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反派 - 标记
暗淡蓝点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Pale Blue Dot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卡尔·萨根 译者: 叶式煇 / 黄一勤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 10
本书是享誉全球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家园。
本书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缤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
2023年3月24日 想读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杨苡/口述 /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 - 1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最是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江上》,文明之火光焰不熄;从西南联大到中央大学,记忆里依旧是年轻的身影——初见“文学偶像”巴金,大轰炸后满头灰土的闻一多,手杖点在石板路上嘀嘀笃笃的吴宓,“夸我们是勇敢少女”的恩师沈从文,还有滇水之边的月下谈心,嘉陵江畔的重逢与告别……
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读者的口述史。”
【编辑推荐】
1.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首创“呼啸山庄”译名的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唯一口述自传。
从《红楼梦》《儒林外史》到《红与黑》《呼啸山庄》,杨苡先生与兄长杨宪益、爱人赵瑞蕻共同推动中文与世界对话,使文学经典如种子般在不同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成就了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一个又一个高峰。
2.一个世纪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1919年至今,百年中国经历沧桑巨变,家与国、个人与社会载沉载浮,她为历史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见证,传递出“普遍的人生回声”。
3.一代知识女性的浪漫人生:岁月呼啸,美无倦意。
“我出生在五四,成长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年青一代的朝气、热情和责任感一点都没有丢。”爱国、进步、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血液般融入杨苡先生的人生选择,明亮的人格让世人看见:被文学生活、文学事业、文学追求所浸润的人生是如何饱满与光洁,优雅而坚韧,乐观而从容。
4.观人观世的乐观豁达: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荣辱浮沉,生老病死,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然而在波澜不惊的叙述后面,我们仍能不期然而然地感受到“命运”二字的分量。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好玩”,“好玩”影响到她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筛选,后面未尝没有一种观人观世的态度。
5.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口述史: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温度与真实。附万字《书成漫记》。
家族记忆的吉光片羽、念念不忘的故人陈迹、私藏心底的少女心事、亲身经历的时代洪流……在十来平方米的小客厅里,一场以倾听抵抗遗忘的谈话持续了十余年,终于成书。“我想达到的,第一是真实,第二是真实,第三还是真实,而通向这真实的,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有温度的历史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汇集与交响,见证个体命运,也是在“见证历史”。
6.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50张,全书彩印;锁线裸脊,尽显岁月沉淀之美;精美拉页,定格10个10年。
由于出身世家的缘故,杨先生留存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大量照片,本书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50余张,全书彩印,辅以详实图注作为口述的延伸和补充。由“中国最美的书”奖得主周伟伟担纲设计统筹,苍青配色寓意生命常青。正文采用纯木浆纸印刷,藏读两宜;图片采用古典艺术纸印刷,还原真挚本色。锁线裸脊,装帧典雅,尽显岁月沉淀之美。附精美拉页,10个10年,眉眼间定格百年历史。
【评论&声音】
毕飞宇 | 张立宪 | 鲁豫 | 徐蓓 倾情推荐
杨苡先生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是自西南联大迈向广阔生活的进步学子,是首创“呼啸山庄”这一译名并使该译本成为经典的重要翻译家,是兼及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创作的勤勉写作者。山河沦落时,杨苡先生不甘安守于家庭的庇护,怀着青春热血投身时代洪流与祖国同命运;家国康宁时,杨苡先生古稀之年以生花妙笔完成《天真与经验之歌》《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等著作的翻译,依然满怀蓬勃意气。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宏森
每次去看望杨苡先生,都能感受到她的安静,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冲击。她能够安安静静地激励别人、鼓舞别人。她是批判的,更是令人尊敬的,在她的家里,我无数次体会到那种来自杨苡的幸福。我相信,体会到这种幸福的绝不可能只有我一个。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 毕飞宇
本文属口述实录体,传主是已经百岁高龄的翻译家杨苡,文章的价值并不在于年龄、身份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其精神内核:这是一篇“祛魅”的好文,它破除了我们对所谓“最后贵族”“簪缨之家”司空见惯的膜拜和讴歌。
——《读库》主编 张立宪
杨苡先生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她的家族和师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星光闪耀的人物;她在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的同学们——那些不同信仰、不同家世、不同性情的青春生命,各自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这注定了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同时也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西南联大》《九零后》导演 徐蓓
2023年3月17日 想读
诗学 豆瓣
9.2 (43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陈中梅 商务印书馆 1996 - 7
