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了 :ablobcatcoffee: - 标记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9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2020年11月21日 想读
死者代言人 豆瓣
Speaker for the Dead
9.4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段跣 / 高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 - 4
◆ 继《安德的游戏》后,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再次斩获雨果和星云两大科幻奖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死者代言人》是科幻迷不该错过的经典之作。
◆ 这一次,虫族已经无从开口,但它们灭亡前的话语如梦魇般纠缠着安德,迫使他成为一名“死者代言人”。隐藏身份的安德 在星际间流浪了3068年,凭借天才的头脑在二十四颗殖民星球上为死者道出真相。
安德遭遇了一起残忍而离奇的虐杀事件。安德隐匿身份,再次踏入一个异生物星球。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一步步走向异种生物的圈套,而真相,居然与他童年的那段回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推荐】
◆ 《死者代言人》揽获科幻界荣誉三奖:1986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1987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和1987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
◆ 相比《安德的游戏》充满军队和战争的硬科幻风格,《死者代言人》更加偏向于哲学伦理的讨论。当面对猪仔杀害了外星生物学家,法律却要求我们无所作为。一次。两次。人类该质疑支撑我们的星际组织吗?
安德越接近事实的核心,越受煎熬,是选择说出真相还是用无知和欺骗保护同伴?
◆ 科幻文学的“异生物”概念正是卡德在《死者代言人》中提出的。
◆ 作者卡德自己坦言真正想写的其实不是《安德的游戏》,而是这本《死者代言人》。
◆ 故事全程在疑案调查下展开,真相在悬念和紧张中一点点剥开。不一样的科幻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我是为了写《死者代言人》才动笔写《安德的游戏》的。——(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卡德深切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表达方式也达到了完美的层次。——美国科幻作家吉恩·沃尔夫
【媒体推荐】
带着悲悯和洞察的内在叙述,这部小说是《安德的游戏》强大的续集,强烈推荐!——《图书馆杂志》
《死者代言人》是安德系列的第二本小说,这个系列改变了科幻小说的面貌。——英国Orbit出版社
2020年11月7日 想读
政治的应许 豆瓣
The Promise of Politics
10.0 (7 个评分) 作者: [美]汉娜·阿伦特 / 杰罗姆·科恩 译者: 张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6
本书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2020年7月22日 想读
The House of God 豆瓣
作者: Shem, Samuel 2010 - 9
By turns heartbreaking, hilarious, and utterly human, The House of God is a mesmerizing and provocative journey that takes us into the lives of Roy Basch and five of his fellow interns at the most renowned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country. Young Dr. Basch and his irreverant confident, known only as the Fat Man, will learn not only how to be fine doctors but, eventually, good human beings.Samuel Shem has done what few in American medicine have dared to do-create an unvarnished, unglorified, and amazingly forthright portrait revealing the depth of caring, pain, pathos, and tragedy felt by all who spend their lives treating patients and stand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science and humanity.With over two million copies sold worldwide, The House of God has been hail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cal novel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compared to Sinclair Lewis's Arrowsmith for its poignant portrayal of the education of American doctors.
2020年7月17日 想读
自由的忠诚 豆瓣
Liberal Loyalty
作者: [美] 安娜·史蒂茨 译者: 童志超 / 顾纯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10
【内容简介】
借用生动真实的日常情境,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史蒂茨引人入胜地论述了:平等自由的价值只能通过合法的国家权威来实现,公民对正义的国家有政治义务,且应将普遍的正义原则,而非民族文化,视作效忠国家、团结同国同胞的理由。本书充满原创性地构想了一种开放的公民身份,主张将正义的国家看作以实现普遍价值为目标、如交响乐团般的日常团体,而民主政治应是实践普遍价值的集体行动。
《自由的忠诚》这部前沿著作为当下每个人所面临的关于正义与忠诚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
◆我们应该对怎样的国家保持忠诚?作为公民,我们对国家有何种义务?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参与政治?
◆我们可能跳脱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局限,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念吗?
