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未央歌 豆瓣
9.2 (23 个评分) 黄舒骏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5年8月1日 出版发行: 福茂
这张专辑是黄舒骏加入福茂后,对他在歌林公司的音乐总结,挑选了十首佳作,重新配器并演绎,其中《窗》重新填词。

制 作:十日谭音乐有限公司
制 作 人:黄舒骏
专辑附注:
他的词曲总是渲染某种魅力
一种张狂的情绪 非得将人心弹得高涨
达到欲罢不能的快感
他的音乐成了生活的图腾 成了感情的希望与学习
他是黄舒骏 一个极度自我的感情男人

用尽所有爱的力量 爱得心慌意乱 爱得那么那么 自由
请在黄舒骏的未央歌 一起寻找蔺燕梅和童孝贤 的希望与梦

关于感情是非 想的是可不可以全身而退的机率
他总不是吝惜把欲望写出来 写出自己 还有别人的心情
用炽热的心 温烫每颗狂乱的灵魂
2019年1月17日 听过
我一点也不会怀念17岁的时光。那时候又蠢又自大,还做了让一生都为之转折的决定。但是,“那时候连心痛都是美好的啊”。祝福你们,年青的人。
1995 台湾 民谣 青春 黄舒骏
大地迷藏 豆瓣
7.8 (15 个评分) 刘东明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3年4月6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刘东明(刘2)新专辑《大地迷藏》
【专辑简介】
《大地迷藏》这张专集,我把主要编曲的工作交给了我音乐上的合作伙伴波波,除了词曲和我这部分的吉他外,编曲上我只提一些建议。我希望尝试更多编曲风格,而从波波身上能看到年轻人在创作上的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我没有的才气。
这张唱片还是在民谣的基础上去做的,但里面我们加了很多别的元素进去,有首歌到最后我们甚至编成了八十年代舞曲。很多人都批评过我的音乐风格太杂,没有自己的特点,那这张索性我就来个更杂的。表现音乐魅力更多的还是现场,所以做完这张唱片我和乐队的朋友开会,怎么去完成它的现场,最终我们决定现场还是回归到不插电上,和唱片也会截然不同。——刘东明
江湖邊 豆瓣
9.1 (42 个评分) 秘密後院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6日 出版发行: 秘密後院 / 鐵黎學校
钟鼓齐鸣间,截断时间之流;眼前江山,心内世界。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八支歌连缀成了这张关乎生命来去的概念唱片。从序曲小心翼翼的《来》,到尾声轻松写意的《去》,来去之间,经历了“晨钟暮鼓”的意声相和,“叶落归根”的安身立命,“灰飞烟灭”的成住坏空,“醉死梦生”的洒然抖落。
晨钟暮鼓,惊醒的是“时间”二字。这样的『江湖边』,和常情意义下征战杀伐争名夺利的险恶江湖没有太大关系,和它有关系的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在时间之流里来去的生命。即使在“从江湖到江湖边”、“从一群人到一个人”这样的歌词里,也在表面一人一物一时一地的来去之后,隐藏着更深沉更无从说起的生命根底的无奈。
白银饭店 豆瓣
8.9 (165 个评分) 张玮玮 / 郭龙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26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这张专辑里的歌,大部份写于07至09年。那期间我从北京永安里搬家到了东直门。2010年9月,为了可以更踏实的录音,我又从东直门搬到了这张专辑的录音棚所在地,北京青年路。
2011年4月26日,这张专辑结束前期录音。秋天万晓利又为这张专辑工作了近五十天,结束它的后期混音。
五年过去了,我也从北京搬到了南方。时过境迁,当我听着这些歌的时候,我明白了它的意义:它记录了我生命中的一部份。
坎坷的乐手转型之路上,我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如今我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这张专辑,因为这样我才能和它告别。下一步,山长水远。”
——张玮玮
敬!李双泽唱自己的歌 豆瓣
9.5 (30 个评分) 李双泽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31日 出版发行: 叁拾柒度製作有限公司
◎聯合推薦:林懷民、蔣勳、嚴長壽、胡德夫、徐璐、蕭青陽
◎23首歌曲:11首原唱、2首典藏、8首全新演唱、2首錄音片段。
◎蔣勳詩作吟誦,陳柔錚音樂文本,遺落30年後民歌原聲珍藏版。
◎3支影片:1支李雙澤紀錄片、「美麗島」與「少年中國」音樂MV。
