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元气糖 豆瓣
6.8 (22 个评分) 作者: 殳俏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
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专门为美食专栏作家殳俏量身定制的一本书。
专栏作家、食评家殳俏的最新美食经。殳俏自称“美食工作者”和“煮妇”,最好吃的女人,最会吃的作家,最吃不胖的美食家。殳俏写曾经经历和正在发生的美食与美食事件,东京的菜市,西班牙的小饭馆,冬天的韩国菜,香港的大排档,阿拉伯的饭店,既有日式的清淡滋味和简约趣味,又带着浓郁的画面感和故事感。殳俏的吃,机智、俏皮、幽默与生动,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文人系美食家的酸腐和怀旧,她其实写的是各种各样的爱,爱海胆,爱春笋,爱烤肉,爱汤团,爱烤鸭,爱鹅肝……爱做菜,爱下厨。说到底,爱美食就是爱生活,爱吃就是爱生命。
2013年8月7日 已读 等車排號消閒書。藏也藏不住的聰明勁兒和洗也洗不掉的油哈氣= =
殳俏 饮食
饮膳札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亚洲美食之旅 豆瓣
作者: 伊藤武 译者: [美国] 李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8
从阿富汗到中国,“饮食”将亚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饮食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和民族一起迁移、传播。本书中所记述的,不是“美食家”的故事,而是“美食之路”的故事。
书中叙述的范围包括东亚的日本、中国,往西一直写到中亚的阿富汗、南亚的印度以及泰国、尼泊尔等地。在伊藤武的叙述中,饮食研究成为建构“亚洲”的一种方式,一条条“食之路”消弭了国境钱,重构了亚洲,将亚洲一体化。同时,与饮食相关的某些观念也被打破。通过饮食理解亚洲的文化成历史,通过饮食文化对日本与亚洲的连带性进行再确认。
早安,甜心 豆瓣
作者: 吴绣绣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 - 5
美好的早餐,不仅是身体能量所需,也是心情所需,也是你送给自己或送给他(她)的一份精心礼物,爱,从我们的味觉,暖暖开始……
110种美丽早餐的详尽做法,营养、超值,给每一天加分!
2012年4月5日 已读 文字(比起网路所见)有不自然的地方。但仍旧是重要的正能量来源><
吴绣绣 饮食
边走边啃腌萝卜 豆瓣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蔡明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本书为妹尾河童上世纪80年代应朝日新闻社《周刊朝日》之约撰写的旅行随笔。河童此行是以日人饮食生活的原点腌萝卜为线索,从东京都出发,北至北海道,南抵鹿儿岛,西达鸟取,不仅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就连民间腌萝卜迷的自制产品也不放过,最后竟至亲自做起薰萝卜来。在寻访腌萝卜之余,河童还不时偏离主题,忽而关注公害、食品安全和医疗保健,忽而又对食盐和竹纸的制作刨根问底,对东北雪国早已消失了的山野猎人也充满好奇……自然,那个记录着一代日本都市年轻人梦想的“樱桃乌托邦”旧址也不会逃不脱他的眼睛。每一次跟随河童旅行都收获不菲,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亲口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腌萝卜,但其细致入微的描述已令人垂涎;河童讲述的几个普通村庄的故事,见证了日本人的勤奋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乡村生活,而河童友人受其嘱托写来的海外腌萝卜报告,也令人依稀感受到日本移民的乡愁。
在欧洲,逛市集 豆瓣
作者: 韩良忆 / Job Honing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在欧洲,逛市集》是韩良忆“居游系列”的第一本书。最令人垂涎三尺的欧洲不在餐馆,而是在市集——有机熏鲑鱼、勃艮地红酒牛肉、佛卡夏扁面包、Stilton蓝纹奶酪、奥维涅干香肠......在百货公司冲锋陷阵,花很多时间找知名餐馆,都不如到市集去一趟!那里可以买可以吃,物美又价廉,还可以跟热情亲切的当地人哈拉!韩良忆这次给你欧洲最有趣、最丰盛又最好玩的13个市集,还有食谱、食材字汇表、周遭餐馆指南等超实用信息。
《在欧洲,逛市集》蔡康永强力推荐!一本在手,欧洲吃透!没有一个地方比市集更容易见证生活本色。这样的欧洲市集,你逛过了吗?在旅行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居游”能让你看到更真实的世界。世纪文景首次提出全新的“居游”理念,打造一个系列的居游图书,让你拥有不一样的旅行生活。《在欧洲,逛市集》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
佛罗伦萨乡间生活 豆瓣
作者: 奥村千穗 译者: 李丹 学苑出版社 2011 - 9
“这是魔法一样的生活”
让日本王太子妃雅子都赞赏不已的生活情境。
一个日本女人,远嫁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在阳光普照的佛罗伦萨开始了她在日本城市中无法想象的乡村生活,大到和家人一起建造山上的房子,小到从简单的蔬菜开始种田、养一窝可爱的小鸡相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托斯卡纳迷人的四季中。欣赏着春天窗外绿色的田野,感受到初夏大自然的恩惠,在秋天的林中散步,冬天自制好吃的普利亚风味蜂蜜杏仁糖,意大利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对工业化的担忧,所以要与邻居们团购绿色无公害食品。原来,与天、地、自然万物共同生活,是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的。
人与自然,原本就密不可分。
托斯卡纳州位于意大利中部,拥有蜿蜒起伏的山丘和美丽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一幅美丽的画”。佛罗伦萨,又称精致之城、百合之都,它是田园风格神话《达芙妮》的盛大舞台,是托斯卡纳州的首府,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代的遗产。
2011年11月18日 已读 典型山水田园派美食博客……但是的确能获得正能量,比如杏仁苹果蛋糕什么的><
