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加密貨幣之王 谷歌图书
作者: 傑夫.約翰.羅伯茲 讀書共和國╱行路 2022 - 01
有人說,加密貨幣是金融的未來,
也有人說,它是規模空前的龐氏騙局。
虛擬貨幣持續改變金融運作方式,
但它影響所及不只經濟層面,甚至可能重劃全球的政治版圖。
它的力量是怎麼拓展到這個程度的?

佳評如潮:「淺顯易懂」、「引人入勝」、「娛樂性十足」!

*****
  2008年末,化名「中本聰」的神祕人士發表一份長達九頁的白皮書,提出「比特幣」構想。

  2012年夏天,布萊恩・阿姆斯壯創立美國第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旨在提供大眾方便買賣比特幣的管道。

  2013年,「區塊鏈2.0」問世,那是當時年僅十九歲的布特林構想出來的,名為「以太坊」;
此後幾年間,虛擬貨幣歷經了質疑、看衰、新幣與屎幣群起、價格暴跌、長期低迷、回血暴漲……

  2017年,人稱「CZ」的趙長鵬募資創立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用與Coinbase全然不同的營運策略,發展為Coinbase的勁敵;

  2021年10月,比特幣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突破67000美元;

  2021年11月底,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創辦人趙長鵬以900億美元身價,空降華人首富;

  2021年12月,比特幣價格從高點回落達30%,唱衰聲再起,有人說它抵抗不了通膨,更有人預測它可能不久後會消失……

  加密貨幣不只對金融秩序的影響將愈來愈大,亦逐漸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即使不買賣、不使用數位貨幣,了解它們的運作亦將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

  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與投資比特幣,推升了加密貨幣價格創下一波波新高。本書介紹美國第一家、也是如今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的創業緣起,看它在創業後如何逐一克服來自幣圈內外,包括民眾使用門檻、幣圈理念分歧、不法份子濫用、執法單位管制,乃至傳統金融人士排斥等種種挑戰,終於打造出廣大群眾接受與使用的虛擬貨幣投資平台。

  傑夫.約翰.羅伯茲是專門報導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與駭客等主題的記者,他敏銳地觀察虛擬貨幣的世界,以及新創企業試圖顛覆華爾街時所發生的種種,並清楚說明了加密貨幣技術,把那些解說巧妙地融入一個神奇世界中。這本書帶我們進入精彩的各種加密貨幣與多家虛擬貨幣交易所爭霸戰,藉由描述全球各地參與這場好戲的主角,追溯加密貨幣的興起、衰落與重生。
地下帝國:金融、網路、半導體──美國如何將世界經濟武器化 谷歌图书
作者: 亨利‧法羅(Henry Farrell)、亞伯拉罕‧紐曼(Abraham Newman)/著;林少予/譯;陳建源/審校 聯利媒體(tvbs) 2025 - 03
本書是一部經過深入研究的調查報告,揭示了美國如何以光纖電纜和支付系統等涵蓋全球範圍的網絡形式,編織一個像蜘蛛網般的國際監控和網絡控制系統,並如蜘蛛一樣,穩坐網絡核心的王座。
九一一事件以後,監控國際網絡似乎成為對抗恐怖主義的必要手段。美國在其「反恐戰爭」中,逐漸將這些網絡管道武器化,而今已成為世界互動的常態。跨國公司如AT&T和花旗集團等企業,因其商業利益而在全球建立了各式的樞紐,但美國政府也藉由部署這些樞紐為控制點,將影響力往世界各地延伸。如今檯面上關於貿易戰、制裁和技術爭端的新聞頭條,僅僅只是美國「地下帝國」的冰山一角。
為維持全球霸主的地位,華府正在緩慢但穩步地將世界經濟中最關鍵的通道,轉變為統治/治理外國企業和他國的工具──無論它們是競爭對手還是盟友。在此過程中,一場新的帝國爭奪戰在地下悄然展開。亨利.法羅和亞伯拉罕.紐曼利用真實故事、具有開創性的發現和原創報導,揭露了後冷戰時期經濟最平常、最普遍的各個面向,如何成為地下帝國的詭計和脅迫手段,以及我們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確保這場新的「軍備競賽」不致失控。

【重磅正評】
《地下帝國》令人驚訝地解釋了權力真正運作的方式。從光纖電纜到金融系統,法羅和紐曼展示了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網絡,如何成為強大的強制工具,並生動地說明了美國如何學會將對世界秩序的主導地位武器化。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對於理解當今經濟和技術權力如何被運用至關重要。──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
法羅和紐曼的這本書,就像是對近期世界歷史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掃描一般,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全新的、令人驚訝的、和清晰如X光片的全球政治圖像……鑑於我們當前面臨極其危險、錯綜複雜的多重危機,我們需要他們的洞見。──金.史丹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The Ministry for the Future作者