一雙穿起民歌草鞋的腳 …
他的歌,是河流,也是大海。
李雙澤 演唱,遺落30年後民歌原聲珍藏。
一九七六年,李雙澤在淡江大學一場演唱會,質疑大家都喝可口可樂、唱西洋歌,釀成知名的「可口可樂」事件。「淡江可口可樂事件」造成了一連串校園內的抨擊與自覺反省的強大思潮。這是70年代民歌發聲的初始,李雙澤當場率先提出「唱自己的歌」,開始將「大聲說話用力敲鐘」的精神用在音樂上,也引發當時大學生風起雲湧的創作風氣,影響後來擁有更多的校園民歌作品。李雙澤畢生創作九首歌曲,他所創作的兩首歌「美麗島」與「少年中國」仍流傳至今。
县城记 豆瓣
8.8 (129 个评分) 五条人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11日 出版发行: 刀马旦唱片
五條人是一支來自中國廣東省海豐縣的民謠樂隊,以海豐話方言、草莽架勢、鄉土關懷而聞名。
2012年11月12日 听过
所有年青人年青人年青人,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我想象着用家乡的腔调唱一首即将消失的歌。和杨一不同,同为南方人,五条人唱的是属于南方的民谣。
2009 民谣 独立音乐
匆匆 豆瓣
9.3 (96 个评分) 胡德夫 (Kimbo)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叁拾柒度
2006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作和最佳年度歌曲颁给了一位叫胡德夫的人。这位银发满头、身形矮壮的卑南族歌者,在台湾有着传奇般的声名和事迹。然而内地的普通听众几乎不可能听到过他的声音,因为出道30多年,他第一张也是惟一的一张个人专辑《匆匆》,刚刚于2005年4月录制完成。
2005年4月15日,胡德夫在台北开个唱,身处香港的龙应台得知,立刻乘机飞回台北观看。如她所料,演唱会当场,汇聚了一千功成名就的台i湾文化人及蓝绿政治人物——而今在台湾,能让两个党派的政治人物平静并肩地坐在一起的,可能唯有胡德夫了。30年前,他们多半还是年轻的学子,就听着胡德夫的歌一路走来,许多人都是胡德夫的朋友。30年后,再坐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已分属对立的两方,只有当台上熟悉的歌声响起,他们还会用手去打同一个拍子,用心去哼同一个曲调。这是传奇的胡德夫的力量。现年56岁、被称为“原住民民谣之父”的胡德夫,曾经唱响了台湾第一首创作民谣《美丽的稻穗》,在1973年举办过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首唱《乡愁四韵》……他以歌参与了台湾那个动荡的时代,并成为其中标志性的人物。去年在纪念台湾民歌运动30周年的时候,台湾乐界办了一个盛大的音乐会,罗大佑开场,胡德夫压轴——因为与胡德夫一起并称“民歌运动三君子”的李双泽和杨弦,前者于1977年意外离世,后者于1982年远走美国做了一名中医针灸师。其他民歌运动早期的关键性人物,有的做了唱片公司总裁;有的做了政客。歌手胡德夫的孤独是那么刺目。
《匆匆》不是一张最新创作集,它收录了胡德夫在过去30年问陆续唱过的12首歌,其中大多已是流行音乐研究者收藏的经典。专辑并非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完成,而是在胡德夫早年就读的淡江中学的小教堂里录制的,惟一的伴奏乐器是40年前那架断了两根弦的老钢琴。录制共花了两天时间,其间,胡德夫和朋友们时不时地谈笑,看着窗外的日影移动,很多废弃的母带里夹杂有蝉声。对于一张歌迷等待了30年的唱片来说,这样的录制过程多少显得有点漫不经心。
这位影响了罗大佑、叶佳修、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的“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虽然登台超过30年,但在《匆匆》之前发行过的歌曲只有8首。因此《匆匆》发行时,在台湾曾经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
当30年后胡德夫终于带着一张唱片和他的原住民歌唱团队来到大众面前的时候,人们确信胡德夫依然挺立,台湾的“野生音乐”依然挺立。
赵小雷 豆瓣
8.5 (129 个评分) 赵雷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8月7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一年来 我天上一会地下一晃 刺激
回归地面 我定位自己是个活人
辗转过后 抹去泪水 抑制住傲慢的笑 堵上耳朵
细品 风雨阳光 一个味道 找寻最关键的意义吧
平静且疯狂的“生子”是我暂时的使命 费劲 执着 自豪 不自由
2012年11月12日 听过
可惜,赵雷你年纪轻轻去掺和什么快男啊。好好唱你的歌不就好了?
