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被解释的美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金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金雯关于语言和文学的感悟之作,分为“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四部分。作者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复旦大学,并以网名“莫水田”在微博、微信公号、豆瓣等平台与英语爱好者分享语言学习心得。在书中,作者亦师亦友,谆谆善诱,倾囊分享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在文学、文化层面上的深度思考;此外,书中也有涉及英语论文、申请海外研究生、推荐信、求职信等实用写作内容,可谓囊括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
金雯(莫水田)编舟渡海之作,致敬语言,致敬巴别塔。
未被解释的美在我心里激起一阵烦躁。——威廉·燕卜逊
1、豆瓣、微博、微信公号上备受关注的英语达人莫水田首次出书漫谈英语学习观。七年来,莫水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英语知识贴,统统收录在书中,一本在手,英语不愁。
2、一本关于英语的微型百科全书,不教条,不枯燥。为你解答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上的困惑,教你领略小说、诗歌、随笔、音乐、广播、电影背后的文学、文化奥秘和趣味。语言可以被解释,美也可以被解释。
3、一本可以生长的书。除了纸质内容,书中还列有22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有趣好玩的视频、寓意深刻的文章、精心收集的英语学习网站、丰富多样的延伸阅读书单,内容罕见,形式多样,便于读者一键扫描,随时随地阅读。
4、开本和用纸考究,装帧清新雅致,版式赏心悦目,方便阅读和随身携带。
2022年7月31日 已读
觉得挺有趣的。不把学英语当作苦力活之后才会显得有趣,以及,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还挺有意思,比如回译。我有个想法是把《寻路中国》的中文版部分回译成英文…(但借口已经找好了:没时间啊啊啊啊啊我
方法论 英语
俞军产品方法论 豆瓣
7.6 (16 个评分) 作者: 俞军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编辑推荐】
他曾是最励志的产品经理传奇,6年内,从一个不懂技术的普通用户,做到中国互联网第一个产品副总裁,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百度的产品经理黄金时代。他的产品理念影响过无数产品经理。
转战滴滴后,他在持续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探索产品经理之路。为了学习产品经理选拔,三年面试500多个产品经理;为了内心对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终极追问,从零开始自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产品方法论。
本书讲了什么?作者说:
全新视角看产品: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全新视角看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本书还介绍了我对产品经理选拔和成长的最新理解。
本书适合谁读?作者说:
在产品工作中遇到过需求冲突或资源冲突,有过权衡取舍困难的人;
或在创业和业务发展中思考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人;
或需要了解如何选拔和培养产品经理的人;
或个人成长遇到瓶颈和迷茫的产品经理;
或有兴趣想选择产品经理职业的人;
或对神秘的出行领域产品工作好奇的人;
对产品工作感兴趣的其他互联网从业人士。
【内容介绍】
“产品经理就是以产品当笔,与世界对话。”一句颇具情怀的话,道出了俞军近二十年对于产品经理的所有认知,也很好地表达了本书的主旨。
在互联网圈,俞军被网友称作“贴吧之父”“传奇”“神话”,他的一举一动牵动无数人的神经,网友自发总结的“PM12条”更是早早地就被奉为业界圣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产品经理。如书名所展示的,《俞军产品方法论》收录的正是俞军数年来的产品实践与思考所得,并经过了系统的结构梳理、内容整合和案例补充,它一直在迭代。
本书分为产品经理是什么,如何权衡企业、用户、产品的关系,如何做交易及交易模型,如何做决策,以及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五个部分,附录部分展示了俞军的产品认知迭代史。俞军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且非科学的人性,并转化为可执行的商业方案的实践验证学科。一个具备人文逻辑的产品经理,最重要是拥有批判性思维,其次是愿意并能够理解人和世界。产品经理的工作是找到真的用户价值,想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积累海量用户样本,以及一个正确的思考框架。产品经理应该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让交易更多地发生,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书中还有关于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与进阶方向,成为顶尖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
对于想成为顶尖产品经理的人,非读不可;对于有志于从事产品经理工作的人,可以看看产品经理做到最好是什么样子。
2020年7月19日 已读
大概已经无缘互联网行业了,也仅供参考
互联网 方法论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豆瓣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7.0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冯文婧 / 傅金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 11
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丹尼尔·丹尼特,融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倾囊相授他一生至今所搜集的各种好用的思考工具。这本书诞生于大学新生的课堂,力图做到“人人能懂”。
使用大量方便的、辅助性的思考工具,去拓展想象力、保持专注力,让我们妥当、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利用各种思考工具,让你拨开各种思想的层层迷雾,你会发现,那么多明摆着的观点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明摆着”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也可以打造成直觉泵等思考利器,破除种种事后追溯的思维陋习。自然选择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日益融入计算机算法的设计中,在本书中你还将掌握有关计算机能力的7个秘密,把算法和程序当作思考工具。
“直觉泵”是很有用的思考工具,作为一种思想实验,一个好的直觉泵比任何一种论证和分析都更为有力。这本书不仅带你去检验不合格的直觉泵,也让你理解好的直觉泵,更教你如何应用和制作直觉泵。
2019年9月11日 已读
自从看了候世达的 表象与本质 之后,发现作者也有同样的范式:啰嗦…这是与候世达合作后遗症吗?
2018 哲学 心理学 方法论 略读
咨询的奥秘 豆瓣
The Secrets of Consulting: A Guide to Giving and Getting Advice Successfully
7.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拉尔德·温伯格 译者: 劳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温伯格经典著作全新翻译
咨询公司首选培训参考书
在诙谐幽默中领悟与人相处之道
这是一本在全球咨询领域畅销多年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咨询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与人相处之道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自己25年专业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精辟地归纳出了各种规则、定律和原理,其中包括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咨询市场中脱颖而出、如何为咨询服务定价和拓展市场、如何衡量咨询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处理咨询人员与客户的关系等。
2017年11月23日 已读
对于这样的不提供框架的书读起来真是吃力。说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总结下其他人的读书笔记,有用的就看看,记得住就上帝保佑,记不住就算了。所谓略读,如是。
2014 商业 方法论 略读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豆瓣 Goodreads
7.4 (28 个评分) 作者: 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 / 温迪•考尔 (Wendy Call) 译者: 王宇光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读参考。
2017年8月13日 已读
术与道。这本书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鸡汤——废话,也不是一插见效的膏药。如果能区分术与道,也不枉费时间去阅读。
写作 工具书 方法论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72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2014年7月1日 已读
看书多年之后才看到这本类似方法论一样的书,也不算晚。(从此每个月都要至少读书一本,要不就自认逗逼)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