這本如啟示錄般的書籍,解釋了華盛頓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以及它部署這種權力的多種方式……通過強調全球權力性質的變化,本書有助分析人士思考影響力的方式。──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亨利.法羅和亞伯拉罕.紐曼的《地下帝國》……揭露了美國如何受益於上世紀末建構起來的機構,並將這些機構作為簡化全球市場的隱密手段。──克里斯多福.卡爾德威爾(Christopher Caldwell),《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你想了解世界經濟的過去和未來,你就必須讀這本書。——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作者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2012) TMDB 豆瓣
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Season 1 所属 :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9.1 (31 个评分) 演员: Campbell Scott / Eric Rolland
History Channel巨制,CCTV引进版改名为《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卡内基、阿斯特、福特和摩根,就是这些人建设了它,而且他们的名字与美国梦想同义。在工业时代的顶峰时期,这些人为一个现代国家创立了一个大胆的想象力,并改造了我们时代的最了不起的工业:石油、铁轨、港铁、船舶、汽车和金融。他们都是从贫困中挣扎起来的。当他们选举总统、设定经济政策并影响他们时代的每一重大事件的时候,他们的道路交叉反复,从内战到经济大萧条。这部系列片还勾勒出数百万美国工人从宾夕法尼亚州炼钢厂到底特律的组装线,是他们把这些梦想变成事实。
大空头 (2015) TMDB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he Big Short
8.4 (1017 个评分) 导演: 亚当·麦凯 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史蒂夫·卡瑞尔
其它标题: The Big Short / 大卖空(台)
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 饰)是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 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 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 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华尔街这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CDO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大量获利的枭雄。但他们真的能在危机中全身而退么……
华尔街 (1987) 豆瓣 TMDB
Wall Street
7.8 (168 个评分) 导演: 奥利佛·斯通 演员: 查理·辛 / 迈克尔·道格拉斯
其它标题: Wall Street
美国华尔街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饰)在金融界叱咤风云,人人敬畏。在随时随地上演的金融大战中,他总能百战百胜。初出茅庐的纽约大学毕业生巴德·福克斯(查理·辛 Charlie Sheen 饰)野心勃勃,却空有满腔热血而投报无门。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盖柯,用一个股市内幕情报帮其赚了笔大钱而受到重用,成为盖柯的合伙人之一。在对金钱、美女、上流社会的渴求下,巴德开始利用身边所有的人来刺探一切有利的商业情报,为自己获利。直到在一场收购他父亲所工作的蓝星航空公司的过程中,贪得无厌的盖柯出尔反尔想要解散并卖掉它,这让尚有良知的巴德幡然醒悟。他利用盖柯教会他的一切股市战术,狠狠地反击了大亨盖柯,帮助父亲拯救了蓝星航空。然而,因为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不得不面临着冰冷的铁窗……
金矿 (2016) 豆瓣
Gold
7.1 (67 个评分) 导演: 斯蒂芬·加汉 演员: 马修·麦康纳 / 埃德加·拉米雷兹
其它标题: Gold / 金爆内幕(台)
该片是根据臭名昭著的1993年Bre-X金矿公司诈骗案创作的。
Bre-X金矿公司是一家在地下室里建立的加拿大金矿公司,1989年7月在亚伯达省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只是每股约25分的垃圾股。后来该公司买下了印尼矿山的开采权,通过往岩石中掺金粉的做法,他们营造了该矿山的矿石含金量极高的假象,该公司股票的价钱于是如脱缰野马,至1996年4月,他们的股价已飞飙至200元。1996年10月,Bre-X金矿公司诈骗的行径遭到曝光,但成千上万的股民的资产早已落入了该公司创始人、地质师等人的腰包里。
