Ż - 标记
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 豆瓣
7.9 (36 个评分) 作者: 陆秋槎 新星出版社 2019 - 4
“推理小说虽然是用自然语言写成的,却和形式系统具有相同的性质。”
文学少女陆秋槎,为探究推理小说的严密性,误闯数学少女韩采芦的寝室,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思维及身体的大冒险。推理小说的真相,能否像数学定理那样得到无懈可击的证明?困扰数学界三百五十八年的费马大定理,其证明史能否改写成一篇猜凶手谜题?看似条件不足无从推理的案件,又是否能另辟蹊径、直抵真相?最终,她们的友谊又会如何收场?
2019年4月19日 想读
数学简史 豆瓣 Goodreads
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
9.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李宏魁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3
20世纪最后一位数学史大师,
克莱因被最多读者阅读的一本书。
……
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
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
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
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
……
25个世纪以来,数学史上发生了三次危机:非欧几何对欧氏 几何的冲击、无理数的发现及数的扩张 、微积分带来的分析困境;集合论悖论和其他逻辑悖论出现……使得数学大厦一次次面临倒塌的危险……
本书探讨数千年来数学在直觉、逻辑、应用之间穿梭往复的炫目旅程,再现真实数学的发展过程,阐述数学的起源、数学的繁荣和科学的数学化,直到当代数学的现状:数学与确定性(逻辑,严密性,完备性)渐行渐远。
克莱因透过数学史上的大事件一步一步剥开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变迁的脉络。
……
数学不是天然的宝石,只是人工的。
在今天,绝大多数聪明人依然相信物理世界的真理与人类理性的严密,本书正是要打破这一迷信。
……
数学家靠的不是运算准确、迅速,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克莱因能够几乎不借助公式,用数学来解析思想,将数千年的 数学探讨如此深入,非常之了得。
2019年4月18日 想读
這個世界的春天 豆瓣
この世の春
作者: 宮部美幸 译者: 劉姿君 獨步文化 2019 - 2
「面對黑暗,人是軟弱的。
正因如此,黑暗當前更不能退縮。」
宮部美幸出道三十周年巨作
映照出當代社會難題
獻給正與困擾自己的苦痛拚命戰鬥的你
★日本AMAZON熱烈回響,讀者齊聲推薦:這是一部「希望之書」!
★融合懸疑、怪奇、人情,堪稱宮部世界集大成的的動人物語
★知名作家張亦絢撰寫全新導讀,帶你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位日本的「國民作家」
絕代無雙、名滿天下的年輕家主,驟然被迫退位。
時而如女性嬌柔在夜半哭泣,時而如稚子般調皮與旁人嬉戲,
他當真如世人所傳,喪失心智,被毀滅的咒殺之村亡靈附身?
【故事介紹】
多紀的父親意外捲入政爭,一家遭逢變故。由於與婆家不和而離緣,她堅強地想著往後也許得孤身生活,青梅竹馬的半十郎卻在深夜上門,告知受命帶她走。於是,二人來到一幢神祕宅邸。
儘管位居偏遠,宅邸上下卻有僕傭細心打理,然而,主殿深處竟是守衛重重的豪華監牢,不時傳出女人的低泣。多紀滿腹疑惑,直到管家現身,才揭開真相的一角。原來,裡頭住著前任主君──北見重興。他天賦聰穎,是領民希望的寄託,卻患有怪病,常會喪失心神,失去記憶,彷彿變成另一個人。在有「明君」之稱的父親逝世、挑起重任後,病況益發惡化,終至無法隱瞞,被迫退位。
為今之計,就是找出導致重興發病的線索,嘗試進行治療,確保餘生的安全。只是,「線索」和往昔滅絕的咒術村落有關。那正是多紀亡母的出生地,換句話說,多紀的身上,可能藏著解開謎團的關鍵……
【名家推薦】
我著迷於書中每個角色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心神失常的重興。不管謎團再複雜,都以最簡單的方式對抗黑暗,就是直率、誠實、溫暖的態度相待。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2019年3月28日 想读
天井裏の奇術師 幸福荘殺人日記(2) 豆瓣
作者: 折原 一 講談社 2011 - 8
幸福荘―推理作家小宮山泰三を慕うあやしい住人たちが、南野はるか争奪戦を繰り広げたアパートは瀟洒な三階建てのマンションに建てかわった。その第二幸福荘の前で花束を捧げ泣いていた謎の女性。そして始まる九転十転の逆転劇…。前作『天井裏の散歩者』を凌ぐ衝撃の結末とは。
2019年3月17日 想读
福尔摩斯症候群 豆瓣
Le mystère Sherlock
6.2 (8 个评分) 作者: [法] J·M·埃尔 译者: 杨松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3
福迷I级—III级:反复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迷IV级—VI级:热衷考据,搜集和福尔摩斯有关的物品,加入相关社团
福迷VII级—X级:相信福尔摩斯确有其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华生结了几次婚?福尔摩斯有没有儿子?女房东是他的秘密情妇?
