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摆脱共情 豆瓣
Against Empathy
5.7 (14 个评分) 作者: [加] 保罗·布卢姆 译者: 徐卓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人们通常认为,共情是善良的源泉,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共情能力。但是,保罗·布卢姆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现象的主要诱因之一,而且相比于带来的积极作用,共情带来的消极作用更为普遍。
● 当然,布卢姆并不是彻底地反对共情。他认为共情可以分为两类,即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通过本书的论述,他告诉我们,情绪共情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情绪,它迎合了人们的偏见,常常会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甚至会导致暴力和恶行,让世界变得更加糟糕。共情就像一盏聚光灯,带有个人偏见,只能照亮特殊的那一块,而许许多多其他的事物就这样沉入了黑暗之中。
● 布卢姆的观点是基于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而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和国家所做出的很多非理性的决定都是因为共情这种错位的情感。在本书中,布卢姆以精准和有趣的文字展现了共情如何在方方面面扭曲人们的判断,并告诉我们,想要做出更明智的行为和道德决策,我们需要:依赖理性而非情绪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
[编辑推荐]
● 《纽约时报》年度zui佳图书!
● 提出颠覆性的观点,让你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重新审视各种社会事件背后的“推手”!
共情背后充满狭隘、偏见和非理性,会阻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所谓知己,不是跟你一起笑一起哭,而是能深刻地理解彼此;
只有理解而非共情孩子的痛苦,才能与孩子建立更加深度且长久的联结;
为什么咪蒙等媒体总是能轻易煽动大家的情绪;
网络喷子的狂欢,就是共情的狂欢……
● 提出革命性的决策和行为法则,想要做出明智的道德决策,也应该依赖理性而非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
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因而我们要学会改变、塑造、引导和制约共情 ,同时强化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共情带来的狭隘和偏见。
● 耶鲁大学超受欢迎教授保罗·布卢姆重磅新作!
保罗·布卢姆是全球知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导论是耶鲁大学zui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而本书就汇集了他最新的思考。
● 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喻丰作序推荐,《出版人周刊》、《经济学人》、史蒂芬·平克、萨姆·哈里斯等众多媒体、大咖鼎力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 豆瓣
ANXIETY REBALANCE
作者: [英] 卡尔·弗农 译者: 张晓宁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3
在热衷于“贩卖焦虑”的时代
让自己积极地生活下去
英国亚马逊心理自助类销量榜首励志作品
◎ 编辑推荐
☆ 一本更受人喜欢的书
本书荣登英国亚马逊心理自助类销量榜首。作者曾帮助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克服焦虑症,影响力覆盖全球。
☆ 一种更“接地气”的表达
与语言繁冗、堆砌理论的“专家式”作品不同,本书文风口语化,力求幽默好懂,杜绝啰嗦、絮叨和无意义的心灵鸡汤,不罗列术语、不搞长篇大论,干净清爽、直击要害。
☆ 一场不一样的现身说法
和很多当代青年一样,作者表面上稳得很,心里慌得不行。他尝试了市面上的各种疗法,包括转移注意力法、催眠、药物疗法、心理咨询……却没好起来,但他不放弃,通过不断学习、分析病情,他融合各种疗法的优势,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提出了“ DP 规律”“焦虑再平衡理论”“代表疗法”等独家内容,最终给折磨了自己 15 年的焦虑症与抑郁症画上了句号。
☆ 一段关于热情和希望的记忆
本书贯穿了作者的前半生。父亲去世、母亲患病、早早辍学、经济危机……过于强烈的自尊心迫使他一度独自忍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折磨,还好他最终能解开封闭的内心,信任并接受别人的爱。
◎ 内容简介
他担心自己生病,担心自己会死,不敢与人接触,甚至没法出门。
但如今的他,不仅料理好了自己,还帮助了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摆平焦虑。
在本书中,作者将分享市面上的各种疗法为什么无法见效,中间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让生活重回正轨的。他独创了“焦虑再平衡”理念,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焦虑和抑郁,轻轻松松地做到与焦虑和抑郁和解。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77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高敏感是种天赋 豆瓣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6.6 (48 个评分) 作者: [丹麦]伊尔斯·桑德 译者: 李红霞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
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赐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你是否常有下列这样的心情:
•不想给人添麻烦
•需要独处
•容易有罪恶感
•曾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击
•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焦虑
• 讨厌到人多的地方
•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别让自己的五种感官受到过度刺激
◎受到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世界
◎爱自己,保护自己
◎练习对自己仁慈
◎练习跟自己和解
◎勇敢做自己,并为此感到喜悦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俘获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课,狂销全球美、英、德、法、日、韩等18国语言版权!用19个方法面对自己、向外沟通,你就是你,勇敢享受与众不同的天生才能!
