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我们 豆瓣
Various Artist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可登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这一张唱片
或许,你曾经好奇—一支支悦耳动听的歌曲,是出自怎样一颗丰富而易感的心灵?
或许,你这么想—那颗善感的心,是否与我一样经历了百般滋味的生活?
如果,转换你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仔细体味过后,也许能了然彼此间最原始、相似的性情了。
所以「我们」—成为情感交融一起时的腻称;表示共同担代生命重量的情结。
因为经过这段岁月的静思,独伫空茫茫之后,自然回过头来想,何不就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与音乐的同伴彼此交集,以热爱的音符将心灵间的默契和情谊,串连、组合成一张我们的唱片。唱给所有与我们一样咀嚼悲欢、终能洒脱开怀的朋友听。
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声音,跳开演唱者或作曲家的「隔」,直接与一颗颗抚触音乐的心灵对谈,盼望能有更深一层的流露与感动。
由于五个人创作音乐的历程不同,性格回异,对音乐诠释的观点大相迳庭,表达的手法,方式也各有专好,因此,共同努力地将五种声音、五种故事,在这张定名「我们」的空间里找到理想的共鸣位置。也因为如此,在互相合作创作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困难变成一种可喜的历练与回忆。
是不是属于一张独创风格的专辑,并不是最在意的事,只希望能把生命中的故事,真挚亲切地为你娓娓道来……
2010年2月6日 听过
当那些不知名的音乐人——作曲家们唱着:“经过我吧”的时候,有人问“这是什么歌?”。经过我吧。
民谣
春分立秋冬至 豆瓣 豆瓣
8.4 (72 个评分) 筠子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唱深圳公司
《筠子:春分立秋冬至》《立秋》《天涯相随》——高晓松打破沉寂,全新定义怀旧民谣经典。蓝色音乐诗人小柯,惊艳手笔催开铿锵“玫瑰花蕾”。“春分”朴树式浪漫小众华语歌坛冲刺新录曲,汪峰(鲍家街43号)点爆 “青春”盛筵最灿烂花火。
在路上 豆瓣
7.4 (19 个评分) 旅行者 / 吴俊德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9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编号:MMDSEP011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12月25日 4PM - 10PM
录音地点:麻乌剧场
制作人:杨杰(茄子),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
网络发行地址(包括完整下载试听及相关信息):
8又二分之一 豆瓣
9.0 (61 个评分) 李寿全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飞碟唱片
这是唱给流浪人群的一张专辑,在专辑文案上,有这样的话:“总是念着什么时候才停止流浪,事实上,人生就是流浪。被过去赶着逃,被未来牵着跑。”这是一名台湾八十年代音乐人的生命感言,但是二十年后,它依然没有过时。同时,这也是一张灰色至极的专辑,是一篇书写青春残酷逝去的音乐日记。当大多数流行音乐唱片都在进行歌颂式主旋律的唯美营造时,李寿全选择了单枪匹马式的揭露与验伤。专辑的名字《8又二分之一》大约源于意大利费里尼的同名电影《8又二分之一》吧,也许李寿全是想借用这部令人目眩神迷却又难以言喻的电影来表达一种迷惘和困惑。整张专辑内敛大气,旋律上简约流畅,词作朴实真切,感性的知觉和理性的思忖兼具。李寿全成熟低沉的男性嗓音将这张专辑演绎的算不上完美却极富生命力。
这个世界 豆瓣
8.5 (35 个评分) 蔡蓝钦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飞碟