民谣
F 豆瓣
8.2 (93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29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专辑中的《寻找》《山阴路的夏天》《杭州》等歌都是李志现场演出时的大合唱歌曲。《日》作为片头曲收入了娄烨导演的电影《浮城迷事》。
李志2011年发行此专辑时只做了高品质的网络数字版,和以往的专辑一样独立发行,但是第一次尝试了无实体唱片。专辑上市时,在李志的官网上开放下载链接,并采取了“先下载后自由付费”的活动。是国内音乐行业一次具有意义的尝试。2014年由京东联合出版发行实体唱片。
2011年10月20日 听过
李志,再回到原地,再度开始,但,不再把自己交给过去。
民谣 独立
你等着我回来 豆瓣
9.1 (134 个评分) 张玮玮 / 郭龙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编号:MMDLLP004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7月25日 10PM - 12P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词曲:张玮玮
专辑下载地址(包括完整下载试听及相关信息):
2011年6月12日 听过
再一次,我以为,弹唱民谣的都是瘦人。
民谣
十方 豆瓣
7.8 (13 个评分) 冬子 / 李东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锈声唱片
冬子《十方》——时光背后的歌谣
文/王飞 微薄之盐
第一次听到那样质朴 的音乐时就完全被感动了。
冬子的音乐简单、纯朴。他用音乐描绘着一幅淡然的风景,某个黄昏下的小桥流水,偶尔田间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歇息时哼唱着小曲,还有那面写满孩子笔体的斑驳砖墙。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身边的所有,因为这个世界太嘈杂了,包括音乐。当听到冬子那略带乡音的嗓音唱出《墙头草》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千年的沧桑和幽怨,眼前所有浮华的虚荣、尘世的浮躁瞬间烟消云散。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忧愁、淡然、哀怨、坚持……
民间音乐与民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冬子说他的音乐是根源民谣+中国民族音乐。民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通过血液和土地加以几十载的光阴。每个音符流淌着的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诠释,流淌着冬子童年里在三姨妈家后院和小伙伴偷西瓜的记忆碎片,流淌着依山傍水、遍地野花的自由和质朴。
歌声里透着泥土味,蓝天白云下面是鸟虫齐鸣。
不知不觉光阴流转到现在,当初那个在田间泥土路上嬉戏的顽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岁月留给他的是更多的坚毅和苦难背后的淡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冬子当过兵,打过工,卖过米。像所有追求音乐梦想的人一样,97年冬子只身到北京,乐观的冬子在酒吧和地铁卖唱,偶尔找朋友聚一聚。后来和“野孩子”乐队交流了一段时间,中国民间音乐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诠释。那带着西北味的寒风把同样固执的人吹成出了沧桑的面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那永远改变不了的则是冬子身上的质朴。
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冬子已是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辑《十方》可以说是冬子的一个足迹,在积累了十几载的岁月感悟时幻化成的旋律。专辑的设计中印有“十方”的反向的字样,让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含义,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而反向过来又将如何理解呢?或许这一切只有冬子自己能解释。冬子说,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曲风上可以说是纯朴的民谣和中国古典民乐的结合,其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那丝丝的哀怨和透彻心底的清凉。当我们听到《贰》时仿佛恍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古典的曲风、民谣的律动加以佛教音乐特有的吟唱方式。懵然发现93年就开始接触佛教的冬子是一个经常感悟、学习旅人,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出少许佛教音乐的元素,民谣吉他平稳的波动加以中国古典乐器诠释撞击着我们内心最弱软的地方。