假如到了X级,最好的情况,早上吃点 药;最坏的情况,死于非命……
-----------------------------------------简介分割线---------------------------------------------------
瑞士山区,贝克街旅馆,4天前的雪崩切断了旅馆和外界的联系。待消防人员破门而入,只发现11具尸体。死者身份很快查明,他们是来参加福尔摩斯研讨会的专家。
世界上存在着一群奇怪的人,他们都是福尔摩斯的骨灰级粉丝,深信福尔摩斯真实存在。这次齐聚贝克街旅馆,就是要通过发表论文,争得唯一一个福尔摩斯学教授职位。论文千奇百怪:有说亚森•卢平是福尔摩斯私生子的;有人认为贝克街的女房东是福尔摩斯的秘密爱人;还有人宣称自己是福尔摩斯的重孙……研讨会就在严肃而又荒诞的氛围中进行。
一场雪崩,一个密室空间,11个福尔摩斯粉,无人生还,凶手到底是谁?
2019年3月16日 想读
I Contain Multitudes 豆瓣
作者: Ed Yong Ecco 2016 - 8
A groundbreaking, marvelously informative “microbe’s-eye view” of the world that reveals a radically reconceived picture of life on earth.
For most of human existence, microbes were hidden, visible only through the illnesses they caused. When they finally surfaced in biological studies, they were cast as rogues. Only recently have they immigrated from the neglected fringes of biology to its center. Even today, many people think of microbes as germs to be eradicated, but those that live with us—the microbiome—are invaluable parts of our lives.
I Contain Multitudes lets us peer into that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allowing us to see how ubiquitous and vital microbes are: they sculpt our organs, defend us from disease, break down our food, educate our immune systems, guide our behavior, bombard our genomes with their genes, and grant us incredible abilities. While much of the prevailing discussion around the microbiome has focused on it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Yong broadens this focus to the entire animal kingdom, giving us a grander view of life.
With humor and erudition, Ed Yong prompts us to look at ourselves and our fellow animals in a new light: less as individuals and more as the interconnected, interdependent multitudes we assuredly are. When we look at the animal kingdom through a microbial lens, even the most familiar parts of our lives take on a striking new air. We learn the secret, invisible, and wondrous biology behind the corals that construct mighty reefs, the glowing squid tha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bacteria in our own guts, the beetles that bring down forests, the disease-fighting mosquitoes engineered in Australia, and the ingredients in breast milk that evolved to nourish a baby’s first microbes. We see how humans are disrupting these partnerships and how scientists are now manipulating them to our advantage. We see, as William Blake wrote, the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I Contain Multitudes is the story of these extraordinary partnerships, between the familiar creatures of our world and those we never knew existed. It will change both our view of nature and our sense of where we belong in it.
2019年3月10日 想读
黑鹤 豆瓣
黒い鶴
作者: (日)镝木莲 译者: 李轶伦 / 王倩 新星出版社 2019 - 2
佛曰: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与怨恨之人相见
抛弃自己而与情人私奔多年的未婚妻,原来就生活得近在咫尺!就让这黑色的纸鹤,把我的问候带给她吧。
与挚爱之人离别
外出多年终于归乡的儿子,却已经身背一条人命!母亲跟屋外的警察请求了一段难得的独处时间,她要诉说的却并非思念之苦,而是更深的寄托。
有所求而无法获得
兄长意外去世,嫂子独自撑起家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游手好闲的男子,最终被嫂子的爱慕者所杀——看似简单的案情,却隐藏着难以想象的秘密。
有所欲而难以割舍
能乐师的两个儿子各有所长,勤奋与天赋,谁能继承家督仍然悬而未决。众人注视之下,继承人之一突然陈尸神圣的舞台,凶手是如何在这形同密室的环境中得手的?
