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导读德勒兹 豆瓣
Gilles Deleuze
8.3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克莱尔· 科勒布鲁克 译者: 廖鸿飞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8
这本书针对20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分子吉尔•德勒兹提供了一个总览性的导读。
德勒兹的写作涵盖了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哲学、基因学、电影与社会理论。他也创造了思考和写作的全新风格,他坚称新的思想模式能够转变生命。
在本书中,克莱尔·科勒布鲁克通过德勒兹自身提 及的目标和问题来解读他的著作,这些问题包括:创造的问题、未来的问题与生命的加强。
在对德勒兹的概念和理念提供导读的同时,《导读德勒兹》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他的著作是如何对文学文本提供新的解读方式的。因此,这本书对任何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导读。
故事 豆瓣
9.7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麦基的《故事》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高级电影鉴赏入门指南,也可以将它视为文学写作、艺术修为内功进阶,还有人从中领悟了人生哲学和生活道理。被英国卫报称为“亚里士多德后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他30年间行走全世界,向10万名学员开班授课的精华写在了这本《故事》里。
【编辑推荐】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编辑2014年度收官之荐”,9.5分领衔电影类书籍进入豆瓣年度盘点,并成为《北京青年报》阅读“2014最美的十本书”之一,获得人民日报微博推荐。2016年,我们将这本书里深邃的思想以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并同时推出16开、轻型纸、宽页边距、采用新排版设计的平装《故事》,希望它能到达更多人的手中。就像封面设计一样,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电影,不只是黑暗中的银幕故事,更是生活里闪耀的人性故事。
【名人推荐】
罗伯特・麦基是编剧大师中的大师。——《霍比特人》《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兼编剧彼得・杰克逊
关于故事结构,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伯特・麦基。就是这样。——《撞车》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
麦基说,高潮是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义的饱和点。——《画皮》《寻龙诀》导演乌尔善
他是罗伯特・麦基,真正懂得电影全部奥秘的大师。但是他又能不让任何的条规边框拘束自己,让灵魂自由触摸电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导演陆川
我的笔记有87000字,几乎记下了麦基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在记录的时候,经常有许多言论与我创作的经验不谋而合,这种巧合让我非常兴奋。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女人,能享受到多次高潮。——《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余飞
一句实话:我电影剧本写到第30稿的时候,才完全看懂《故事》这本书,然后写到第50稿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也没怎么看懂。现在电影拍完了剪完了,我打算再看一遍《故事》。——《万万没想到》导演叫兽易小星
想要学编剧,这书是必读的。——影评人周黎明
虽然……但还是越来越觉得那本书对于类型片制造来说就是编剧圣经。——影评人亵渎电影
感谢麦基先生教会我们很多技巧,也教会我们,最好的永远不是技巧。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剧作法其实就是价值观,写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写的。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电影不是一种智识,电影是一种情感。——编剧、作家咆哮女郎柏邦妮
我迄今读过的最伟大的三本书之一。——《后会无期》《万物生长》出品人路金波
【媒体推荐】
鼎鼎大名。——《华盛顿邮报》
享誉全球。——《纽约时报》
终极大师。—— BBC
麦基写作哲学的中心是人性。他的理论融汇了戏剧手法、哲学,强调了写作的古典根基、轴心及安全阀……而使之永葆新鲜活力和激动人心的,是它交织阐述的方式——麦基的故事理论。——CNN
麦基是世界上最有名和最受尊崇的讲故事艺术讲师。——《华尔街日报》
他对故事讲述的深邃洞察和广博知识无人能比。——《洛杉矶时报》
电影行业的公开秘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教练。——《名利场》
融合了电影的摩登艺术和讲故事的古老手艺。——《每日新闻》
罗伯特・麦基强有力地教会我们什么是生命、死亡和人类的心灵。——《独立报》
文学理论(新修订版) 豆瓣
Theory of Literature
8.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勒内·韦勒克 / [美] 奥斯汀·沃伦 译者: 刘象愚 / 邢培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 1
打开经典的经典
文学批评的批评
………………
※编辑推荐※
由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书中对文学基本概念与问题的界定、梳理和探讨,对文学“内部研究”的强调,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打开经典的经典”“文学批评的批评”。
此次重出中文简体版以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四位译者的译稿为基础,以英文原版为依据,结合读者的反馈意见,对译稿重新加以修订。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中文专业大学生必读著作。
………………
※媒体推荐※
这是在文学研究走向理智与自由过程中所做过的最富条理、范围最广、最有针对性的尝试。
——《纽约时报》
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论著蕴含了海量的信息,繁杂的材料被更有效地组合,行文简洁兼之针对性极强的分析,与传统的此类著作迥然不同,此书值得每一个学术图书馆收藏。
——《星期六文学评论》
………………
※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末,作者韦勒克和沃伦不仅厘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更提出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分野,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归于“外部研究”,把对文学自身因素的研究归于“内部研究”,超越了传统文论从外部切入文学的理论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不仅描述了分析个别艺术品的方法,而且探讨了文学类型、文学评价和文学史等问题,这对之后全球数十年间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学理论》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最经典的文学理论教材受到各国批评家、作家、教授及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国内,它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中文专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著作之一,被许多高校指定为中文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
