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Z - 标记
全球通史(下) 豆瓣
8.6 (39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评价同上册。
全球通史(上) 豆瓣
8.9 (70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推荐的必读书,那个时候真的好爱看历史。
刑法总论精释(第三版)(套装上下册) 豆瓣
作者: 陈兴良主编 / 周光权副主编 2016 - 4
随 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刑法总论精释》第三版正式与读者见面。从《刑法修正案(八)》到《刑法修正案(九)》,间隔了不到五年时间,而我国的刑 事法治建设和刑法理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是令人欣慰的。《刑法总论精释》一书也伴随着刑事立法与刑事的进步而随之修订,使之能够保持也法治的同步。
刑 法总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载体,在整个刑法典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刑法总论也是刑法理论的基础部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刑法总 论精释》一书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进展,又对部分内容做了调整,使本书与法俱进,焕发生机。本书具有以下特点是:第一,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 本书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依归,对刑法总论原理进行了精释。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是本书理论取舍的重要标准,也是本书解释的对象。第二,三阶层犯罪体系的 引入。我国目前通行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四要件说,其自身的缺陷已不能满足刑事法治发展向刑法理论提出的更加精密、精致、精细的要求,遂本书精确地介绍和论述 了三阶层犯罪论的体系,在提出了四要件说的结构缺陷、价值缺陷、逻辑缺陷后指出: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将入罪要件与出罪要件融为一体;实质判断与形式判断妥 当安排;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合理架构,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第三,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本书的定位是面向司法实践,因此,在理论阐述过程中,穿 插了大量案例,使理论的阐释有了丰富的实践验证,也使本书更贴近司法实践,更具有可读性。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小马哥推荐的进阶书。虽然有断裂感,但总体上来说是很按部就班的本土总论书,值得读。
刑法总论教科书(第六版)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译者: 蔡桂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法律科学是一门规范科学。刑法上的规范分为举止规范和制裁规范。举止规范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身体、财产等各种法益,制裁规范则旨在维护举止规范的效力。当举止规范被违反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而未为举止规范所要求的行为,成立刑法上的不法;当事人能够形成避免违反举止规范的相应动机,而却没有形成,则有罪责。 金德霍伊泽尔教授以规范理论为基础,对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犯罪的一般学说以及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错误、力图、过失犯、不作为犯、参加、竞合等犯罪论各基本领域进行了深入、平实、简易、全新的阐述。 德国刑法是世界刑法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刑法制度为很多国家所借鉴。本书由当代德国著名学者金德霍伊泽尔撰写,是一本以传授德国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为目标的教科书,也是德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频繁引用、实现德国刑法教义学创新的极为重要的著作。本书内容完备,资料翔实,形式活泼,每节设有相应的问答题目,附有各种类型的案例,便于中国读者了解德国刑法的基础知识。
书  评:
著名学者推荐:
学术上的缜密,亦须与针对实践的清晰、简洁相结合,金德霍伊泽尔领会到了这一点。(《法学综览》,2007年第7期,第306页)
--德国学者格塞尔(Gossel)博士、教授
尤为出色的是该书在第三版中确立,并在第四版中继承的教学法。无论是对初学刑法者,还是对进阶者,我都无保留地推荐他们阅读或参考该书。(《犯罪学档案》,2011年第1、2期,第58页)
--德国学者贝尔斯特(Berster)博士
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刑法总论教科书》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使我们多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德国刑法学的视窗。
--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暑期案例班的时候为了写作业反反复复看过。我读过的最好的刑法总论书。值得一提的是,暑期班之后我就丧失了做“教义学工匠”的兴趣。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 1993
33卷本《郑渊洁童话全集》囊括了郑渊洁1978-2000年写的全部童话
总目录
http://www.zhyj.com/zhyj/mulu.htm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他的所有书我在小时候都看过,还跟他聊过天拍过照上过课。很多时候,我总感觉我的思想在受到他的影响。我还要更多的经历才能知道他对我有多大的影响,就如同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知道我的童年经历对我的影响一样。影响我的不是他思想的对错,是他那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
菜根谭 豆瓣
作者: 洪应明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5 - 10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初中的补习班语文老师推荐的,让我们中考后的假期一定要读。他说中考后读的书会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高中的时候读过几遍,写的读书笔记甚至修修补补充当了大学里几门课程的结课作业。一个很大的感触是即使如此激进的理论也可以被主流收编,属实是兼容并蓄了。
活着(精)To Live 豆瓣 Goodreads
9.5 (31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其它标题: 活着
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Xu Fugui, son of a local rich man, is a compulsive gambler. After he gambles away the entire family fortune, his father dies with grief and indignati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is occurring at the time, and Fugui is forced to join the national army. By the time he finally returns home two years later, he finds his mother has died of a stroke, and his daughter has become mute and lost most of her hearing from a fever. Years later, Fugui's only son dies due to medical negligence while he was donating blood. The daughter finally grows up and finds a husband. They are a happy couple until she dies from giving birth to their son. Soon after that, Fugui's wife dies of osteomalacia, and his son-in-law dies in a construction accident. Eventually, even Fugui's last relative, his grandson Kugen, chokes to death while eating beans. Finally out of relatives, Fugui buys an old ox to accompany him. While it seems like the world holds nothing left for Fugui, he never gives up. Fugui believes there is still hope that things will get better.