冬子人生经历过和他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他人一样通过双手劳动换来希望,他更知道劳动的意义和可贵。祖辈们在这边土地上留下过汗水,也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辛勤的劳作后唱出的那些质朴的歌谣,多少年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如同他们唱出的歌谣一样的真切。多少年的山水田园自由的生活让冬子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印迹,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并且一如既往的自由着。
第一次看冬子的演出是在北京钟鼓楼之间的一个土胚小屋,那天正好是3月14日纪念王洛宾专场演出。冬子在狭小的舞台中间轻声地吟唱着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一曲完毕唯有感动留在心底。
太阳又将照在田野上,冬子依旧会背起吉他快乐的走在他乡陌生的小路上,那里会有背着竹篓歌唱的藏族姑娘,还会有开满油菜花的山野,当路过田间时老乡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冬子也会露出纯朴的微笑。
龙的传人续篇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侯德健
发布日期 198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拍谱唱片
被埋没的人和被埋没的歌 作者 李皖
侯德健在唱《归去来兮》、《龙的传人》时,罗大佑在干什么?翻开历史资料我们知道:1977、1978年,罗大佑在医学院上学,写《闪亮的日子》为刘文正作情歌,沉吟于风花雪月。而侯德健已在真切地感悟生命中深深的悲悼。现在我们惯于将罗大佑视为开启了台湾流行音乐的人,惯于将《之乎者也》视为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一张重量之作,惯于将台湾流行音乐的重量集于罗大佑一人,文化关怀、社会良心,抗议、批判、反省、思考,以为都是从罗大佑开始的。当我翻阅1993年台湾流行音乐界人士共同评选的“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时,深深地感到侯的存在已被人们完完全全地忘掉了。
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而谁能知道侯德健也有一首名字一模一样的《未来的主人翁》;人们都知道罗大佑改编了王洛宾的《青春舞曲》,又有谁知道在侯德健那里还有一首改编得更惊人、气势上更磅礴的《青春舞曲》?
在用音乐思考的道路上,侯德健是第一个启程的人。之后我们看到了罗大佑,在他身上有侯德健孤独的、淡淡的影子。
侯德健虚与委蛇的历史,他辗转于两岸的反复,都使人对他的真诚深深地生疑,太容易把他看作一个首鼠两端的人、一个政治上的摇摆者、一个风派人物。但谁又了解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呢?如果我们深入那些歌曲,离开那面太简单化太容易变形的政治哈哈镜,我们或许会依稀抚摸到那颗敏感执着又矛盾重重的心。侯德健是狂热的,梦想的,冲动的,不安的,是这一代虚幻的理想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热爱信念却又没有信念,坚守理想而理想的内部却空无一物。
第一次感受到《龙的传人续篇》,已是这首歌写成十一年之后,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当年,侯德健把它录制到大陆第一张作品集时没有注意到它,后来搜索着听了那么多的台湾流行乐代表作,还是没有注意到它。那天,也就是1993年春季, 偶尔在一个小店的柜台里发现尘灰满面的《新鞋子、旧鞋子》,想买回去忆忆旧,不料听后却像被狠狠砸了一砖头:一首无比壮美的歌,居然被自己埋没了整整一个青春──《龙的传人续篇》,应该是听过它的吧?只是那时的听歌人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听过后浑然无觉;再次听已是成年以后,才知道哪里才有真正的瑰宝。
侯德健创作这首歌的年代是1980-1982, 录制是1984,在台期间录没录过?不知道。歌者一开首便将自己置于一个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永远不可能终止也永远不可能正确选择的命运的关口:
嘿唉!昨天的风吹不动今天的树;嘿唉!今天的树晒不到明天的阳光。光阴总是拼命向前,谁也不能让青春转回头。你也不能,我也不能,哭也不能,笑也不能……
两支芦笙交织出忧患的、悲凉的沉思,沉思的人被笼罩在巨大的命运之下──哭也不能,笑也不能,他沉吟着,面对着那似乎不可能有丝毫改变的对每一个人都会是一模一样的结局,该怎么样呢?“虽然春天不能永恒,冬天绝对不是结论”──歌曲随即将主题曲由《何苦如此》转向《花开花谢》,侯德健改变了嗓音,从咏叹变为画外音,象一个置身世外的灵魂在地球的上空默默注视着人世间生生世世的轮回:
你看那太阳它日日夜夜,再看那花儿们岁岁年年,多少人多少年唱一首歌,我们在唱它到永永远远。
浮云悠悠突然收拢,紧接着接上了绚烂之极的急弓和快板,我们听到了人类辉煌的颂歌──男女声部热烈的轮唱──《青春舞曲》。“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就唱这两句,不断反复不断丰厚乐声人声越汇越大直至无比壮阔。随着人声渐远一代人渐远,芦笙再次浮起,管弦和钢琴载着一支竹笛对《花开花谢》作幽幽的变奏,很多岁月就这么过去了。
人声再次响起已是多少年后?还是那个沉思者,还是那个独唱的男声,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整个人类在附和着他:两队男女在背景上衬出广阔的合唱,这一首歌叫《永永远远》:
天地之间,五千多年,花谢花儿开,放过五千遍。太阳下山,太阳上山,日日夜夜,黑白多少年。多少黑白夜,多少岁岁年,我们老祖先,经营到今天。不变的天,一样大地,天和地之间,我们永永远远。