2019年3月9日 想读
The Silent Patient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Alex Michaelides
7.5 (19 个评分) 作者: Alex Michaelides Celadon Books 2019 - 2
Promising to be the debut novel of the season The Silent Patient is a shocking psychological thriller of a woman’s act of violence against her husband—and of the therapist obsessed with uncovering her motive…
Alicia Berenson’s life is seemingly perfect. A famous painter married to an in-demand fashion photographer, she lives in a grand house with big windows overlooking a park in one of London’s most desirable areas. One evening her husband Gabriel returns home late from a fashion shoot, and Alicia shoots him five times in the face, and then never speaks another word.
Alicia’s refusal to talk, or give any kind of explanation, turns a domestic tragedy into something far grander, a mystery that captures the public imagination and casts Alicia into notoriety. The price of her art skyrockets, and she, the silent patient, is hidden away from the tabloids and spotlight at the Grove, a secure forensic unit in North London.
Theo Faber is a criminal psychotherapist who has waited a long time for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Alicia. His determination to get her to talk and unravel the mystery of why she shot her husband takes him down a twisting path into his own motivations—a search for the truth that threatens to consume him....
2019年3月9日 想读
生命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Life?: How Chemistry Becomes Biology
作者: [以色列]埃迪·普罗斯 译者: 袁祎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革新薛定谔同名经典,与《自私的基因》一起入选“牛津科普里程碑”的大师小书。
探寻生命起源的非凡旅程,没有一个公式的诗意科普。
生命是什么,我们是谁,宇宙为何存在……当一个人沉思过生命,就再也无法漠然地生活。
-
【内容简介】
“生命是什么?”当你脑中浮现这个疑问,意味着你来到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等人类核心知识的交叉口,也意味着你与亚里士多德、达尔文、埃尔温•薛定谔等开拓人类知识边疆的伟大心灵来到了同一个谜的面前。
生命,哪怕是至为简单的生命,都像精密的机器一样复杂。在这颗原本寂寥的星球上,无数复杂、美丽、多样的生命是从何而来?40亿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有繁琐的公式,也不会赘述基因或者化学反应的种种细节,埃迪•普罗斯用他诗意而贴切的比喻,带你跨越学科的门槛,直面生命的本质问题,让我们看到在40亿年前生命诞生时刻的壮丽风景。
这场生命探索的旅程,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我们是谁,以及生命和宇宙的意义。
-
【编辑推荐】
★生命是什么?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核心问题,它主宰着人类科学、哲学的方向,也是研发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未来科技的原点。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触手可及!这本书以当代的前沿发现,大力革新薛定谔八十年前的同名著作,我们对自我、宇宙的认识,或许都将被改变。
★在无生命的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有多不可思议?那就像你向地上倒积木,而落下的积木恰好码成了一座城堡。比尔•盖茨说:“DNA就好比电脑程序,不过它比现有的任何软件都先进得多。”哪怕是一个极简陋、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也比人类当今的任何软件、任何科技更精密。那么,如此精密的生命为何竟能在空荡荡的地球诞生?这本书便是聚焦生命之谜的核心:生命从无到有的质变一刻。
★这是一本理科小白能轻松读懂、科学达人能读出新知的大师小书!不用在DNA双螺旋里弯弯绕绕,全书一个公式都没有,令人叫绝的比喻让人瞬间理解原本复杂的原理,带你跨越学科门槛,直面每个人的根源之问。
★埃迪•普罗斯,一位有诗人天赋的科普大咖,一个固执追问生命本质的科学狂人,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让人脑洞狂开,不断联想到《新世纪福音战士》《科学怪人》等科幻作品。动画里的“人类补完计划”和生命的定义有何关联?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一个细胞吗?40亿年生命史诗的开端,比科幻还有趣!
