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Julia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Sandra Newma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23 - 10
A PEOPLE Magazine Must-Read Book for Fall 2023 An Esquire Best Book of Fall 2023 A Guardian Biggest New Book of 2023 A LitHub Most Anticipated Book of 2023 An imaginative, feminist, and brilliantly relevant-to-today retelling of Orwell's 1984,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inston Smith's lover, Julia, by critically acclaimed novelist Sandra Newman. Julia Worthing is a mechanic, working in the Fiction Department at the Ministry of Truth. It's 1984, and Britain (now called Airstrip One) has long been absorbed into the larger trans-Atlantic nation of Oceania. Oceania has been at war for as long as anyone can remember, and is ruled by an ultra-totalitarian Party, whose leader is a quasi-mythical figure called Big Brother. In short, everything about this world is as it is in Orwell's 1984. All her life, Julia has known only Oceania, and, until she meets Winston Smith, she has never imagined anything else. She is an ideal citizen: cheerfully cynical, always ready with a bribe, piously repeating every political slogan while believing in nothing. She routinely breaks the rules, but also collaborates with the regime when necessary. Everyone likes Julia. Then one day she finds herself walking toward Winston Smith in a corridor and impulsively slips him a note, setting in motion the devastating, unforgettable events of the classic story. Julia takes us on a surprising journey through Orwell's now-iconic dystopia, with twists that reveal unexpected sides not only to Julia, but to other familiar figures in the 1984 universe. This unique perspective lays bare our own world in haunting and provocative ways, just as the original did almost seventy-five years ago.
2023年12月17日 已读
Julia视角的1984重述,大概给到3.5星,在叙事上对对奥威尔的Winston视角进行了一些女性视角的补遗,比如Julia的背景故事,比如在这个反乌托邦中女性特有的问题(月经、意外怀孕、无性生育),这本里的Julia选择了归顺老大哥加入thinkpol,却依然难逃沦为inhuman的命运,她被释放后立场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和原作Winston的转变形成互文,不过一直到这里都很难避免和原著在主线叙事上的雷同,外加与奥威尔的凝练冷峻相比免不了有些拖沓…后面加入了一段自由民建立的新世界,看似推翻了老大哥的dictatorship实则新瓶旧酒,终于迎来曙光的Julia恐怕也感到丝丝寒意,为这个结局加上半颗星
反乌托邦 文学 英国
红拂夜奔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本书借隋末大将军李靖和杨素家妓红拂的风流韵事为蓝本,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表现知识分子在反智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在历史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纷繁交错中,小说看似荒诞,却处处体现着对现实的反讽,对自由、趣味的向往。正如王小波在序言中所言:“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2024年1月19日 已读
王小波的才气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借由王二愤世嫉俗又有些无厘头的口吻重述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公的风流史,小波不仅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极尽官僚的虬髯公、归顺妥协的李卫公、真诚直率的红拂女),更把自己尖锐的嘲讽和无奈的苦笑融入了嬉笑怒骂之中,这种会写、肯写、敢写实属难能可贵,放到今天就是没法出版的程度……读的过程中时常忍不住放声大笑,但时不时又被狠狠击中眉头紧锁,很难不喜欢红拂的率真和热烈,又为她荒诞漫长的死或是重回无性、无智、无趣的世界的悲惨宿命而扼腕,也许学李靖那样睁一眼闭一眼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 小说 文学
豆瓣
7.8 (71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9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1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国,1931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鲁迅来往密切。鲁迅认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大都在1927年以后的二十年间写成的。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又名《火》),中篇小说《寒夜》、《憩园》,另有一批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等。
《激流三部曲》以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五四运动以后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巴金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文以情生。这一点与曹雪芹十分相似。此外,巴金善于构筑鸿篇巨制,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事件精巧地组织起来,情节波澜起伏,层层推进,步步通近高潮。作者还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剖析人物灵魂,有深度、有立体感。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2020年7月25日 已读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一部历史,它不必是最精彩的、最成功的或是最跌宕的,但它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小说 文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4 (1031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
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 打动万千读者的年度华语小说。
李银河 戴锦华 骆以军 张悦然 冯唐 詹宏志 蒋方舟 史航 等多位学者作家社会名人郑重推荐。
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象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语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李老师。
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么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没有纸笔。
思琪的初恋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把她翻面,把他的东西塞进去。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故事必须重新讲过,与房思琪情同双胞的刘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带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疯了的房思琪。透过思琪的日记,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见所思……
嫁入钱家的许伊纹,是两位少女的忘年交,二十余岁的她,是两位少女的文学启蒙者同时也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 升入大学后的郭晓奇仍旧爱着高中时的补习教师李国华,而这位文质彬彬的补习教师并不只有平时人们眼中受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的一面……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2020年8月3日 已读