《金矿》的故事讲述了马修·麦康纳饰演的现代勘探家肯尼·威尔斯渴望开探到一块大矿。在这个梦想指引下,威尔斯协同一个同样运气欠佳的地质学家进行了一次孤注一掷的探险——去往印度尼西亚一片未知的雨林深处寻找金矿。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将饰演麦康纳角色的女朋友凯,凯始终支持男友的勘探事业,但是两人的关系在这次寻找金矿的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货币崛起 (2008) 豆瓣
The Ascent of Money
8.2 (10 个评分) 导演: Adrian Pennick 演员: 尼亚尔·费格森 / 乔治·索罗斯
《金钱本色 信用与债务》
「金钱本色」系列节目,将带领观众经历一场世界金融的史诗之旅。尼尔‧弗格森说明在每一个巨大历史现象(帝国和共和国,战争和革命)背后,总存在一个金融秘密。信用和债务的演化与促成文明崛起(从古代的巴比伦到今天的香港)的任何科技革新一样重要。从『威尼斯商人』中的奸商夏洛克要求别人以身上一磅肉还债道格拉斯哥的放高利贷者,尼尔说明信用与债务的起源,并且解释为何信用网络是任何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用网络越是发达,债权人越不可能在债务人身上利用它们的的杠杆作用(例如在「第三世界」的格拉斯哥就会这样)。确实如此,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破产的人才是老大─利用手段躲过债务,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
《金钱本色 证券市场》
「金钱本色」系列节目,将带领观众经历一场世界金融的史诗之旅。尼尔‧弗格森说明在每一个巨大历史现象(帝国和共和国,战争和革命)背后,总存在一个金融秘密。信用和债务的演化与促成文明崛起(从古代的巴比伦到今天的香港)的任何科技革新一样重要。金融服务如何走出贫民区而变成华尔街那些投顾公司野心理专的王国?答案在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证劵市场的崛起。随着债劵的出现,战争财务有了转变-这个转变遍及北欧、西欧,最终跨越大西洋到美国。证劵市场促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19世纪最富有权势的家族。的确,20世纪中叶的巨大通货膨胀威胁减弱国际证劵市场的力量抹灭了几个世代的储蓄的真正价值。
《金钱本色 保险事业》
人生充满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去买保险。但面对一个巨大和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国家必须介入。Niall在卡特里娜风灾过后来到新奥尔良,探讨为何自由 市场无法提供充分防护以对抗天灾。他对答案的追寻使他回溯现代保险在19世纪的起源以及在二次大战后日本福利国的诞生。福利国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智利为何会在1970及1980年代从事全世界最激进的社会保险改革?如今美国和欧洲福利国正面临一个类似的报应日,我们又吸取了什么教训?
《金钱本色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为何会泡沫化及经济萧条?尼尔回到起源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控股公司,追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没落。他发现在法国金融家约翰劳和安隆董事主席肯尼斯 雷之间,有一些可说明问题的相似处,他同时提问像1719年(或1929年)的经济萧条是否会在我们的世代再度发生。他沿引行为财务学的新理论,说明人类 在投资时为何会有一种成群结队的本能。况且牛市突然崩盘时也没人能够准确地预测。
《金钱本色 房贷市场》
把国有的财产归还给人民,听起来很简单。一个拥有财产自主权的民主制度比起一个民营化运动的基础要更好吧?一个重要经济理论说:没有抵押市场,市场就起不 了作用,因为企业家只需利用他们的资产去借贷就能使他们的生意起飞。然而如果说抵押市场已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革命,意味着不计其数的个人抵押被捆绑在一起 并且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如果说在第二轮,私募基金公司的菁英们收买了所有股份,那资产所有权岂不变得更只属于少数人 !
《金钱本色 中美经济联姻》
问题:新兴市场是什么?答案:一个发生紧急状态的地方。从1990年代开始,世界已见识到惊人的转变。曾经是高风险市场的亚洲、南美洲、东欧─在1998 年曾中断了创新的避险基金长期资本管理─似乎变得比英国或美国股票市场成为更好的投资目标。原因是「Chimerica」的崛起─中国和美国经济联姻的产物。但是贫穷的中国存款户借钱给富有的美国消费者,到底有没有道理?它的崩溃会不会引发一场相当于1914年大萧条的金融危机?
