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owllyCat - 标记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2025年1月26日 已读
仍然是post-x,但比台北人更多样。居然是在这里突然意识到了艾滋和queer temporalities的联系……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2025年1月24日 已读
只读了和白自己有关的几篇。昆曲那篇读起来让人嫉妒,因为有那么多个人回忆和历史现场的交融:抗战胜利后从重庆搬回南京,这是第一次看《游园惊梦》时的情况。这么讲来白先勇怎么不是一种李诗人?《树犹如此》也是好散文,情绪和措辞都是树犹如此四个字本身的意思。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2025年1月23日 已读
太好了,一整本都是游园惊梦。
新新新青年 豆瓣
6.2 (6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理想国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8
把年轻还给年轻,让青年回答青年
1.《单读》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群,将“何为青年”的解答权,交还给年轻人——本辑《单读》聚集了它历史上最年轻、尚不为人知晓的作者,他们同时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海外求学的写作者、无名摇滚乐队的歌手,在家庭生活、桌边闲谈、学术会议之中,他们观察 、思考、记录,将其化为故事、随感和书信。面对这个被贴上太多标签而没有一个标签真正适合的群体,《单读》决定将解答权交还给他们。这是一场冒险,更是一种探索新方向的尝试。
2.全新设置“新青年”和“公开信”栏目,多样的文体形式、丰富的作品来源,呈现我们时代的“新青年”——《单读》在互联网上持续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开信”计划,为本辑杂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是更年轻、更广泛、更多样的作者,也是与我们长期保持对话与沟通的读者,这一次,《单读》继续它追踪一代年轻人精神轨迹的使命,尽可能以充满新意的方式呈现这些尚未被确认的声音,它们正有力地表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症候。
3.许知远寻找谭嗣同,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国青年拥有怎样的别样人生?——许知远追溯谭嗣同的生死足迹,寻访浏阳、长沙、上海、北京各地的教授、学者、研究者,尝试探知谭嗣同是怎样的一个人,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隔着一百二十年的时光,从谭嗣同的命运当中,我们重新思考有关青年与时代的问题。
4.作家、译者陈以侃对大行其道的“写作课”的调侃鞭辟入里,英国观察者王梆将笔头转向更为人忽视的老年群体——本辑《单读》收入了常年从事文字创作的作家陈以侃对“写作课”的评论,“还有哪个能赚得到钱的产业在营销上比‘写作课’更自甘堕落的吗?”这篇俏皮戏谑的文章意在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写作是否可以被学习和被教授。《单读》作者王梆的英国观察愈发深刻、充满警示,从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老人的生存现状中,我们窥得见自己的未来。
5.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2019,在宽阔的世界,做一个不狭隘的年轻人——乡村建设实践者欧宁的田野书写,诗人朱朱的诗歌,青年非虚构写作者刘博智的“下乡”艺术家故事,《单读》主编吴琦对姜文电影的评论,这一辑《单读》继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小说、随笔与评论,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
2025年1月15日 已读
也是关注新一代作者的一期,但看撰稿人简介看笑了,这些到底谁是新人,当然硬要说陈以侃是新人我也没办法,确实比阿乙新;看访谈随笔报道都觉得挺好的,看小说,很神奇,因为1新人(暂且叫新人)确实比之前的撰稿人写得单薄,2但我体感这个单薄是一种,审美上的趋向而不是技术上的局限,3所以难道编辑觉得这种单薄就是年轻写作者的共性吗,我觉得不是吧不至于,。
性盲症患者的爱情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张天翼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怪癖者,故事以怪癖者的际遇窥探并照见人的内心;
◆暗黑童话狂想曲,一部充满蒂姆·波顿式暗黑美学的小说集。
◆荒诞与暗黑、完美与残酷、爱与自杀、命运与童话,八篇故事每一篇都像BBC迷你剧一样精彩!
◆爱是世间最大的魔法,作者笔下的怪癖者其实是执迷于生活和爱的一往情深者。
◆脑洞开到银河系,脑洞常年填不满患者必入!