2021年12月27日 已读
补标。有人为我扛下了生活的艰辛,我真的没有资格躺平。
野草 豆瓣
9.5 (23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2021年12月11日 已读
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价值法学 豆瓣
作者: 吴从周 中国法制 2011 - 7
《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价值法学——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论的演变史》之
研究重点,以耶林(Rudold von Jhering,1818~1892)及海克(philipp
Heck,1858~1943)之思想为中心,企图透过此二位法学家的思想研究,串连
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这个法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方法论大师海克曾自述唯
一对其方法论思想有影响者,厥惟耶林而已。惟耶林之思想精深博大,其对
后代法学之影响,如拉德布鲁赫(Radbruch)所说的,除利益法学外,遍及比
较法学、法律社会学、自由法运动、李斯特(Liszt)的现代刑法学等思想。
由吴从周编著的《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价值法学——探索一部民法方法
论的演变史》拟以利益法学之思想作为发展线索,以海克的整体思想为体系
,并上溯耶林思想中对海克之影响部分,企图借对二人关键思想之厘清,探
寻一条民法教义学、法学方法论及私法学史的主要发展脉络。这样一条线索
的串连,笔者认为在德国法学研究上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文献上这算是
一个新的尝试,至于成功与否则留待读者评价。
2021年12月10日 已读
理解国际冲突 豆瓣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小约瑟夫·奈 译者: 张小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10
著名学者小约瑟夫·奈所著的《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5版)一书,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学习国际政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过去和理解我们所面监的现实问题之框架。
第五版包含了如下新内容:
·分析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与影响;
·阐述中东局势的新发展,包括和平进程与民主化前景;
·分析美国"反恐战争"的新进展;
·添加了核武器扩散方面的材料;
·评述小布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先发制人战争和预防性战争所存在的问题;
·谈论美国权力地位以及霸权和帝国问题;
·对软权力作了更加深入和详尽的分析;
·进一步评价了建构主义者的思路;
·增加了关互联网、非政府组织和信息时代的权力之新教材,并且更新了有关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学的材料。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5版)作者运用国际政治中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引子,用简洁的语言和历史事例来阐述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历次重大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并对冷战后的相互依存现象进行思考,最后还对新的世界秩序提出构想。全书紧紧围绕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特别是利用其对国际体系的层次分析来对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剖析,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得出相应的结论。当然,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让读者知道现实主义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希望读者阅读《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5版)》后能够举一反三,在遇到其他案例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立场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而对普通读者而言,又是一本简明的历史书及国际政治的入门教材。
2021年12月4日 已读
高中模联入门书,想学国关也是曾经的梦呀
杜撰集 豆瓣
Artificios
9.3 (12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其中作者声称“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视作博尔赫斯写作的转折点。主人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达尔曼在上楼时前额莫名地被什么东西刮破,竟至高烧不已,噩梦不断,住进了疗养院,病情好转后他决定回祖辈留下的南方庄园休养,他一路坐出租马车、乘火车、步行,最后临时起意走进一家杂货铺吃饭,却卷入一场决斗,死在对手刀下。这个故事在博尔赫斯的语言迷宫里,又有另外的读法:达尔曼没有死,回南方庄园的旅程其实是他躺在病床上做的梦,他在梦中死于决斗,一个庸常生活中的人在梦中选择了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死亡方式。
2021年12月4日 已读
法概念与法效力 豆瓣
作者: (德) 罗伯特·阿列克西 译者: 王鹏翔 商务印书馆 2015 - 8
罗伯特·阿列克西是德国著名法学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围绕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法概念与法效力,作者透过严谨细密的论证,驳斥法实证主义的法律与道德分离的思想,提出一个非实证主义式的法概念,将法的权威的制定、法的社会的实效与法的内容的正确性整合于其中。对应于法概念的三要素,是三种法效力概念,即社会效力、道德效力和法律效力(狭义的法效力)。作者认为法律体系的法律效力较多地依赖于社会的效力而不是道德的效力。本书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对司法裁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年11月28日 已读
重构ing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4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21年11月24日 已读
对我影响超级超级大的一本书。不过这个农民工海德格尔是不是多少有点像...