大而不倒 (2011) 豆瓣 TMDB
Too Big to Fail
7.7 (117 个评分) 导演: 柯蒂斯·汉森 演员: 詹姆斯·伍兹 / 约翰·赫德
其它标题: Too Big to Fail / Demasiado Grande Para Falhar
影片讲述了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饰)为主要线索,记录了在几周之内决定全球最大经济体命运的权力人物的决策与行动。为拯救全球经济,摆脱金融困境,不仅保尔森倾尽全力,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姆·盖特纳等人也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和渠道。除此之外,沃伦·巴菲特(爱德华·阿斯纳 Edward Asner饰)、投资银行家、英国监管机构以及几乎所有的国会议员都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大战中。
本片根据《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畅销书《大而不倒》改编而成。影片荣获2012年第69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迷你剧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及最佳男配角提名等多项大奖。
时代精神2 (2008) 豆瓣
Zeitgeist: Addendum
7.5 (17 个评分) 导演: 彼得·约瑟夫 演员: 雅克·法斯科 / Roxanne Meadows
其它标题: Zeitgeist: Addendum / 时代思潮:附录
影片从金融业和货币规则的形成入手,揭露了其存在与运行的本质,指出包括美联储、世界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吞噬财富、奴役人民的罪恶行径。并例举巴拿马、伊朗、伊拉克、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以大财团为幕后指使的美国金融机构存在着密切联系。随后引申出当前广为关注的能源、民主等问题,而当今诸多棘手的问题的症结所在皆可追溯至现存的金融货币体制。
部分学者据此提出“维纳斯计划”,旨在引导人类追求一个无货币、共同珍惜并合理利用地球现有资源的后乌托邦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彻底打破现有的金融体制。
人类的明天是天堂还是地狱?选择就在自己手中。
渐行渐远的红利 豆瓣 Goodreads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引领读者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内容聚焦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及未来的人口结构具备的宏观经济含义;从人口延伸开,第三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区别及相互联系,为理清长期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和短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随后,作者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问题,为调整长期发展方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货币发行信用、通胀难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探讨体现了本书着手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意图,并由此阐发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思考;由此,作者介绍了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以及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问题及特色,提出了“中国新平衡——转型的政策路径”。
伟大的博弈 豆瓣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8.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S·戈登 译者: 祁斌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彭文生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6
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
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
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
2018年6月26日 已读
看完算是比较全面地搞清楚了各个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对中国这些年的金融和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有了基本了解。以后看金融类文章应该没啥问题了(๑• . •๑)
中国 经济学 金融
区块链实战: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 豆瓣
作者: 冒志鸿,陈俊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未来10年,区块链技术可能将释放巨大威力,区块链网络将成为像今天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一样的社会基础架构。
这本书的作者冒志鸿、陈俊分别是知名区块链项目ArcBlock的创始人兼CEO、副总裁,他们基于自身在区块链行业多年实践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和实际案例,从更高层次、更宏观的视角讲述区块链的起源、发展、技术趋势及落地应用场景。同时对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名词进行了辨析和讲解,破解了外界对区块链技术的各种迷思,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区块链的优势和局限之处。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实战落地场景,以多个政府、企业的区块链项目情况,详解区块链应用的多层决策框架,以帮助组织决策者评估何时使用区块链,以及如何找到并采用市场上最适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在区块链技术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无论是对不了解区块链的普通读者,还是对正在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组织决策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 豆瓣
The Self-cultivation of Leeks
作者: 李笑来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5
2019增订版,新增一万字附录《我所理解的区块链》。
你可以是新手,但你必须不是韭菜!记住——
·韭菜的根本误区在于,把交易当作零和游戏
·降低你的交易频率,降低降低再降低
·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再动手买
·涨到10倍以前,就当它不存在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无论是现金、时间还是生活,都绝对不可以All-in
·认真生活,这比交易判断重要一百倍!