《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诗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诗学》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点和诗评不应套用评论政治的标准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这篇不朽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诗学思想的精华。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2023年3月5日 想读
隐姿梦咄(1)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抽屉 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 2009 - 2
青春文学女王抽屉,继《比爱更喧嚣》之后,出版的第二部作品。“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与阮咸之子——嵇绍、阮瞻两位美少年,一个鹤立鸡群、清远雅正,一个放达不羁、逍遥洒脱,在魏晋这个乱世舞台上,或携手合作亲密无间,或互相掐架调侃挖苦,揭开一幕幕奇异事件的真相,与一个个历史名人短兵相接,寻宝冒险探秘行侠,征歌逐月,打打闹闹,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魏晋风流”和“年少轻狂”。
隐姿梦咄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luoyangIloveU/
2023年2月22日 想读
中国现代小说史 Goodreads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夏志清 译者: 刘绍铭 等 后浪出版公司·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扛鼎之作
唯一正式授权大陆简体版本
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
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
………………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中国现代小说史》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六十年代初小说的发展; 他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 他对许多现代小说家重新评价,“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评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钱锺书等。本书英文版初刊于 1961 年,中文译本于1979 年出版,学术地位历久不衰。
………………
※名人推荐※
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论,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文学大师钱锺书
夏志清的书至今已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真正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美国作同类研究的后学扫除障碍。我们全都受益于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
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对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他发现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师陀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价值,并引发了大陆历久弥新的张爱玲热、沈从文热、钱钟书热,改变了中国现代小说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冲击了大陆学术界的价值观念。
——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
2023年2月21日 想读 新批评 重评张爱玲、沈从文
历史深处的忧虑 豆瓣 Goodreads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8.9 (223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
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显陌生。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对“边缘人”的处境逐渐坦然,甚至悟出了些什么。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第一次能够这样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和两个文化保持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它们不仅开始有可能化为一片风景,而且第一次向我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意义。
“边缘人”的苦恼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只是两个强势文化聚焦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而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庆幸自己能够脱身出来。但是,我们的处境使我们不可能不想到,作为一个夹缝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与压力,那么,当这两种文化两个大国真的正面遭遇,彼此实际上是多么陌生和困惑,说是危机四伏似乎也并不过分。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语汇、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话只可能显得痛苦而吃力。
因此,好像在作出举手相迎或严辞相拒的决定之前,还有一段相当艰苦而漫长的互相了解的路必须去走。否则,轻易称“是”显得没有根据,动辄言“不”也容易文不对题。更何况,历史已经规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回避。它们都已尝试过这样做,但是,眼看着毫无结果,于是,它们又试图相互走近。有时,如果不暂时和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生生拉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在相互了解的路上走出一步。
我们则是以一个普通新移民的身份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国家。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别无选择。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
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了解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交往。不论一个大国看上去有着多么坚硬的外壳,它的人民都是一个个平平常常,而再大的大国也就是这些平常人组成的。当人民成为朋友,交流变成友谊,相互了解自然就开始了。任何一方,能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总是一件好事情。
去年,我们逐渐给自己在国内的好朋友写了这些信。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我们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思。在此,衷心感谢三联书店的编辑和所有帮助这本书出版的朋友。
2023年2月20日 想读
历代职官表 豆瓣
作者: (清)黄本骥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5
