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局外人 豆瓣 Goodreads
L'Étranger
9.1 (6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7
《局外人》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加缪这样评价他的“局外人”:他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表演自己、矫饰感情,善良宽和,不说废话。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在社会看来,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 LOS VERSOS DEL CAPITÁN, CIEN SONETOS DE AMOR
7.7 (99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6
【聂鲁达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neruda/ 】
生命中只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诗歌和爱情。送一首诗给你的爱情!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聂鲁达情诗全集,被誉为 “情 诗 圣经” 。全球销量已超过1亿册。
★ 完整收录《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包含爱情的一切元 素, 穷尽爱情的一切表达。
★ 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出版,由《万物静默如谜》译者陈黎、张芬龄自西班牙语完整译出。
聂鲁达20岁写就时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写给爱人玛蒂尔德的情诗,充满了突发的和炽烈的激情。“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我喜欢你沉默的时候,因为你仿佛不在”等经典的聂鲁达诗句,打动着每一个恋人。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加西亚·马尔克斯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动物凶猛 豆瓣
7.8 (42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 - 3
《动物凶猛》是王朔的中篇小说集,是王朔作品精选中的一种,包括《动物凶猛》《顽主》《一点正经没有》等几部中篇小说。
这几篇小说是王氏经典幽默的代表作,在读者之间备受好评,而且大都改编为电影,为观众喜闻乐见。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虽然贫但也还挺有点灵气儿。
三体X 豆瓣
作者: 宝树 重庆出版社 2016 - 9
21世纪初叶,在三体人的入侵阴影中,人类曾将一个冰冻的大脑发射到太空中,去和三体人接触。两百年后,这个叫作云天明的大脑终于被三体人俘获,复活的云天明在和三体人的梦境斗争中逐渐锻炼出超卓的心智,决定性地影响了人类和三体人的战争进程。但不久之后,和远远超出三体世界的神级文明化身“魂灵”的遭遇,让云天明得知一个名为“隐藏者”的神秘种族的存在,他们可能掌握着宇宙和生命遥远起源的深层奥秘……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呼兰河传 豆瓣
9.2 (252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1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永不分离 豆瓣
作者: Judith Wilson 译者: 蓝小娈 外研社 2003 - 9
Cambridge English Readers series是特别为非英语国家的青少年学习者撰写的小说类读物。它不同于屡见不鲜的名著简写本,这套读物的作者都是英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TEFL教师;或者作者本人就是小说家。他们精心选用词汇和语法要点,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等级水平,用地道的英语,创作了这些引人入胜的作品。这套小说题材广泛,包括历险记、探案、科幻、浪漫、喜剧等等;而且主题现代,贴近生活,并涉及到东西方不同的地域文化,读来仿佛如身临其境、兴致盎然。
泛读一直是英语学习的最大秘密,它使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掌握自己的进度,而成功的关键就是——阅读的乐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从剑桥大学出版社引进了这套新型的原创小说类读物,并针对国内读者的不同需求,以英汉双语及英文注释两种形式出版。希望读者朋友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2018年12月20日 已读
🌚🌚🌚小说平庸也就罢了可怕的是竟然还要读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简写本。
文学回忆录 Goodreads 豆瓣
8.8 (275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陈丹青 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2018年5月11日 已读
一时语塞。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呼兰河传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小说的结构是比较松散的,大概是按照作者对呼兰河的各个层面的描写来结构全文的。但我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大散文标准来衡量,《呼兰河传》也可以称作散文,是一篇标准的大散文。如,作者分别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不同风俗习惯、发生的故事等等进行了描写和叙述,读完小说,使人对呼兰河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我记忆中的街坊邻居,我成长的经历、当地的风俗习惯、老百姓的精神状态等等,仿佛都历历在目。
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老百姓吃瘟猪肉之间的微妙关系;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胡同里卖麻花的、粉房里挂粉条的人的生活情况;小团圆媳妇在当地人愚昧和迷信的折磨下的悲惨遭遇、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在后花园里拔草等等情节都写得非常生动,栩栩如生,简直呼之欲出,这些生动的情节和故事时而引人发笑,时而发人深思、时而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2018年5月10日 已读
爱之深恨之切。
白鹿原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2018年4月22日 已读
傲慢与偏见 豆瓣
Pride and Prejudice
8.4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王科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内容简介
《傲慢与偏见(经典插图本)》内容简介:班纳特太太的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闺女体面地嫁掉,故而总是把近旁有财产的单身汉看成某个女儿应得的一笔财产。于是有了几对青年男女跌宕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门子弟达西与聪慧机敏的二女伊丽莎白之间的谗言误会,富家公子彬格莱与贤淑善良的长女吉英之间的欲说还休,浪荡公子韦翰与轻佻无理的小女丽迪雅的私奔秽闻……最终男女主人公放下了各自的傲慢与偏见,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选择。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和门第观念对婚恋的影响。 57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编辑推荐