法:作为理性的制度化 豆瓣
作者: [德]罗伯特•阿列克西 译者: 雷磊 2012 - 7
《法:作为理性的制度化》中第一部分涉及法、商谈与论证间的关系。理性只有通过论证才能得以展现。第二部分的论文涉及原则理论。原则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权衡理论。第三部分的对象是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概念与本质问题涉及的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所有充分的法律理论都必须要回答的。
2021年11月19日 已读
伦理学基础 豆瓣
作者: (美)拉斯·谢弗-兰多(Russ Shafer-Landau) 译者: 陆萌 2020 - 11
伦理学也许是与我们的生活离得最近的哲学领域。本书从伦理学三大主要分支介绍了其基本理论及核心问题。对于每一种理论,本书都从优势及问题两方面进行讲述,并构建逻辑论证予以证明。书中随时给出前后相关联处的脚注说明,书末附有进一步阅读建议书单与术语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伦理学入门教材。
同时,本书作者向来以逻辑清晰、文笔生动著称,致力于向没有任何哲学背景的读者介绍伦理学知识。这使得本书做到了尽量少地使用术语,并以伦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历史典故或真实故事来说明复杂的理论,通过构建论证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道德问题,掌握可用于分析日常问题的工具。
进行伦理学思考并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让我们在思考如何生活时有章可循,更好地理解我们面对的问题,过一种好的生活。
2021年11月14日 已读
伦理学——法哲学的开塞露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86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1年11月3日 已读
法律解释(第6版) 豆瓣
Die Auslegung von Gesetzen, 6., neu bearbeitete Auflage
作者: [德] 罗尔夫·旺克 译者: 蒋毅 / 季红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内容丰富的法学方法论作品有许多,但大多需要(读者)对法秩序有深入的了解方能学习;迄今为止,本书是极少数适合初学者学习的作品之一。阅读本书不需要任何的基础知识,这促使我不得不放弃初学者还不能理解的方法论的细节问题和实例。本书试图向人们介绍,即使作为初学者也必须了解的关于法律解释的知识。它也适宜于希望了解法律人的解释工作的非法律人。但是,读者还应当准备一本法律汇编,并且借助法律文本查阅所列举的实例。
本书的论述从简单的实例出发并且有意识地舍去了深入法哲学或法学理论。一些法学方法论充满着大量对初学者——本书所针对的对象——而言由于缺乏实体法知识而难以理解的思考。在本书中,初学者应当首先学会使用工具。在此基础之上,初学者将能够阅读进阶文献,收获颇丰。
2021年10月31日 已读
呐喊 豆瓣
9.5 (45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021年10月16日 已读
日出 豆瓣
8.6 (38 个评分) 作者: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9
本剧讲述的是黑夜发生的故事.交际花陈白露的客厅上穿梭往来着大都市各类角色,银行家耿于金钱,小职员窥伺向上爬的机会,小文书一家惨死,富女人携面首出双入对,黑社会凶狠残暴,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饮血吞声……在这该诅咒的地狱中,陈白露良心未泯却无力自拔,他们都将随黑夜消失,而隐于背景、高唱夯歌的工人们暗示了伟大日出的到来。
2021年10月11日 已读
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