◆文学界魔术精灵、新一代幻想文学新星、影视界新宠张天翼,诚意之作。
◆喜欢《美国众神》《西部世界》《黑镜》,就会喜欢她!
◆一扇通往幻想世界的任意门,献给在庸常现实生活中跋涉的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盲症患者的爱情》八则故事,每一篇都恰似精彩的BBC迷你剧。通过一个个荒诞奇特、幽暗迷离的故事,我们总能“以怪癖者的际遇照见自身,照见我们内心最暗淡和暧昧之地的欲望和灵魂”。
自幼因患有“性盲症”而不辨男女的青年,会经历怎样一场曲折离奇的爱恋?一位美若戈黛娃夫人的女子 突然来访,要求“我”为她拍摄一张巨幅的裸体照片,而后挂到工作室玻璃外墙上。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对机械人而言,存在“命运”这种说法吗,温蒂有父亲的守护,而命运殊途的双生姐姐只能作为替补零件存在吗?
这是一部充满蒂姆·波顿式暗黑美学的小说集,一半是童话,黑暗却闪烁希望,一半是现实,冰冷又点缀奇迹。《性盲症患者的爱情》就是这样一扇通往幻想世界的任意门。
———————————————————————————————————
这些幽暗、迷离的故事,散发着炼金术士的密室里诡异的气味,反射着宇宙深处的微光,它来自一脉隐微的小说传统:小说是地下知识,是描述不可能的可能,它在疯痴和天真的一个人、又一个人之间秘密传授。每一个怀着怪癖想象世界的人,都会喜欢和嫉妒这样的小说。
——李敬泽
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作者。历史知识非常丰富,且语言颇有特点,非常清透。不故作深刻,而且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表达取胜。才气表露,是一种有文化的趣味文本。
——施战军
这位小说家确实是在冒犯我们关于小说真实性的原则。但真正读过她的小说的读者也会有感受,这位小说家怪谈的世界比我们眼前的许多写实作品要可信得多,她以怪癖者的际遇使我们照见自身,照见我们内心最暗淡和暧昧之地里的欲望,和灵魂。
——张莉
她对当代社会文化有一种难得的亲切和清醒,但并不囿于一代人的精神氛围,总是努力将思考和体验提升到不同年龄背景的读者皆可共享和对话的时代意识的高层,显示了同年龄段作家罕见的胸襟。她的文字泼辣,爽脆,锋利而不乏宽厚,直率却并非不恭,置身存在的迷惘犹能一往情深,承受成长的焦虑仍然通透明澈。
——朱自清散文奖授奖词
2025年1月10日 已读
《花与镜》《睡美人》都很可爱,尤其喜欢用念拉丁名、唱歌、传话替代咒语的设计,咒语的本质是一种修辞;结尾那个回去下注也好,一下子把叙事拉了回来。《三个昼夜》没有一毛技巧全是感情,虽然不认识张师傅的产品但师傅真的好爱他们……希望师傅多多地写!