《傲慢与偏见(经典插图本)》: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一对爱人婚前脾气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气非常相同,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俩就会幸福。他们总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你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2018年4月22日 已读
其实这版才看了一点点,看完的是罗良功的(大妈腔)译本。只是最近在看英文版(是的我英文版到现在还没看完🌚)所以想看首页推送大家的书评2333总之mark一下。
一个人 豆瓣
7.9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张林 重庆出版社 2016 - 1
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
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
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2018年3月20日 已读
刚一打开还以为是1984……细看下去却远不及奥威尔。《源泉》所有的优点在《颂歌》(《一个人》)里完全没有体现,不过作为源泉的prelude它还是显示了安兰德一贯的哲学主张(废话)。
噢有一个细节有点意思——各种哲学小说都喜欢把战争刚刚结束颠覆了的世界作为背景然后展开批判,这就提醒了我们:干不掉对方就别打仗,暗戳戳培育自己的势力等待壮大的那一天就好,不然……战后的世界又岂容输家置喙。
源泉 豆瓣
The Fountainhead
8.7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兰德 译者: 高晓晴 / 赵雅蔷 重庆出版社 2013 - 6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2018年3月17日 已读
高考前寒假用Kindle读完的第一本书,说起来都是因为不想写导数题(雾)。安兰德确实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极端右派,厌女且精英主义溢出,但怎么讲,剧烈燃烧的人起码还是有personality的。

2021-11-11更新:越来越好奇ITA版《源泉》了。完全可以想见这个剧本里melodramatic的东西会被Ivo van Hove怎样巧妙改编,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呈现。但最后结果肯定会比我预料得更有想象力。其实《渺小一生》和《源泉》都是原著比较有争议性的本子,但van Hove似乎总是有妙手回春拯救剧本的能力……搞得我非常好奇《源泉》这种本子怎么力挽狂澜。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4 (1046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
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 打动万千读者的年度华语小说。
李银河 戴锦华 骆以军 张悦然 冯唐 詹宏志 蒋方舟 史航 等多位学者作家社会名人郑重推荐。
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象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语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李老师。
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么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没有纸笔。
思琪的初恋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把她翻面,把他的东西塞进去。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故事必须重新讲过,与房思琪情同双胞的刘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带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疯了的房思琪。透过思琪的日记,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见所思……
嫁入钱家的许伊纹,是两位少女的忘年交,二十余岁的她,是两位少女的文学启蒙者同时也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 升入大学后的郭晓奇仍旧爱着高中时的补习教师李国华,而这位文质彬彬的补习教师并不只有平时人们眼中受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的一面……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2018年2月19日 已读
2018年刚出版时我还在高三焦虑,完全没懂。倒单拎出来一句”这是爱情永不俗烂的层递修辞”抄在社媒bio,只因当时喜欢的网友有喜欢的人,who turned out to恰好也有喜欢的人。重读看到这里觉得好笑,难怪当时会被这句吸引,伊纹和毛毛,全书最轻盈的片段,于我是多么贴切地头脑空空。
昨天下午又鼓起勇气看了一遍,惊讶地发现原来林奕含多么真。小时候不信痛苦会催人写出那么旖旎的句子来,现在知道越是痛苦才越是被命运似的隐喻找上门。像老男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布道的那些文学掌故,绮丽多姿,令人作呕,倒显得诱奸比这更纯洁。
师母询问李国华那段和Sharon质问Tár无比类似:没有疑问,只是心死,但得到的永远只有谎言。两个人还都有女儿,“做爸爸的人,希望女儿在外面遇到什么样的人,自然会做什么样的人”,多么讽刺。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9 (1018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2018年1月10日 已读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9.1 (1081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8年1月10日 已读
爽就完了。但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句庄颜这个角色有一丁点作用吗。科幻不是说掺杂科技设定的幻想就够了啊!有点文学意识好么!算了刘慈欣只能也只能是刘慈欣了(贬义)。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8.6 (1464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2018年1月10日 已读
啊!安利via刘杨杉山。大概是我从小到初三最喜欢的老师。
火星救援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Martian
9.0 (188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陈灼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六天前,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如今,他也将成为第一个葬身火星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阿瑞斯三船员被迫放弃任务。撤离过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被孤身一人丢在了这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中,剩余的补给也远不够撑到救援可能抵达的那一天。
当然,沃特尼也不准备坐以待毙,凭借着他的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背景,他决定跟火星来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过家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