80年代初,民歌进入校园,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借音乐来表达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种种看法,但商业机制介入下的校园民民歌,已经成为音乐工业中的一个部分。70年代年轻人单纯的只为自己的歌与追求文化认同的精神似乎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产生了罗大佑、李宗盛、陈升等有型有款的重要音乐人,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透过商业包装下的这些音乐,有着许多刻意,并非那么纯粹,唯一的例外是单纯的只为证明对音乐的爱恋与留一个纪念的蔡蓝钦。在不要出名、曝光、压力的前提下答应录音,却在录音结束后匆匆告别人世,这更显示了他音乐创作人的纯粹与动人,也因此在没人打歌的情况下依旧打动了近三十万颗年轻的心。
流行音乐就是这样,有些歌曲虽然红极一时,却很快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无踪,而有些歌曲历经岁月,扔显示出其丰沛的生命力。经过20多年流行乐的蓬勃发展,从现在的观点来看1987年蔡蓝钦的作品,或许编曲已经有些陈旧,然而整张专辑所散发出年轻人的热情与思想,仍旧持续感染着许多新时代的莘莘学子,因为它道出了专属于青春的心情。《这个世界》这张专辑的12首作品的内容包括蔡蓝钦对制度教育的不满和反讽,对人生的思考和彷徨,也有青春少男的爱情心情,而这些也正是蔡蓝钦曾经走过的青春。
蔡蓝钦的音乐之所以动人,在于那些隐藏在文采背后的真实与朴实,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流露出一股特殊的气质,冷淡而深刻,就如同他的人。陈乐融曾经这样说道:“他的曲风,绝对不是清新,纯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曲式与小节的安排虽不惊人,却极端正确,甚至经常能峰回路转,出人意表。”
或许正是这种不明显的冲突造就了蔡蓝钦个人强烈的感染力,并且使得这张专辑当时登上台湾地区“知音时间”国语排行榜的冠军数周之久。至于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则魅惑地躲在每首歌的背后,待人在感动之余想起,并且怀念。
蔡蓝钦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到了大学看到了更多不同于他的生命,也因此看到更深的自己。对许多人而言,出唱片当歌手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对他而言,音乐只是他从小到大的习惯而已。当时,他对飞碟唱片说:不要曝光,不要出名,不要压力。这是他出唱片的三大原则,而他的生命便是一张未完成的画作,所以画中完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令人赞叹的。21岁那年,蔡蓝钦开始创作歌曲,第一首作品就是丁晓雯演唱的“不再想起”;22岁那年,蔡蓝钦完成了《这个世界》整张专辑的配唱,却不幸在专辑完成后的一个礼拜,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送医院不治,享年22岁又三个月。
现在在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界大名鼎鼎的陈乐融,在回忆起蔡蓝钦时说:“因为最初,所以最美。十四年前为蔡蓝钦纪念专辑首次发行撰写介绍文字,肯定是我唱片企划工作中绝无仅有的际遇。没有见过他,却在他过世后的第九个晚上,首次在当时飞碟唱片董事长吴楚楚的车上听到他的母带。清清冷冷的,回荡着什么神秘的所在,那是我踏入唱片圈的第一晚……”也许现在的小歌迷根本不知道蔡蓝钦是谁,也许他们根本无法了解这份难以解释的情感,但这一切又该责怪谁呢?
——引自王澄翔编着《走过流行音乐的四分之一世纪》。
每年的6月6日是台湾民谣纪念日,自从1981年台湾民谣崛起至今,已经过了20多年了,在这场民谣运动中曾经涌现过罗大佑、李寿全、薛岳等无数优秀的创作人歌者。蔡蓝钦是这其中一个一瞬即逝的名字,他只发行过这一张专辑《这个世界》,然后才华漫溢的他永远的离音乐而去。他的名字和他的歌只留在少数人的记忆力,逐渐平淡,消逝无踪。 但蔡蓝钦毕竟是有着过人才华的,专辑中蔡蓝钦包揽了全部12首歌曲的词曲创作,音乐中显示了他独具特色的创作天赋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些音乐在今天听来,每首歌曲都是佳作,叫人感动不已。也许才子多薄命吧,在专辑刚刚制作完成不久,蔡蓝钦就因为休克导致心脏麻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仅仅23岁的他甚至还没有赶得上专辑的发行。他比张雨生更年轻、更自然,没有那么多灿烂,有更多年少时特有的思绪,这真是蔡蓝钦用血泪谱写的青春乐章啊!
