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 豆瓣
作者: [英] 伯特兰·罗素 译者: 贾可春 商务印书馆 2017 - 10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的是罗素于1901-1915年间所写的十篇论文。罗素分析哲学的实质就在于把新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分析应用于哲学研究,而1901-1915年正是罗素新方法的诞生、成熟及应用时期。这部文集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新方法的性质、功能及限度的系统而又深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种方法的一系列具体应用;除了关于新方法本身的阐述外,罗素在这些论文中对新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物质问题、物理学知识问题、外部世界的构造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摹状词问题,等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出逻辑分析方法如何能有效解决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它可能给罗素之前的传统哲学带来哪些崭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另外,罗素关于哲学分析的许多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也都在这部文集中得以体现。尽管罗素在后来的岁月中仍有大量论述发表,这部文集中所体现的哲学原则与哲学方法基本上奠定了其后来哲学的整个发展。
在理由空间之内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布兰顿 著 译者: 孙宁 周靖 黄远帆 文杰 译 2019 - 6
布兰顿的哲学由使用语言的实践开始,他认为这是将人与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他的语言实践受制于规范,使用语言便是掌握规范。但要理解语言,仅仅到此是不够的,还必须更进一步,还必须掌握规范制约的推论,因为只有在推论中,也就是只有在“给予和索取理由的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意义才能得到显现。这里的推论指的是实质推论,它是逻辑语汇所描述的形式推论的基础。
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 豆瓣
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
作者: [美] 威尔弗里德·塞拉斯 / [美] 理查德·罗蒂 译者: 王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为分析哲学的经典文献。正文部分一共16节,如题目所示,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批判经验主义,这一批判既涉及以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的古典经验主义,也涉及以G·E·摩尔、罗素和艾耶尔等为代表的当代经验主义,由此来进入“所予神话”。后半部分讨论心灵哲学,这一讨论通过讲述“琼斯的神话”来正面回答“所予神话”中的问题,并且由此提出一种新的心灵观,这种心灵观讲明了内在片断的真正身份,也表明了塞拉斯后来称为的言语行为主义立场。可以说,整篇文章以批判“所予神话”为核心,综合展现了塞拉斯的认识论、语言哲学、科学实在论和心灵哲学思想。
论证的使用 豆瓣
The Uses of Argument
作者: [英] 斯蒂芬·图尔敏 译者: 谢小庆 / 王丽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6 - 2
《论证的使用(修订版)》被誉为“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的复活”“非形式逻辑两部*有预见性和影响的现代作之一”。作品从“概率(可能性)”概念入手,揭示了理性和形式逻辑在面对复杂的科学、社会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同时基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基础之上的论证模型。该论证模型在法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今很多学术领域的年轻学者都采用这一模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匹兹堡学派研究 豆瓣
作者: 孙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 8
在西方哲学的晚近发展中,匹兹堡学派是极富原创性的当代美国哲学流派,对它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孙宁的《匹兹堡学派研究:塞拉斯、麦克道威尔、布兰顿》通过一系列相互支撑和相互指涉的研究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匹兹堡学派的整体思想图景,并界定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具体位置。该书试图在技术性探讨中同时保留一种思想史的取向,即在德国观念论、古典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等众多线索中整理出一条属于匹兹堡学派的独特叙事。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豆瓣
作者: 徐英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7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鉴于此,本书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作者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展望了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20世纪分析哲学史1 豆瓣
Philosohical analy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dawn of analysis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司各特·索姆斯 (Scott Soames) 译者: 张励耕 / 仲海霞 华夏出版社 2019 - 1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两大哲学流派之一,自摩尔、罗素以来,大师辈出,经典产品层出不穷,可以说,整个改变了西方哲学的面貌。本书是探讨20世纪分析哲学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在书中详尽地考察了从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到蒯因、克里普克等大师的哲学思想,对其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做了极其精彩的分析,对其论证中的不足同样做了犀利的批评。可以说,本书必将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史而流传后世。
分析传统的出现,部分源自对十九世纪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回应,部分源自逻辑的新发展、逻辑与数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在理解和阐释语言意义中的作用。最初,逻辑和语言中的新旨趣集中在对重要概念的分析上,以期找到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案。但不久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家开始相信,逻辑上的和语言上的新技术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在这种新观念中,那些在过去由不可解的、最终说来是误解性的问题所产生的无休止的辩论,将被富有成效的、系统性的哲学探究所取代,这些探究所针对的问题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完全是可理解的并最终可解决的。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宏大的转变不会成功,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哲学家用他们精确的分析技术证明,哲学的这种转变将会面临无法修复的缺陷。第一卷讲述的正是上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