文化记忆 豆瓣
Das kulturelle Gedächtnis: 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ät in frühen Hochkulturen
9.3 (12 个评分) 作者: [德]扬·阿斯曼(Jan Assmann) 译者: 金寿福 / 黄晓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文化记忆》是扬•阿斯曼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探讨了记忆(有关过去的知识)、身份认同(政治想象)、文化的连续性(传统的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三种高级文化中,有关过去的集体图像如何构成,对民族身份的确定和强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化记忆又是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这一理论不仅为认识不同文明成长的内部机制和兴衰根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澄清有关记忆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模糊概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并定义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
2025年1月9日 已读
我们的黄金时代 豆瓣
7.3 (19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7 - 8
1. 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单读》视野中最好的一批青年作家,首次集体发声——《单读》始终关注年轻、活跃的新声音,这一辑,我们将首次集体介绍这个华丽的、完整的新作家阵容。其中包括:在国内风头正劲、并闯入国际文坛的小说家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在非虚构、散文方面早早树立高度个人风格的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他们也是最具国际化潜质的一代非虚构作者;评论家范晔、张定浩、包慧怡奠定了这一代作者的审美高度,写出了我们时代最好的文学批评;出版人彭伦、译者陆大鹏在海外作品译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他们,我们得以阅读更广阔的世界;画家王顷,大器晚成,进入创作爆发期,是国内艺术界最具潜力的一座宝藏。无一例外,他们的足迹和视野,跨越了国界、语言和创作媒介的边界,始终在个人化与公共性的张力之中推进,没有放弃发言,持续地为《单读》这个中文世界里的“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输血。
2.独家刊载学者王德威访谈,探秘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与命运——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台湾文学批评学者王德威与《单读》探讨了国内年轻一代写作者的处境。相较前辈,青年作家在生活上是幸运的,全球化让各种经验唾手可得,而文学中民族与世界的议题如何平衡处置?王德威仍然用读者的态度谦卑地看待作家的创作,关注着青年作家写作中的个人印记和对当下生活的感知。
3.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得主全部亮相,共同创造“我们的黄金时代”——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已经持续两年,作为中文世界第一个以独立书店为标杆的文学奖项,它搜寻着这个时代中最敏锐的感受者,发掘最具活力的文字。本辑《单读》收录了2015年、2016年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的作品:张定浩的诗已经深入人心,这次他以批评家的身份讲述关于穆旦诗歌的解读误区,李静睿的最新小说作品也将同时发布;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包慧怡、陆大鹏也分别寄来了他们的诗作与随笔;2015年年度旅行作家刘子超的最新译稿,也抢先在《单读》试读……这将是一次少有的机会,系统地检阅他们的文学历险。
4. 装帧改版,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单向空间和理想国联手出版的《单读》一直是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此次继续全新改版的设计,封面和装帧设计复归传统,回到一张报纸的制作工艺,增加了烫金工艺,同时保持着一本杂志的广泛趣味和一册图书的内容深度。整个封面由一张报纸折叠而成,正面是整本书的精选内容和词句;背面展开则是画家王顷出人意料的摄影作品,也可作为一张独立海报收藏。
“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 ——穆旦
经常有人使用“黄金时代”的提法,有的人是真心这么认为,而有的人是持有反讽之意。这次《单读》在当下的情形之下,重提这个概念,则是出于我们对于“黄金时代”的另一重理解——在焦虑之际保持清醒,在沉默之时尝试发声,在混乱之地继续潜行,既然我们遭遇的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去拥抱变革,既然所有人都说可能性已经几乎穷尽,那我们就偏要试试还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既然我们周围仍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热爱写作、阅读和思考,那么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呢?尤其,我们不再期待谁的奖赏,甚至不期待鼓励,我们等待迎接批评、讽刺和漠视。因为,如果我们一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迷路,那么唯有站在现在的泥土中,重新举起希望的火炬,是时候从悲观中清醒,让写作重新振奋起来。