◆为每个怀抱理性的公民而写,为每个在正义与忠诚之间抉择的独立个体而作
···
【学者及媒体推荐】
存在有力的自由主义立场来重视国家权威吗?单是公民权的政治事实能够作为民主国家中团结的基础吗?史蒂茨极好地表明了,这两个问题应该一起问,而她的回答独特、极具想象力且论述有力。
——帕琴·马克尔,芝加哥大学
·
这是一部行文清晰、论证严密和异常理智的著作。史蒂茨将诸如忠诚和义务的概念从学术界民族主义者的手中拯救了出来,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为世界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者所用。就此,她已经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著作为民主理论、全球正义和自由事业本身的道德基础都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迈克尔·布莱克,华盛顿大学
·
史蒂茨的杰出之处在于为团结这一在大多数自由主义构想中缺席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这种团结是建基于一种具有集体意愿的个人主义理论上。
——约翰·费雷约翰,斯坦福大学
·
史蒂茨为一个当代政治思想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鲜的解决方法。她充满原创性地捍卫了宪政爱国主义的理念,强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扬-维尔纳·米勒,普林斯顿大学
·
自由主义是否只剩下一种令人厌恶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者一种浮动的世界主义?自由主义者能否基于公民对特定国家保持忠诚做出自洽的自由主义论述?史蒂茨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可以。史蒂茨巧妙地揭露了世界主义者和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驳斥了有自由倾向的无政府主义者,她从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处寻取灵感,提出,自由主义者应将忠诚设想为一种政治责任,支持促进自由主义自由的制度。
——《选择》
·
史蒂茨非常清晰、逻辑自洽地提出了一个用以替代政治义务和民族主义的同意理论。这个替代理论将获得许多的支持者,并值得我们甚至它的批评者的严肃对待。
——蕾雅·衣匹,《圣母哲学评论》
···
【编辑推荐】
1、作为当今政治哲学界的前沿著作,本书为一些古老的、关于政治义务的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且新颖的回答,作者主张把国家看作拥有共同目标的日常团体,呼吁让国家更接近“俱乐部”的功能,使读者思考现存国家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作者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论及国家道德重要性、公民认同、宪政爱国主义等,并以交响乐团、棒球队等情境类比,论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3、本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自由主义的机会。在作者笔下,自由主义并不一定刻意避讳国家问题,或只关注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自由主义不仅可以对国家问题做出一个明确回答,而且能够去肯定正义国家的积极职能。
2020年7月5日 想读
苏联设计时代1950—1989 豆瓣
Designed in the USSR 1950-1989
7.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著 / 莫斯科设计博物馆 供图 译者: 任梦欣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收录了自1950年至1989年以来近40年间350余件选自莫斯科设计博物馆的苏联设计作品。从大头娃娃巧克力糖纸到奥运会吉祥物米莎熊,从四面体牛奶盒到伏特加酒瓶,从喷雾香水到发条剃须刀,从金属网兜、图拉缝纫机到咖啡研磨器、土星真空吸尘器,从鳄鱼根纳和大耳猴切布拉什卡到机械棋钟、遥控车,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台式电话,从飞行手表到基辅微型相机,从社会意识海报到时尚电影杂志,展现了苏联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设计类图书,本书另辟蹊径,按照“民众”、“国家”和“世界”三大主题编排内容,是一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展现苏联社会变迁的特殊感官之旅。
2020年7月4日 想读
神秘河 豆瓣
Mystic River
作者: [美] 丹尼斯·勒翰 译者: 王娟娟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6
这不仅是以部扣人心弦的犯罪小说,还是一部悲伤的小说,更是一部令人不断回味、不断喟叹、不断深思的经典!
那时候,西恩、吉米和大卫是社区里最好的好朋友,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在街头晃荡。然而有一天,他们在街边玩耍时,大卫被两个陌生男子拽进了一辆汽车。
从此,他们的友谊被击得粉碎。他们分道扬镳,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航道。
多年以后,一桩谋杀案重新将三人绑到一起,这次他们分别成了:警察、凶手嫌疑人、受害人家属。
西恩:我们不是朋友,只是小时候的玩伴罢了。
吉米:我杀了一个很可能是无辜的人。但我并不真的感到内疚。虽然我还挺喜欢他的。
大卫:我保证,再不会有谎言和秘密了。但此刻我还有最后一个谎要撒。也许并非谎言。
2020年6月24日 想读
Jurisprudence 豆瓣
作者: Edgar Bodenheim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When Edgar Bodenheimer’s book,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 was published in 1962, it received extraordinary reviews. It was called by one commentator “a profoundly scholarly, clearly written and thoroughly unpretentious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jurisprudence.” Because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analytical jurisprudence and in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values, Bodenheimer has brought his book up to date.
