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公寓 豆瓣
作者: [英] S.L.格雷 译者: 申晨 2017 - 10
[编辑推荐]
✟一场演变成噩梦的浪漫之旅,一个探讨爱之本质的恐怖故事
✟还未出版,影视改编权已被斯皮尔伯格拿下
[内容简介]
离异的落魄教授马克遇到了比他年轻二十三岁的女学生斯蒂芬,三个月后女孩意外怀孕,三年后他们的婚姻生活已经是一地鸡毛。一天晚上,劫匪闯入了他们家。虽然家人毫发无伤,但马克那晚的懦弱表现,以及抢劫留给全家的心理阴影,让家里的气氛变得很压抑。
马克的一位老友建议他们出国度假。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住宿费用,他们通过换屋网站找到了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公寓。到了巴黎,他们发现,那栋公寓楼已荒废多年,楼里除了他们,只剩顶楼一个疯疯癫癫的女画家。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当完美的假期化为噩梦,夫妻之间的黑暗秘密也开始浮现……
豆瓣
Fires
7.2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12 - 9
卡佛作品新推文学合集,诗歌首次大量露面
---------------------------------------------------------------------------
本书收入卡佛的短篇小说、随笔及诗歌。小说方面,卡佛特别不满意《纽约客》文学编辑利什对《洗澡》、《所有的东西都粘在他身上》和《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的删节,他改了标题,大量修改内容,都收入《火》里。《谎话》、《木屋》等短篇小说则是首次有中译本。诗歌方面,收录《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爱》《在克拉马斯河附近》《我父亲二十二岁时的照片》等著名作品。随笔方面,有《关于写作》《我父亲的一生》《火》等文学爱好者期待已久的篇目。
---------------------------------------------------------------------------
编辑推荐: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老师,苏童、格非、韩东热爱的人;
•继《大教堂》《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后,卡佛作品又出新作;
•首次全面展现卡佛文学成就:小说、诗歌和随笔;
•“诗人”是卡佛的重要身份,卡佛诗歌首次大量露面,同样带着简朴的力量,被认为“更生动地展现生活图景”,“令人气喘,发颤,陷入敬畏”;
•与《谈爱》相比,整体回归到一种更加饱满的写作风格;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豆瓣 Goodreads
Heute wär ich mir lieber nicht begegnet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沈锡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9
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讲述了一名制衣厂的年轻女工,因为在运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夹带一张“我等你”的纸条,被控在工厂卖淫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须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盘问。秘密警察问话的内容,涉及她过去的一切,每项细节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渊。制衣女工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贯注地应对盘问。小说充满诗性的语言,并透过层层盘问,慢慢堆积起主角的记忆。
呼吸秋千 豆瓣 Goodreads
Atemschaukel
9.4 (17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余杨 / 吴文权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长篇小说《呼吸秋千》是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甫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季最令人难忘的读物”。
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17岁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动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
作者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豆瓣
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
9.2 (8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李贻琼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背德者 豆瓣
L'immoraliste
7.1 (14 个评分) 作者: 纪德 译者: 桂裕芳 / 郑永慧 国际文化 2006 - 3
《背德者》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
早上九点叫醒我 豆瓣
7.2 (10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译林出版社 2018 - 1
南方周末2017年度图书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2017年度作品
深港书评2017年度虚构类十大好书
这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中坚派作家阿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大多中国小说不同,阿乙的作品并非立足于反映社会问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人的小说,挖掘人心,展现人性,凝结着对小人物的体察与同情。
小说名来源自阿乙读过的博尔赫斯的一本访谈录。博尔赫斯提到要写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叫《 早上九点叫醒我》。但在博尔赫斯的作品里,阿乙并没有发现这部小说,便就用这句话——早上九点叫醒我——做书名。小说里,主人公宏阳喝醉后,向自己的内人叮嘱,让她做一个人体闹钟,到了早上叫醒他。次日晨,等到要叫醒他的时候,他的内人发现他已经死了:他把自己喝“死”了。
小说由此开始,通过对一场仓促、敷衍的葬礼的讲述,回溯了宏阳——一名曾被简单认为只是亡命之徒的文盲——如何利用自身的暴力优势和必要的诈术,成长为镇上闻人的经历。在这个人身上,没有爱情、信仰、义气和亲情。小说通过他,对逐渐消失的乡村及其人物进行了画卷式的描写。
阿乙说:“写这部小说,其实我是想把我的乡村经验复述一遍,最后一次把它写完。我想写两个主题。一是,我印象中的乡村没了;再一个,乡村里有性格的人没了。那我就想写乡村的最后一霸,写这么一个庆典般、节日般的人物。他活着的时候一言九鼎,但树倒猢狲散之后,权威一下子崩解了,自己的棺材说开就开了。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41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伊凡·伊里奇的死 豆瓣