不同于《龙的传人》的中国主题,《龙的传人续篇》虽然仍在关注这片土地,却远远超出了仅限于中国人的主旨。《龙的传人续篇》是人类命运的追索,是对生命生生绵延的赞歌,是一支远比《龙的传人》更宏伟、更深刻也更有价值的歌曲。也许它出现的太早,也许它曲式太复杂,也许它因为更开阔的视野反引不起中国人的共鸣,总之它被自始至终彻彻底底静静悄悄地埋没了。此后,1988年,在再次制作个人专辑时,侯德健翻玩了罗大佑的两首歌。对一个我唱我歌的艺术家来说,这是自我衰退的典型征兆,然而却让人从中看到侯罗两人在艺术上的亲近和缘分。就某一个传统而言,侯罗原本就是一体:侯德健是启蒙者,罗大佑是继承人,虽然后者的光芒在很多地方盖过了老师,其实却是历史的无情戏法使然。事实上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史上,侯德健始终有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地位:他的人生哲学(不只限于对政治一类社会问题的思索),他在中国音乐运用上的雄辩和彻底(很少照搬西式民谣或摇滚的语汇),他的我行我素和独来独往(几乎不讨好哪类听众也从来没有进入过商业),不仅为罗大佑所不及,也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位听者的想象。相对于罗大佑一不小心就露出来的急切的文化功利心,可以给侯德健四个字:真诚独在。
2011年5月13日 听过
在你奔三的时候,听一听民谣,听一听侯德健。是时候从快男超女中走出来了。
台湾 旧时光 民谣
牛羊下山 豆瓣
8.7 (110 个评分) 周云蓬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1日
2011年4月21日 听过
夜阑千帐灯。山一程,水一程。故园无此声。
民谣
In The Loft 豆瓣
9.3 (65 个评分) 野孩子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2000年8月24日,野孩子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野孩子历史:
“野孩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乐队,小索也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他们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是用最慢的方式制作音乐的人,但这种牢固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悼词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创办“河”酒吧,并每周固定在河酒吧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乐坛回应:
野孩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原载于2001年4月24日《中国日报》)
文/穆谦 翻译/封杰西
他们不追逐流行时尚,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音乐从不会过时。
他们的乐器大都来自西方,但你可以听出他们的音乐是深深扎根于中国西北的民间音乐。
他们是野孩子,来自中国西北。
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他们都来自甘肃兰州。他们的名字让你想到的是中国西北广阔的土地和当地粗犷的民歌。在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人们经常在工作,劳动和上路时歌唱。人们大声歌唱,回声四处飘荡。当他们遇见远处的熟人,他们便高声呼叫,打着招呼。学者们相信,西北民歌中宽广高亢的歌声便起源于此。
征在野孩子早期创作的歌曲“咒语”便显现出来。在这个歌中,张佺高亢的音色为此歌增添了只有在西北民歌中才能找到的色彩。
“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由于出生于一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小索和张佺有着对歌唱最本质的爱。
小索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艰难的生活。
张佺的童年是在甘肃和青海的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土地是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
当小索和张佺决定在一起作音乐时,各种来自西北的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一种陕北的民歌形式),花儿(一种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非常流行的民歌),还有秦腔(陕西的地方戏曲),都成为他们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在野孩子的音乐中可以偶尔听到秦腔中常用的“平行四度”。
“西北民歌的影响已经在我的骨头里了”,小索说,“当我随口哼唱的时候,调子总是那儿的。”在一首叫做“黄河谣”的歌中,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歌中唱到: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1995年,小索和张佺沿着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徒步走了一个月。他们和村民在一起,倾听农民和牧人的歌声。7月份,他们去了甘肃的莲花山,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花儿”的节日盛会。人们用不同的方言,用即兴想起的歌词唱着花儿。年轻人互相唱着花儿,唱出对心上人的爱。
