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中国教给我们什么 豆瓣
作者:
[法]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
译者:
[法]金絲燕
2020
- 3
《中国教给我们什么:在语言、社会与存在方面》标志着“汪德迈中国学的突破”,它系统论述了一个西方人(特别是一个西方学者或政治家)应该从哪些方面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全书分为“中国在语言层面教给我们什么”“中国在社会层面教给我们什么”和“中国在存在层面教给我们什么”三个部分,作者调动了他70余年研究中国文字、礼仪、古代社会、艺术和宗教的全部思想成果,深入浅出地系列回答了一个西方人眼里的“中国问题”。《中国教给我们什么:在语言、社会与存在方面》也接近可以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读本,启发我们反观自身,看清楚中西文化互动中的活跃区域,找到中华传统文化很合适的定位。
别睡,这里有蛇 豆瓣
Don't Sleep, There Are Snakes
7.3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埃弗里特
译者:
潘丽君
新世界出版社
2019
- 3
1977年,丹尼尔·埃弗里特携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来到亚马孙丛林中皮拉罕人的部落,他想要传教,改变皮拉罕人的宗教信仰。但他发现皮拉罕语违背了所有现存的语言理论,并反映出一种远离当代认识的生活方式。例如皮拉罕人没有记数系统,没有统一的颜色的称谓,没有战争和个人财产的概念,没有过去与未来,完全活在当下。埃弗里特开始痴迷于他们的语言、文化,并沉溺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他最终失去了传教的信念。
这本书是埃弗里特30多年客旅丛林的生活记录。在这30多年里,埃弗里特的妻儿差一点因疟疾病死他乡,埃弗里特也曾因触犯皮拉罕人的自由而被群起攻之,但更多的是,埃弗里特分享了他与皮拉罕人共处时的种种幸福的点滴:打鱼、捕猎、修房子、教他们算数和制造独木舟……
埃弗里特以放弃现代文明生活的代价换来书中与皮拉罕人一起生活的奇闻轶事。同时,这本书也是对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和探索。皮拉罕人让埃弗里特反思现代文明,并试图让我们思考,除了我们理解的生活方式外,人生还会有怎样的可能。
这本书是埃弗里特30多年客旅丛林的生活记录。在这30多年里,埃弗里特的妻儿差一点因疟疾病死他乡,埃弗里特也曾因触犯皮拉罕人的自由而被群起攻之,但更多的是,埃弗里特分享了他与皮拉罕人共处时的种种幸福的点滴:打鱼、捕猎、修房子、教他们算数和制造独木舟……
埃弗里特以放弃现代文明生活的代价换来书中与皮拉罕人一起生活的奇闻轶事。同时,这本书也是对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和探索。皮拉罕人让埃弗里特反思现代文明,并试图让我们思考,除了我们理解的生活方式外,人生还会有怎样的可能。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 豆瓣
作者:
[美]琼·伯科·格利森(Jean Berko Gleason)
/
[美]娜恩·伯恩斯坦·拉特纳(Nan Bernstein Ratner)
…
译者:
夏梦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11
《语言的发展》由儿童语言研究国际协会主席琼·伯科·格利森领衔编写,众多优秀学者和前沿研究者担任各自擅长领域的作者。书中讨论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言语产出、词汇、语法、语用、读写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同时关注导致儿童语言环境和语言发展特征出现群体及个体差异的文化影响。
帮助人们更好驾驭和使用语言,双语语言发展和第二语言学习,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1.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教材,在儿童心理语言学方面是一面旗帜。
2. 学科专家领衔,第一编著者琼·伯科·格利森博士是心理语言学家、全球儿童语言领导专家、语言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每章都由她挑选的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本书就像一本语言学的百科全书。1985年出版,成为美国各大高校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课程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
3. 译文流畅。译者毕业于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书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陈思担任主审。
4. 本书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独立的色彩系统,方便根据需要查找、选择阅读,图表清晰美观,术语也单独颜色标出,可以作为收藏价值的案头工具书使用。
帮助人们更好驾驭和使用语言,双语语言发展和第二语言学习,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1.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教材,在儿童心理语言学方面是一面旗帜。
2. 学科专家领衔,第一编著者琼·伯科·格利森博士是心理语言学家、全球儿童语言领导专家、语言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每章都由她挑选的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本书就像一本语言学的百科全书。1985年出版,成为美国各大高校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课程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
3. 译文流畅。译者毕业于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书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陈思担任主审。
4. 本书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独立的色彩系统,方便根据需要查找、选择阅读,图表清晰美观,术语也单独颜色标出,可以作为收藏价值的案头工具书使用。
雨林里的消亡 豆瓣
8.9 (12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唐·库里克
译者:
沈河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
- 1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语法的演化 豆瓣
作者:
[美] 琼·拜比
/
[美] 里维尔·珀金斯
…
译者:
陈前瑞
商务印书馆
2017
- 8
