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数学面前人人平等 豆瓣
ALL THINGS BEING EQUAL: WHY MATH IS THE KEY TO A BETTER WORLD
作者: [加]约翰·麦顿 译者: 柒线 2022 - 3
●编辑推荐:
数学能力是人人都可拥有的,还是只有少数智力出众的人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数学?数学不好会带来哪些问题?
加拿大数学教育家约翰·麦顿博士,根据自己和他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经验催生了这样一种信念: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天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天赋。这是一个迷思,造成了学生在数学方面成绩低下。他还认为,这种假设也导致许多小学教师普遍存在极大的数学焦虑。麦顿将证明任何人都有能力在数学上取得高成就视为一生的工作。
数学是一种常识,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思考能力。但由于人们对数学的误解,多数人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数学天分。他们没有遇到相信自己的老师,被对智力的偏见困扰,过早放弃了对数学的兴趣。
对你我来说,学习基础数学,更多的是学会如何看出模式、如何进行逻辑和系统的思考、如何进行类比、如何感知风险、如何理解因果关系等关键技能。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越复杂,我们就越需要数学这种强大的认知工具,需要拥有化繁为简的数学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更理性和系统地评估风险,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清晰、正确的判断。
在这本书中,加拿大数学教育家约翰·麦顿指出,每个人都有数学天赋,数学是一种人人都能够且应该会使用的认知工具。但事实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大多数成年人都没有掌握数学这一认知工具。我们容忍学生在数学成绩上有巨大差距,甚至预设他们会在数学上表现出差异,并以此来评判一个人聪明与否。麦顿警告说,这种学习差距是不必要的、危险的和可悲的,它导致我们陷入来“智力上的贫困”。20年来,他深入课堂内外,将最新认知研究成果与渐进式学习方法相结合,制定了发掘数学潜力的方法。
本书从为什么数学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生活讲起,带领读者重新思考曾经的所学,为何到最后数学变成了大多数人的痛?约翰·麦顿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经验,总结出“结构化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与教授数学,并希望以数学为起点,为推动社会公平发展做出贡献。
●媒体推荐:
约翰·麦顿提出人人都有数学天赋,并结合大量的实例与认知心理学研究说明这并不是一句空谈或口号。他为如何进行数学教育提供了范例,值得每一位家长与数学教师借鉴思考;他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再次发现自己数学能力的机会。
——曲少云,数学家庭教育顾问、数学益智畅销书作者
约翰·麦顿使用大量生活中的数学实例,结合自己独到的教学经验,穿插恰到好处的认知科学,为读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呈现了数学是如何作为知识和思维工具帮助人们认识和表达世界,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数学面前,人人平等”不只是一个教育理念,更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有方法、可实现的目标。
——马宁,探月学院数学教师、全国数学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公众号「白马老师」主理人
麦顿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且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数学,它不需要能够创造奇迹的人来教授,而且更广泛的数学能力对于打破社会不平等至关重要。
——Daniel T. Willingham,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校》一书的作者
约翰·麦顿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的数学良心。他不仅知道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掌握真正的数学,而且通过他出色的,毫不废话的数学程序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安德鲁·尼基福鲁克(Andrew Nikiforuk),
总督奖的破坏者文学奖得主
约翰·麦顿(John Mighton)的写作充满激情和深深的责任感。
——温尼伯自由报
2022年4月9日 已读
1.作者说的基本都没有问题,但是他可能忽略了一些东西。
2.书中一些问题的解答在长评中。
3.书中一些可能性错误的讨论。