理论入门 豆瓣 谷歌图书
9.4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巴里 译者: 杨建国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理论入门》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初涉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学生而言,该书是入门的不二之选。 各种方法、各方大家、各类技术术语,错综复杂,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一切在《理论入门》中被解说地清楚明白,深入浅出。许多理论类书籍对于所介绍的理论和理论家都有预设立场,与此不同的是,《理论入门》仅仅提供基础的原理,而让读者自己发展观点。 此次修订版包含了当今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潮流,并新增了两个全新的章节。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自由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同性恋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批评、文体学、叙事学和生态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豆瓣
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
8.6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福斯特 译者: 王爱燕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美国常春藤大学指定读物 位居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超过8年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姊妹篇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读出一本文学书的深刻不容易,读出趣味更难
“故事一直在我们周围飞翔,我们只要伸手摘下一片就是。”
==========================================================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 “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做的事与此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全美最受欢迎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摹仿论 豆瓣 Goodreads
9.7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埃里希·奥尔巴赫 译者: 吴麟绶 / 周新建 商务印书馆 2014 - 5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1892-1957)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曾再版九次,被译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各种写实风格及其发展,做了精辟的分析。其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度和方式问题,已经广为学术界重视。奥尔巴赫的拉丁系语文学研究,通过仔细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形象化描述,指明了自罗马帝国一脉相承而来的欧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发展,对欧洲从古代史诗到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革命中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了全方位描述。
文学种子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6
“人,可以说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些重大的挫折造成“心的伤害”,终身隐隐作痛。在他心里有虫子咬他,热铁烙他,有针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忘不了,抛不下,躲不掉。他刺骨地想,内在语言如潮海翻腾。他只好去做某些事情去减除痛苦,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创作。”
——王鼎钧
如何领会文学创作要旨?本书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的技艺。
诗的八堂课 豆瓣
8.1 (33 个评分) 作者: 江弱水 商务印书馆 2017 - 1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苦闷的象征 豆瓣
作者: 厨川白村 译者: 鲁迅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9
《苦闷的象征》:北斗译丛。向人生的道路进行的时候,我们就或呻,或叫,或怨嗟,或号泣。而同时也常有自己陶醉在秦凯的欢乐和赞美里的事,这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文艺。对于人生,有着极强的的爱慕和执著,至于虽然负了重伤,流着血,苦闷着,悲哀着,然而放不下,忘不掉的时鞋 在这时候,人类所发出来的诅咒。愤激赞叹,企葛,欢呼的声音不就是文艺么’……文艺就是朝着真善美的理想,追赶向上的一路的生命的进行曲、也是进军的喇叭。响亮的闳远的那声音,有着贯天地动百世的伟力的所以就在此。
语言与沉默 豆瓣 Goodreads
Language and Silence
9.3 (63 个评分) 作者: [美]乔治·斯坦纳 译者: 李小均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1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S/Z 豆瓣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S/Z》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次罗兰·巴特在基本文学思想观念上的著名转变,已经被写进了无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里。
文学理论导引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周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 3
《文学理论导引》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一本全新的文学理论教材。编者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旨在深化文学理论的教学,训练学生文学理论方面的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理论的兴趣。《文学理论导引》有以下特点:强调文本中心,强化学生的文学文本分析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融入基本知识的讲解当中;设计概念节点,突出概念命题的反思性;注重知识更新,吸纳理论发展的新资源,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聚焦文学问题,每节设有“驻足思考片刻”,方便学生学习。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精校本)——北大学术讲演丛书之四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詹明信 译者: 唐小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6
