,并获多项国际大奖。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是伊舍伍德的自传体代表作。小说记录了伊舍伍德在一九三〇年代游历欧洲的见闻,以“外乡人”“少数派”的冷静边缘视角,记录下二战自酝酿到爆发期间的种种乱象。包括纳粹阴影笼罩下沸腾着各种罪恶、混乱、暴力,一派末世景象的柏林城;与工人男孩海因茨的一段甜蜜而无望的感情;与奥登同行,在中国生死悬于一线的战地见闻;以及浪迹欧洲期间在文学圈、电影圈的趣闻轶事,与毛姆、福斯特、伍尔夫、托马斯•曼一家、布莱希特等名人的交游。
伊舍伍德极为擅长精确地捕捉人格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图谱。其作品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构成绝妙的社会讽刺寓言。伊舍伍德与著名诗人奥登为一生挚友,本书也记录了两人之间的独特牵绊。
伊舍伍德一生喜欢记日记、写自传,他的小说也往往带有浓烈的半自传色彩,《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是一份对自己十年岁月的记录。作者笔下的各色人等,每一位都无比鲜活地浮沉于乱世之中,选择各自的生活之道:除了文化圈的毛姆、福斯特、伍尔夫、托马斯•曼一家、布莱希特等名人,还有以海因茨为代表的纯洁而无望、不断逃离纳粹控制却最终失败的工人阶级男孩,游走在犯罪边缘、黑白两道通吃的灰色人物杰拉德,故事被改编为著名音乐剧《歌厅》的经典交际花形象莎莉,带有悲情主义英雄色彩的犹太富商……伊舍伍德极为擅长精确地捕捉人格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图谱。乱世之下,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最终饮恨离散,各自飘零。
作者作为“少数派”“外乡人”,始终关注着少数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时代加诸他和他的“同类”的不公。他以实际行动和文字反抗这种不公,以清醒的讽刺和人道主义贯穿始终。而他那些真正的“同类”,在历史浪潮中的种种际遇,也在书中被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打上了伊舍伍德独特的烙印。
被BBC改编为同名电影,由“神秘博士”马特•史密斯主演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豆瓣
作者: [美]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 / 安·弗雷德里克(Ann Frederick) 译者: 王俊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4
焦虑、失眠、抑郁、封闭、身心失调、恐慌发作、记忆重现、无故大发脾气、反复出现破坏性行为……这些都是心灵受伤的表现。
摔倒,车祸,重大疾病,手术,牙科检查,遭遇或目睹暴力,难产或妊娠期间的巨大压力,经历战争或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洪水、火灾),突然失去亲人,遭受身体、心理或性虐待……这些事件都可能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心灵受伤后,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慢慢让自己的惊恐感受消失。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复原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受到阻碍,应对危险时聚集起来的能量滞留在身体中,人就会处于受伤状态。
本书作者彼得o莱文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通过练习他研创出的"身体体验疗法",你不但可以学会利用自身的本能来治愈自己,还能学会在创伤事件发生之后进行情感急救的方法。更有甚者,你可以将焦虑和绝望转化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对于以下读者,阅读本书将会非常有帮助:
心灵受伤的人,无论是否在接受心理咨询,都可以使用本书进行自我疗愈。
父母、老师、保育员,以及其他经常与儿童相处的人,可以学会当儿童受伤时进行情感急救的方法,避免儿童形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医生、护士、警察、消防队员、救护人,以及其他经常与事故和灾害受难者打交道的人,除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帮助他人,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