2022年4月9日 评论 作者没有说的背后 - 在本文中你可以看到:1.作者的观点论据以及我的看法。2.书中一些问题的解答。3.书中一些可能性错误的讨论。 首先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往往“低估了儿童和成人的智力潜能”这点完全正确,而且我觉得可以把这个观点套用在多数的学科上,那为什么只提了数学?按作者说一方面数学是很多人害怕、觉得难的学科,另一方面数学很重要它有不可思议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理解它。感觉上与之前看过的贼叉老师观点完全相反,其实不然。 第一个就是天分与努力的问题,以我的经验在初中之前完全不能区分出天分,即便高中的学习更难在此应试教育下,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的也是努力程度,天分能让人更省力的达到目的。当我看到作家林奕含的文笔、看到吹哥设计的游戏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差距,我承认多数人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得到比较高的成绩,但能有新的突破、推动发展的永远是少数人,我们没必要为了可能的遗珠去费心尽力。 作者一直在像广告一样推广的学习方法,其跟班根本逻辑是正确的,实施效果一般,我不认为一个数学基础很差的人可以通过书中的例子理解概念甚至喜欢上数学,更别提学会二进制转换了。有些学校会直接放弃“笨的人”来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作者也有几个最终反超的例子,一是不具有普遍性,二是不划算。相比于玩学生能否喜欢上学习?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这是两个很致命的问题,乡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基本都是“被迫”“混”过来的,基础知识极差的他们即将面对未来的学业,开发兴趣是否已经来不及。 数学界有没有故作高深?技术锁死?我觉得不是,就像以向量为桥梁让几何变成了一门计算的学科,让更多的人可以插上一手,作者会这么想也证明了数学需要天分,而且他忽视了大量数学普及者的工作。像棋盘放米,对折7次这些指数级的数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概率问题是反直觉的大坑,以三门问题为首,包括检测概率等等问题(这个最后会说),推荐看一下《Matrix67的数学笔记》里面有一章解释的很棒。 日本写过轻小说数学女孩系列,其内容就是从定义本身出发加深理解,本书第六章中通过反例来强化定义,而且我们要相信所有给出的题目都是可解的,因此就会要求人去发现特点,这也是竞赛题的思路。关联记忆是好的,书中要乘法表找规律,对这种底层基础工具未必有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十进制是学习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就好像我们说中文学了语法吗,那我们会理解进制本身的意义吗?关于复数乘法的附录似乎在描述复数让运算更完备了,然后告诉你不用管结果是否有意义,有些草率。 P98答案 P168答案 21页“在有90%正确率的检测中得到阳性结果,真正患有乳腺癌的概率大约10%”。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可以达到每年10万分之70左右。我们用条件概率来计算 其中默认准确率是0.9, 是人群中患病率,代入得到结果约0.0069,不足0.7%。这里我们还需要考虑多少人会去检测乳腺癌,惯例去检查的人与不舒服去检查的人,总之稀释的道理是没错的,但作者同时给出了并不靠谱的数据。
教育 数学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 豆瓣
作者: 林美琴 2012 - 1
研究儿童阅读已有十几年经验的林美琴,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曾应邀到国内外各地分享儿童阅读策略。在这本书中,美琴老师利用最真实的现场教学经验,精辟分析了多达100本的绘本,提供给家长、老师最精辟的绘本使用方法,让你按部就班,精准掌握“看”绘本的技巧!关心孩子阅读的家长、老师们,可以通过本书带领孩子找到开启阅读力的钥匙。书中提供的独门秘笈“绘本图像引导”、“图像到意向的转换”等训练,能让孩子建立起阅读的自信。看完本书,你就会发现:“绘本真的很了不起!”
2021年9月1日 已读
百科+大量的举例子。
感觉一般,但还是有用的。
教育 绘本
小舍得 (2021) 豆瓣
5.7 (54 个评分) 导演: 张晓波 演员: 宋佳 / 佟大为
故事围绕南俪、夏君山和女儿夏欢欢、儿子夏超超,田雨岚、颜鹏和儿子颜子悠等多个家庭展开。儿女们即将从小学升入初中,每个家庭都在面临种种变化,亲子关系也在不断沟通与选择中得到新的认知,父母与孩子迎来共同成长。
2021年5月25日 看过
小舍得,打脸打的真狼狈。
为子女教育无所不用其极的大城市有钱人,极端教育给谁看呢…
后半段完全换主题了是吧,改家庭伦理剧了。
家庭 教育 都市剧
小小少年 (2021) 豆瓣
8.6 (31 个评分) 导演: 孙超
由哔哩哔哩出品,五星传奇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跟踪拍摄“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当一个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在人生初期绽放天赋,会如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些孩子,他们都在各自钟爱的事物上做到极致、探寻意义,每一个年轻的身躯下都隐藏着如巨人般丰盈的灵魂。
2021年4月25日 看过
愿,更多的小小少年,能像他们一样自由生长。
愿,多元化的个人发展,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加分项。
成长 教育 纪录片
起跑线 (2017) 豆瓣 TMDB
Hindi Medium
7.6 (315 个评分) 导演: 萨基特·乔杜里 演员: 伊尔凡·可汗 / 萨巴·卡玛尔