1985年来,杰姆逊教授在北大开设了西方文化理论专题课,本书是这次讲课的翻译记录。
杰姆逊教授这次专题课着重讲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他认为,在继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而后的晚期资本主义,是一个过错全商品化了的、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等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后现代主义”是对这些特征的概括。本书的“引论”和第一至第四章是作者研究工作的理论框架,他在讨论文化与生产方式、文化与宗教、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与叙事分析等问题时,对当代西方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的思想理论做了评述,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到新的理论阐述中。第五章“后现代主义文化”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他结合对建筑、文学、绘画、摄影、广告等文化工业的精彩分析,对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做了理论的总结。
本书是杰姆逊教授学术著作中唯一没有英文版的作品。直到1991年,杰姆逊教授的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集大成的著作《后现代主义,或日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出版,名著中的理论分析和论断,其实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早已有所披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豆瓣
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
9.7 (23 个评分) 作者: [英]特雷·伊格尔顿 译者: 伍晓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伊格尔顿是国际文学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极富创造力和批判性。本书是作者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理论的幽灵 豆瓣 Goodreads
9.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托万·孔帕尼翁 译者: 吴泓缈 / 汪捷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问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理论拒斥常识所包含的成见:“文学”即本质,“作者”乃文本意义之权威,作品以“世界”为主题,“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风格”是选择写作方式,“文学史”是逐一列举大作家,“价值”是文学经典的客观属性。理论动摇了常识,但常识也抗住了攻击。理论为了灭掉对手常有过激言论,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悖论。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做个总结。
文学理论入门 Eggplant.place 豆瓣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7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纳森·卡勒 译者: 李平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内容简介: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镜与灯 豆瓣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7.6 (9 个评分) 作者: [美] M.H.艾布拉姆斯 译者: 郦稚牛 / 张照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8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依然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精密性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另外,艾布拉姆斯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豆瓣
作者: 陶东风 编 2012 - 3
《培文书系•大学创新课程教材: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修订版)》把文艺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艺学描述的同时,始终把问题意识贯彻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文艺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领会,又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了传统的、僵化的、教条的教材模式,适合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 温晋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收录巴特的两种著作,前者约14万字,后者2万余字。1952年巴特进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词汇学和社会学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间在《新文艺》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揭露大众文化迷思的文章,后来集结成《神话修辞术》(Mythologies, 1957)。从此,巴特被公认是关于我们怎样通过语言、服饰、手势相互交流的最有独创性的评论家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研究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他对传统学院文学理论观点以及大众文学形态作了论述,其独特的观点被称为新批评,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满,认为他漠视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学根源。巴特则发表《批评与真实》(Critique et verite, 1966)与其对抗,控诉那种陈旧的、布尔乔亚式的不重视语言细节、刻意忽视其他理论概念(如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批评方式;他热情地呼吁读者要摆脱既成观念,按照现代思想看待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总是先由一种语言与其自身的冲突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