城事 奥村千穗 饮食
食桌情景 豆瓣
食卓の情景
7.0 (9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波正太郎 译者: 廖卿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作者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评论家,也是颇具知名度的美食家。他认为:“像我这样一整天都必须待在家里的职业——也就是所谓‘在家工作’——的情况下,每天的三餐也就变得异常重要。虽然不需要餐餐大鱼大肉,但是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饭的话,对我的工作也会有负面影响。心情愉悦地用餐不但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巢中(家中)的气氛要是过于低落的话,就算是端上高级的牛排特餐,也会让人有一种‘尸骨无存’的错觉。”这或许就是作者的饮?观。他的美食随笔,并不局限与对美食本身的材料、制作、火候的介绍品评,常常会通过荡开的故事,收回到美食的“文化思考”上来。他母亲最爱寿司,他讲述母亲的最爱,却写出了母亲的好强,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弟拉扯大。讲述在横滨吃的经历,让人看到这个地方几十年的变迁。回味奈良东大寺“结解料理”的大宴,仿佛是历史小说家在体味古人的味觉感受和气氛……
2011年8月28日 已读
意外覺得非常好看……果然三聯對此類書是有保證的
池波正太郎 饮食
西红柿炒自己 豆瓣
作者: 张弛 珠海出版社 2003 - 10
据说西红柿炒自己这种提法缘自误判,东北人本来把它念成西红柿炒鸡子儿,即西红柿炒鸡蛋的意思。不懂东北话的,自然按这话的谐音去理解。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听了这个很难过,觉得全国人民总不愿意错过拿东北人开涮的机会。关于西红柿炒自己的另一种出处,则跟地域无关——说的是几个客人到餐馆吃饭,点了一份西红柿炒鸡蛋,但菜上来后发现里面鸡蛋太少,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西红柿炒鸡子儿遂变成西红柿炒自己。不管是哪种说法,我觉得都很有想象力,很适合作为这本作家食谱的书名。因为这本书的本意,不是讲如何做菜,而是发掘人与烹饪的关系。在我看来,这种关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也各市地,这正是另一个意义中的与食俱进。而单纯就吃这件事而言,再怎么文化,也不是正经学问。在这本书里,不光有菜谱,还有酒、餐馆及食客。它既是一缕袅袅上升的人间烟火,也是中国作家们第一次集体对生活表态。这件事本身就令人感动,也使这本书变得弥足珍贵。
2011年7月12日 已读 最近一直在m關於食物的舊書……這本寫的很刻薄但有趣,舍友看了都說好(喂);整理書架發現好多想看的書都在大學畢業后遺失了T-T,這本倒還好端端在書架上,真讓人生氣啊orz
饮食
台湾味道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本书除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是台湾出版的关于“台湾味道”的第一本美食文化书。
2011年7月11日 已读
“劉軍門美食之旅”(大誤)指南書
焦桐 饮食
蔡澜谈吃 豆瓣
作者: 陈子善 / 蔡澜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8
蔡澜先生是文章妙手,也是性情中人。说他是文章妙手而不说是高手,是因为他的文章天南海北,三教九流,吃喝玩乐,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得鲜活生动,妙不可言,令人称奇,也令人莞尔。虽然都是大白话,却很耐读。说他是性情中人,则是因为他不假道学,不假斯文,对异性懂得欣赏,也懂得尊重,虽然他拍电影、喜写字,擅篆刻,绝对是风流倜傥,但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确实不简单。
蔡澜的书真多,“玩物丧志”、“草草不工”、“附庸风雅”、“放浪形骸”,甚至是“荤笑话老头”,都可以拿来做书名。笔得已经收藏了四十余种,但这还是四年前的统计,现在大概突破六七十种了。
写食主义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沈宏非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3 - 11
如书中篇名所言,阅读本书中的文章犹如“赶赴美味的约会”。作者以散文为容器,为读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或清蒸,或红烧,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饮,妙在醉与不醉间;或特立独行,或呼朋唤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现。作者用调侃而智慧的语言,信手拈来,把读者带到饮食文化的云里雾里:钩沉食海,展现食技,回味食趣,抨击食弊,“饮食”二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自字词间涸散、蒸腾。作者也正像一位求变的厨师,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样,让读者尝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类味道。
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殳俏 新星出版社 2005 - 4
给陌生人吃陌生的食物,再加点连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元素,这是抓住了人类生存的要害。殳俏这个名字,听上去很遐想的样子,文字也好,应该是个胃口好、饭局多的主。同时有治厨经验和社交空间的女人不多,她应该算是一位,而且是中西贯通的那类,兼具火锅青年和微波炉主妇的风采。没见过这个作者,所以时常幻想,要是美人点评美菜,十指尖尖,香风细细,多好。真的要是这样,倒是绝对可以成为电视上写食主义的代言人,那时我们就会有很多香艳故事从厨房起步,然后散发出去…… ——《新京报》看殳俏的文字,是有极大愉悦感的事情,与其说是写吃,还不如说是写她自己关于吃的生活。她的小说很冷,她的随笔够热,她的兴趣涉及很多领域,她看的书多到令人惊讶,她喜欢食物但吃不胖,她中意搞怪却够自然。常常觉得她的文字是非常讨喜的一个好玩意,不滥情,但充满感情,不矫情,但绝对有风情。——《上海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