其它标题: 힌디 미디엄 / ヒンディー・ミディアム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是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送孩子进名校。拉吉和米塔夫妻也是如此。在妻子强烈要求甚至要挟下,拉吉和米塔搬去了学区房的富人区,尽管想融入上流社会,虽然他们是有钱人,可他们是来自月光集市开店的说印地语而非英语的"土鳖",根本就无法融入。为了让女儿进名校,他们是多方面尝试,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可是都无功而返。最后,他们被迫使用见不得光的招数,假装穷人,利用国家规则(每个私立学校必须预留25%的学位给贫穷孩子)申请孩子入学。为此,他们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去等待校方的核查。在贫民区他们体验了贫民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朴实贫民的真诚和热情。
2020年8月19日 看过
极端的教育现状,值得反思。
总觉得在哪里看过,原来是瞎看做过节目…
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 (1999)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一个都不能少
7.5 (328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魏敏芝 / 张慧科
其它标题: Non uno di meno / Nenhum a Menos
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为家中有事,不得不暂时请假回家。村长不得不从隔壁的村子找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魏敏芝来代替高老师上课。高老师觉得她年纪小,可是无奈找人不容易,只好嘱咐魏敏之每天给他们抄课文,准确点清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原本30多个学生,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个。
学生都觉得这个老师太年轻了,没有老师的样子便开始欺负她,整个教室都乱哄哄的。张慧科家境贫穷,母亲又病卧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挣钱。魏敏芝得知情况后,呼吁同学一起凑钱去找他回来。
魏敏芝到达城里后,历经辛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张慧科,而且这些山区的孩子得到了社会的很大关注。
2020年7月30日 看过
全素人演员,造就了这纪录片一样的感觉。
魏敏芝,脾气不好没有耐心,文化程度不高,无比倔强又死心眼,相信美好童话,(可能只是为了赚钱)的代课老师。
不去探讨这个角色如何,也不去揣测她的目的。单是这农村教育的状况以及高老师的执着就足以触动人。
国产 张艺谋 教育
超脱 (2011) T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Detachment
8.9 (1456 个评分) 导演: 托尼·凯耶 演员: 艾德里安·布洛迪 / 马西娅·盖伊·哈登
其它标题: Detachment / 人间师格(台)
亨利•巴赫特(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来到社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学校因学生反叛、经营不善而濒临绝境,多丽丝(刘玉玲 饰)为首的一批教师备受煎熬。亨利的第一堂课就遭遇了顽劣学生的挑衅,但是被他巧妙地化解。他赢得了女教师萨沙(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Christina Hendricks)的好感。同时,他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其中就包括因肥胖而苦闷的梅丽迪斯。她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因体重带来的各种责骂与嘲笑。但是因为老师,她似乎又找到了一切的理由……
但是,亨利其实内心也有很大的压力,他的爷爷处于弥留之际,他的母亲自杀阴影始终在脑海中萦绕。某天夜里,他在公车上黯然神伤,独自流泪。这情形被一个刚受到嫖客凌辱的雏妓艾瑞卡(萨米•盖尔 Sami Gayle 饰)看到了。她尾随他,希望获得他的帮助。他起初拒绝了她的要求,后来他还是把她带回了单身公寓……
小孩的神秘生活 (2020) 豆瓣
导演: 孟佳 演员: 昂米诺 / 白曼可
《小孩的神秘生活》是国内首档儿童行为解密纪录片。节目用固定摄像头捕捉4-5岁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真实自然,全程无干扰。看孩子们用最纯真的心探索世界,一步一步建立起他们的小社会、学着交朋友、学着正确地表达自己、学着处理冲突和解决挫折,最后像小大人一样,学着团队合作、互相帮助。2位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全程观察,对孩子的行为给出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解说,帮助大人潜入孩子们的小宇宙,破译儿童行为心理密码。
2020年4月27日 看过
罕见的行为观察节目。
尤其是看孩子对于规则、谎言、友情的选择,十分天然的选择。
专家的话可以参考,不必全盘接受。一直不喜欢要用“阴阳怪气”的语气对孩子说话。
教育 纪录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ducated:A Memoir
8.7 (405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 任爱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2020年3月19日 已读
以为是鸡汤文式书名,看了译名一路经历也不太懂要讲什么,无聊之下终于入手。
算是慢热的书,第一部分生生读完,虽然我不曾经历过这种生活,但却莫名其妙的理解并感同身受。
阻止孩子对学校和书本感兴趣,远离医院,不信任科学的父亲,靠着自己信仰的上帝活了几十年,即便遍体鳞伤仍旧坚信经验之谈。
直到最后“我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
这是我爱他的唯一方式。”

Ps.肖恩到底懂还是不懂啊?