Part I now includes a discussion of important recent contributions to jurisprudence. Part II has been largely rewritten to give more extens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roots of the need for order and quest for justice, the conceptual scope and substantive components of the notion of justice, and the criteria for validity of the law. Part III of Bodenheimer’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s of legal method and the modes of legal reasoning.
2020年5月19日 想读 打算一块来读一下
好兆头 豆瓣
8.5 (97 个评分) 作者: 尼尔·盖曼 / 特里·普拉切特 译者: 马骁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主角之一名叫克鲁利,穿着时尚,开的车是本特利,除了毁灭人类之外没有固定工作——因为他是魔王撒旦的手下。
另一位主角名叫亚茨拉菲尔,珍本书商,业余魔术师。他是个天使,给上帝干活儿。
还有一位主角名叫亚当,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孩。当然,这本书里没几个普通人,尤其是这一位。他的真实身份是:神之大敌、诸王的毁灭者、无底深渊的天使、名叫恶龙的猛兽、此界的王子、谎言之父、撒旦之种和黑暗之君。一句话,撒旦的亲儿子。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末日的故事,也就是善恶大决战。问题是,亚茨拉菲尔和克鲁利(天使和魔鬼)本是几千年的老朋友,经常喝酒聊天,而且结成了同盟,对各自上司交办的差事都敷衍了事。还有,亚当这个撒旦之子也觉得地球挺不错,把它毁了怪可惜的……
2020年5月18日 想读
进化心理学(第4版) 豆瓣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巴斯 译者: 张勇 / 蒋柯 商务印书馆 2015 - 9
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革命性的新科学,它提供了一个有趣而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现代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融合。作者戴维巴斯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和领军人物,他在本书中对进化心理学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回顾和展望。全书论述的主题是按照适应性问题来展开的,从生存挑战、择偶、抚育、亲属到群体生活的挑战,包括合作、攻击、性冲突、地位以及社会等级。各章不仅介绍必备的理论背景,而且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例,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这一领域。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轻松易读,逻辑严密,引人入胜,即便是普通读者也可以将书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理解自身和他人的生活。
自1999年首版以来,本书一直是进化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是了解和学习进化心理学的必读书。最新第4版不仅增添了400余条新文献,而且增加了大量内容,包括:跨文化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和脑成像等研究方法;进化形成的导航机制理论;火和烹饪;凶杀;模仿择偶行为;男性择偶偏好对他们实际择偶行为的影响;等等。
2020年4月9日 想读
回忆,扑克牌 豆瓣
8.2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向田邦子 译者: 姚东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最令人震动的感情,应是她没有直接写出来的感情,正是因为没有明讲,所以我们在心中了然;最意味深长的吻,也是她没有写出来,却让我们都在自己心里完成的那一个;最温暖的拥抱,是她的故事里一再错过而我们心里依旧迫切期待的那个;最深切的原谅,大概也是没有说出来,却蕴含在眼神里的那一个。这就是向田邦子的世界,这就是她的故事。
作品可谓几近完美,创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向田邦子观察女性的视角与男性截然不同,笔触细致入微,刻画入骨三分,遣词造句也自成一派,可谓日本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1980年第八十三届直木奖评语
2020年4月7日 想读
现代性与大屠杀 豆瓣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9.6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齐格蒙·鲍曼 译者: 杨渝东 / 史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02 - 1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2020年4月6日 想读
万有引力之虹 豆瓣 Goodreads
Gravity’s Rainbow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张文宇 译林出版社 2020 - 4
《万有引力之虹》不仅是一本有如神助完成的大百科全书。它对这个世界深刻的预言性和未来感,让它的分量和价值历久弥新。数十年来,它已发酵成为文学界的第一奇书,不断撩拨着阅读的挑战者,激发着炫酷、前卫的灵感,也一直在等待着未来真正的读者去挑战它。