《历代职官表》讲述了古代官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和封建社会时代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政权的性质和施行的统治的具体手段。研究历代官制,在史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阅读古籍,研究古史,往往不易掌握古代职官的名称、建置、品级、职掌等,从而存在学习、研究的困难。
2023年2月20日 想读 工具,有用
草坪的复仇 豆瓣
Revenge of the Lawn
7.7 (7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理查德·布劳提根 译者: 肖水 / 潘其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
【编辑推荐】
♣ 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在最不可能之处告诉我们,琐碎的日常也能闪现诗意的灵光
他擅长以轻盈灵动的视角观察世界的运转和精神的低语,在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中找寻到诗意。布劳提根是独属于那些饱受摧残者的温柔诗人。他的书写,令那些渺小的灵魂得以面对生活的狂怒,浸入治愈的清凉。
♣ ’60一代精神风貌的代表,他的小说,以独特又诗意的方式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青年生活,将我们带回那个鲜花与浪潮的“爱之夏”
忧伤的酒鬼、底层文学家、荒野猎鸭人、城市之光书店的顾客,永远喝不完的波特酒和永远讲不完的爱与孤独的故事……这些布劳提根反复书写的人物与他们的生活,组成了一部献给嬉皮士时代加州生活的颂诗。
♣ 诗与小说的融合,突破传统文体的先锋开拓:布劳提根被认为是“第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这些作品堪称他的传世之作
幽默、荒诞、隽永,介于诗、随笔和小说之间的独特阅读体验。布劳提根的诗人气质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当代小说创作注入无限可能性,这些作品如同一些彩虹色泡泡,在空气中自由飘浮,又砰的一声忧伤地破灭。
♣ 对海明威式极简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俳句般凝练的诗意在小说里完美呈现:一缕烟或一小口啤酒的阅读体验——“布劳提根是美国的松尾芭蕉”
惊人的超短篇创作,最短的原文只有五十个词——对布劳提根来说,“精简”几乎染上了道德的意味。在这个滔滔不绝的时代,布劳提根像一只吝啬的石像鬼,抿紧嘴唇,沉默地守护着人类的语言殿堂;而他一旦开口,语言便重新拢聚迥异的意象,发掘出似乎不相干的事物间被遗忘的联系。
♣ 影响村上春树和一代美国嬉皮士,肯·凯西、西摩尔·劳伦斯等著名作家、出版人倾力推荐
他描绘的静谧、温柔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是平凡作家模仿不来的。——村上春树
当我们所有人都被遗忘,人们还在阅读布劳提根。——肯·凯西
♣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出版,粉丝翘首以盼近六十年
本书英文版于1963年上市,近六十年后,简体中文版首度翻译出版。
♣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文学博士与医学生译者联袂精译
110*185细长小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诗人肖水与医学生潘其扬满怀文学之爱,跨界合作翻译。
【内容简介】
“如果不是因为人们都需要一点爱,这可能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且,天哪,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经历所有的不幸,只为找到一些爱。”
本书为美国反文化运动代表、“后垮掉派”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短篇小说六十二篇,大多数围绕着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中心、嬉皮青年的“精神圣地”旧金山展开。
这些故事都极短,最短的原文只有五十个词——布劳提根继承了海明威式克制简洁的叙述风格,又从散文与现代诗中汲取灵感。作为这一先锋性开拓的结果,布劳提根得以在“删繁就简”的美国短篇小说传统上走得比前辈们更远。他以这种极简笔触加上诗人独有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用带有悲伤的幽默为读者扫去现实的沉闷,呈现出生活的多样切片,处处洋溢着超现实的意趣。这些轻灵如彩虹、顽强如石头的文字,展现了布劳提根作为成熟小说家独树一帜的隽永风格。
【媒体推荐】
他描绘的静谧、温柔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是平凡作家模仿不来的。
——村上春树
当我们所有人都被遗忘,人们还在阅读布劳提根。
——肯·凯西
如同《在美国钓鳟鱼》,在他无拘无束的奇妙叙述下,古老的历史、失落的风景,以及绝望如爱伦·坡般的作家鬼魂,在彩虹色泡泡中飘浮,又砰的一声忧伤地破灭。
——《卫报》
布劳提根的最堪传世之作,实际上是他的短篇小说和诗作——短小篇章包含了睿智、创新的意象以及转折离奇的措辞,几乎注定永久地拥有读者群。
——《纽约时报书评》
他是一位在马克·吐温的传统中出现的别开生面的美国作家,他称得上是最优秀的美国作家。只有他的死,能让我们堕落。
——西摩尔·劳伦斯
2023年2月11日 想读
无所谓套装 豆瓣
The It-Doesn't-Matter Suit
8.2 (5 个评分) 作者: [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 小武 绘 译者: 南丁 2022 - 5
以璀璨勇气编织而成的心灵成长童话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天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
写给孩子的点亮自我勇气之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所谓套装”
打破常规与偏见,拥抱独一无二的自己。
◎ 编辑推荐
☆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天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遗珠之作,被海外媒体评为“文学上的惊喜,被遗忘的经典之作。”
☆ 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童话——文字灵动浪漫,讲述了一个被他人忽视、遗忘的小男孩获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所谓套装”,从中找到了勇气和自我的故事。帮助孩子勇敢面对内心需求,打破常规思维与偏见,自信建立独立思维和人格,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 给大人的轻哲理勇气治愈指南——简单诗意的故事里蕴含疗愈哲思,不做被“别人的目光”定义的自己!在轻松明快的阅读中畅游自由天地,思考独特自我与生活的意义,鼓舞人心。
☆ 超人气插画师小武用自由绚烂、富有想象力的丙烯颜料全手绘创作,画风明亮天真,拙朴童趣,笔触细腻,色彩生动。带领5~99岁读者进入一个奇思妙想的“无所谓”童真王国。
☆ 儿童文学名家、童书研究者谈凤霞老师撰写长文导读推荐
☆ 精美设计暗藏彩蛋,插画色彩专业修校,绿色环保印刷。随书配赠导读手册、无所谓涂画卡,创造你的“无所谓”勇气套装。
◎ 内容简介
《无所谓套装》讲述了一个被他人遗忘的小男孩如何找到自我、发现与众不同人生的勇气故事。年幼的麦克斯和爸爸妈妈、六个哥哥住在宁静美丽的温克伯格小镇,小镇上的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套装,除了麦克斯。麦克斯渴望有一套属于他的——一年四季、做任何事情都能穿的,独一无二的套装。有一天,麦克斯家收到一个神秘的包裹……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 媒体推荐
“一部小巧的杰作……评论家很少能充满自信地宣称自己发现了一部新的经典,但这儿确实就有一部。”——苏珊·希尔 英国《每日电讯报》
2023年2月7日 想读
祈祷之海 豆瓣
The Best of Greg Egan
8.5 (31 个评分) 作者: [澳] 格雷格·伊根 译者: 鲁冬旭 / 阿古
★极致的唯物主义美学,绝对的认知快感!