本辑《单读》以特刊形式,收录国内最好的新生代、中生代作家的文章,包括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大奖得主的作品。其中包括阿乙、颜歌、文珍、李静睿等新锐小说家的短篇,这一代最优秀的青年学者张定浩、范晔等人的文学评论,李娟、云也退的随笔,邹波的非虚构作品,包慧怡的诗歌和艺术家王顷的摄影,以及译者彭伦、陆大鹏、刘子超在人文历史和旅行文学方面的最新作品。每一个门类的作者与选文,都竭力标注出最新一代作者创造力的水准线,提供丰富、多元的视角,以及深度与可读性兼具的文本。希望在大众文化的战场中,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引发更多的思想争鸣。
2025年1月8日 已读
非虚构的部分都非常好,尤其张定浩讲穆旦的一篇,讲孤独症的报道也好;但小说选篇一言难尽。选了阿乙颜歌文珍李静睿双雪涛作为新一代青年作家代表,真正读下来发现除了双雪涛选的跷跷板中规中矩,阿乙和颜歌放了很奇怪(很实验)的两篇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文珍李静睿放的则是两篇额,只有女性视角的小说(对不起但这么总结一切应该已经跃然网上了)。文珍的不如豆瓣网友日记,李静睿是好的但我不太能欣赏因为自我暴露的成分太高了。有时候看这种小说会忍不住想它和散文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开头王德威访谈提到小说作家的两个问题是1和世界文学同质化、缺少在地性,2没有开拓出新的议题,而在旧议题的处理上,因为没面临过前代作家的道德紧张和生活危机,又缺乏紧张感。看完一翻意识到这访谈17年的。嘿嘿,八年过去,虽然不知道新的文学在哪里,但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危机呀(。
爱人万岁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ranana 海棠出版社
2025年1月7日 已读
故事背景参考《铁西区》,但主题和东北关系不大,是一个奇情故事。很工整,有惊悚悬疑的趣味。
如雪如山 豆瓣 Goodreads
8.2 (117 个评分) 作者: 张天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4
○ 没有一个女人,是微不足道的
○ 她们隐秘的悲喜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
○ 李敬泽、梁永安、张莉、笛安 众多名家诚意推荐
○ 青年实力作家 张天翼 全新女性主题小说集
------------------------------
☆ 内容简介
生活中,“雪”与“山”,都是极其常见却又无法忽视 之物。那如雪般细碎的日常和如山般刻骨的过往,几乎贯穿着每个女性的生命记忆。《如雪如山》正是一个个以女性视角讲述的关于女性生存故事的隐喻。
作者张天翼以敏感善察的心思和细腻锋利的笔触,通过七位女性主人公的人生断面,梳理出名为“lili”的女性成长史:她可能是春运火车上坐在你对面的恬静女学生立立,也可能是在医院中与你擦肩而过怀抱婴儿、正为产后抑郁症所苦的俪俪,还可能是住你家隔壁已经步入老年的失独母亲丽丽……她们的负累与挣扎,以一种透彻、浓烈的贯穿抵达了生存的真实。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隐秘的悲喜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找到“该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面对在夜晚辗转难眠的自己,如何在未来到来时不至丧失勇气”的答案。
-------------------------
☆ 名家推荐
天翼就是有这个本事,能够让那些灰暗的东西、非常困窘的东西有一种光晕,甚至是迷人的光晕。
——著名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如雪如山》以细腻的细节、场景和氛围,写出了现代女性的负累与挣扎。小说的文字透彻而浓重,不屈不挠地抵达了生存的真实,同时从内心传达出的女性共通的精神困境,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感。
——著名学者 梁永安
在文学世界里,张天翼像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什么不可以冲撞,没有什么不可以书写。这真令人惊喜,一个天然没有边界感的作者,不由得不让人抱有期待。
——著名文学评论家 张莉
该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面对在夜晚辗转难眠的自己,如何在未来到来时不至丧失勇气。这就是张天翼的答案。
——著名作家 笛安
2025年1月6日 已读
完成度很高,然后也很整齐……但缺少趣味。所以时常看困了。这书给我的另一个神秘思考是我是不是不喜欢看女性文学和女性困境……张当然已经写得不错,读起来还是太像命题作文,好几篇都是在结尾把情感泡泡戳破,显然这是题眼所在,但太突然了,而且都短篇小说了为什么还有pattern啊!最喜欢《雪山》,有真感情。
阴戏 Goodread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八号原子 读客文化 2022 - 7
在李红星的记忆里,小叔叔李圆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戏疯子”。前半生,他痴迷戏剧,胆大妄为,甚至不惜触犯禁忌,偷看阴戏(给死人表演的戏曲)以至变成瞎子;后半生,他穷困潦倒,孑然一身,最终吊死在老家的古戏楼上。

十六年后,为了调查小叔叔的死因,李红星重回老家,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小叔叔早在上吊自杀之前就已经是个死人。

凭空出现的古戏楼,黄皮子变成的村民,鸟面骷髅,县城剧院地下的千年古庙,人首蛇身的怪物……

一个熟悉的世界正在崩塌,

一个神秘的家族逐渐浮出水面,

一个巨大的秘密即将揭露,

一段尘封的历史将从暂停的时间中重新开启。
2024年12月27日 已读
技术上不如鬼事,风格上来说,前2/3和后1/3仿佛两本书。前半截是一个(我我认为是河南/河北的)鬼事,民俗的部分固然也好看,但比起蛇从革可能更接近尾鱼,主要起氛围感的效果,一种文化装饰,并不是要借以讨论真正的生活,但其中也有我很喜欢的趣味,比如讨论时间为什么不是纯粹的物质性概念而是经验和感觉的一部分;后半截(以及整体的人物设定)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原耽……小叔叔太萌了,是那种很难令人不喜欢的年轻长辈,乖张,自尊强烈,多年来坚持以要命一条的精神和全世界掐架,也会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把怀里的猫猛地扔你身上。好友哥更是一个温柔而悲伤的大动物,关于他的部分可以一字不改发去晋江。此外,本文也有较为美丽的视效。
素食者 豆瓣 Goodreads
채식주의자
8.1 (119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千日 漫遊者 2016 - 4
她想變成一棵樹
現實卻無法成為她的沃土!