·享受孤独,孤独是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品质
·把握牛熊周期有一个现学现用的方法……
投资学(原书第9版) 豆瓣
Investments (9th ed, 2011)
作者: [美] 滋维·博迪 / [美] 亚历克斯·凯恩 译者: 汪昌云 / 张永冀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 8
《投资学(原书第9版)》是由三名美国知名学府的著名金融学教授撰写的优秀著作,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首选教材,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自1999年《投资学(原书第9版)》第4版以及2002年的第5版翻译引进中国以后,在国内的大学里,《投资学(原书第9版)》同样得到热烈反响和广泛运用。此为《投资学(原书第9版)》的第9版,作者在前8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变化和投资理论的最新进展做了大幅度的内容更新和补充。《投资学(原书第9版)》详细讲解了投资领域中的风险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证券评估、衍生证券、资产组合管理等重要内容,并纳入了最新的2008年金融危机方面的相关内容。《投资学(原书第9版)》观点权威,阐述详尽,结构清楚,设计独特,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易于理解,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投资学(原书第9版)》适用于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学生,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与从业者。
货币金融学(第11版) 豆瓣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译者: 郑艳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此次修订,作者除了把相关材料和数据尽可能更新到2014年之外,还增加了“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体系”的讨论和“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变化”的介绍等相关章节。此外,还根据课程需要对一些章节进行了调整,把“金融危机”一章调整到“”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与“银行业:结构与竞争”这三章之后。虽然本版较前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于货币金融学课程使用,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也可供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 豆瓣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校注 刘建位审 译者: 王中华 / 黄一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3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 年第4 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 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对格雷厄姆的原著作了大量的注释和章后点评,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股神巴菲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全面体现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为普通人在证券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豆瓣 谷歌图书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作者: 海曼·P.明斯基 (Minskg H.P.) 译者: 石宝峰 / 张慧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经济学家将历次金融危机的破坏性等同于世界大战,它们周而复始,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作为一个在“黑板经济学”中鲜有耳闻的名字,明斯基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以“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永载史册。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中文修订版)》中,借助于资产负债表的原理,明斯基以简明的逻辑揭示了周期性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之必然,而这种“金融脆弱性”也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内生不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之关键,事前在于控制杠杆率,事后则在于提供充足流动性。若以之对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后反思和政策处方,其不啻为一部精准“预言”。而其关于杠杆和泡沫的剖析,对于当下之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 豆瓣
作者: 黄益平 / 张宇燕 2018 - 3
《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17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七个分报告组成。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等金融开放领域的焦点话题,本书分析了金融开放政策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围绕“积极、稳健地推动中国金融开放”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包括: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以开放促改革”应同“以改革助开放”相配合;积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更多地让市场因素决定汇率水平;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框架,并稳健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完善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效预防并化解金融风险。
证券分析 豆瓣
作者: [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 [美] 戴维•多德(David L. Dodd) 译者: 巴曙松 / 陈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4
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八十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而《证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最满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钟爱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书原貌的同时,增加了10位华尔街金融大家的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