★当代科幻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一座是特德·姜,另一座是格雷格·伊根!
★一套书囊括72个世界级科幻大奖及提名。
★收录各时期代表作和口碑新作,经典篇目齐全、量大管饱。
★精装三卷本,满足收藏欲,便携易读。
★宝树、陆秋槎、北星倾情 撰文导读,真正进入世界科幻大师的灵魂。
★九名译者耗时两年打磨,格雷格•伊根亲自审定译文细节。
★特邀科学顾问严格把关。
★内外双封,基•连恩、李启龙中外画家联手绘制封面。
【内容简介】
自我是一场幻觉,选择并不存在,真理不是大厦,是流沙……
如何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活下去?
.
三卷本收录了当代硬科幻大师格雷格·伊根三十年创作生涯的20篇经典力作。伊根火遍西方世界和日本,却从不曾以真面目示人:不签名,不混圈子,全网不露照片,甚至邮箱的线索都以智力题来呈现。他认为,人的内在和外部世界一样是可以用自然科学认知的,观念、人格、记忆甚至爱都能从物理学深处找到解释。我们能够认知一切,只要我们足够勇敢。
.
《闪光》(星云赏获奖作):中国的光子计算机证明,两个自相矛盾的数学命题,竟可以同时为真。刺客、数学家、军方、金融寡头齐聚上海,一场捍卫世界最底层逻辑的战争,已悄然来临。
《恰如其分的爱》(星云赏提名作):为了挽救出车祸的丈夫,她将其大脑移植进自己的子宫。她是爱人还是母亲?在以爱为名的终极剥削中,是否已丢失了自我?
《祈祷之海》(雨果奖获奖作):遥远异星的人类后代,为了信仰,身负重物沉入大洋,在即将窒息时获得神启。然而在漫漫人生中,坚守信仰困难重重,尤其当他撞上了真理的高墙……
【名家推荐】
伊根的作品是智慧且富有逻辑的……当我读到他的作品,我立刻就能明白他的创作意图,因为这同样是我想做的事情。如果伊根是科幻作家,那么我也应该是科幻作家,这就是我的归属。
——《降临》原著作者 著名科幻作家 特德•姜
格雷格·伊根的作品贯穿着“我可能是谁”“我可能不是谁”这种跨越平行世界的想象力。
——《你的名字》《秒速五厘米》导演 新海诚
格雷格·伊根也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幻作家。
——美国科幻频道旗下在线杂志 《科幻周刊》
《你的名字》《瑞克和莫蒂》《凉宫春日》《你好,世界》《活体脑细胞》《交响诗篇》《伯纳德小姐说》纷纷向其致敬
新海诚、贰瓶勉、宫泽伊织、伊藤智彦、伊藤计划、伴名练、濑名秀明等众多名家深受其影响
2023年2月6日 想读
去吧,摩西 豆瓣
Go Down, Moses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家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邻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2023年1月30日 想读
我弥留之际 豆瓣
As I Lay Dying
9.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及“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先是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把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腿,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想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小说完全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杰作。
2023年1月30日 想读
押沙龙,押沙龙! 豆瓣
Absalom, Absalom!