「他的声音里飞出更多星星:“求你原谅我,是她诱惑我的,蔡良说她有问题要问我,是她硬要的,就那么一次。”」只希望世界上不再有这样的星星……
台湾 女性 文学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3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20年8月4日 已读
这本读得过于舒适,《巴比伦彩票》《通天塔图书馆》《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三个都好喜欢,读到“谜底是时间”我整个人被钉在原地,意料之中又无比震撼的感觉,这么短小的篇幅里想象精巧玄妙,非常值得读
小说 文学 阿根廷
树上的男爵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8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2년생 김지영
8.0 (381 个评分) 作者: [韩]赵南柱 译者: 尹嘉玄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9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亚洲10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
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
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少女时代”崔秀英、BTS团长金南 俊都 在阅读, 但阅读这本书的女艺人会被人身攻击。
《熔炉》《釜山行》原班主演孔侑、郑有美出演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内容简介: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某医院妇产科。成长于公务员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
她就是那种你每天都会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从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
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也有男老师喜欢对女同学动手动脚。可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她发现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却几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金智英感觉自己彷彿站在迷宫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脚踏实地找寻出口,却发现怎么都走不到道路的尽头。
2020年9月6日 已读
简直是非虚构文学……笔法平淡到故意的地步,以至于那些轻描淡写说出的话真的能让人咬牙切齿,看的过程中不只一两次气到摔书,不只是因为那些话本身毫无同理心到令人发指,更是因为它真实,太真实了,恐怕是绝大多数女性都真实听过的话……在愤怒的同时我也非常理解对这些事不关己的话语忍气吞声的金智英们,因为生活的经验告诉她们反驳只会更加添堵,还不如逆来顺受来得安逸……但是,仍旧希望每个女性都能成为金恩实
女性 文学 韩国
A Room of One's Own 豆瓣
9.5 (15 个评分) 作者: Virginia Woolf Mariner Books 1989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29, A Room of One s Own eloquently states Woolf s conviction that in order to create works of genius, women must be freed from financial obligations and social restrictions.
2020年9月7日 已读
‘Literature is open to everybody. I refuse to allow you, Beadle though you are, to turn me off the grass. Lock up your libraries if you like; but there is no gate, no lock, no bolt that you can set upon the freedom of my mind.’
文学 英国
长日将尽 Goodreads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8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5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啊这种平静叙述下暗流涌动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点点辛酸和悲凉……另外读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可能是这个译者真的有点东西,读完译后记就更这么觉得了
小说 文学 英国
死神的精确度 豆瓣 Goodreads
死神の精度
7.9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星野空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10
一本不可思议的小说,写的是死亡,却奇迹般让人感到幸福!
全票获第57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达文西》年度小说排行榜第1名
如果让我列举至今作品中喜欢的故事,一定会有《死神的精确度》。我确信它的结局将一种无法以喜怒哀乐定义的幸福感传达给了读者,这让我充满成就感。——伊坂幸太郎
------------------------------------------------------------------------------------
又下雨了,每次我工作时都会这样,从没见过晴天。我的工作很简单,根据情报部给的资料,跟某个被选定的人搭讪,和对方相处七天,决定“可”或者“放行”,将结果通知上司,就算大功告成。
这次的调查对象叫藤木一惠,工作是在一家大公司接听投诉电话,最近更是被难缠的客户盯上,心情低落。“啊,真想死。”她抱怨道。我心想,真遗憾,在我给出结论之前,你无论如何都死不了呢。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感觉看了个《解忧杂货店》【bushi,从死神的角度看死亡,少了评判和同情心,却多了意料之外的宿命感,有点意思
伊坂幸太郎 文学 日本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8.1 (38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
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虽然很鸡汤但是我被说服了(bushi……在循环往复做一件看似枯燥的事情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享受,仅仅是跑步也可以充满诗意
散文 文学 日本
失明症漫记 豆瓣 Goodreads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8.9 (256 个评分)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2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这本读的时候感觉太苦了,隔离区里的丛林法则、所有人陷入失明时的末世感、不和其他动物一样啃食尸体却与人为伍的舔泪水的狗,还有医生的妻子在别人渐渐失明时成为灯塔一般的存在、别人一一复明时却担心轮到自己失明了,很冷酷、很绝望,又很灵
文学 萨拉马戈 葡萄牙
分成两半的子爵 Goodreads 豆瓣
Il visconte dimezzato
8.9 (20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作为“开放性”小说,这三个故事首先遵循人物的发展逻辑,并且在从读者中引发的、未曾预料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将开始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它既是作者的,也同样是读者的。
2020年10月17日 已读
地洞里的老鼠将爪子抓进土里,喜鹊把头扎进翅膀下面,用嘴拔下的羽毛把自己弄疼,蚯蚓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巴,毒蛇用牙咬自己的身体,马蜂往石头上撞断自己的蜂刺,所有的东西都在反对自己,井里的霜结成冰,地衣变成了石头,石头化作了地衣,干树叶变成泥土,橡胶树的胶汁变得又厚又硬,使所有的橡胶树统统死亡。人正在这样同自己撕打,两只手上都握着利剑。
伊塔洛·卡尔维诺 意大利 文学
不存在的骑士 Goodreads 豆瓣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8.8 (202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卡尔维诺经典:不存在的骑士》是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模范军人阿季卢尔福,存在于一具空空的盔甲之中,却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
2020年10月18日 已读
一页书的价值只存在于它被翻到的时候,而后来的生活定会翻遍和翻乱这本书上的每一页。
卡尔维诺 意大利 文学
人间便利店 豆瓣 Goodreads
コンビニ人間
7.4 (12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田沙耶香 译者: 吴曦 湖南文艺出版社·向上文学品牌 2018 - 4
‘’我一直在模仿着他们,只为努力扮演大众心目中的人。‘’
第155届芥川奖获奖作品
古仓惠子,三十六岁,至今未婚,大学毕业后没有就业,选择在便利店打工,一做就是十八年。来来去去惠子送走了很多店员,就连店长也换到了第八任。她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惠子的家人、同事、朋友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只有惠子知道,一切都在变,只有一直不变的便利店才能给自己安慰。
突然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闯入了自己的生活,“你这样活着也太奇怪了吧?”他说。惠子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吗?