9.8 (9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 5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晚年(1886)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骄傲的皮匠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体地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在这里开了墓园,本地人称“外国坟山”。四周就有了一些鲜花店,蜡烛店,还有出售木雕和石刻的十字架、小天使、耶稣圣母像等等装饰墓地的用物。后来,墓园的边缘,那些连接田地的地方,被开辟出来埋葬中国人,墓园扩大了,周遭就有了中国殡葬习俗的店铺:香烛、纸扎、寿衣、锡箔、中国样式的棺椁。再后来,墓园越延越广,最深远处,其实已成荒冢。
离魂 豆瓣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离魂》,约55千字。共收录了11篇故事,包括《离魂》、《狮子头》、《杭城藏王》、《现世报》、《日南至•野女出》、《吴大刀》、《扶乩》、《祝由》、《场中少一个》、《放枪》、《巴图鲁》,分别于2008—2009年度载于《东方早报》。这11个故事涉及神怪、道法、传奇等方面,故事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此外,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着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
麻木 豆瓣
Amortire
作者: [罗] 弗洛林·拉扎雷斯库 译者: 林亭 / 周关超 2015 - 4
小说《麻木》情节主要围绕两个主人翁展开:埃弗盖尼和瓦莱莉娅。过了不惑之年的埃弗盖尼大学毕业后浪迹社会,一事无成,最终寄宿在瓦莱莉娅家。尽管如此,他渴望通过文学之路取得辉煌的梦想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期盼着出版一本书体现其生存的价值。书最终还是出版了。当然,那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也不是朋友所期待的小说或者散文,而是把一些拙劣的照片和以前写成的稚嫩的诗歌找出来充数,拼凑成一百页的诗集,通过城里的一个复印中心,自己花了不多的钱印制出来。瓦莱莉娅尽管已步入老年,但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和不服老的心态。可是,岁月终究要留下它的痕迹,瓦莱莉娅被诊断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从那一刻起,似乎一切都垮塌了。瓦莱莉娅最终还是无助地倒在丢失的意识和记忆中。小说《麻木》就当代作家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进行了探讨,讲述了从事文学写作的种种痛苦和烦恼。拉扎雷斯库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主人翁埃弗盖尼试图步入文学这一只有少数精英们才有资格进入的殿堂的彷徨和失落。同时,作者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阿尔茨海默症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瓦莱莉娅与埃弗盖尼一样,遭受的同样是思想的麻木,记忆和意识的丢失。所有这些症状更多地来自他们内心所感到的恐惧和对生活无意义的反应。
祖与占 豆瓣
Jules et Jim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亨利-皮埃尔·罗什 译者: 夏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一九零七年,巴黎,从中欧来的祖与法国人占开始了他们一见如故的情谊。
他们的生活里有许多女人,所有的女人都很美丽,他们有时候自己发现,有时候互相赠与:因为他们两个除了使对方高兴以外并不想别的。
经过绿西、杰特薇德、欧娣、玛歌塔之后,出现了凯茨。她们之中最美丽的,也是最暴烈的。
凯茨先是爱祖,嫁给祖,又在爱上别的男人要与祖分手的时候,爱上了占,他们带着祖的祝福互订婚约。
他们经历种种幸福和怀疑、嫉妒和背叛、天堂和地狱。
但是,在爱情里,没有什么约定和承诺是美丽的,除了日复一日美好的爱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赖。
散步 豆瓣
作者: [瑞士] 罗伯特·瓦尔泽 译者: 范捷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本书主要由小说《雅考伯·冯·贡腾》、《散步》和其他若干篇小说散文组成。小说《雅》于1908年成书,是瓦尔泽根据自己在柏林附近一所仆人学校的短暂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日记小说,它开创了现代德语小说体裁的先河,一扫德语小说晦涩冗长的旧习,给人带来清新和隽永,展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瓦尔泽生前曾说:《雅》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因为文学意象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雅》中,竟境就是梦境。无论是把自己
传家之物 豆瓣
Family Furnishings
9.6 (2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玉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编辑推荐
1,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合集:作者亲自选定篇目,收录《逃离》《亲爱的生活》《好女人的爱情》等经典名篇,写作生涯至高成就集于一册。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约 翰•厄普代克、石黑一雄、萨曼•鲁西迪、迈克尔•翁达杰、乔纳森•弗兰岑、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裘帕•拉希莉、朱利安•巴恩斯……一众名家盛赞,当代英语文坛备受尊崇的作家。
3,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情绪与不可逆转的选择。“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
▲内容简介
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她亲自挑选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等。书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镇和乡村生活为背景,或带有自传色彩,或涉及历史人物,或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
.
▲媒体推荐
最宏大的事件藏于人心,最沉重的痛苦隐而不言。一个简短的故事常常跨越数十年,勾勒出人的一生。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她是行文简洁的行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秘书彼得•恩隆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在当代英语文坛,艾丽丝•门罗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这些作家之间,她的名字也备受尊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一代又一代人都将持续研究和享受这本《传家之物》。对从未读过她作品的人而言,这是绝佳的入门途径。——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艾丽丝•门罗的写作生涯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但她的故事如艺术品般,始终充满变化。即使你已经读过《传家之物》中的一些篇目,它们仍然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惊喜。——《纽约时报》
.