小索说:“我们在那儿学会了如何歌唱。”
弹着箱琴,小索和张佺开始在一起唱出了他们第一批作品,“弄品”和“离开”。
1996年3月,小索和张佺到了北京。他们有了一个新成员,鼓手高辉,以使他们的音乐增强节奏。当他们发现Conga鼓太异域了,他们尝试了使用腰鼓,一种通常是挂在腰上,由舞者边舞边敲的鼓。他们尝试把两个腰鼓并排放在一起,并将其中一个的一半截去来提高音色。
野孩子很快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里演出,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固定的追随者。他们写出了更多的歌,“消失”,“你知道”等等。
他们的一些音乐动机变成了器乐曲,例如“大桥下面”,是在三元桥下面创作出来的。“生活在地下”是关于他们刚来北京时住的地下室。“地铁”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在地铁站卖唱的音乐人。
除了写他们自己的歌,他们也改编了一些民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两首维吾尔族民歌“流浪汉”和“青春圆舞曲”。“流浪汉”原名“Sikenashka”。每一个维族人都会唱。在固定的旋律中,歌者即兴编出新的歌词。维吾尔族人经常整夜整夜不停地歌唱。
在“流浪汉”中,野孩子将传统的歌词与他们自己的歌词融合在一起。“姑娘姑娘,别着急哎,我请个画家画下你。把你画在那吉它上哎,拥抱着吉它我拥抱着你”… … “人说北京的马路宽,半个小时我到对面,人说北京的姑娘好,可是我没有户口还是个穷光蛋。”
但是,生活不是一直都美好。有时乐队成员也会感到失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知道生活在哪里,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 … 北京,北京,我要去哪里。”这是一首写于1998年名叫“北京”的歌中的一段。
野孩子写了大约30首歌。乐队成员也发展到五个人。除了小索和张佺,还包括张玮(手风琴,小打,和声),李正凯(贝司),和陈志鹏(鼓)。
尽管野孩子曾被伦敦现代艺术学院邀请去演出,但他们还很难说是有名。除了有时去其他城市演出,他们经常在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和“芥末坊”演出。
张佺说:“我还在寻找了解生活,但我知道我会活着,写歌,唱歌。”
//-----------------------------------------------------------------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文/周云蓬
2003年7月,与小索曾有一面之缘.说来话就长了.之前两年,我一直没日没夜在网上打桥牌,疯狂程度令所有朋友望我而叹,认为我已经废了,搞音乐已没指望.当时在佛山老蔡琴行上班,据说老蔡曾通知所有认识我的朋友,严禁让我去他们家上网.结果没曾想我在网上打牌居然打出名堂来.北京一牌友见我身手不错,且善于组织活动,便聘我去他公司当专业牌手,每月包吃包住八百元,下午才上班,工作内容是代表他们公司出去参加比赛顺便教他打牌.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对任何一个桥牌手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情,既能玩牌又能赚钱,世界哪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工作.
4月过完生日后启程赴京,随身只带一把破琴和一张最粗糙的吉他弹唱小样.心想着万一混不下去了再去音乐圈混.眼看着幸福生活已经要降临到我头上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命运跟我开了一大玩笑,刚到没几天,非典好象就是我带去的一样,追着尾杀到了北京.于是乎,所有的聚会活动一率取消,比赛已不可能了,只好天天在公司呆着上网打牌,白吃饭拿工资,当时也是吃得好,每天不是下馆子就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老板一手好厨艺,几个月吃下来还真没几个菜式是重复的.加上他对所有的油米酱醋菜肉米饭都很精挑细选.兼之对营养方面研究不浅,原来一百挂零的我立马长了十来斤.可光吃没用,没有比赛就等于没有展现自己水平的机会,呆了三个月后,比赛还是没有开禁,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厚颜呆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公司.当时便住到通县现在客串我和声歌手的黄旋哲家里,本来想着在北京好好混一段时间.可盘缠很快花完了,北京还一个人不认识,后来根据朋友给的电话找了颜峻,约他在河酒吧见面把小样给他,也是这时候和小索有了一面之交,还给了他一张小样,希望能在河酒吧演出.当时那小样里已经有敕勒歌漂泊手记太阳墓地这些我最重要的作品,不过看来这小样录得真的不是一般的烂了,小索最后也没找我.现在回头想想,除了记得他很瘦之外,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然可能他也不会记得我这个人.那时因为一直迷恋桥牌,对音乐的事情并不上心,没听过野孩子的歌,也不太清楚野孩子有多牛.所以那时还对他挺有意见,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这么好的作品他居然看不上眼,现在想想确实好笑.