正义之心 豆瓣
The Righteous Mind: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8.6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海特 译者: 舒明月 / 胡晓旭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反焦虑思维 豆瓣
作者: [美] 罗尔·克肖 / [美] 比尔·韦德 译者: 方一雲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9
★【美国心理协会反焦虑思维训练课,献给动不动就不淡定的你】
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
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不安?
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
本书就是一本写给这些动不动就焦虑起来的人的实用指南,案例+方法+步骤全方位助你摆脱焦虑魔咒,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心理博士30年执业经验精华,8种心理训练方法,快速消除焦虑】
本书两位作者都是专业咨询师、培训师、美国心理协会成员,执业时间长达30年,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在书中,他们结心理学背景和执业经验,用九个章节,为我们一一详解了应对焦虑的具体方法,帮助你释放大脑的超能力;粉碎让你处在不停忧虑状态的幻想;清醒、自信地面对每天的挑战;转变你的内在状态,获得全新的自己。
★【焦虑时代的应对法则,浮躁社会的镇静剂】
据调查,在青年白领群体中,有34%的人经常焦虑,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从来没有焦虑过。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又如何与焦虑的人相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又该如何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使命所在并努力之?《反焦虑思维》将循序渐进地带你走出焦虑状态,从心智游移、自我关怀、切换思维到心流、超级思维,一步步将你带往巅峰体验,最终安全、自控、自在地生活。
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
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失眠、不安?
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
在这本具有可操作性的书中,两位心理学博士基于30多年的执业经验,为我们提供了8种焦虑自救良方,从理解自身的状态到学会控制思绪,从心流到超级思维,这些方法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为我们破解无处不在的焦虑,帮助我们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黑匣子思维 豆瓣
Black Box Thinking: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Success
作者: [英] 马修·萨伊德 译者: 孙鹏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7
教你与失败化敌为友的创新指南
与其糊涂地成功,不如聪明地失败
......................
※编辑推荐※
☆ 一本得到英国卫生大臣推荐,引发英国上下反思其医疗制度与文化的振聋发聩之作。
☆ 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和对数据的偏见等因素,让失败成为现实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正视失败并从中学习,是决定一项事业能否成功和持续成功的永恒论题。
☆ 怎样的失败是好的?怎样的成功是坏的?作者集结丰富的事例进行发酵,从心理、经济、管理、文化等角度入手,探寻对失败和犯错的态度对商业、司法、医疗、体育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
......................
※内容简介※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开发新产品、提高运动技能还是做出正确决策,黑匣子思想者们从不惧怕面对失败,反而视失败为学习的最佳途径。他们不会否认过失、推诿责任和想方设法脱身,而会把失败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这也是他们获取成功的策略的一部分。
“从失败中学习”也许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本书却揭示了这一已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背后令人惊叹的事实,也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创新力最强的组织采用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技巧。缺乏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勇气和能力,会对个体或行业带来严重危害,这些反面例子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千方百计避免犯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相反,从个人生活到组织运转,再到社会文化,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聪明而有意义地犯错,将每一次失败作为测试我们成绩的机会。
......................
※名人推荐※
我们无法用外力扭转行业现状,改变只能在内部发生。我对这一点的认识来自一对在医疗事故中痛失爱子的夫妇送给我的一本书,他们希望医疗业能吸取教训,不再有人重历他们曾经的悲痛。这本书就是《黑匣子思维》。
——杰瑞米·亨特(Jeremy Hunt),英国卫生大臣
马修·萨伊德对失败的重新定义,是石破天惊的一举。他表示,我们不该耻于失败、回避失败,而应该对失败感到兴奋,并视其为学习的机会—它们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黑匣子思维》中充满精心阐述的事例和有严谨心理学依据、一针见血的论述,读过后,你再也不会为搞砸事情而消沉了。
——丹尼尔·品克(Daniel Pink),畅销书《全新思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