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中国共産党支配の70年
作者: Jun Kumakura 熊倉潤 译者: 鍾寧 八旗文化 2023 - 2 其它标题: 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1955年成立之初,中共表示將「解放少數民族」。然而,如今的中共轉而採取嚴厲的統治,將許多人安置在「職業技能教育和培訓中心」,因而備受國際社會譴責。問題是,中共為何如此?是什麼樣的治理過程,導致了對當地的維吾爾人與穆斯林的拘禁?

最初,中共以自治的名義大規模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藉由在群體內創造既得利益者,防止其團結造反。就此而言,中共可說是藉由分裂少數民族來維持其統治。不過從「解放」以降,拒絕歸順中共的群體持續抗爭,近幾十年來,新疆境內外也發生了多次抗議和暴亂。對於這些不滿,中共認為源於地區經濟發展的停滯,若推動發展,不滿將逐步得到解決。

但實際上,發展政策擴大了貧富差距,也導致民族間關係的惡化──尤其,2013年的天安門汽車襲擊事件和隔年的昆明火車站恐怖襲擊事件,都讓官方認定:為了不讓貧困的少數民族成為「極端主義分子」,就必須加強監控並執行「反恐」政策。於是,中共在新疆建立大型的培訓中心,試圖一舉完成扶貧、也根除恐怖主義,讓少數民族獲得「重生」……

本書爬梳中共在新疆的統治歷程,可謂是新疆從「解放」至今在中共治下的一部通史;在梳理歷史脈絡時,也側重新疆當地的民族幹部地位如何衰退、以及來自內地的漢人幹部的權力上升的過程。更能使讀者明白,自新疆「解放」至今的七十年間,中國共產黨曾經自詡為少數民族的「解放者」,如今卻成為拘禁並改造少數民族的政治力量。

此外,作者也表明,國際間以「種族滅絕」來譴責中共暴行的說法仍有待商榷,實際上維吾爾人的處境比較類似「文化的種族滅絕」,正是因為中共企圖以「再教育」的方式改造維吾爾人「重生」為漢人之故。讀者也能從中得知新疆問題正與蒙古、西藏、香港、臺灣一脈相連,是中國「民族主義」本質作祟、強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結果。
(2012) 豆瓣 TMDB
8.4 (60 个评分) 导演: 陈东楠
其它标题: The Trail from Xinjiang
他们是一群蜷居在城市无光角落的新疆籍流浪青年。
木沙和他的朋友们儿时离家,被拐卖至东部城市偷盗,从此赖以为生。他们深陷贫困、毒品缠身、染病、入狱,脑海中依旧清晰的新疆的蓝天碧野,已成为不可归的故乡。
九十年代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人口贩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益猖獗,上万计儿童跟随偷盗团体,在各大城市的街头上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当“新疆小偷”一度成为一个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词语,像木沙这样的流浪青年恍然发现,就在他们拼命追随社会飞跃发展的过程中,自己的生活已是支离破碎。
嘉峪关外 豆瓣 谷歌图书
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 1864
9.0 (9 个评分) 作者: 米华健 (James A. Millward) 译者: 贾建飞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7 - 4
這是一本新清史的經典之作,開創了清帝國邊疆研究的先河。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國家,本書聚焦於十九世紀的嘉峪關,以及嘉峪關西邊更廣袤的新征服之地─「新疆」,這塊土地佔了今日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通過考察清政府在新疆實行的財政和民族政策,尤其是其對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南疆的商業活動以及不同民族出身的商人所採取的管理和控制,作者試圖回答一個更深遠的問題,即清帝國如何向中國民族國家過渡這一歷史難題。 對任何從事新疆歷史研究或是對新疆歷史感興趣的人而言,米華健基於清廷宮中檔案撰就的《嘉峪關外》是必讀的最重要著述之一。此書不僅改變了西方世界長期缺乏清代新疆歷史研究專著的情形,而且也是迄今為止在該領域內非常有價值的一部專著。──馬大正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 這是一部關於新疆的傑出研究,它通過族群和經濟的視角,紮實地呈現了清帝國如何在這片新的疆土上建立並維持統治。從沒有哪個王朝能夠像清朝這樣將新疆併入其疆域並進行深度有效的經略,米華健的書則對清朝這一曠古未有的功績作了最全面的展示。我衷心將此書推薦給所有對中國邊疆史感興趣的讀者。──濮德培(Peter C. Perdue)教授,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
此書在問世之際就允稱美國漢學界對清代新疆歷史長途越度關津的鑿空之作,迄今的流播更彰顯出鐵板銅琵高唱大江東去的健銳。作為這本書寫作的見證者、中譯本的審校者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同道,我非常樂見中文版的問世。──張世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晓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本书通过对人口普查资料及婚姻登记、户口档案的数量分析,以及对民族混合家庭的实地调查,描述新疆民族混合家庭及族际婚姻的状况,探讨混合家庭的建立、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社会身份的确立、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等问题。本书提出的文化因素是影响、制约新疆族际通婚和混合家庭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子女在民族成分的选择上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国家采取的把族际通婚作为个人婚姻权利看待的不干预立场有利于社会稳定等创新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