 《证券分析》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华尔街教父”。他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过教授,又在华尔街创造过辉煌的投资业绩;既经历过让投资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经历过让投资者沮丧绝望的大萧条。市场锤炼了格雷厄姆,也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意义所在。
 《证券分析》第6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老师领衔专业翻译团队,历时一年半,精心打造的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正如巴曙松老师所言:“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同样需要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我决定组织力量翻译《证券分析》第6 版的初衷,也正在于此。”
【各方赞誉】
黄红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的波动、时间的流逝会对投资理念进行无情而公平的检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近八十年市场动荡的检验,《证券分析》成为投资经典著作的代表作之一。巴曙松研究员主持翻译的《证券分析》第6版,由专业人员来翻译专业经典,这对促进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型和价值投资理念的确立,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金旭,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对比研究投资历史上一些伟大投资家的投资理念,尽管他们观察市场的角度、把握市场的方法等会有不同,但是都程度不同地十分强调要有一以贯之的分析框架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同时要不断在市场投资实践中深化和完善这种分析框架。《证券分析》之所以广受投资界推崇,我认为关键在于其具体体现了这种分析框架与实践的互动过程。
李仁杰,兴业银行行长
《证券分析》一直被国内外投资界视为价值投资理念的奠基之作,而从1934年以来,不同版本的《证券分析》都把同时期与价值投资相关的代表性投资实践补充到书稿中,这就使得格雷厄姆作为价值投资理念奠基者的分析框架与追随者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投资感悟相得益彰。例如,巴曙松研究员主持翻译的《证券分析》第6版中就新增了巴菲特的亲笔序言,以及十位当今华尔街的知名基金经理人针对每一部分内容撰写的导读等。因此,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证券分析》不仅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依然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而且对扭转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一度盛行的投机跟风的风气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总裁
57 年来,我一直遵循着两位恩师阐述的投资路线图。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寻找其他的投资方法。
塞思•卡拉曼,Baupost 集团证券投资经理人,投资经典《安全边际》作者
时至今日,当投资者彷徨在变幻莫测、反复无常,甚至险象环生的金融市场时,《证券分析》仍然是异常宝贵的投资路线图。
詹姆斯•格兰特,《格兰特利率观察家》创始人
格雷厄姆的作品让人觉得,作者必定是个自信十足、受过良好教育的华尔街赚钱高手。他文章中无须引用专家意见,因为他与他所诠释的作品就是权威。
罗杰•洛温斯坦,美国顶级财经记者,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
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被少数忠实的专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成功应用,也让《证券分析》成为经久不衰的路线图。本书至今仍然是帮助投资者避开那些危险的“结冰道路”的圣经。
大卫•斯文森,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投资经典《证券分析》的第6版没有听信古老的谚语“若是经典,就不能改动”。由塞思•卡拉曼和詹姆斯•格兰特带领的顶级评论员,跨越了20世纪30年代单纯的金融世界与新世纪日趋复杂的投资领域之间的鸿沟。读者将从金融界最优秀的开拓者和敏锐的顶级市场观察家的经验与智慧中获益。最新版的《证券分析》应该出现在每一位认真钻研的金融研究者的书架上。
杰克•迈耶,捐献基金领袖,Convexity资本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当代的精英们使昔日的经典焕发青春,就像老虎•伍兹获得的高尔夫美巡赛冠军数超越了本•霍根一样,《证券分析》(第6版)对你必定大有助益。
杰米•戴蒙,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证券分析》,1940年版加上当代最优秀的金融界人士撰写的导读,对于当下任何一位训练有素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书和参考书
布瑞恩•罗杰斯,T. Rowe Price资产管理公司主席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发现自己难以改善为时间所验证的经典可乐,塞思•卡拉曼、詹姆斯•格兰特和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等人却证明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能够更上一层楼。塞思•卡拉曼的前言值得所有投资者仔细阅读,总的来说,特约编辑们的导读本身也堪称经典。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解读是证券分析的关键部分之一。
丹尼尔•奥克,对冲基金大鳄,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创始人
《证券分析》这一经典之作经由几位当代最伟大和思虑最周全的投资者重新编辑,如今已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该书值得好好阅读。
莫里斯•史密斯,富达麦哲伦基金前经理
读者将会发现第6版的《证券分析》较之早期的版本更为完善。两位伟大的价值投资者的不朽忠告继续引发共鸣,这些世界上顶尖的价值投资者贡献的导读使该书更值得阅读。这些投资者按照他们文章中所讲述的那样身体力行,共同让第6版成为《证券分析》最好的版本。我极力将这个版本推荐给所有的投资者。在今天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将受益于这些久经考验的正确原理和新近的应用经验。
梅森•霍金斯,Southeastern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没有哪一本书能像《证券分析》这样为您作出明智的投资策略提供如此好的工具。塞思•卡拉曼和他非凡的团队为21世纪打造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经典之作的新版本。
安迪•帕洛德,哈佛商学院乔治•冈德金融学教授
格雷厄姆和多德所倡导的投资理念在经历了各种市场条件考验和75年的反复审视后,与当下投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卡拉曼和其他知名的价值投资者在评论中清楚地表明,虽然过去这些年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者的基本特征却没有变化。严格遵守《证券分析》所阐述的重要原理,仍然是投资的一把利刃。
霍华德•马克思,特许金融分析师,洛杉矶橡树资本管理公司总裁
通过阅读全书,你会发现格雷厄姆和多德是真正的实用主义投资者。他们认为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理智地承担风险,而不是潜意识地一味规避风险。
埃兹拉•梅尔金,加布里埃尔资本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
如果说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名字是价值投资者的护身符,那么对于那些关注破产公司的人来说,他们的思想就是伟大的圣礼。