本书对76种语言时体态的语法语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概括了完成体、进行体及相关语法语素类型以及将来时和部分表示情态的语法语素的语法化路径,深入讨论了语法化理论中的一组假设,总结出语义演变的若干机制。本书还对时体态跨语言研究所涉及到的100个左右的“意义标签”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必要的比较。这些定义不仅保证了该研究在跨语言标注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而且也为今后的时体类型学研究和语法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克服时体态研究领域概念混杂的局面起到了很好的澄清作用。概括而言,本书不仅是类型学中时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语法化研究的经典著作。
符号形式哲学 豆瓣
作者:
[德国] 恩斯特·卡西尔
译者:
李彬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 8
卡西尔首先考察了哲学史上的语言观,接下来从感性表达、直观表达、概念思维表达、逻辑联系形式表达四个方面分析语言的功能。在感性表达阶段,语言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可以分为模仿表达、类似表达和符号表达三种类型;在直观表达阶段,卡西尔探讨了语言从空间表达、时间表达、数的表达发展到自我概念表达的过程;在概念思维表达阶段,卡西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分类的;在逻辑联系形式表达阶段,语言开始摆脱感性的束缚,以纯粹逻辑关系的态度面对世界。卡西尔认为,语言的世界观是神话和科学的中间状态。语言带领人走出神话世界观物我不分的状态,而着力于建构一个客观的可共度的世界。离开语言,我们将滑回到神话式的个人体验。而语言所建构起来的客观世界还受到对象的制约,没有达到科学的纯粹意义功能。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豆瓣
作者:
贺阳
商务印书馆
2008
贺阳的研究的突出优点是对什么是“欧化现象”不仅仅是列举而是加强了论证。某种新兴的语法现象是汉语原来没有的,是受西方语法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是什么时期在哪些作品中最先出现的;有的好像是一种新兴的语法现象,但是汉语过去有过,只是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后来受西方语言影响才推广开来的;有的是汉语原本可能产生的格式,但处于萌芽状态,过去长期没有发展,只是在西方语言影响的触发下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等等。作者引用历史文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得出了可信的结论。作者在第九章“语序的欧化现象”中对现代汉语书面语连词的使用和主从复句的语序的欧化现象的论证,十分细致,说服力极强。对这些欧化现象作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指出欧化现象相对而言是“突发’’的,不是“渐变”的;“欧化现象”限于书面语,而且书面语的欧化也受语体制约,正式语体受影响比较明显,接近口语的文学作品等就影响较少。理论探讨尽管是初步的,但是今后完全可以再作进一步研究。
-------
目录
序
第1章 引言
1.1 本书的宗旨和目标
1.2 汉语与印欧语接触的历史回顾
1.2.1 五四前汉语与印欧语的接触
1.2.2 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汉语欧化
1.3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1.3.1 汉语欧化现象的研究
1.3.2 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1.4 本书的方法和材料
第2章 动词、形容词的欧化现象
2.1 以谓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的复苏和发展
2.2 “N的V”结构的兴起和发展
2.3 “NV”结构的兴起和发展
2.4 “PP的V”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第3章 代词的欧化现象
3.1 第三人称代词在书面上产生性的分化
3.2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增加。
3.3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产生复数形式
3.4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语现象增加
3.5 关于人称代词受定语修饰
第4章 区别词、数量词的欧化现象
4.1 区别词的发展
4.2 数量词的发展
4.2.1 复合量词的产生
4.2.2 “一+量词”名词性标记用法的兴起和发展
4.2.3 “之一”用法的发展
第5章 介词的欧化现象
5.1 “形合”与“意合”
5.2 新兴介词和介词结构的产生
5.2.1 “关于”
5.2.2 “对于”
5.2.3 “在N的V(之)下”
5.2.4 关于“就而论
5.3 介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和频率的增加
5.3.1 介词“在”用于句首的时间词语
5.3.2 介词“在”用于存在句句首的处所词语
5.3.3 介词“当”使用频率的增加
5.4 介词“当”的连词化
第6章 连词、助词的欧化现象
第7章 共用格式的欧化现象
第8章 “被”字句的发展
第9章 语序的化现象
第10章 结语:汉语语法欧化与间接语言接触
参考文献
后记
-------
目录
序
第1章 引言
1.1 本书的宗旨和目标
1.2 汉语与印欧语接触的历史回顾
1.2.1 五四前汉语与印欧语的接触
1.2.2 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汉语欧化
1.3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1.3.1 汉语欧化现象的研究
1.3.2 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1.4 本书的方法和材料
第2章 动词、形容词的欧化现象
2.1 以谓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的复苏和发展
2.2 “N的V”结构的兴起和发展
2.3 “NV”结构的兴起和发展
2.4 “PP的V”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第3章 代词的欧化现象
3.1 第三人称代词在书面上产生性的分化
3.2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增加。
3.3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产生复数形式
3.4 指物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语现象增加
3.5 关于人称代词受定语修饰
第4章 区别词、数量词的欧化现象
4.1 区别词的发展
4.2 数量词的发展
4.2.1 复合量词的产生
4.2.2 “一+量词”名词性标记用法的兴起和发展
4.2.3 “之一”用法的发展
第5章 介词的欧化现象
5.1 “形合”与“意合”
5.2 新兴介词和介词结构的产生
5.2.1 “关于”
5.2.2 “对于”
5.2.3 “在N的V(之)下”
5.2.4 关于“就而论
5.3 介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和频率的增加
5.3.1 介词“在”用于句首的时间词语
5.3.2 介词“在”用于存在句句首的处所词语
5.3.3 介词“当”使用频率的增加
5.4 介词“当”的连词化
第6章 连词、助词的欧化现象
第7章 共用格式的欧化现象
第8章 “被”字句的发展
第9章 语序的化现象
第10章 结语:汉语语法欧化与间接语言接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