《万有引力之虹》像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的V-2火箭展开。V-2火箭袭击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军官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随后小说又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整个世界将会冰冻,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能消耗光之后也都会冷寂,趋向死亡。“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毁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因而被用作书名。
2020年4月5日 想读
浮光 豆瓣
8.3 (31 个评分) 作者: 渥丹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浮光(继《奢侈品男人》之后又一情感力作,微笑的猫•平素有酒•桔子树•苏特联袂推荐,随书附赠超萌手绘海报)
宣传语
当浮光散去,长存在流光溢彩之中的浮华人影,终有一天,也能尘埃落定。
随书附赠超萌手绘海报
如果相爱,就像他们一样。
微笑的猫•平素有酒•桔子树•苏特联袂推荐
谨以爱情馈赠梦想,谨以人生凿穿浮光。
逆旅尽头,繁华散尽,他们知道,也就够了。
习惯了被人注视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
习惯了用镜头观察别人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寻找那面具上的微小裂痕。
看点
1.王家卫的文艺片
有人评价,看《浮光》就像看王家卫的文艺片一样,前因后果和旁支线索都隐而不宣,只有主角之间看似平淡的感情线索。一切都是那么内敛细致的道来,真实的细节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然后渐渐进入佳境。
2.言采和程蝶衣
言采入戏太深,他把人生当作戏来演,虽不像程蝶衣一般戏痴,自刎剑下,但也是步步定位,丝丝到位。当年的他,现在的他,当年的沈惟,现在的谢明朗,蜘蛛女里的莫利纳与瓦伦帝,小城之春里的礼言和志沈,他与郑晓在舞台上的错位,他与沈惟在人生里的继承,他的自我定位,一位人生就是一场戏。
3.别具一格的爱情观
这是一篇非常干净的文,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爱情、事业和人生的一些思考。个人最欣赏的是言采和谢明朗第一次因关系曝光而分手,和他们重逢后的描写,看到两个人如此冷静淡然地坐下来谈新戏,实在是——说实话无论他们最后是不是复合,我都很赞这种爱情观。
4.大量少见的戏中戏
《浮光》不是完全的演艺圈的浮华,描写的是演员的内心,有很多戏中戏的描写,让两个主人公在别人的故事里演绎自己的恋情,通过一个个精准的镜头完美地表现人物形象,可谓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之处。
从文中主角拍的戏,从《蜘蛛女之吻》到《小城之春》,作者渥丹不疾不徐地讲故事,让两个主人公在别人的故事里演绎自己的恋情,通过一个个精准的镜头完美地表现人物形象,大量的戏中戏,文字简练张力很强,却又和剧情又千丝万缕的关系。
5.专业
渥丹在故事中讲述了大量关于摄影和表演的理解,这是专业的,甚至于,有那么一点高深的味道。
6.镜头式描写
渥丹的镜头式描写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往往几遍下来,才见端倪,难免感叹一下,有时更不禁使人细读对话,反复揣摩回味,这与时下的流行小说带完全不同,那种悲化剧情所带来的某一时刻的激情彭湃,根本是两种颜色。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渺小一生 豆瓣
A Little Life
7.7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柳原汉雅 译者: 尤传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6
四个相识于大学的好友毕业闯荡纽约,共同努力从黑暗中赢回一生。
一段大写的友情,四个人的三十年。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却可以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家人——因为有我,你不会独自向下跌落。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外国文学小说类第4。
★方所书店三年来史无前例一路全票通过,采购端与门市端选书双冠王。
★ 荣获科克斯评论文学奖,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报等数十家媒体年度好书, Apple年度最佳文学类图书第1名,最终成为年度“Best of the Best Book”(每年年末,综合考量入选最多媒体年度好书榜以及蝉联各大排行榜的最受欢迎图书,评出本年度最佳图书)
★ 持久不衰、长年霸榜的热点话题书,“有关创伤与友谊的史诗之作”(《华尔街日报》),“我们这个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卫报》),“在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里,友谊是我们唯一的慰藉”(《纽约客》)——出版四年来影响力从文学圈扩散,发展出了强大的粉丝社群,创造了丰富的粉丝亚文化,小说中位于利斯本纳街的公寓成为书迷朝圣地、纽约的文艺地标。
.
内容简介:
英俊、善良的威廉在餐厅打工,梦想成为演员;自信、幽默的杰比试图在艺术圈闯出名声;家底殷实的马尔科姆在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却丢失了对建筑最初的热爱;还有内向、谜一样的裘德,一个才华横溢的助理检察官。
结识于马萨诸塞州一所著名学府,他们初来纽约闯荡,意气风发却不名一文,漂泊不定。直到年岁渐长,事业有成,横跨三十余年的友谊却迎来了最大的挑战——难以捉摸的裘德本人。他不愿与人提及过往的阴影,选择在孤独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伤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裘德内心的防线逐渐消解……
“我知道我的人生有意义,因为我是个好朋友。”《渺小一生》是一首兄弟情谊的赞美诗,也是一场探寻生命意义的奥德赛。在友谊中,被毁损的我们将重新完整。
.