★小巧的开本、易于平摊的精装装帧,方便手持,随时可以拿出来看一会儿;封面采用艺术纸、烫绿金工艺呈现璀璨宇宙,黄金螺旋与鹦鹉螺的呼应象征着生命的精妙与美丽。
-
【媒体推荐】
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普罗斯精彩地讲述了系统化学如何弥合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鸿沟。他小心论证,直面那些至为重要的问题。——《生物学家》
对于希望入门了解生命起源的基本化学原理的读者,我强烈推荐这部书。——美国国立科学教育中心
普罗斯十分出色地总结了过去人们在定义生命时遭遇的困境,并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地图,让我们看到过去半个世纪里科学家们在生命起源问题中所做的努力。哪怕仅凭这一小部分,这本书就值得一读。——化学遗产学会
2019年2月13日 想读
超巨大密室殺人事件 豆瓣
作者: 二宮敦人 译者: 阿翔 尖端 2015 - 10
◎驚悚大師二宮敦人創造的全新品種恐怖,虛擬與現實,同步揭幕!
◎誕生於投稿網站的鬼才!
◎各大出版集團競相邀稿,角川書店、幻冬社、文藝社史無前例同年度發表新作。
◎《暗黑學校》、《驚嘆號》、《是我殺的x7》系列暢銷作家!
若在遊戲中死了,人生也會跟著GG喔!
唯有能一手遮天的王者才能讓夢想成真——
為了我成王吧,我 願 意 為 你 而 死。
朋友阿照哭著說,他在超人氣線上遊戲「砂之國度」中的女朋友被殺了,所以他要找出凶手、向對方復仇!
同時,將死者徹底毀容的連續殺人魔出世,媒體為他取了無面人這樣的稱號。
未落網的凶手不知長相,被害者皆失去臉孔,因連續殺人事件而懼怕的千萬群眾,誰也不清楚彼此的真實面貌……
現實生活與網路世界,哪邊才能信任?
是天天相見卻仍摸不透心思的真人,抑或是未曾謀面卻可託付性命的虛擬角色?
現實世界的凶案與遊戲中多位玩家遭抹殺的陰謀,兩者間竟似有關聯……
虛實交錯的殺人事件,背後隱藏的驚人真相,到底……是什麼?
2019年2月12日 想读
福柯的生死爱欲 豆瓣
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9.0 (28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E.米勒(James E. Miller) 译者: 高毅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6
☆哲学思考与“极限体验”交织,生活与思想的相互解读,在欧洲思想背景中理解福柯,20世纪西方思想的关键读本。
☆本书不仅是一部思想大师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人如何成为其所是”的伟大的尼采式探求。
☆北大高毅教授精修译文,作序推荐。
福柯是当代最出色、最具吸引力、最受关注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仅诉诸于文字,而且也在他一生都在进行的“极限体验”中得到了体现。同样使我们印象深刻、深受吸引的,不仅仅是福柯优雅、流畅的遣词行文,具有冲击力的思想观点,还有他独具特色、极为丰富、引人注目,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人生经历。作者詹姆斯·米勒具有深厚的哲学背景和优秀的写作能力,对福柯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读,整理并参考了大量材料,探访了各种相关人物,在此基础上,撰写出这本优秀的作品,记述福柯的“哲学生活”。
------------------------------
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的自杀准备,狂暴的生活偏好,山谷与车祸的神秘启示……
福柯的生活同他的思想一样丰富、迷人又充满争议:童年时期对同班男孩的别样情感;大学时期屡次的自杀尝试;初入学界,对笼罩学界的大哲萨特的反对与批判;在德里达当场批评《疯癫与文明》时的一言不发;对政治运动暧昧不定的靠近与远离;对伊朗革命的矛盾态度;与德勒兹的学术同盟及其日后的解体……在米勒的这本书中,福柯的这些经历,都与他的思想——对法国科学史与认识论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反对,对非理性、异常、区隔的关注与考察,对现代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揭示,对结构主义的抗拒,对死亡主题的迷恋——相互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福柯的生与死、爱与恨、行动与思考、体验与激情。——“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
---------------------------------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纽约时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萨义德
2019年2月7日 想读
皮肤的秘密 豆瓣
Haut nah: Alles über unser größtes Organ
7.9 (51 个评分) 作者: [德]耶尔•阿德勒 (Yael Adler) / [德]卡提雅•史匹哲 (Katja Spitzer ) 绘 译者: 刘立 东方出版社 2019 - 2
【2020年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
*关于皮肤的17堂课!解读关于人体最大器官的一切!
