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Brideshead Revisited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Evelyn Waugh Penguin Classics 2008 - 9
The most nostalgic and reflective of Evelyn Waugh's novels, Brideshead Revisited looks back to the golden age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tells the story of Charles Ryder's infatuation with the Marchmains and the rapidly-disappearing world of privilege they inhabit. Enchanted first by Sebastian at Oxford, then by his doomed Catholic family, in particular his remote sister, Julia, Charles comes finally to recognize only his spiritual and social distance from them.
2022年7月17日 已读
从爱情的角度看这本书是真的读太浅了,Charles对的爱情,无论是对Sebastian还是对Julia,认为是真爱或者是移情都不太对,Charles爱上的恐怕是一种濒临消逝的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本小说“宗教和神性回归”的大背景下,这种爱更值得寻味。讲真最后Lord Marchmain临终时的描述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惧怕死亡和抵触天主教的他最后时刻的神性回归,以及这一幕对周围人的影响,是全篇最让我震撼的地方……这本马一下找个纸书细看一下
文学
米格尔街 豆瓣 Goodreads
Miguel Street
8.2 (92 个评分) 作者: V.S.奈保尔 (V.S.Naipaul) 译者: 张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7
☆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 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成名作,获毛姆文学奖 / 《米格尔街》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诺贝尔奖授奖辞
《米格尔街》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诺奖得主奈保尔的作品。由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精心编织而成,各篇小说相对独立,但小说与小说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穿插,形成在纵横两个维度彼此交互的结构。
主要内容: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
他们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2022年8月8日 已读
一条街就是一个小世界,这本读起来非常轻松,篇幅短小语言简单通俗(但是翻译你有事儿吗?),每个人物特点鲜明、各有各的执念,其实整体的布局和走势都多少有点predictable,但是B.华兹华斯那篇还是轻轻松松骗到了我的眼泪
文学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8.8 (134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描述格雷诺耶自幼受苦,生有特殊的嗅觉功能,领悟惟有少女的体香能使人神魂颠倒,他先后杀死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制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押赴刑场时,籍以身上的异香,逃回巴黎,被流氓等分剐而食。
2022年9月11日 已读
这本书怎么说呢?就是笔法浮夸又细腻到不敢相信是一个德国人写的(bushi)人类的嗅觉可以说是退化最严重的感官,不管哪个语言都很难有丰富的描绘嗅觉的语汇,而Süskind似乎特别擅长处理这种通感,把嗅觉用实体化、视觉化的词汇去呈现,于是各种美妙的香甜和令人作呕的恶臭都像浸透了纸面马上要溢出来一样,繁复、浓烈、怪诞,就像Grenouille的荒诞、憎恨、不知餍足的掠夺,追求感官享受的极致之恶
德国 文学
War and Peace 豆瓣
作者: Leo Tolstoy / Louise and Aylmer Mau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 11
Published to coincide with the centenary of Tolstoy's death, here is an exciting new edition of one of the great literary works of world literature. Tolstoy's epic masterpiece captures with unprecedented immediacy the broad sweep of life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 and the brutal invasion of Russia. Balls and soirées, the burning of Moscow, the intrigues of statesmen and generals, scenes of violent battles, the quiet moments of everyday life--all in a work whose extraordinary imaginative power has never been surpassed. The Maudes' translation of Tolstoy's epic masterpiece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he best English version, and now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revised to bring it fully into line with modern approaches to the text. French passages are restored, Anglicization of Russian names removed, and outmoded expressions updated. A new introduction by Amy Mandelker considers the novel's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he nature of the work, and Tolstoy's artistic and philosophical aims. New, expanded notes provid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dentifications, as well as insight into Russian life and society.