在夢裡,我正倒立著……突然發現從我身上冒出了枝葉,從手上長出了樹根……一直伸到地面,不斷地、不斷地……然後從兩腿之間綻放出鮮花……
我應該被澆水。這些食物我不需要,我需要水。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書中出現了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豆瓣
A Companion to Cultural Memory Studies
作者: 阿斯特莉特·埃尔 / 安斯加尔·纽宁 主编 译者: 李恭忠 / 李霞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2
★阿莱达•阿斯曼、扬•阿斯曼、阿斯特莉特•埃尔……记忆研究领域的41位一流学者。
★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神学、文学研究、媒介研究、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跨学科方法的汇集。
★个人记忆、群体和家庭记忆、民族记忆、记忆媒介、跨国性记忆之场……文化记忆研究基础概念的全面呈现。
================
内容简介
这本指南首次在一本书中展现了“文化记忆研究”这一跨学科的国际性领域,其中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文化记忆研究关键概念的独特概述。这本指南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记录了当前的研究,而且是一个汇集社会学、政治科学、历史学、神学、文学研究、媒介研究、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之方法的论坛。
正如本指南所定义的那样,“文化记忆研究”是在20世纪初随着莫里斯•哈布瓦赫关于集体记忆的著作而产生的。近二十年来,在各个国家和相关学科兴起了一股该领域的研究热潮,对“文化”和“记忆”的关系探寻也由之异彩纷呈,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进路。本指南立基于广义的“文化记忆”,将其理解为社会文化语境中现在和过去的相互作用。它呈现了研究社会语境中的个人记忆、群体和家庭记忆、民族记忆、各种记忆媒介的概念,以及一系列新出现的跨国性记忆之场。
================
“我确信,没有任何一个关注记忆研究的人,在读完这本内容广博的研究集后,不会收获新知,不会由并非习见的学科视角得到启迪。”——延斯•布罗克梅尔(Jens Brockmeier),巴黎美国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这本指南在寻找记忆研究所昭示的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时,堪称一个重要的界标——我们会看到,记忆研究已经从早期历史学家寻求理解记忆技术的努力,转变为跨学科学者构思一种新文化科学的抱负。它使我们能够理解,20世纪末的记忆现象如何从特定的学术环境中出发,并在整个进程中集聚动力,在承认其19世纪科学基础的同时,又朝着普遍的记忆理论建构目标前进。”——帕特里克•H.哈顿(Patrick H. Hutton),美国福蒙特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
2024年12月17日 已读
有英文版,为方便看中文检索。用cultural memory解读media从概念上是方便的因为囊括了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但坏处是并没有提供实用的分析框架。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的讨论比较精彩但这一集之前读集体记忆的时候看过了,只是换了个角度重新讲了一遍。
cultural studies 揾这个学
Digital Games as History 谷歌图书
作者: Adam Chapman Routledge 2016 - 05
This book provides the first in-depth exploration of video games as history. Chapman puts forth five basic categories of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historical video games: simulation and epistemology, time, space, narrative, and affordance. Through these methods of analysis he explores what these games uniquely offer as a new form of history and how they produc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st. By tak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accessible approach the book provides a specific and firm first foundation upon which to build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video games as a historical form.