*内附插图,双色印刷,俏皮生动
*
*30多国畅销的科学护肤指南
*重塑你的护肤三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健康传播专家 范志红老师 诚恳推荐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希川 诚恳推荐
*知贝医疗皮肤科医生、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 董禹汐 认真审定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奇妙有趣的皮肤,是心灵的明镜,
是显现我们内心与潜意识的人体大屏幕。
皮肤上的蛛丝马迹,显露出身体内在的问题。
*
忧愁与快乐都会带来皱纹,
过多糖、奶、精白面会引发丘疹,
肥胖容易导致皮肤褶皱内部感染,
干燥、汗湿的皮肤可能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异常,
怎样的医美才能真正起到帮 助皮肤的作用……
*
皮肤如同一座储藏有无数迹象与信息的大型档案馆,
那些能够读懂她的人,会为这些通向无形的有形连连称奇。
她是人类身体上面积最大的器官,是自然奇迹的馈赠。
这本书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皮肤,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
--------------------------------------------------------------------------------------
*
《皮肤的秘密》,是德国著名皮肤专家耶尔•阿德勒博士关于皮肤保养的大众科普读物,讲述皮肤健康的秘密。皮肤,是人体最大但常被忽略的“器官”,它是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也是所有器官抵御外界伤害和刺激的最佳战友,更能与多种器官合作來维持人体的运转。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竟然也会影响我们对伴侶的选择,肝痣多的人意味着拥有年轻长寿的宝藏,阳光短缺时会出现抑郁,不含矿物油的口红可以抵御唇癌……
经验丰富的作者将这些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样貌呈现出来,并配有俏皮的小插图,帮助我们轻松get皮肤构造及运转机理,从此拥有健康的皮肤乃至身体。
*
------------------------------------------------------------------------------------------
*
既温柔体贴,又带有幽默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能用理性的态度了解各种皮肤小问题的科学真相,轻松掌握与皮肤护理相关的日常知识。
——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中国科学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
*
*这本书里有关于皮肤的一切。它让我们远离护肤的误区,辨析谣言与真相。科学护肤的秘密尽在此书!
——杨希川(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
皮肤永远与自己息息相关。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学习如何科学护肤,还会学到关于皮肤过敏、足癣感染、皮肤癌等的知识,而体味、两性吸引等也与皮肤联系紧密。这本书是开启“皮肤秘密”之钥。
—— 董禹汐(知贝医疗皮肤科医生,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医生)
*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读者们,我特别推荐《皮肤的秘密》这本书。因为它通俗易懂,又包罗皮肤万象。我阅读后受益匪浅。
——徐宏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医生、医学博士)
*
*除了如何善待我们的脸庞,阿德勒医生不仅会为我们悉心讲解关于美白防晒、祛斑去皱、医学美容、膳食营养等大家迫不及待想了解的“干货”,还会饶有趣味地域我们探讨各种羞羞的事情,比如排泄物、剃毛、男欢女爱以及令人闻声色变的性病。
——刘立(译者,现居德国)
*
艾德勒博士以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描写了我们的皮肤,但这些都是100%的专业。它读起来像一个小说,你甚至不想放下它,在看到第一页后我就感到兴奋不已。我想不管你是多么固执,都能从书中得到很多颠覆常识的皮肤知识。
——亚马逊 读者评论
*
当时完全是出于消遣才买了这本通俗读物,没想到却成为影响我人生的小小枢纽,听上去有些小小的伤感,五星好评并不是说这本书怎么有说服力、怎么有趣易懂,更重要的是阿德勒医生通过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
简而言之,“痣的排查ABCDE法则”促使距离上次看皮肤医生五年后的我,果断再去找大夫检查自己身上多得数不清的痣。在点掉一个痣14天后,一直天真乐观的我被告知这是颗黑素瘤,于是发现了向淋巴结的微转移,接受了一系列的根治。
通过这些我主要想说,这一切对于24岁的我而言确实是晴天霹雳,可以说死亡忽然就摆在了我面前,给我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多亏了阿德勒医生,在经历短暂的恐惧和悲哀后,让我能真正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享受每一分每一秒。
——亚马逊 读者评论
2019年1月28日 想读
奥杜邦的祈祷 豆瓣
オーデュボンの祈り
8.0 (59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焦阳 新星出版社 2017 - 4
有一座岛,一座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孤岛。
岛上有一群奇奇怪怪的人,以及一个会说话、知晓未来的稻草人。
一则预言在岛上流传了上百年:这座岛缺少一样东西,外来之人会将它带来。
“外人”终于来了,岛民们满心期待,等来的却是暴力与杀戮……而神一般的稻草人也离奇地倒下了。
谁能来救这座岛?它真的需要救赎吗?