8.8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但共同体现出整部作品的悲剧格调。  本书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2023年1月30日 想读
文论十笺 豆瓣
作者: 程千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 3
《文论十笺》是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文论十笺》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精选了十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上下两辑,合为一册,详加笺释,文后附以精辟的按语。上辑五篇是概说部分,下辑五篇专论文学创作内部规律。
2023年1月4日 想读
夜神科尔内尔 豆瓣
Esti Kornél
8.7 (30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科斯托拉尼·德若 译者: 汪玮 作家出版社 2018 - 1
谁是夜神科尔内尔?这是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子,一部自传?都是,也都不是。
四十岁过后,科斯托拉尼并未意识到他的生命很快将走到尽头,或者意识到了他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都是,也都不是。《夜神科尔内尔》是一次生命,又是很多次生命。
科尔内尔∙艾希蒂是一个来自外省的文学青年,在首都,他经历又怀疑过一切,他像个玩世不恭的孩童寻找着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的幻象……其寻找之旅折射出深刻的包容与同情。
夜神科尔内尔是游弋在布达佩斯大都市夜色里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本身,或者说科斯托拉尼本身,就是现代匈牙利语言的象征。简洁又深刻,怪异又明晰,平易却哲理,悲伤也亲切。
夜神科尔内尔在德语、西班牙语版本的书名被译作《科尔内尔∙艾希蒂——自己时代的英雄》,然而,科斯托拉尼不仅给了夜神科尔内尔一个时代,更给出了一个时空,而且是多维的时空。
2022年12月9日 想读
人生的意义 豆瓣
The Meaning of Lif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1 (6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特里·伊格尔顿 译者: 朱新伟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2022年12月8日 想读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豆瓣 Goodreads
8.4 (22 个评分) 作者: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星出版社 2022 - 11
聚焦性别身份困境,看见女性,看见女性学者
史无前例的豪华阵容,推心置腹的深度对谈
性别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拨开时代激变的迷雾,进入思想的另一半天空
上野千鹤子、戴锦华、毛尖、梁鸿、张莉、包慧怡……
她们是业界翘楚,是历史亲历者,也是时代风向标
她们的生命经验,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我们一起倾听、辨认、诉说、书写。
------------------------------------------------
★内容介绍
“女生不适合做学术”?
“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
“女同学只会死读书?”
“不够理性、不够严谨、不够创新,不够……”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一句话,身为女性,意味什么?为什么她们大都拒绝性别标签,甚至排斥在前面加上“女性”二字?
上野千鹤子、戴锦华、贺桂梅、梁鸿、张莉、包慧怡……她们虽然国别不同、领域各异、代际也参差不齐,但全是业界翘楚,是相应领域绕不过去的名字。对她们而言,女性主义意味着什么?性别身份带给她们的,是束缚、壁垒,还是成就、自由?她们又如何在男性为主导的规范中涉水而行?《开场:女性学者访谈》试图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破除学术圈性别壁垒。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11位学者展开了深度访谈,围绕学思历程、性别身份与学术研究关键词,回溯了各自的思想脉络,盘点了她们的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同样,这些生命经验也是大部分现代女性所共同拥有的痛与快乐。
------------------------------------------------
★编辑推荐
————性别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今天,女性主义一路高歌,女性整体的生存境况是在恶化,还是在改善?
为什么年轻人都在拒绝内卷、开始躺平?
疫情后,世界将去向何方?
*聚焦性别身份困境,献给同样遭遇不公、有过困惑的读者的动人之作
*是思想脉络的回溯与梳理,更是“大转折时代”的阐释与前瞻
*史无前例的豪华阵容,忠实记录的真实心声
风靡东亚的社会学者、“日本最可怕的女人”、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上野千鹤子,国内最早从事女性主义研究的大佬戴锦华,火力十足、写辛辣影评的毛尖,开大陆非虚构写作之风的梁鸿,青年新锐包慧怡……她们始终站在思想前沿、身处转折之中。
●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
性别议题频上热搜的今天,我们真的实现平等了吗?从何种层面,女性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女性主义意味着什么?进一步说,女性,只关注女性问题吗?
●关于时代。
疫情后,世界将去向何方?时代激变、躺平声势渐高的今天,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关于个体。
身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看待时代与个体、与自我的连接?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
这些是她们的困惑、愤怒与失望,回顾、阐释与前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从这点来看,学术只是她们阐释世界、理解世界的入口,是她们与我们的桥梁,所以我们说,《开场:女性学者访谈》也是一部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关于时代,关于个人还能做些什么的警世与醒世之作。
2022年11月25日 想读
艺术家的命运 豆瓣
Rosshalde
8.3 (6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吴忆帆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文豪黑塞,作品中所充满的抒情诗意美,早已是举世所称誉。在本书中,黑塞借着善感画家约翰·费拉谷思的故事,道出了他自己婚姻生活的内幕。在文明极度发达的欧美现代家庭制度中,黑塞描写一位苦闷的艺术家如何专心致力于艺术天地的创造中,来挽救家庭崩溃的命运。孤独的抒情诗人黑塞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悲剧画家内心的挣扎与苦闷,是诗人继《生命之歌》后另一部成名的杰作。
2022年11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