评论推荐:
《生活大爆炸》“谢耳朵”,英国著名创作型男歌手萨姆•史密斯,《X》档案女主角、《性爱自修室》吉莲•安德森,蔡康永推荐。
“马丁•艾米斯曾经问道:‘除了托尔斯泰,还有哪个作家真的让幸福在书页上荡漾吗?’令人惊讶的答案是柳原汉雅:与直觉相反,《渺小一生》中最感人的不是那些残酷的部分,而是温柔的部分,当裘德从朋友那里得到善意和支持的时候。在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里,友谊是我们唯一的慰藉。”——《纽约客》
“柳原打破了我们对于美好结局的预期;这本书审视了人类的残忍所能达到的极限,以及能与之相抗衡的,友谊的治愈性力量。”——《纽约客》
“《渺小一生》是我们这个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它提供了所有随之而来的戏剧要素(自虐、狂欢和暴力),以及它的慰藉:友谊、旅行和爱情。如果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负担,那么友谊就是它的镇痛剂。”——《卫报》
“柳原擅长捕捉美丽、温暖、善良的光芒。在《渺小一生》中,这些在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光芒或许,但只是或许,能够拯救你。”——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一部有关创伤与友谊的史诗之作,它将成为未来用来衡量诸多讨论这类主题的作品的基准。”——《华尔街日报》
“二十一世纪一部关于爱情和友谊的史诗,触及了小说所能到达的最黑暗的地方,却又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突破黑暗,走进光明。”——Amazon
2020年3月21日 想读
心理学改变世界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J.斯滕博格 / 苏珊·T.菲斯克 译者: 张卫 / 陈琦 2019 - 8
《心理学改变世界》是以当代心理科学家一人称叙述而成的极好的文集。这些通俗易懂的短文突出了对心理科学的理论和研究重要的贡献,展示了出色的心理科学家如何构想和思索他们的研究,并阐述了他们的想法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尤其特别的,作者解释了他们所认为的自己重要的科学贡献:他们如何获得想法,他们的想法如何超出学院派心理学对世界产生影响,他们在下一阶段研究中想要探讨什么。作者来自于客观评选的现代杰出的心理科学家榜单,该书提供了范围广阔的见解深刻的各种观点。该书是那些对当代心理学科学中伟大想法的发展感兴趣的学生、研究者、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而且是由科学家自己一手描述出来的。
2020年3月9日 想读
Thinking Animals 豆瓣
作者: Kari Wei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 4
Kari Weil provide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animal studies as well as an appreciation of its thrilling acts of destabilization. Examining real and imagined confront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animals, she charts the presumed lines of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 species and the personal, ethic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ose boundaries. Weil's considerations recast the work of such authors as Kafka, Mann, Woolf, and Coetzee, and such philosophers as Nietzsche, Heidegger, Derrida, Deleuze, Agamben, Cixous, and Hearne, while incorporating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s of such visual artists as Bill Viola, Frank Noelker, and Sam Taylor-Wood and the "visual thinking" of the autistic animal scientist Temple Grandin. She addresses theories of pet keeping and domest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agency; the intersection of animal studies, disability studies, and ethics; and the role of gender, shame, love, and grief in shaping our attitudes toward animals. Exposing humanism's conception of the human as a biased illusion, and embracing posthumanism's acceptance of human and animal entanglement, Weil unseats the comfortable assumptions of humanist thought and its species-specific distinctions.
2020年3月5日 想读 好像是这个
动物帝国 豆瓣
Animal’z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恩基·比拉 译者: 王秀慧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1
在世界螺旋状崩坍的边缘
聆听雪落的声音
一首《荒原》式的图像长诗
一部冷峻而温柔的末世启示录
重量级法漫作者恩基·比拉沉寂十年之作
★ 编辑推荐
“这就是世界终结的方式
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 T.S.艾略特《空心人》
“地球震怒”,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态浩劫。
在这颗满目疮痍的星球上,饮用水突然成了财富。每个人都忙于生存。道路交通几乎不存在,而且危险。只存在少数“绿洲”,是受其特殊地理环境保护的避难所,在苦苦挣扎,惨淡经营人类社会秩序的假象。
这些避难所只能通过大海到达。
故事从海上开始。
“我告诉你。
海水里的盐会烧掉它所经之路上的一切。
他穿透并麻痹组织器官,包括大脑。
但我也告诉你,人是会习惯的。”
世界末日,人该如何求生?