布鲁斯•伯考维茨,费尔霍姆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
格雷厄姆和多德是最先将细致的财务分析应用于普通股的人之一。他们认为,股票和债券一样,具有基于源源不绝的未来收益的明确价值。
格伦•格林伯格,特许金融分析师,酋长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
在1934 年的大萧条中,整个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5%,大部分公司在生死线上挣扎。然而,格雷厄姆和多德整理出的这套投资准则,却指引着许多伟大的投资者经历了之后75年的超级繁荣时期。而且,他们的真知灼见至今依然行之有效。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海尔布伦中心负责人,投资经典《价值投资》作者
格雷厄姆和多德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使证券分析理论持久有效,也是从过去到现在任何精心制订的投资策略的基石。
大卫•艾布拉姆斯,艾布拉姆斯资本管理公司总裁
在我阅读第七部分时,作者的文笔使我愉悦万分,印象深刻。他们清晰、有力地表达了观点,这种能力在金融领域除了他们最为优秀和知名的学生沃伦• 巴菲特外,鲜有人能够企及。
托马斯•鲁索,Gardner Russo & Gardner 投资基金合伙人
格雷厄姆、多德以及巴菲特的原则适用于美国市场,也同样适用于国际市场投资。而且,巴菲特的“简单的企业,强大的壁垒”方法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刘建位,汇添富基金首席投资理财师
很多人知道三个犹太人的著作改变了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世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改变了心理世界;马克思的《资本论》改变了人类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个犹太人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改变了投资世界。
在我看来,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相当于投资旧约圣经,而巴菲特过去40多年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相当于投资新约圣经。而且我发现,很多时候巴菲特是在用新的方式诠释格雷厄姆的思想。
巴菲特认为,1940年的《证券分析》(第2版)最能真实体现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每个想做证券投资的人都应先把本书仔细阅读12遍。”怪不得巴菲特年轻时几乎能把本书倒背如流,至今他仍然放在案头,经常翻阅,从格雷厄姆那里不断寻找新的投资灵感。
但斌,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如果说尝试价值投资是一次穿越茫茫原野的旅程,那么《证券分析》就如同一串坚实有力的先行者的足印,抑或是远方一盏明亮的灯火,给孤独的旅人以温暖和力量。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辑
一代投资宗师格雷厄姆在经历了四次金融危机、三次经济萧条后推出的《证券分析》一书,经久不衰;尤其是最新版本中多位华尔街知名金融大家针对全球化投资环境提出的新理论,在当今金融大背景下,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关文,《上海证券报》总编辑
70多年过去了,历经金融市场的喧哗与骚动,《证券分析》始终是投资人更有效更明智的投资指南,它的魅力无穷,它的实践力无可匹敌。
张旭,《证券日报》副总编
对本书的赞誉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多德的闻名于世,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巴菲特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价值投资的概念。格雷厄姆和多德所著《证券分析》第6版出版之即,正值中国政府大力拉动内需之时,而75年前《证券分析》第一次出版时,美国上下正在施行以拉动内需为主的罗斯福新政,以摆脱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股市,与今天的中国经济与股市,有相似也有非相似之处,愿中国的投资者能从《证券分析》一书获取理念和精髓,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秦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在任何市场上,赚钱的都是少数人。在我看来,《证券分析》是这样一本著作,如果你是股市中的赢家,读了它未必能赚得更多;但如果你是股市中的输家,读了它一定能亏得更少。因为它会帮助你建立起健康的投资观,也就是以安全、事实和价值为导向,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水皮,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
投资是一种信仰,对于许许多多伟大的和平凡的投资者来说,《证券分析》是他们投资信仰的“圣经”。他们理性、坚持、乐观,因为他们是价值投资者。优秀的旧作被拙劣的新作取代是常有之事,但是仍有伟大的作品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证券分析》就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课题。
袁幼鸣,《东方早报》暨《理财一周报》首席评论员
在中国内地股市,联系产业经济政策的供应实际,运用价值投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捕捉到万科A、特变电工、贵州茅台、苏宁电器这样的涨幅数十倍、上百倍的大牛股、长牛股。过去如此,未来也如此。
章知方,和讯网董事长兼CEO
《证券分析》一书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少了许多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只有理性的投资,才可能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王东,《钱经》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追求“价值远超价格的安全保障”是格雷厄姆式投资的精髓。相信有人存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宽广的差值就不会消失;有投资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同我们一起寻求投资的“圣经”。
姚振山,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证券》知名主持人
证券类的书籍,随着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读后能被记住的能有几本?每年证券类的畅销书籍也有很多,可是读后满足了好奇心而能够被重温的能有几本?这就是畅销书,只是一时喧嚣。但是,经典类书籍就不一样,也许你不常阅读,但是当你要了解一些重要思想和概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它不会随岁月的更迭和变迁而失去它的价值。《证券分析》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经典而不是畅销书;它会影响几代人而不是只影响几年;它不会热闹一时,昙花一现,而会恒久留香。
吴强,《投资者》报执行总编
一本以80年前市场背景为基础的投资类著作,在今天还值得阅读吗?虽然社会环境和市场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关于投资的基本方法和观点,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因此,我推荐大家阅读《证券分析》,你甚至可以把它作为历史教材来阅读,从中发现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并践行价值投资。
赵晓,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投资者读《证券分析》,可领悟投资真谛,告别跟风炒作,做理性投资人,迎接中国金融资本时代的到来!