○ 不是每本书都能称为代表作,但这本绝对是伊坂幸太郎的代表作!
○ 步入“伊坂教”第一步 谁管他得不得奖、红不红
○ 他让读者欢笑、感动,是平凡世界的大英雄!
2019年1月23日 想读
谜宫·如意琳琅图集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故宫博物院 故宫出版社 2018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宫中一位已经去世的御用画师,留下了一本名为《如意琳琅图籍》的遗作,书中有诸多难以理解之处,被称为“无用之书”。渐渐地,此书被人遗忘,下落不明。然而宫中却渐起流言,说此书其实隐藏着琳琅宝藏的下落之谜,称其为能改变命运之物。周本是宫中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师,无意中在如意馆的故纸堆中找到了这本《如意琳琅图籍》。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传说中的琳琅宝藏,而寻宝之旅注定坎坷离奇,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宫廷斗争……
2019年1月23日 想读
杀戮目标 豆瓣
The Kind Worth Killing
作者: [美] 彼得·斯旺森 / Peter Swanson 译者: 马伟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6 - 4
孤独的谋杀 温柔的暴力 优雅的恶毒
入围2015年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颁发的钢匕首奖
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火车上的陌生人》的升级版
由一群邪恶角色演绎的邪恶故事
双面人、骗子、冷漠追踪者和冷血杀手大集合
在延误的航班上,泰德邂逅了神秘的红发莉莉,泰德谈到了自己那美艳却不忠的妻子,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声称要把她杀死。没想到,莉莉居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回到波士顿之后,在莉莉的指导下,泰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二人早就商量好的谋杀计划,岂料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致命的猫鼠游戏中,原来不仅仅是妻子出轨这么简单,连警察和建筑承包商都卷了进来,死亡和受伤的人数也在增加……
2019年1月21日 想读
红白机视觉史 豆瓣
8.1 (7 个评分) 作者: Bitmap Books出版社 译者: 林延平 新星出版社 2019 - 2
《红白机视觉史》是对这台主机及其游戏阵容的一次全景式视觉回顾。全书厚达536页,兼顾软硬两方面:不仅以图文形式评点逾170款经典游戏、介绍主机硬件和周边设备,亦含重要开发商历史梳理、开发者深度访谈,以及封绘艺术鉴赏等若干独家专题;既收录大量从业者的珍贵幕后趣谈,也记下玩家对这台主机的动人回忆。
2019年1月20日 想读
马尔多罗之歌 豆瓣
Les Chants de Maldoror
8.8 (35 个评分) 作者: [法] 洛特雷阿蒙 译者: 车槿山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天才、有罪的少年,
美与邪恶的混合体,
几代大师膜拜的偶像,
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部
奇书中的奇书
◎ 编辑推荐
☆《马尔多罗之歌》是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天才之作,问世近五十年不为人知,经安德烈·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推重后,对现代艺术与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本书影响了不可胜数的艺术家、作家、导演:画家奥迪隆·雷东、达利、勒内·玛格丽特先后为本书配图。除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超现实主义者之外,纪德、加缪、帕斯、亨利·米勒、约翰·阿什伯利等大作家、大诗人都盛赞此书。还启发了戈达尔、寺山修司等电影导演的创作,影响仍在继续。
☆ 洛特雷阿蒙常在深夜写作,通过大声朗读、弹奏钢琴和弦,锻造语句。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此次再版收录了他的全部创作,除杰作《马尔多罗之歌》外,还包括《诗一》《诗二》及存世的七封信。
◎ 内容简介
《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长篇散文诗,由六支歌组成,每支歌长短不等,或抒情或叙事。围绕主人公马尔多罗,六支歌飞速展开,各种事件接踵而来,创造出一个畸形、奇异而梦幻的世界,一切都处在兴奋中,处在变形中,处在施暴、攻击、摧毁的激流中,行动的快乐浸透了全书。此外还收录了《诗一》《诗二》两个散文片段以及七封信。
◎ 名人推荐
我一定要明确指出,依我看,对某些人的崇拜是值得怀疑的,尽管这些人表面上显得那么伟大。惟一的例外是洛特雷阿蒙,那些在经过时留下了某种模糊痕迹的人,在我看来就不是这样。
——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始人
我认为,布勒东、阿拉贡和苏波等人构成的小组最美的荣誉在于发现并宣布了令人赞叹的洛特雷阿蒙的文学与超文学的重要性……他在19世纪全然没有影响,但他和兰波一起,也许还超过兰波,却成为明日文学的大师。
