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帕特森 (2016)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Paterson
8.3 (415 个评分) 导演: 吉姆·贾木许 演员: 亚当·德赖弗 / 格什菲·法拉哈尼
其它标题: Paterson / 柏德逊(港)
帕特森(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饰)居住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市,这个和故乡有着相同名字的男人是一名巴士司机,和女友劳拉(歌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 饰)以及一只牛头犬一起过着平淡的同居生活,每天开着巴士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和波澜不惊的人生。帕特森喜欢写诗,他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把脑海中跃动的诗句记录在本子上,但从来都没有想过将自己的诗句出版成册,他的唯一读者只有劳拉。
和帕特森截然相反,劳拉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每天脑袋里都闪现着五花八门的古怪念头,她在窗帘、墙壁甚至自己的衣服上画各种黑白图腾、学吉他、做美味的杯子蛋糕,乐观开朗的她全心全意的热爱着生活。终于,帕特森答应劳拉将自己的作品印刷成册,他的生活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呢?
蔡澜食单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蔡澜 济南画报出版社 2012 - 2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地的美食及文化.
2021年5月11日 已读
坐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随手翻完的,边翻边在谷歌地图上搜,是否到如今还有在开的铺子。啼笑皆非的是蔡澜推荐的不少小店反而如今网上评分很低。肉骨茶之所以得名,是吃罢肉汤慢慢喝茶,而来星城吃了两顿肉骨茶都没见茶卖了。接下来几天打算尝尝福建炒面、虾面、越南河粉、炒粿条。书中反复提到的印度咖喱鱼头,羊腿,虽然想尝尝,但没有给店名也搜不到,罢了罢了。
Food 生活 随笔 饮食 饮食文化
吃,是一种公民行为 豆瓣
作者: [法] 阿兰·杜卡斯 译者: 王祎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2019 - 1
☆2019年度“傅雷翻译奖”十大入围作品之一☆
本书从哲学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美食。拉伯雷口中“嘴巴的艺术”对于建设更加道德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然而它的作用却一直被轻视。正确地选择盘子里的食物能引领我们走向个人与集体的平衡与幸福。只有每一个人吃好了,这个世界才会 变得 更好。
作者先从个人谈起,希望读者们知道生活 质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我们的选择,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变得更独立、健康与强大。这种选择也意味着集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都是推动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末日美食 豆瓣
世界の終わりに食べたいハイ食材50
作者: [日] 丸冈武司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8 - 5
如果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想最后再享用一次的美食是什么?
“嗨”食材室(ハイ食材室)是日本乐天市场的人气高端食材电商,连续两年获得食品类“年度店铺”奖,店长丸冈武司精心挑选了50种他眼中的“末日美食”:意大利及法国产的奶酪、火腿、黄油、橄榄油、意面、牛排、鹅肥肝、松露、海鲜、酱汁、蜜饯……食界行家才知道的梦幻食物,不一一尝过绝不能死!这些食物有哪些不同凡响之处,如何品尝才最美味?它们的生产者和经销者又有着怎样的坚守与热忱?《末日美食》将在对这些问题的刨根问底中,带领你踏上品味美食的进阶之路。
鱼翅与花椒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8.2 (379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豆瓣
7.7 (22 个评分) 作者: 庄祖宜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人类学家的学厨记
▲ 穿越餐厅用餐区,窥探厨房异文化,带你吃出一个新世界
——————————————————
“吃饭十分钟,做饭一小时。”
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自己下厨实在费时费力。即便外出吃饭,也鲜有人在意盘子里的食物从何而来,出自何人之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细密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失去了对“吃”的好奇与探索欲。
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庄祖宜却在攻读博士期间领悟到做菜的乐趣,毅然从殿堂奔向厨房。她将厨艺专业看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将厨师当做“跨国的民族”,在厨房里找到了人类学的一片田野。厨艺学校里有血腥又迷人的“屠宰课”,还有后厨的“粗话训练班”;有地震也要抢救面种的“面包疯子”,也有配方秘籍从不离身的“点心师傅”……
厨房里的故事,烟火缭绕,千姿百态!
“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的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酒水注入沸腾弥漫于空气中,那种满足感真切而踏实。”——庄祖宜
——————————————————
书后附作者在厨艺学校的随堂测试考卷。
2018年9月14日 已读
主要是经验,人类学训练可能在记录经验材料上还真有帮助,书前面开头初学乍练时的大惊小怪到后面从业几年后的随笔中的风轻云淡的对比还是有意思。
不记得在哪看到,劝退学厨的,说只要一个普通的男性,花上十年都能当像样的厨师,意思仿佛是学厨师很浪费生命一般。而本书好在于,真诚地展示了从一个初学者到专业厨师的历程,并且带着直言不讳的职业自豪感。
真的懂好想子承父业学厨师啊啊啊,虽然我爸会打死我。
文化 烹饪 生活 随笔 饮食
100个基本 豆瓣
6.7 (4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松浦弥太郎 译者: 尹宁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人生不需要大道理,一点小哲学就够了。
《100个基本》是张德芬最喜欢的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其生活哲学的最高诠释,一本精致实用的人生箴言录。
在这本书中,松浦以更贴近的姿态、更诚恳的思考,审视日常的美好:原来好的生活可以很容易,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原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
《100个基本》是写给自己的信条,看似简单的人生哲学里蕴含了不简单的生活智慧。后半部分为其书店“COW BOOKS”成立十周年之际,松浦为所有工作人员写下重新检视的100条管理准则。将每天的失败当作教训,莫忘初衷,全力以赴。
------------------------------------
◆ 兼具杂志总编、独立书店老板等多重身份的松浦弥太郎,其独到的生活美学观被数百万日本人推崇。《100个基本》是他的代表作,在日本一经推出就广受赞誉,一年之内重印多达11次。
◆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书末更附上了笔记页,让你把对生活的方向及人生的体验,化作文字,写下专属于自己的“100个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