传记 教育 文学
小欢喜 (2019) 豆瓣 TMDB
所属 : 小欢喜
8.1 (281 个评分) 导演: 汪俊 演员: 黄磊 / 海清
北京市,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不仅面对着升学压力,更面对着亲子关系难题。恨铁不成钢的妈妈童文洁(海清 饰)和学渣儿子方一凡(周奇 饰)之间因为成绩矛盾重重,爸爸方圆(黄磊 饰)不得不左右调停;拒绝前夫乔卫东(沙溢 饰)入侵母女生活的单亲妈妈宋倩(陶虹 饰),对女儿乔英子(李庚希 饰)的生活展开了全包围式关切,误解和矛盾不知不觉悄然爆发;空降父亲季胜利(王砚辉 饰)和妈妈刘静(咏梅 饰)的突然关怀,让从小养在舅舅刘铮(任重 饰)身边的季杨杨(郭子凡 饰)无所适从,父子之间小心翼翼的相处并没有为这段关系换来和平。
人到中年的家长和刚刚迎来成年的孩子,在高三这场重要的试炼中,度过生活设置的重重难题,在爱与理解中学会成长,迎来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2020年2月25日 看过
与小别离相比确实要好一些。
生活中离婚复婚,劈腿小三,大龄产妇生二胎。工作上有人靠肉体上位,有人勤勤恳恳升任市长,有人找到感兴趣的工作。学习上留级蹲班,艺考自招,还有自主择校(抑郁症)。
悲喜交加的生活。
惊喜的是居然涉及了性教育问题。
家庭 教育 生活 青春
小别离 第一季 (2016) TMDB 豆瓣
所属 : 小别离
7.1 (80 个评分) 导演: 汪俊 演员: 黄磊 / 海清
方圆(黄磊 饰)和童文洁(海清 饰)结婚多年,膝下育有一女朵朵(张子枫 饰)。近日里,夫妻两人为了是否送朵朵出国念书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并且最终在未考虑周全的情况下将朵朵送出了国,没想到这一举动却令整个家庭走向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金琴琴(赵今麦 饰)从小到大都被人成为“神童”,尽管已经足够优秀,母亲吴佳妮(朱媛媛 饰)却依旧心心念念着琴琴能够出国深造,甚至为此不惜和丈夫金志明(韩青 饰)大动干戈。张小宇(胡先煦 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却和继母蒂娜(陈小纭 饰)势如水火,令夹在中间的父亲张亮忠(汪俊 饰)大呼头痛,为了给成日里惹是生非的儿子找一个出路,张亮忠将张小宇送出了国,使得张小宇意外的收获了成长。
2020年2月13日 看过
几个家庭各有各的烦恼,观众也多能找到自己家的影子。话说北京家庭的出国风这么重吗…
这样的家庭幽默比段子搞笑效果好多了吧…
家庭 成长 教育 青春
最初的梦想 (2019) 豆瓣
Chhichhore
6.2 (42 个评分) 导演: 涅提·蒂瓦里 演员: 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 施拉德哈·卡普尔
其它标题: Chhichhore / 万万没想到(台)
被帕塔克(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饰)寄予厚望的儿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无法忍受“失败者”的标签而发生意外。面对病床前丧失信心的儿子,帕塔克讲述了大学时代,自己与朋友们以及前妻玛雅(施拉达·卡普尔 饰),为了完成“失败者”的逆袭,在冠军联赛中“损招”尽出的故事。一段啼笑皆非的青春往事揭开帷幕,他们会实现最初的梦想吗?
2019年12月4日 看过
失败教育,是我们一直缺少的,总有人告诉我们成功了会怎样,却没人教我们面对失败。
以考试失利想不开的孩子为契机,让H4的失败者们相遇,共同完成这个故事,即使三分球没进,即使输了比赛,他们已经赢到了太多。
教育
对抗语文 豆瓣
作者: 叶开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7
编 者 的 话
近年来,“语文教育”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究其根源,在于语文教育的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叶开先生,在自己从事专业的阅读与写作之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找了出来,并投入了一定时间和精力加以研究,实属难能可贵。尽管他对这些问题的阐述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足以引起教育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更难得的是,叶开先生在提出问题之后,更是以一个父亲的担当,亲领自己的女儿徜徉于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王国,让女儿在幼小的年纪与“经典作品”结缘。在他的循循善诱下,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已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小小的年纪就已经阅读了上千万字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不是那种市面上流行的、速成的、对孩子成长无益,甚至有害的“快餐”和“垃圾”。
叶开始终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要从小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经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以便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喂养他们,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与后劲,而不是像现在的学校语文教育那样,靠一些无趣的道德说教和假大空的词句来驯化他们。
当然,叶开的观点和说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甚至有的失之偏颇,但他能把发现的问题,甚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身体力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引导自己的孩子远离精神“垃圾”,自小培养孩子对优秀经典作品的兴趣,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鉴赏能力,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同时也对广大的家长朋友在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这也正是我们出版此书的动因所在。
编者
2011年6月
2019年9月25日 已读
补标。
感谢高中语文老师。
教育
死亡诗社 (1989) Eggplant.place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Dead Poets Society
9.0 (1942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威尔 演员: 罗宾·威廉姆斯 / 罗伯特·肖恩·莱纳德
其它标题: Dead Poets Society / 暴雨骄阳(港)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作为其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罗宾·威廉姆斯 饰)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基汀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 ;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基汀教授、基汀老师、基汀队长,他的教育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留在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