听野孩子的第一首作品内在王国电台上选播的<<小马过河>>,这首非常NB的纯乐曲让我对他们大感兴趣,到现在他们的歌都基本上熟之能详.最能打动我的是他们<<黄河谣>>(我原来以为这是兰州的民歌,好象听张炜炜说的,现在知道是张全写的,唯有抱歉兼佩服),,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达到了民歌那种自然随心的境界.可惜天妒英才,小索已随风而逝.为了这一面之交,也为了他们如此动人的音乐,我决定给他写一首歌,为了不偏离他们的风格太远,我先用黄河谣的歌词谱成另外一首曲子,然后这两个月一直在想怎么填上自己的词,昨晚通宵弹着琴,到早上七点半了,忽然间灵光一闪,出来了第一句歌词,后面也就应声而出,这是我所有作品中作词速度最快的一首.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第一首作品,而且这歌名起得实在是很让我满意.真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作品.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送给小索及所有热爱野孩子的人们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月亮长出来
唱到黄河停下来
唱到星星掉下来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翅膀长出来
唱到风儿停下来
唱到眼泪掉下来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呀啦嘿咿呀嗬
嘿咿呀嘿呀嗬
//-----------------------------------------------------------------
李文峰:(《音乐天堂》主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只是希望家人不要太难过。虽然小索离开了,但剩下的人应该用音乐的方式继续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颜峻:(乐评人)野孩子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
细说往事,不告而别 豆瓣
9.3 (6 个评分) 南方二重唱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瑞星唱片
用新的音乐 心的声音 重拾往日民歌的清新和余韵。像一股清流 抚平你我在城市起伏摆荡的心灵。
活在1988 豆瓣
8.6 (55 个评分) 赵已然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河音乐
【赵已然简介】 文:颜峻
赵已然 别名赵牧牛、赵老大。男,约40岁,宁夏银川人,北京老一代摇滚鼓手,在走穴风潮和摇滚运动中成长,并选择了最卑微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曾担任木推瓜等新乐队鼓手。极少开口的超级歌手。
他的歌声,无论翻唱还是创作,都带有浓重的布鲁斯和西北民歌风格。在这方面,迄今为止,尚未有过任何华语歌手达到过他的境界—— 让布鲁斯和民歌融合得天衣无缝,以至于你宁可相信布鲁斯就是西北街头小伙、六盘山下农民流传的声音。他的演唱和吉他技巧同样民间、随意而又堪称精湛,带有浓烈的沧桑情怀,所谓人生百味,催人泪下,莫过如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赵已然的80年代老歌不但把他自己的青春变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旧梦,也足以凝聚更多人的悲欢离合,将苦酒和热泪融化成叹息。
【活在1988——赵已然自白】
我本该是一名化学教师,阴差阳错,不幸做了鼓手。十多年来,不求上进,碌碌无为,混迹于狭小的地下音乐王国,沉迷于越来越糊涂越来越荒唐的卡通境地,信以为真地在有限的几位朋友面前义正辞严、斩钉截铁地鼓吹着“垮到极处”的寄生虫哲学。从没有过工作,后以借钱为生。
后来,我慢慢变成了一个人。只有一双拖鞋、一只牙刷,住在了农村,且越搬越远。
再后来,我笑得有些难看了,因为我越来越没钱。以至于常常被迫求告家人,艰难度日。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磕不动了,再也垮不下去了。我头天让酒喝醉,吐了;第二天一早,酒还没醒,咣叽,又让茶给喝吐了。
那一天,我发现,我的脸特别难看,太难看了。我终于知道,我太不漂亮了。
我一生热爱漂亮女人,痴情于不敢面对、不敢亵渎的漂亮女人,然而我自己却从没漂亮过,从没漂亮过一次。
我也知道了,在我所追求的自由中,我没有自由过一次。
于是,我终于倒下了。
于是,在深夜里,在不要钱的灿烂阳光下,在只有神或鬼才能看得见的微笑或悲痛中,我想起了那些曾经会唱的歌。
于是今天,被逼无奈,我端正了思想,换了身份,不做鼓手,稍不情愿地自觉有些滑稽般地坐在了这里,怀着年轻时代的美好梦想,准备唱歌。
2011年1月17日 听过
赵老大,你老了。也只有老去的人才听得出你在唱什么。
民谣
榕树下 民谣在路上 豆瓣