2024年12月17日 已读
强调counterfactual history的本质还是默认这里有一个factual history……所以提到游戏才会只分刺客信条(roleplay)和文明(simulation)两种。但如果承认history本质是story/narrative,把目光转移到player和consumption,historical game的范围可以更广:你的下一款历史游戏又何必是剑网三旗舰版,我看黑神话悟空对玩家来说也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啊。
game studies 揾这个学
华裘之蚤 豆瓣
作者: 张剑 中华书局 2020 - 7
本书是作者在大量研究晚清史料的基础上,写作的一部通俗有趣的史学小册子。主要叙述了晚清高官们的日常烦恼,包括自然气候、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柴米油盐、生理疾病乃至心灵归宿等,展现了何汝霖、季芝昌、曾国藩、鹿传霖、绍英等晚清名臣的另一面,让大人物走下神坛,让普通人了解大人物的普通之处。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2024年12月17日 已读
复读,挺好的但别在吃饭的时候看……
历史 非虚构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7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2024年12月17日 已读
巴勾鄂斯这个视角太好了,一路跟在亚历山大身边,见证他降服沙漠绿洲中的败军、克复高山上粟特人的关隘、从不可以渡的大河涉水而过,也骑着老去的战马踩过荒原白雪。别人追随他就像彗尾追随彗星,巴勾鄂斯却会为他伤心:欢呼声有如海啸。他的痛苦成为他们的快乐,我听得悲哀。也为他学会贪婪:我应该向什么神奉献,才能够在他再生的时候,和他一起出生?
这书当然是写亚历山大的但,这也是属于巴勾鄂斯的成长小说。从失去故乡的美丽男孩到传闻中的波斯少年,作为凡人的他看着神明一般的亚历山大,视角居然始终是: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历史 小说
春天来临的方式 豆瓣
6.2 (6 个评分) 作者: 微像文化 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1
★ 这个春天,遇见旧神和新英雄,见证丰富而多元的中国想象力
★ 作者、编辑、译者、设计师,全女性创作者阵容
★ 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上海文艺 X 微像文化 X Tor 强强联手
★ 英文版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海外同步推出
《春天来临的方式》是当代中国幻想小说国际合作项目,微像文化、上海文艺、Tor 强强联手,英文版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海外同步推出,作者、编辑、译者、设计师为全女性创作者阵容,于晨、王侃瑜、Lindsey Hall、Ruoxi Chen、张译文、金雪妮联合编选策划,收录15位科幻奇幻代表作家的17篇中短篇小说,是近年来中国幻想文学“走出去”的一次精彩亮相。
本书收录的泛幻想小说风格多样:一类颇具东方古风元素,如《宇宙尽头的餐馆·太极芋泥》重构传统文人张岱的时间旅行,《春天来临的方式》重述华夏民族的上古神话故事,《得玉》得志怪小说神韵,《五德渡劫记》出自动物修真系列,《应龙》可视作故事新编;一类将想象力投向更广阔的时空,如《衡平公式》是一部宇宙尺度上关于物种进化、文明兴衰的恢宏史诗,《宝贝宝贝我爱你》基于开发全息亲子游戏“养宝宝”,探讨亲子之爱的本质,《山和名字的秘密》对传统民俗仪式娓娓道来,而大山的算法隐藏在族谱中代代传唱;一类更具文本实验性质,如《背尸体的女人》讲述荒诞寓言,《黑鸟》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最后以石静远的论文《性别构建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作为代后记,分析当代科幻小说在性别问题之余,触发我们对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状况等更广泛问题的思考。
2024年12月14日 已读
为了找reference重读,文学的部分和类型小说的部分互相水土不服。才知道其中一部分稿子是十五年前的,溺爱了,难怪这么退版本……
作为普通的短篇小说集我会觉得问题是1所有东西完成度都低(沈完成度高但是是云荒同人)2一些篇目文笔有点令人发指。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当我们说完成度的时候通常是以文学传统里的短篇小说做参考的,但这个东西是不是必要我觉得可以商榷,比如夏笳那个就很短呀,谁说小说一定要有完整的框架。但第二个问题就,选篇出现这个问题,是对类型文学的偏见:凭什么挑选类型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要对质胜文的情况宽容呢?