走过来 走过去 豆瓣 豆瓣
8.3 (81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ad Head
1971年生于河北。
1990年至1994年在酒厂上班,其间加入过一些文艺团体。
1997年来北京至今,娶妻生子。做职业酒吧歌手。
2002年7月签约Badhead厂牌。
2002年12月,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走过来,走过去》由Badhead发行。
中国孩子 豆瓣
9.1 (117 个评分) 周云蓬 / 独立发行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1日
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某些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四川有个县叫“白玉”,西藏昌都有个地方叫“也要走”,新疆的“叶尔羌”,湖南的“苍梧”,这些地名撼人心魄,有神态有灵魄,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有隐秘的故事,殷勤地招呼我过去听。但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
走在街上,想唱上一句,恰巧旁边的人唱出了那句歌。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抓住了两颗互不相识的心?音乐是游荡在我们头上的幽灵,它抓住谁,谁就发了疯似的想唱歌,可我怎么才能被它永远抓在手里?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把我从我的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于香山
爱人同志 豆瓣 Eggplant.place
9.5 (156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爱人同志》是罗大佑沉寂了四年多之后重回歌坛的作品,也是1984年《家》以来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这张唱片在1988年年底出版,正是台湾社会人心沸腾,社会力全面释放的顶点。这张在港台两地四间录音室完成的唱片,通过强势宣传成功地塑造出“新罗大佑”形象;短短几天就卖出二十万张,之后更创下五十三万张的销售记录,成为罗大佑迄今最畅销的作品。
在罗大佑“出走”的这几年,民进党成立,蒋经国逝世,戒严令解除,台湾经历了战后最剧烈的政经结构转变。唱片工业的体制也在这段时间膨胀到前所未有的规模,MIDI的普及带动了林立的唱片工作室,港星大举来台加上青春偶像大行其道使唱片市场全面低龄化,整个唱片业在朝向“娱乐工业”的方向迈进。凡此种种,都使《爱人同志》和《家》之间仿佛存在着不只四年,而是一整个时代的差距。这张专辑的标题和歌中使用大量大陆用语,在当时仍然有逾越官方尺度的可能,没想到所有歌曲送审一次就全数通过,不仅当事人“受宠若惊”,也反映出审查制度渐渐轻松的事实。
在《家》只做到一半的“跳出框框,创造不同格局”的企图,终于在沉潜酝酿了四年多之后,由《爱人同志》完成。和“黑色时期”礼聘日人编曲的情况不同,这个时候的罗大佑对MIDI已经有娴熟的掌控能力。也对编曲有绝对的主导权。《暗恋》、《爱人同志》暴烈的摇滚曲风,《恋曲1990》、《你的样子》的浓郁抒情,乃至于《黄色脸孔》、《京城夜》波澜壮阔,层层叠叠的慑人气势,一再显示出挥洒自如的编曲功力。这张专辑对音乐元素的处理方式曾经造成圈内人极大的震撼,再一次替唱片制作概念的可能性树立了新的标杆,不仅被誉为当年度最好的专辑,也是另一张至今听来仍然难以超越的力作。在歌词的写作上,罗大佑尝试让人声融入编曲,扮演乐器的角色,而非总是站在最前面“讲道理”的工具,所以我们听见了许多纯由音节构成的吟咏。格外在意音乐性的结果,使词意反而不再那么明朗易解,往往得和旋律编曲一并欣赏方能领会其中的奥妙。这样的改变使许多老歌迷难以适应,认为罗大佑“变节”了。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你的样子》朦胧绵密的长串意象,或是《京城夜》四字叠名和连续长句相互撞击出来的震撼力,相信是早年那个蓬发黑衣的愤怒青年所写不出来的。
这张专辑想呈现“黄种人整体处境”的野心是否成功,则见仁见智。但这方面的关心一直延续到“音乐工厂”时代,成为罗大佑日后所有创作的中心主题。《爱人同志》或许不再拥有他早年作品那股青春的锐气,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明显的匠气,但是整张唱片精密庞大的结构,以及它完成的宏伟企图,使《爱人同志》仍然值得名列经典,也是了解八十年代台湾流行音乐时所不能遗漏的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