2022年9月14日 已读
经过漫长的挣扎之后我终于读完了这本!虽然阅读过程很艰辛但是实话讲可以体会到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托尔斯泰其实很擅长写人,尤其是Pierre的人物弧光、推动他成长的人和事、思想和人生哲学的变化,都细致入微,非常吸引人,而且最有趣的是他可以在人身上写出神性(尤其体现在一些角色的死亡镜头上,比如谁能不对Platon Karataev念念不忘),但不得不说时代局限性也比较明显(比如女性角色刻画实在令人挠头),另外这个epilogue真是救大命啊托老饶了我吧😂文学家试图化身史学家or哲学家真的让读者很难做
俄国 文学
阿莱夫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El Aleph
9.2 (12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小说集,一九四九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七篇。阿莱夫(א)是希伯来文的首个字母,数学中代表无穷数、无限的集合,神秘主义理解为超越时空极限的潜在的能量。博尔赫斯以小说的形式展开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对宏观与微观的思考。在爱慕的女人去世之后,“我”每年仍在她生日那天去她家拜访,她的表哥达内里多年来一直在写一部题为《大千世界》的长诗,他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地下室角落里有一个“阿莱夫”,那正是他写诗天赋的源泉。“我”静静躺在幽暗地下室的砖地上,眼睛紧盯楼梯第十九级台阶,终于,我看到一个闪烁的小圆球,球里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那就是阿莱夫。
2022年11月19日 已读
十七个微小的短篇,却可以探讨那么宏大的话题,时空、宇宙、因果、可能性的循环、轮回、嵌套,时常读到一半感到迷茫,但到结尾又觉得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忍不住又回到开头再看一遍,真的是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神学家》是世界的无限循环,天下并无新事,不过是往事重演;《另一次死亡》是因果循环,懦夫用四十年变得英勇复又战死于当年的沙场;《扎伊尔》是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可以穿越漫无止境的历史和神话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神的文字》是无数梦境的相互嵌套,死亡是永恒的入睡也是唯一的清醒;同名故事《阿莱夫》是地下室里仅有两三厘米的小点,却也是无所不包的整个宇宙。这本《阿莱夫》也是一个阿莱夫,短小的篇幅竟装得下无垠的宇宙、无限的时间、无边无际的可能性,足够震撼。
幻想 文学
爱情和其他魔鬼 豆瓣 谷歌图书
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8.7 (99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德劳拉神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长发委地的少女,坐在一扇无始无终的窗户前吃葡萄,窗外是大雪覆盖的原野,女孩每吃掉一颗,葡萄串上就又长出一颗新的来。
他被派往克拉拉修道院为一个女孩驱魔,十二岁生日前夕,她被一条疯狗咬伤了脚踝。
踏进修道院,神父愣住了:和他梦中吃葡萄的女孩一模一样!
在那间幽暗破败的牢房里,他们疯狂地相爱了。
★万物都和爱有关 ,献给浸在泪水之中的人们
★爱情是什么?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它是一种病,在《爱情和其他魔鬼》里,它是疯狂的魔鬼。
《爱情和其他魔鬼》是马尔克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是马尔克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
★从写法上,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魅力可以与《百年孤独》媲美,故事围绕四五个人物展开,以十二岁女孩和中年神父的爱情为主线,魔幻依旧魔幻,现实更加现实。
★ 这些天里,女孩问过他,是不是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样,爱情能战胜一切。
“没错,”他答道,“可你最好别信。”
2023年3月3日 已读
“爱情是一种违背天性的感情,它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带进一种自私的、不健康的关系之中,感情越是强烈,就越是短暂。”毕竟是马尔克斯,还是那样的炽烈和潮湿的感觉,像梦境一样玄幻又真实,他写的爱情总不那么讨我欢喜,但魔鬼确实是最凶残又热烈的魔鬼
哥伦比亚 文学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豆瓣
9.2 (24 个评分) 作者: Oscar Wilde Penguin Classics 2003 - 2
在线阅读本书
Enthralled by a portrait of himself, young Dorian Gray makes a Faustian bargain to exchange his soul for eternal youth and beauty. Thus he is able to indulge in his desires, as only the portrait bears the traces of his decadence and becomes a nightmarish picture of his soul.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obert Mighall
Preface by Peter Ackroyd
2023年4月2日 已读
已经记不得是第几遍读了,但是常读常新,这次深切感受到除了相当光明正大地暗示homosexuality(bushi)其实Dorian的两个朋友Lord Henry和Basil Hallward更像是肉体享乐和精神追求的隐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相互斗争的天使和恶魔,我甚至不觉得Lord Henry是有意腐化Dorian的,很多话给我的感觉是Lord Henry自己说出来多少有些pretentious的意味,但是Dorian却毫不犹豫地深信不疑恨不能当成箴言和人生信条,让你滑向诱惑的最终是你自己
文学 爱尔兰
Le Petit Prince 豆瓣
作者: [法国]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Harcourt Children's Books 2001 - 9
In 2000 Harcourt proudly reissued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s masterpiece, The Little Prince, in a sparkling new format. Newly translated by Pulitzer Prize-winning poet Richard Howard, this timeless classic was embraced by critics and readers across the country for its purity and beauty of expression. And Saint-Exupéry's beloved artwork was restored and remastered to present his work in its original and vibrant colors. Now Harcourt is issuing uniform full-color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s. The restored artwork glows like never before. These affordable and beautiful editions are sure to delight an entire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students, children, and adults for whom Saint-Exupéry's story will open the door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life.