8.3 (6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6日 出版发行: 十三月
2011年1月17日 听过
听第一首歌(吴俊德《摇篮曲》),歌声飘入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推荐给已经当父亲的盆友。
民谣
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豆瓣
8.4 (5 个评分) 刘铮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唱广州.香港华之乐.台湾林杰
刘铮对于内地乐迷来说是个极神秘的人物,1990年于台湾推出这张蔡宗政制作的民谣摇滚专辑《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后消失歌坛,如流星般无影无踪,只留下这张令人倾迷的专辑。
这张专辑在音乐上不仅提供了乡谣与摇滚两大元素完美结合的范本,而且它包涵的信息量及文化背景令人注目。更在当时深情似海的齐式情歌一统天下中成为一个反叛者。听刘铮的录音室作品也犹如现场,包涵着呼之欲出的令人血脉贲张的原始动力,不同于赵传的凌厉及王杰的假浪子形象,那种粗犷的棱角及真实的有血有肉生活体验使这张十年前的作品至今仍具有极光荣极经典的份量。
第一首《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表现大男人对小女子的深刻表白,流畅的旋律下刘铮嘶喊的声音引起强烈共鸣,不失为一首摧枯拉朽的动情之作,而催人泪下的《老兵卖冰》和侯德建的《喂老张》如出一辙,表现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奈,是一部深刻的社会题材作品。《没有人知道我看见彩虹》是把民谣发展到极致的大气歌曲,其关注点及传统民歌、现代流行曲融合的手法至今仍不觉过时。而于《我的老爸》、《阿弟的初恋》中刘铮表现出的幽默令人叫绝。《我的老爸》草草几句道尽儿子对父亲的亲情及男人对男人的自豪,用调侃的语气描述父子关系又不失真切。而后者应是搞笑版的教课书,虽比不上黄舒俊《恋爱症候群》意义深远,但描写过程同样诙谐趣味。
当你倾听着刘铮嘶哑着喉咙一气问了二十八句的“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恐怕再麻木的人也能听出歌者对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坦诚互爱的呼唤。
台湾龙虎金曲榜榜首冠军金曲——《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由台湾林杰出版有限公司、香港华之乐有限公司联合出版。歌手刘铮极具沧桑风韵的嗓音,又为本来就已十分优秀的歌曲,增加了无限魅力。听一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刘铮歌唱出了你心中所有想说的话。听刘铮歌,到底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小南瓜 豆瓣
8.4 (37 个评分) 吴宁越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9月11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布衣乐队主唱吴宁越在疆进酒的不插电专场,现场专辑由MicroMu厂牌录制发行。
艺术家:吴宁越
专辑:小南瓜
编号:MMDLLP005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8月26日 10PM - 12A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封面设计:柴东新
2010年9月14日 听过
最爱《秋天》、《那么久》
民谣
你好,郑州 豆瓣 Spotify
8.1 (147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日 出版发行: 2010 李志 / 2010 李志
词曲:李志
制作人:刘威
编曲:李志、刘威和乐手
录音棚:环球唱片studio
混音棚:环球唱片studio
母带:Abbey Road Studios(UK)
录音:姜北生、黎乐乐
混音:姜北生
助理:公爵
经纪人:宋婕
设计:翁明
油画:阿泰《纯真年代系列一》
摄影:许鹏
感谢:
宋婕,万晓利,刘子芙,欢庆,苏洱录音棚,微薄之盐,小鸡鸡彼得群,汤臣艺术基金
1,墙上的向日葵
2,铅笔
3,关于郑州的记忆
4,忽然
5,秋天的老狼
6,带亲
7,她
8,路(李志、邵夷贝)
9,夜
附赠《铅笔》吉松浩版
吉他:韩俊,李志
贝斯:李九君
键盘:胡欣,刘威
鼓手:余赣宁
小号:文智涌
打击乐:荒井壮一郎
大提琴:张莎莎
钢琴:张荐
单簧管、手风琴:张玮玮
和声:苏阳,老狼,邵夷贝,张莎莎
《铅笔》吉松浩版
编曲:吉松浩
吉他:韩俊
和声:撒娇
录音混音:吉松浩
录音棚:苏洱录音室
2010年9月14日 听过
李BB,我听过了,可我没记住。。
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