具体到篇目上,沈大成沈嘤嘤正常发挥,修新羽E伯爵写得也平稳;中间一些下略,应该就是随便交稿糊弄了一下;最令人不解的是太极芋泥那篇,谁把它放进来的……打开作者微博一看这居然还出了实体书……到底是谁在看……
山中人 豆瓣
作者: 菖蒲
未出版。
2024年12月4日 已读
广义上的元小说,关于故事的故事,关于虚构的虚构:一个等待山鬼的隐居者,以及山鬼一样的漂亮的、夏夜叩门的陌生青年。听小晏娓娓地讲世上有诸多秉性不同的山鬼,而他在等名为魈的那一种,感觉还平平无奇;后面他排出一套碗碟,四只翠绿釉暗花薄胎,余下一只是纸碗,因为“被山鬼借走了”。到这里就,啊啊啊啊。志怪的要诀是玩弄虚构和真实的界限。
小说 短篇小说
Asian Histories and Heritages in Video Games 谷歌图书
作者: Kenneth C. C. Yang / Yowei Kang Taylor & Francis Limited 2024 - 08
This book explore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national Asian histories in digital games. Situ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regional game studies and historical game studies, this book offers chapters on histories and heritages of Japan, China, Iran, Iraq, Taiwan, South Korea, Indonesia, Singapore, Turkey, and Russia.The volume looks beyond the diversity of the local histories depicted in games, and the audience reception of these histories, to show a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which can be used in examining historical games- from postcolonialism to identity politics to heritage studies. It demonstrates variou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historical/regional game studies: case studies of nationally produced historical games that deal with local history, studies of media reception of history/heritage-themed games, text-mining methods studying attitudes expressed by players of such games, and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on games in teaching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e lens of videogames, the authors explore how nations struggle with the legacies of war, colonialism and religious strife that have been a part of nation-building - but also how victimized cultures can survive, resist, and sometimes prevail.Appealing primarily to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game studies, heritage studies, postcolonial criticism, and media studies, this book will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the subfields of historical game studies and postcolonial game studies.
2024年10月30日 已读
这个好,特别丰富,例子也新。但还是在做representation,缺少了一点historical games as cultural products的视角……目前见到的大多数分析框架都没办法用来分析商业游戏,尤其是手机端商业游戏,因为终端的变化要求考虑物质性对内容的影响和限制,加上盈利导向会要求在制作的时候复刻被验证过的设计,所以游戏的mechanics是固定的,一切内容设计都只是在框架内做填充。
game studies 揾这个学
魯拜集 豆瓣
作者: Omar Khayyam 译者: Edward Fitzgerald / 黃克孫 書林出版公司 1987
一簞疏食一壺漿
一卷詩書樹下涼
卿為阿儂歌瀚海
茫茫瀚海即天堂
共收錄101首英漢詩作。作者在詩中詠歎人生在世的短暫渺小、宇宙時空的浩瀚偉大。藉著對宗教信仰的追求,存在生命的質疑,抒發十一世紀波斯詩人在靈感與精神各層面的反映。
關於本書
*品讀詩意精華,本書以英漢對照呈現。
*中譯以七言絕句譯詩,能媲美英譯的絕妙譯作。
2024年10月7日 已读
终于意识到黄译鲁拜集真的很怪了,但这里确实有萌的地方(FitzGerald直译成费氏结楼这个事本身就好萌,因为老哥真的每天就在家看书)。好得突出的显然是:汨罗江水伤心碧,铜雀台花寂寞红。醉眼只宜看白日,干卿底事哭英雄。虽然跟原文已没啥关系。其他部分里,比较好玩的是突如其来的陌生化表达:遍访乾坤总惘然,天垂日月寂无言。海涛悲涌深蓝色,不答凡夫问太玄。这个深蓝色的海就很好看。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