2020年10月21日 已读
本来就是随便读一读的半小时读物,没想到还真的很共鸣,可能是因为我每天或多或少有点“我是异类”的危机感吧……「所有人都在扮演心目中的“普通人”这种虚构的生物。」
文学 日本
To the Lighthouse 豆瓣
9.4 (11 个评分) 作者: Virginia Woolf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9
Subject of this extraordinary novel is the daily life of an English family in the Hebrides. "Radiant as To the Lighthouse] is in its beauty, there could never be a mistake about it: here is a novel to the last degree severe and uncompromising. I think that beyond being about the very nature of reality, it is itself a vision of reality."-Eudora Welty, from her Introduction.
2020年10月29日 已读
这种外化的思绪真的太美了,恐怕也只有伍尔夫这种流畅又细腻的文笔可以驾驭,有声书听的,觉得格外畅快,大概近期要仔细读一遍纸书
VirginiaWoolf 文学 英国
杏仁 豆瓣
아몬드
6.1 (41 个评分) 作者: [韩]孙元平 译者: 谢雅玉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10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组构造,它的大小、形状跟杏仁差不多,因此被称为“杏仁核”。受到外部刺激时,“杏仁”核”会亮起红灯,做出不同的反应,我们从而感到喜悦、憎恶、不安或是害怕。
但我的“杏仁核”好像坏掉了,受到任何刺激都没有丝毫反应。医生说这是“述情障碍”。对我而言,开心和难过,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情绪和同感,则不过是模糊的印刷字体。可是还好有母亲和外婆,我的生活并不算糟。
直到那个圣诞节。先是母亲和外婆,再是三名试图阻止的路人和一名警察,最后是那名男子,六死一伤。男子的遗书写着“今天,不管是谁,只要笑着的人,都将跟我一起离开”。
外婆为了保护我而死,母亲也成了植物人,而我,只是静静看着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报答。从那天起,再没有人像外婆那样叫我“可爱的怪物”,我变成别人眼里真正的“怪物”,没有情感的“怪物”。
直到我遇见另一个怪物。
2020年11月5日 已读
“述情障碍“不是“不能表达感情”吗怎么就成了“不能体会感情”了……情节本身有点狗血,最后一点点的处理我真的不大可,但是两个男孩子的故事我还是看哭了
成长 文学 韩国
看不见的城市 豆瓣 Goodreads
Le città invisibili
9.2 (359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密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来的一个梦想。”
2020年11月7日 已读
重读还是有种玄妙旖旎的感觉,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颜色、气味、声音、触感,就像一个很真实的梦
卡尔维诺 意大利 文学
命运交叉的城堡 豆瓣
Il Castello Dei Destini Incrociati
7.7 (39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宓 译林出版社 2008 - 3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一部由图画和文字组合的小说。卡尔维诺选择塔罗纸牌,来构建小说的叙事结构。塔罗纸牌是十五世纪起风行意大利和欧洲的一种纸牌,可供四个人游戏,也可用于占卜。
在中世纪某个不确定的年代,在森林中的一座孤独的城堡里,许多过往旅人前来投宿。这些旅人聚在一起,他们素不相识,都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塔罗纸牌成为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他们按照每张纸牌上的图画,讲述各自的冒险经历。这些贵族、贵妇人、骑士、农民、工匠、马夫,等等,讲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其中既有关于爱情、死亡、冒险、恐怖的故事,又有被出卖的国王、受伤害的少女等趣闻轶事。他们的命运遭际在这里交叉、联结,城堡便具有了一重象征的意义:“命运交叉的城堡”。
《命运交叉的城堡》最先于一九六九年以豪华版刊印,仅在少数人中间传阅,一九七三年改由埃依纳乌迪出版社推出大众版,得以广泛流行,风靡一时。
2020年11月22日 已读
好像好多年前就看过,不过还是重看了一遍……非常精巧,互文和变换释义的手法很有意思,没想到看图说话也能玩得那么高级~幸存的骑士和吸血鬼国王这两个故事比较喜欢,最后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medley真的太刺激了
ItaloCalvino 意大利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