2023年5月3日 已读
第一本法语原版书,即便是这么不熟悉的语言也可以感觉到其中的美,圣艾絮佩里的想象力和文笔都是绝无仅有的,小王子放弃身体回到自己的星球那段伤感又浪漫,确实是写给小孩子的书,更是给曾经是小孩子的大人
文学 法国
Death in Venice and Other Stories 豆瓣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Jefferson P Chase Signet Classics 1999 - 5
2023年8月11日 已读
三星半,其实最好看的就是Death in Venice一篇,充满情欲的宵想和死亡的迫近,带着一种非常古希腊的对艺术、美与青春的执着,但是说是同性文学又觉得很不对劲,曼恩笔下、Aschenbach眼中的Tadzio,相比于一个鲜活的人,更像是一座动起来了的雕像,被一寸一寸的观察、鉴赏,被加入主角对美的藏品中,却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拥有主体性和选择权的人,联想到电影里饰演Tadzio的Bjorn Andresen,很难再对这篇产生更多的好感……另外几篇在我脑中留下的印象就是絮絮叨叨、充满哲学美学政治社会的思考,甚至认认真真写自己的狗都能深入挖掘,然而也到此为止了,合上书便没有了印象和念想
德国 文学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8.6 (29 个评分) 作者: [加]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3
2023年8月20日 已读
四星半,文笔很好,翻译也很好,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情节,而是用极富诗意的语言,对每一处景物、琐事或是人物心理工笔细描,铅灰的色调和凛冽的大风让我想起《呼啸山庄》,而无处不在的咸腥潮湿和寂寥阴冷的叙事风格像极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故事讲述的主题本身都不是很深入,但疏离的笔调下流动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仿佛要让所有的心血都从文字中一滴一滴渗透出来,有关挣扎的生和离奇的死,有关执拗的留下和坚定的离去,最喜欢最后两篇《船》和《去乱岑角的路》
加拿大 文学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Italo Calvino 译者: William Weaver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 - 10
Italo Calvino imagines a novel capable of endless mutations in this intricately crafted story about writing and readers.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 turns out to be not one novel but ten, each with a different plot, style, ambience, and author, and each interrupted at a moment of suspense. Together they form a labyrinth of literatures, known and unknown, alive and extinct, through which two readers, a male and a female, pursue both the story lines that intrigue them and one another.
2023年12月18日 已读
结构而言是一本非常typical卡尔维诺的书,跟随一个第二人称的男读者,以一本装帧有问题的书为线索展开了一场有关阅读的冒险,一口气读了十本非常勾人的小说的开头,每次都在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节,却写尽了所有的书,阅遍了阅读和文字创作本身的意义……风格方面跟我对他一贯的印象有一些出入,可能为了对话的亲切感,这本语言俏皮一些,不过讨论的内核还是比较elevated
意大利 文学
土星之环 豆瓣
Die Ringe des Saturn
8.6 (60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闵志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8
☀内容简介
悼念上升的幻觉
悼念瓦解于尘的秩序
这是一场举行过无数次的葬礼
我们终将在沉降中汇合
本书是塞巴尔德继《移民》之后又一享誉国际的作品,记录了叙事者“我”一段穿越英格兰东海岸的徒步旅行以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他行经古老的英国庄园、已故作家的宅邸、破败的海滨度假胜地、被遗弃的岛屿,回忆讲述各种奇异的故事,如托马斯·布朗的头颅、伦勃朗的解剖课、鲱鱼的自然史、康拉德的非洲之行、中国的宫廷火车、糖与艺术的历史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耶路撒冷神庙的模型、诺维奇的蚕桑业,等等。
这是一段真正的文学之旅,这些穿杂在旅程中的事件涉及文学、艺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集体与个人回忆交织,图片与文本相辅,梦境与现实共生。读者受邀进入这座回忆博物馆,与塞巴尔德一同观察生存与记忆、变化与遗忘。
☀媒体推荐
塞巴尔德的书写具有道德重量和忧倦智慧,它超越了文学,进入了神谕般的境界。
在现代文学中他的声音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存在,也许还需要十年才能完全领会其言语的重量和精细。
——《纽约客》
这本书就像一个你想永远做下去的梦。
塞巴尔德完成了每个作家梦寐以求的工作。《土星之环》闪耀着人类心灵的光辉和坚韧。
——《纽约时报书评》
塞巴尔德就是这样罕有的存在:一个无法效仿的创作者,他创造的不同凡响的句子像水晶一般,同时折射并放大了它们的意义。
——《书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