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 豆瓣
作者: [英]道格拉斯·科克瑞尔 译者: 余彬 / 恺蒂 2022 - 1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科克瑞尔的《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因其对手工装帧的工艺及过程的详尽描述而备受赞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从九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书籍的装帧方式,简明扼要、步骤详尽地描述了手工装帧工艺的几乎每一个方面——从折叠书页、选择纸张、上浆清洗、书口烫金、扒圆起脊、装封板制作、堵头布制作到多种不同的装帧方式与形态以及最后的装饰。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装帧后书籍的具体养护。书中简单明了的白描图画更添吸引力和实用性。《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问世一百年间,仍然是关于手工装帧工艺最具价值的手册之一,依然保持着它的畅销度和行业标杆地位,现当代英国美国的版本随处可见。如今,中文版的推出,是对它的成功的致敬。
【编辑推荐】
道格拉斯·科克瑞尔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的装帧大师。他的许多开创性技术今天仍然被手工装帧师和精美书籍的策展人所使用。在《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中,他详细介绍了手工装帧书籍的步骤、各种装饰技术,并提供了关于正确护理书籍的实用信息。这部简洁实用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从最伟大的从业者之一的独特角度看到手工装帧这一日益罕见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 豆瓣
作者: 汤晓鸥 / 陈玉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4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是面向高中学生的教材。讲授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数据、算法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常见的应用场景,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感知与决策)的基本工作方式,通过动手实践,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能力,以及在实用中面临的挑战。本书强调人工智能基本理念与原理的传递,注重创造力、想象力、整体思考,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解码宇宙 豆瓣
作者: [美]查尔斯﹒赛费 译者: 隋竹梅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5 - 7
宇宙,或许就是一台庞大的计算机。这是作者查尔斯·塞费在《解码宇宙(新信息科学看天地万物)》一书中对宇宙做出的结论。作者从信息的特点开始谈起,详细论述了信息论和量子计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拜占庭式宇宙的情景,涉及生命的本质、热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多重宇宙,直至宇宙的命运。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多彩,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读后使人对宇宙肃然起敬。
看不见的森林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Forest Unseen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熊姣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量子通史 豆瓣
The Quantum Story:A History in 40 moments
作者: [英]吉姆·巴戈特(Jim Baggott) 译者: 于秀秀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3
19、20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大厦看起来依旧坚不可摧。20世纪伊始,量子理论的种子悄然萌发,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倾覆了几个世纪以来构建的经典世界图景,重塑了我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我们今天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几乎都源自这一理论;我们今天应用的很多高新科技,也都以这一理论为基石。量子理论与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息息相关。
从1900年的黑体辐射实验,到21世纪初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新的量子现象,量子理论经历了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一百年,逐渐演变成现代物理学最重要、也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其诡谲令人发狂,其完美又令人神往。本书就带我们开启这段跨越百年的非凡旅程,以时间和地点为锚定,划分7大主题40个关键节点,追溯量子假说、哥本哈根诠释、玻尔-爱因斯坦论战、量子场论、标准模型、阿斯派克特实验、超弦革命等震古烁今的大事件,遍览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费曼、杨振宁、霍金等闻名遐迩的物理学家如何在困惑与危机中重构新理论,一步一步攀上物理学之巅。
吉姆·巴戈特拥有2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写作经验,他以严谨的数理思维、精湛的写作手法,全面呈现量子理论从无到有的整个历史,生动讲述坎坷与荣光交织的传奇轶事。他带我们亲临第一现场,与顶尖物理学家并肩而行,与“上帝”般的理论深度碰撞,用一次次的论证、实验和交战,定义量子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作为牛津科学里程碑书系之一,《量子通史》是我们了解21世纪前沿物理学动向的奠基之作。它凝聚了物理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
【编辑推荐】
1.现代人都要懂的量子物理通识课,21世纪每个人都应有的知识标配。量子理论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科学话题,它不仅颠覆和重建了人的世界观,也主宰了新的前沿科技动向,量子隧道、量子计算机、5G、量子通信……已然要将我们包围其中!了解量子物理,不仅让你轻松看懂科幻电影,还能解锁黑科技、新技能,拥有领先于人的快乐感。
2.全面梳理波澜壮阔的量子物理百年史,生动讲述伟大物理学家的传奇轶事。在这里,你会看到爱因斯坦E=MC2、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黑洞辐射等理论的诞生过程,也会看到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杨振宁、霍金等物理学家之间如何争奇斗艳,探索复杂理论背后的思维故事,见证开尔文勋爵所说的“乌云”绽放成礼炮的绚烂时刻。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框架式极简科普书,这本书在科学性和故事性之间达成了罕见的平衡,既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又妙趣无穷。
3.硬核定制量子年表,一分钟理清量子理论发展大事记。浓缩量子理论一百年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正面记录1900年到2010年来的40个重大事件,反面是标志性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照,展开就是一张大海报,有知识、有内涵、可观瞻。
4.《华尔街日报》《今日物理》《新科学家》《科克斯书评》《经济学人》《出版人周报》等权威期刊媒体盛赞,goodreads读者高分推荐,适合每个人阅读的量子物理读本。
5.“牛津科学里程碑”经典书系之一。了解前沿物理学动向,助益每个读者的知识拓展、思维跃升。
星辰的故事 豆瓣
作者: [美] 安东尼·阿维尼 译者: 晏向阳 2022 - 9
☽- 天文学教授,写给普通人的科普小书,渊博、精妙、愚蠢
∳- 10篇关于宇宙星辰的妙文,追踪星星轨迹,讲述人类故事
✵- 轻盈小书,剑桥大学研究员、南京大学天文学院教授一致推荐!