有人放弃胸中的道德律,有人引用巴枯宁,有的人开始杀戮,有的人同类相食;有的人陷入绝境,仍旧苦苦挣扎,不肯放弃心头一点清明;有一腔孤勇的骑士,以雪代马,渡人过水;也有大逆不道的预言家,以基因为棋子,试图模糊人和动物之间犬牙交错的边界。
人和动物之间古老的敌意,在生态浩劫的面前,是否能够转化成妥协和合作?
◎《尼可波勒》作者恩基·比拉沉寂十年新作
恩基·比拉,出生于南斯拉夫,生长于法国,被大友克洋、寺田克也、吕克·贝松推崇的法国漫画大师、画家、导演,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执导有《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等影片。图像小说代表作《尼可波勒三部曲》,法国出版史上唯一一部被《读书》杂志评选为年度好书的漫画作品。
沉寂十年后,比拉携“地球震怒三部曲”回归漫画:
三部曲,三个故事,三段旅程,想象力瑰奇、沉重而富于诗性。每个故事具有独立的国境线,各自为政而又环环相扣,写尽“人”在震怒地球面前的渺小和伟大。
“正值隆冬。我却发现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阿尔贝·加缪
◎ 一首《荒原》式的图像诗篇
一部冷峻而温柔的末世启示录
充满时代精神的隐喻
繁复而迷人,沉重而富于诗意的轻盈
探索图像小说、诗歌、科幻与文学的可能性与边缘
★ 内容简介
创作于 2009-2014 年间的“地球震怒三部曲”是法国漫画大师恩基·比拉沉寂十年后的新作,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的故事:《动物帝国》《末世恋人》和《空气的颜色》。
这是三部想象力瑰奇的科幻巨作,讲述了发生在未来世界的一场生态浩劫之后,幸存的一小部分人类是如何面对困境、顽强地生存下去的故事。本书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
故事从大海上开始。
★ 媒体推荐
在恩基·比拉的这部架空未来新作中,人们杀戮时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相爱时引用莎士比亚,绝望时则转向巴枯宁。海豚的鳍被嫁接上人的肢体,饮用水千金难买。人类还有未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动物帝国》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答案:人和动物的嫁接。
—— 法国《观点报》书评
沉寂十年之后,恩基·比拉带着这部全新的生态思考巨作回归了。他提出了“星球主义”(planétologie)这个全新的提法,以替代“生态主义”。这一次,他溯本归源,放弃了许多传统漫画叙事的套路,回归到了纯粹的绘画本身。
—— 法国《新观察家》书评
★ 曾获奖项
1980:RTL广播电台最佳成人漫画
1987: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
1993:法国《读书》杂志年度之书
1997:比利时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特别奖
1999:瑞典阿达姆松漫画节国际最佳漫画家大奖
1999: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漫画奖提名
1004:安古兰国际漫画家“观众之选”奖提名
2004:育碧幻想节“最佳处女作”金奖,“最佳国际电影”铜奖
2020年3月5日 想读
火烧火燎的秘密 里昂的婚礼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9
《里昂的婚礼》是茨威格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演奏了法国大革命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部凄美动人的恋曲。在作者简洁的笔触下法国大革命红色恐怖的触目惊心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茨威格借一个爱情故事反映了一段历史史实,赋予了这部篇幅短小的小说历史价值。
2020年1月30日 想读
搏击俱乐部 豆瓣
Fight Club
8.6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冯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搏击俱乐部》:一个美国年轻白领为了克服自己的失眠症,参加了许多心理治疗小组,却没有丝毫改善,直到他遇见泰勒•德顿,一个充满野性的肥皂制造商。为了应对生活的空虚,他俩建立了一个地下组织——搏击俱乐部,宣泄朝九晚五工作的压抑与无奈,谁知这个组织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以异乎寻常的势头发展开来。年轻白领发现这个自己一手创建的组织已经非常难以控制,泰勒•德顿的身份也很令人怀疑,他必须要采取行动……
2020年1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