《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洛杉矶时报》
中国奇谭 豆瓣
作者: 刘汀 2017 - 11
《中国奇谭》的12部短篇小说中,以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入手,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挣扎与妥协,揭示出当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与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锐的触觉与冷静的剖析。读来令人震撼。
升职无望、赚钱无能的自卑的男人梦想着摆脱身边的琐碎去听一场德云社的相声,而真的实现愿望时发现自己笑不出来,却哭了出来;诗人沉迷于诗歌的世界,在现实中屡屡碰壁,跑到火葬场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按一个红色按钮。面对家人和现实的压力,他偷了骨灰盒给妻子买营养品并进了监狱,终于扛不住压力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身份,与另外一个人互换了灵魂。放弃诗歌之后他的日子越过越好,却走向了最终的堕落;夜班公交车老司机受到一位年轻女性乘客的影响,对自己按部就班的日子产生了逃离心理,然而最后他导致的车祸,让女乘客精心整容过的脸庞毁于一旦,也宣告了老司机注定无法逃离的宿命……
12篇小说写的是12段现代人苍白的生活史,作者试着打通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让文本的叙事张力达到最大的同时能够自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短篇集。
一生的故事 豆瓣
作者: [苏联]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 非琴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7 - 10
历时十七载,潜心创作出洋洋洒洒的六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历时三年,按照自己的译文标准泣血翻译出接近原作的逾百万生动文字,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非琴,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匠,联手花费二十年时间,向中国的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传世经典。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部压卷之作,包括《遥远的岁月》《动荡不安的青年时期》《一个未知时代的开始》《怀着巨大希望的时期》《投向南方》《漫游的书》等六部,讲述了19世纪最后几年和20世纪最初几十年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精神世界,书写了作者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和生活的深深的魅力”的真实感悟。小说以一个迷恋大海的少年幻想者的回忆为叙事主线,着力刻画船夫、马车夫、海军军士等普通小人物的不平凡阅历和个性及其对少年命运的深远影响,将对高加索大自然的描绘、航海奇遇和荒无人烟的森林旅行交织在一起,故事引人入胜。特别是书中主人公在船员的鼓励下不惧艰险、敢于搏击海浪的励志情节,鼓舞了无数读者去探究困境中成长的意义,学会直面困难、顽强争取胜利。小说完美地实现了“唤起读者心中善良的情感”的写作动机,受到了广大俄罗斯文学爱好者的追捧。
非琴,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一生钟情于俄罗斯文学优秀作品的翻译,所译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等,都拥有广泛的中国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其译风简洁明快,在忠于原著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做到“雅致”,绝不脱离原文故作高雅,因此,其译作尽可能地向读者传达原作的韵味和品质,使读者获得原汁原味的营养和美感。
两位文学巨匠,以不同的语言讲述同样的故事,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魅力尽情展现给中国的千千万万个读者。《一生的故事》出版问世,是非琴先生一生孜孜以求的归宿,更是千千万万中国读者的福音。
管家 豆瓣
Housekeeping
9.1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玛丽莲·罗宾逊 译者: 张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奥巴马挚爱的美国传奇作家、美国颇具人文关怀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超然人生之书。不同寻常的过去,使我们一旦踏上“流浪”这条路,就难以想象还有别的选择。
◆首部作品即成文学经典。入选耶鲁大学公开课,《卫报》100部优秀小说,《时代》100部优秀英语小说,《纽约时报》20世纪的伟大小说。
◆经久耐读的三代女性传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说“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一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被评为当代美国经典。
◆在美国文坛颇具重要地位作家。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是2016年《时代》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英国病人》作者翁达杰最爱的作家。小说被苏格兰导演比尔·福斯改编为同名电影。
--------------------
指骨镇,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偏远乡村,这里有着罕见的潮湿天气,整个村庄的人们不断面临暴雨、河水泛滥、房屋倒塌以及饥饿、寒冷的侵袭。
露丝和露西尔是一对孤女,照顾她们的人不断来去,而她们则期待在外婆和姨妈西尔维身上感受完整的母亲,但最终她们发现,有着小怪癖的西尔维只向往流浪的旅途。一天,早熟的妹妹露西尔突然惊觉自己对母亲的记忆早已因现实的侵入而腐烂,她选择回归日常,同时向往与指骨镇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地方;而内心更为丰富、内敛的露丝则和西尔维注定是流浪的人,在节节车厢中度过自己流浪的生活。
非同寻常的过去带给这对姐妹丰富但无法厘清的内心世界。挥之不去的伤感留存在她们的回忆和情感中,她们意识到:对逝者的哀恸在时间的河流中渐明渐暗,得不到慰藉。
----------------------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情感纠葛。我想写的人物是那些能为我的思考提出问题的人。
——玛丽莲・罗宾逊
我发现自己读得很慢,然后越读越缓慢——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
——多丽丝•莱辛
小说中对管家的理解,不仅在于保持屋子的清洁,更大程度上,是保持一个家的精神纯净:尤其面临家庭成员的离去,两位小孤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不断的遗弃。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