—— 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奖得主
为了揭示人的梦境,关键在于不去贬斥知觉。要求于诗人的不是放弃而是极度的自律。我们需要一种关于诚挚的高明形式:真实性。在过去的世纪中有一类诗人,他们代表了浪漫主义——诺瓦利斯、奈瓦尔、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的隐秘分支,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位诗人(洛特雷阿蒙)发现了表现心理剧变的形式。
——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
对洛特雷阿蒙,我们只有猜测,绝无肯定,绝无逻辑(我们的逻辑)。所以《马尔多罗之歌》才是最有效的诗歌,因为他持续地让我们感到不安,尽管我们有确切的理论。他仍然是危险的……他在无意间以夸张、玩笑的方式在文学的谎言中重新发现了真理。他比任何诗人都更好地重新发明了语言和艺术的意义,这是生活的咒语。他否定了统一的文体,但这是为了显露真正的文体,真正的逻辑,即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习俗。他从人类思想史的一极跳到了另一极。
—— 勒克莱齐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前辈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首席执行者是萨德侯爵……洛特雷阿蒙是一位黑信使,预示死亡幻觉和虚弱的噩梦即将来临。
—— 亨利·米勒,美国小说家
洛特雷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是黑色圣经……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基本的梦想文本。
——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太阳帝国》作者)
至少从洛特雷阿蒙开始,文学赢得了发疯的权利。
—— 罗兰·巴特
《马尔多罗之歌》是关于可怖力量的一个谜团。
—— 雅克·德里达
洛特雷阿蒙的作品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种真正的好斗现象学。它是纯粹的好斗,甚至在人们曾经谈论的纯诗这种文体本身中也是如此。
—— 加斯东·巴什拉
洛特雷阿蒙是——但愿大家能宽恕我——我所知道的惟一的法国悲剧诗人。
—— 皮埃尔·勒韦尔迪
给你们的私人书房装上一个能随意沉浮的装置吧……打开洛特雷阿蒙,整个文学便像一把雨伞般翻转过来,合上他,一切又立即恢复正常。为了在家中享受一种完美的智力舒适,给你们的书房装上《马尔多罗之歌》这一装置吧。
—— 弗朗西斯·蓬热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散文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试图追求那种一般而言是为诗歌保留的形式,如果这些作品像诗歌一样成功地强加给我们这样的观念:文学是一种实验,阅读与写作不仅属于一种揭示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构成一种发现的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切归功于洛特雷阿蒙的探索和疯狂。
—— 莫里斯·布朗肖
它(《马尔多罗之歌》)像一本破旧、翻皱了的关于打破文学规则的规则手册。……每当我滑向那些俗滥的文学陈套,就会感觉到后脖颈上马尔多罗沉重的呼吸。……洛特雷阿蒙是颠覆高手。年轻孩童和母鲨们,当心。
—— 理查德·米尔沃德,英国小说家
2019年1月18日 想读
双螺旋 豆瓣
The Double Helix: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作者: [美国] 詹姆斯·沃森 译者: 刘望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沃森的《双螺旋》是一部以个人名义写就的回忆录,记述了科学家们发现DNA分子结构的故事。这一发现及其随之引起的影响促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堪称20世纪科学界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双螺旋》把新概念的诞生描绘得栩栩如生,把许多扣人心弦的场面逐步推向全剧的高潮,同时又将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为读者揭示了一个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科学界巨大的兴趣和争议,是一部独具风格的科学史。
因过于“尖刻”而被哈佛大学出版社退稿,最终出版后引发学界巨大反响与争议。
定义生命与人类存在的伟大科学发现,科学界的八卦与角力,年轻科学家的野心与追求……这些背后故事解构了大众印象中神秘难解、高高在上的科学研究世界。
2019年1月16日 想读
长日将尽 Goodreads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8 (231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5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2019年1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