❦- 摊开书,阅读行迹,将遍布居室、河流、热带雨林、山脉、星系、宇宙
——
▼内容简介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自古以来,人类有多少美妙的赞美,献给星辰。
本书是一本充满好奇心的科普故事集,写了10篇关于宇宙星辰的故事。
在书中,作者回溯星星在天空中轨迹,追踪人与星星的关联。从古希腊到非洲大地,再到美洲,每一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关于星辰的故事。这些由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星座和星群,让人们想象飞驰,人们借由星星来深入讨论大自然(气候、环境、纬度等)和文化(从狩猎-采集文明到现代文明)。
——
▼ 推荐
一本由国际知名天文学教授,写给普通人的科普小书,生动迷人,完全原创。
——西蒙·米顿(剑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副主席)
星空是人类想象力的宏大舞台,它既现实又魔幻。在书里,星星被赋予生命和情感,不仅传承历史,也寄托梦想。现代科学进一步揭示了人类与星星之间的物理联系,让我们对于生命的感悟更加细腻、丰盈。
——李向东(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
大熊、小熊、猎户……星辰的图案就像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象形文字,诉说着一个个或凄婉动人或波澜壮阔的故事,让人心驰神往。
——陈鹏飞(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天文学报》编委)
我在这里讲述的每一个星空故事都曾用来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它们把陌生的星星跟熟悉的经验、信念相联系,给人以安慰。每一个星星的故事,都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安东尼·阿维尼(本书作者,中美洲考古天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迷失 豆瓣
Lost in Math
作者: 【德】扎比内•霍森费尔德 译者: 舍其 2022 - 5
一百多年来,物理学家都将约翰•济慈的“美即是真”奉为圭臬。这一标准使有些理论脱颖而出,流行开来。但是,物理学家扎比内•霍森费尔德也指出,四十多年来我们都没能在理论物理领域有重大突破,也是因为这一标准作祟。在审美标准的指引下,物理学家编造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新理论,但所有这些想法中很多都根本无法验证。要想改弦易辙,物理学家就必须对自己构建理论的方式三思而行。本书提醒我们,科学家只有欣然接受混乱和复杂,才能发现我们这个宇宙的真理。
超空间 豆瓣
作者: [美]加来道雄 译者: 伍义生 重庆出版社 2018 - 5
《超空间》重在为普通读者打开科学的心扉,将最前沿的科学思想告知大众,打开对未来科学的探索之门。
作者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解释了维度问题,以帮助读者对高维世界的理解。通常来说,某一维度总会在它的次级维度中展示它在那一维度中的一个局部。次级维度的生物只能按此方法逆向构思上级维度的景象。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弦理论推导出十维宇宙。
其次,作者为我们分析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恒星的演化、黑洞的诞生、虫洞的可能性,以及宇宙之死的问题。从理性的角度层层推理,帮助读者理解时间的性质、天体物理学的奥秘。
最后,作者提出了建造时间机器的可能性。我们的四维宇宙死亡之时,正是宇宙大爆炸时我们的孪生六维宇宙发展之时。我们通过超空间开启虫洞之门,实现穿越时空的旅行。
直到时间的尽头 豆瓣
作者: [美] 布莱恩-格林 译者: 舍其 2023 - 1
其实,你我以及所有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可能正在其他很多宇宙中一遍又一遍地发生。每种历史都会无限次地频繁上演。但即便如此,生命和意识也终将化为乌有,一切创造都将消散于虚空。在这样的宇宙中,人类到底该怎样自处?
演化带来秩序,熵使一切复归混沌,沉思宇宙万物之理多年的作者,就在这两种彼此纠缠的原则的指引下,综合多学科见解,以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浪漫笔触,带我们从宇宙的诞生开始,一路见证宇宙中的结构体(包括恒星、星系等)、生命、意识都可能是怎样产生的,而意识特别是人类思维又为宇宙和自身带来了怎样瑰丽的产物……直到去设想、去面对那宏大又暗淡但终将到来的“时间的尽头”“万物的黄昏”时,我们依然可以从思维这种约等于不可能的活动形态中,得到怎样的收获、启示、意义和慰藉?
生命的逻辑 豆瓣
La Logique du vivant : Une histoire de l'hérédité
作者: [法] 弗朗索瓦·雅各布 译者: 傅贺 / 陈新华(校)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 7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的历史回顾。在书中,弗朗索瓦·雅各布追溯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如何从宏观过渡到微观,进而聚焦到分子尺度上。与此同时,他也考察了时间、偶然、个体等观念的演变。
长久以来,人类依据外形对生物进行分类。十八世纪之后,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人类开始在细胞内寻找“隐藏的生命建筑”,直到十九世纪发现了基因。二十世纪,人类解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奥秘,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在书里,雅各布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大规模的认知转变都是一次思想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置身何处的理解。
本书以遗传学的发展为例,描述了生物学理论的演变过程,诠释了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证了知识储备、技术条件与想象力如何为科学突破做好了铺垫。
最后,雅各布探讨了这个时代的若干基本问题:基因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的行为?环境与人类的发育是什么关系?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